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逆死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君教 文 / 逆死

    甦醒靠在廚房的窗台上,注視鐵柱請走編竹老者。

    只見編竹老者支撐一根翠綠欲滴的竹竿,老態龍鍾,步履蹣跚地走在前面,而虎背熊腰的七尺男兒落後編竹老者幾步,畏畏縮縮,似乎非常害怕沉默不語的編竹老者。

    誰知道,眼前不起眼的老者,真實身份是一尊怒可陷空的上元境強者!

    「原來青蓮說的是真事,老頭兒看不順眼的人,一句話也不和他說。也不知道村子裡,有幾個人,能和老頭兒說上幾句話。」甦醒小聲嘟囔,特意多瞧一眼編竹老者手中的竹竿,翠綠欲滴,分明是數日前插在甦醒身前,向他索命的那根竹竿!

    「現在編竹老者離開,對我來說是不是一次機會?」甦醒目光一閃,嘿嘿笑道。

    編竹老者的房間門前,甦醒首先用精純的鬼念和銳利的視力,檢查房間中的機關,確定無誤後,小心翼翼地潛入。

    房間的擺設簡單,和甦醒居住的唯一一間客房差不多,竹製的桌椅床具,只是多出一個上鎖的鐵箱,牆壁上掛著幾幅古老的畫卷。

    「只有這些的話,難以摸出編竹老者的身份。」甦醒眉頭緊皺,面對略有空曠的房間,感到棘手,即便是他,在毫無蛛絲馬跡的情況下,也分析不出所以然。

    「唯一的線索便是大鐵箱和牆壁上的畫卷。」甦醒來到大鐵箱前,希望能夠從大鐵箱和鐵鎖的製作工藝或者花紋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可惜,鐵箱和鐵鎖只是普通鐵塊熔鑄而成,並未留下某個著名工坊的標記。

    接著,甦醒眼眸一瞪,絲絲縷縷的精芒自瞳底湧現,宛若一泓幽深的泉眼,編織成鬼念。

    不知是否因為近日編竹的原因,甦醒對念的控制更加靈活和巧妙。

    額頭晶亮,玉壁一般,那裡是天魂的所在,眉心是一處泉眼,鬼念可從「心靈之窗」的眼睛湧出,也可以從眉心湧出。

    經過一次福至心靈的頓悟,佛儒的觀想之法,《真如顯相圖》的變化,甦醒的鬼念暴增數倍,赫然接近鬼將境界的水平,這也是甦醒膽敢探索一位上元境修士秘密的依仗!

    幾乎是鬼將境界的鬼念猶如潮水汩汩湧出,眨眼間浸沒鐵箱,鐵箱內的事物清晰投影在甦醒的腦海中。

    書籍、衣服、金銀、財物,幾件上佳的法器,沒有任何異常。

    甦醒眉頭緊鎖,緩緩收回鬼念。

    「一切正常,可是」

    兩道精芒掠過,一瞬間,甦醒變得神采奕奕,雙目炯炯有神!

    「可是編竹老者,你萬萬沒有想到,毫無異常的擺放,恰恰暴露出問題。不知你為何將幾件上佳的法器和衣物放在一起,而且,身為上元境強者,怎麼會沒有一件法寶?」

    「編造出來的正常,再完美,也掩蓋不了它是偽造這一事實!」

    甦醒低語,嘴角浮現一絲微笑,但這樣還不能說明問題,放置在鐵箱中的法器也只是修真界最為普遍和尋常的幾種。

    「看來只能把希望放在古畫上,希望能夠發現什麼。」甦醒呢喃,目光落在掛在牆面上的三幅古畫。

    一幅為《太極圖》,掛在房間的正東方,畫卷只有兩條相擁相抱的陰陽魚,簡單而玄奧,包涵宇宙的本源大道理,無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甦醒盯久,產生一種幻覺,彷彿畫中的陰陽魚是活的,頭尾相接,在緩緩旋轉,透露出循環反覆、生生不息的真意。

    第二幅為《老子西出函谷關圖》,掛在房間的西北方向,畫卷不知道是因為年代久遠而枯黃,還是畫面本身的原因,黃濛濛一片,像是沙塵暴席捲整個天與地。

    畫面中央是一座巨大而古老的關隘,橫亙在黃濛濛的沙土世界,蒼涼而雄壯,灰撲撲的城牆上佈滿歲月和刀劍留下的痕跡。

    在關隘的城樓上掛著一面銅匾,上面銘刻著三個燙金大字——函谷關!

