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在四川幹嘛 文 / 時空寡頭koen

    「誰不知道巴蜀地區的人煙稠密都是因為灌溉系統的逆天。足夠的糧食可以養活四川幾千萬人口,,僅僅一個改造後的灌溉面積7o萬公頃的都江堰灌溉區產出的雜交水稻和土豆薯類等粗雜糧就有7o億斤,滿足8oo萬人口吃飽喝足的溫飽沒有任何問題。我們五年之內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可是這樣一來,糧價不跌倒現在的百分之十五以下絕對是奇跡。很不利於後期的一系列計劃的開展,我們可不止糧食商人一個身份,我們還是人口販子、軍火商、工廠主、銀行家、建築工頭、地主和未來的各個國民經濟壟斷支柱產業的寡頭。

    步子邁的太大會扯著蛋的教訓也不是一兩個。還是按照原計劃,把推廣主糧作物放在自己的土地上秘密經營,不要公開產量,多餘1.5倍鄰居們平均畝產的富裕產品都轉運到我們的耗糧大戶——飼料和釀酒工業去。我們現在要保證糧價穩定和盟友中地主們的利益,孫昌不在,我們要把農學院的重點放在經濟作物的推廣上,煙草、棉花、染料、香料、花生、大豆、甘蔗、茶葉都要擴大種植面積和單產。把一部分種糧的土地用來種經濟作物不僅僅提高收益,還能抵消增產帶來的糧價下跌。

    工作重點就是屯糧和用糧食僱傭勞力修建基礎設施,三年內修築完整個西南地區的初級土路交通網絡不是不可能的。誰會想像的到這種奇跡,人口數量和地盤都不會是問題。只要我們封鎖好消息,不把這個秘密洩露出去,就算那些在我糧食基地周邊的地主得到了我們的高產種苗,沒有現代的配套技術(耕作、灌溉、化肥、農藥、農機和育種管理),他們的成本也不會低於宋代平均水平多少。」李基在元祐四年的耕行動作戰會議中強調不能出現谷賤傷農和通貨緊縮的情況。

    「成都府路一直都是特區,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銅錢,這一地區是鐵錢的流通區域。大宋帝國的合法貨幣有金銀、銅錢、鐵錢、交子、夾錫錢等等。而唯一只流通鐵錢的地區就只有四川,為什麼?為了搜刮民財嘛!第一、規定收稅收銅錢,不准銅錢入川,大量鑄造鐵錢套購物資。銅鐵錢之間的比價已經從宋初的3:5跌到1:14了就是通貨膨脹嘛!玩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老祖宗就是中國人。第二、全國的錢荒都很嚴重,大量銅錢隨國際貿易外流,國內窖藏的銅錢又不會在通貨緊縮的趨勢下進入市場,反而加窖藏了。因此抽光掉四川的銅錢,也是無奈之舉。第三、四川比較封閉,交通不便,加上經濟達自給自足。對有沒有銅錢做通貨無所謂,計價用鐵錢也是可以接受的局面。但是一旦我們放開生產力,物資爆炸式增長之後,貨幣增長跟不上商品增長就會通貨緊縮。本來通脹的是有利於經濟的,通縮就會讓我們的非現金資產縮水。我不喜歡這樣,未來我們開雲貴的銅礦會產生逆轉大宋帝國通縮的局面,我們要在四川做好準備。」

    王能拿出孫昌請求調撥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去他那裡補充職管理人才缺口的報告「我們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是無限的,可惜符合我們標準的只有我們自己培養的這麼一點,總是不夠用啊。開了這個辰基書院才不到兩年,培養出來的人才算上函授的不過7ooo多人,剛剛滿足集團的內部管理層缺口,底層的工匠、跑腿的升級到管理層的還是太少,不少人都是身兼數職啊,壓力太大容易出事。你看是不是再在人口稠密的四川開幾個書院啊?總從本部抽調人手,我們都要成光桿司令了。」「那就在我們書院的各個副院長中選出人員擔任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梓州路新開設的書院校長。校監事會的成員,那些大儒和名士也可以派上用場了。派他們去掛名當榮譽校長,給點股份當擋箭牌。先鋪開幾個職業院校,搞到幾萬中級職稱的員工再說高等教育吧。」李基有氣無力的說完就繼續去密室打印資料了。

    「光我一個人搬運這些剛剛試製出來的複印紙去密室打印太累了,身體吃不消啊,還得找個人來幫忙。」李基心想要偷點懶,到放紙的教務倉庫叫一個看倉庫老頭子(大本營勞力緊張,輕鬆活都給老弱婦孺了)去叫保密級別足夠進入密室的穿越眾第一批弟子中比較清閒的程老頭的二兒子主管食堂後勤的程益來幫忙搬資料。李基一個人就在打印室負責打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