    城樓之上,一個白衣飄飄的青年似乎振臂高呼,彷彿一陣風就能將他帶走一般。

    順著白衣青年的視線,在畫捲上方,瀰漫的沙天中,隱隱約約可見一位髮鬚皆白的老者,騎著一頭老青牛,蹄踏風沙,通天而去。

    這是一種很奇異的感覺,整幅畫卷黃濛濛的,畫面下方空蕩蕩不見大地,而中央部分是古老而雄偉的函谷關,上部是黃塵瀰漫的天空,一個老者騎青牛踏天而去。

    畫卷似乎在突顯函谷關,而老者在浩如煙海的天威前,顯得渺小如螻蟻一般。

    但其實不然,《老子西出函谷關圖》突顯的正是那渺小如螻蟻的騎牛老者,橫亙在沙土世界的關隘便是函谷關,而城樓上振臂高呼的則是尹喜。

    傳說,春秋末年,老子騎著一頭青牛,拖著一架木板車,向函谷關而去。

    函谷關的守吏尹喜平日裡喜好道學,頗有些道根。

    在老子來之前,尹喜觀星象、望氣,看見一股紫氣從東方冉冉而來,於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來。

    當老子駕牛車過關時,尹喜認定老子是為真仙,於是強留老子住了幾天,並召來函谷關頗有道根的將士,共同聆聽老子給他們講經說道。

    老子盛情難卻,開壇講道,並且留給尹喜留一本五千餘字的「天書」,也就是後來道家祖典——《道德經》!

    老子臨別時告訴尹喜,要尹

    尹喜一千天後,去到成都青羊肆去找他。

    一千天後,尹喜準時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見老子騎著一頭青牛,從空中而下。

    後來,傳說老子就在那裡度化尹喜得道成仙,並帶他一起到西域向佛門弟子們傳道去了。而在老子度化尹喜的地方,還留有一首詩:西出函關佛事拜,東來魯國聖人參。

    《老子西出函谷關圖》正是根據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傳說所畫,意義所在深刻,每個人看都有每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可以助人悟道!

    甦醒凝神注視《老子西出函谷關圖》良久,似乎有所感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大有收穫。

    最後一幅為《太上老君像》,應該是道家後人為太上老君畫的畫像。

    對於太上老君,無需多言,他是道教創始者,即道德天尊,道教最高祖師三清之一,天道聖人。又稱:老子、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開皇末劫天尊。

    關於太上老君的傳說,實在太多,便是在三界,也是傳說的存在,便是玉皇大帝等三界至高者,也難得見太上老君一面。

    甚至有至強者之下的大尊言,包括太上老君等三界的幾個至高無上,全部神遊太虛,離開三界,探索漫漫虛無中,是否存在其他世界。

    此謠言在三界得到極大的肯定,因為大尊之上的至強者沉默,並未出言否認,有可能大尊推測為真!

    其實對於太上老君的真顏,見者甚少,自古幾乎是無人知曉,畫像也只是依據可信度最高的傳言所畫。

    這幅《太上老君像》中的太上老君,童顏鶴髮,面容紅潤,神情和藹,嘴角總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似乎應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

    太上老君身披杏黃道袍,髮束道髻,鬢髮和鬍鬚浮動,袖袍飄飛,盤膝而坐,身後祥雲朵朵,色澤吉瑞,而身前則浮起幾件道寶。

    一幅太極圖、一根扁拐、一張風火蒲毯、一幅乾坤圖、一隻金剛鐲、一座天地玄黃玲瓏寶塔。

    《太上老君像》中的太上老君非常平凡,沒有神仙的金光萬道,沒有旋轉的浩瀚星空,沒有垂掛的億條祥瑞,宛若一個普通的老道,但是他的一舉一動都充滿道韻,符合「道」的道理。

    「這是?」

    甦醒沒有在《太上老君像》中感悟出什麼,但是他在畫捲上聞到一絲香火味,說明這幅《太上老君像》畫受過香火和後人禮拜。

    「原來如此,我明白老頭兒你的身份了。」甦醒嘴角浮現微笑,在三幅畫捲上成功找到蛛絲馬跡。

    十分明顯,編竹老者是個實打實的道士,應該拜在在三教九流之一的道教之下,就會不知道具體是哪門哪派。

    「編竹老者是個道士,哪來的孫女?難道他破戒,所以被逐出師門?不過,道教也沒有明規定不可以娶妻生子,清心寡慾不一定非要戒**沒想到啊,平日裡看起來古板嚴肅的編竹老頭,竟然是個色道士!」甦醒胡思亂想。

    「不要亂語!」

    這時,門口突然傳來一道嚴肅的聲音。

    甦醒臉色一變,連忙望去,發現一個老者出現在門口。

    編竹老者!

    「你不是外出了嗎!」甦醒驚呼道,「不對,你不是本體,你是元神?」

    「小鬼,倒是有幾分聰明。」編竹老者的元神淺笑,並沒有否認甦醒的說法。

    「果然!我早該想到!」甦醒沉聲道,身體緊繃,謹慎地看著編竹老者的元神。

    甦醒此時已經沒有時間懊惱,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對付眼前編竹老者的元神!

    「哈哈。」

    編竹老者的元神似乎和本體不一樣,並非不苟言笑,黑著一張臉。他大笑兩聲,無視甦醒,旁若無人般來到《太上老君像》前,抬頭凝視。

    「想來你也猜到了,我是道教弟子。」元神喃喃道,似乎在自語,又好似同甦醒說話。

    「嗯。」

    甦醒點點頭,望著元神,一頭霧水。

    「道教並非一塊鐵板,而是分出了諸多流派。而我則來自道教之下的老君教,教義並沒有禁慾一說,堅信道法自然。」元神輕語,突然道出驚人言,「知道嗎?其實青蓮並非我的親孫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