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九十五章 隱患 文 / 排雲掌

    擺在吳可眼下的問題是,要不要答應進入貴州那幾支湘軍人馬的請求?

    為此,他以兩廣總督名義,召開了一次兩廣區域臨時的高級將領會議,商討進入貴州那三支湘軍部隊的出戰請求。

    這次會議沒有任何一位湘軍派系將領參加,所以討論時候也沒什麼顧忌暢所欲言有啥說啥。

    兩廣三品以上,將領們分成兩派,一派以廣東清軍將領為主,因為與湘軍的接觸不多,也沒接受過湘軍多少好處,所以對於進入貴州的三支湘軍人馬,主動要求參與四川大戰的請求不說不滿,但也別指望他會主動贊同。

    另一派則是廣西清軍一眾高級將領,他們這些年一直與那三支進入貴州的湘軍人馬並肩作戰,結成了非常深厚的戰友之情,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能幫一把還是願意幫上一把的,所以他們表態支持那三支湘軍部隊的入川請求。

    見此吳可也沒啥好說的,在商討會議結束後便做出了決定。

    兩廣清軍高級將領不願意得罪湘軍,他又何必當這樣的惡人?

    鄉勇隊和湘軍雖然互相看不順眼,但也沒啥過不去的深仇大恨,主要湘軍不主動觸碰鄉勇隊的利益,涉及湘軍利益的一些事兒他便能做到睜隻眼閉只眼。

    就像此次……

    他並沒有一口答應三支入貴湘軍將領的請求,只是要求他們先把貴州的叛亂苗民彈壓下去,而後入駐於貴州與四川交界處,等待四川大戰的局勢再做決定。

    吳可可不想讓朝廷以為,他和曾國藩私交很好的樣子。

    南方聯盟已經足夠讓朝廷忌憚了,那是花了近十年時間才打出的交情,朝廷儘管忌憚卻也很是讚賞這樣長時間打出來的革命友情,該有的封賞和好處一點都不能少,否則就是寒了前線清軍將士們的心。

    當然了必要的防備朝廷也沒少做,最主要的手段自然是給南方聯盟製造『敵人』來分散牽制其恐怖的影響力。

    要是這時候突然傳出,吳可或者說南方三督與湘軍統帥曾國藩關係親密的話,無論朝廷對吳可有多倚重,都會下手毫不留情進行打壓。

    吳可此時的佈置還沒完成,更不想因為這種事情受到朝廷的攻擊和打壓,再說了他跟曾國藩以及湘軍真沒這份交情,可不願意因著這種事兒麻煩纏身。

    所以,他一邊安撫住進入貴州急欲加入四川大戰,幫湘軍大佬駱秉章一把的湘軍三位核心將領,一邊將這事兒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向朝廷做了報碑,總之他不願意因為莫須有的事情將麻煩主動招惹上身。

    而身處貴州的湘軍大將劉長佑等人接到命令後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強壓下心頭衝動老老實實按令行事。

    他們三人清楚得很,兩廣總督吳可可不是善人,也許其他督撫會高看湘軍一眼,可作為清軍另一支強軍鄉勇隊唯一領袖的吳可可不會在乎這些。

    吳可不將湘軍當作手頭核心戰力,他們便很難享受到地位上的特殊待遇,只能老老實實聽候差遣。

    而且四川大戰的局勢,真不像他們信中所言那般緊張,石達開部太平軍雖然氣勢洶洶,卻並沒有對重慶一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四川,清軍與太平軍雙方好像是在隔著長江競走。石達開行軍一向急如風雨,如果是在陸上行軍,清軍絕不是他的對手。可惜當時長江中的船隻都在清軍的控制之下,太平軍在陸上行軍,清軍卻能乘船來往,因此太平軍行軍的速度就常常落在清軍的後面。

    四川的清軍能夠阻攔太平軍渡江,全靠長江天險。石達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總想出奇制勝,能夠繞到清軍的前面去搶渡擦和長江。

    4月12日,兩軍又在城南,城西各地激戰一天。清軍付出傷亡千餘人的代價,攻下了黃泥坡陣地後,發現太平軍已開始後撤不久涪州解圍。

    在向西進軍的途中石達開和部將們商議了一個新的進軍計劃,即虛攻江津,實攻綦江。江津在長江邊上為清軍所注目,即使拿下此城清軍已把船隻收到北岸還是無法渡江,不如先攻綦河上游的綦江縣城,這裡是內地不為清軍所注意。

    如果攻下此城,可以徵用綦河的船隻,改裝成炮船,順流而下進攻重慶。計劃既定分兵前進,以一支隊伍虛弓江津,大軍則長驅南下進圍綦江。分攻江津的隊伍因為清軍有備而退回,回師同攻綦江。

    太平軍進攻之前本已約定城內的稅朝南作為內應,可惜他們圍攻的第一天內應一事就被城內清軍破獲,稅朝南被捕掛掉清軍也由此知道理太平軍的進軍計劃,給圍攻計劃增加了極大困難。

    4月25日,石達開到達綦江城外全軍陸續到達,在城周連營百里四面圍攻數日不下。5月1日唐炯帶兵來援,因見太平軍勢大離城十里紮營不敢靠近。

    5月9日凌晨,太平軍在綦江南門挖成地道,石達開下令炸城。轟然一聲火焰迷空,城牆炸塌十餘丈。但是城內清軍事先有所察覺,早已修好一道內城又據內城頑抗。

    石達開張黃綢傘蓋,親自騎馬督戰,苦戰一日仍未能進城。此次戰後不久,石達開即下令撤兵全軍西去。

    石部太平軍連續攻涪州,綦江都不順利,石達開深感部下新兵太多不能得力,必須選擇一處適宜的地方進行整訓,加緊訓練才能提高戰鬥力。

    因此下令給先鋒賴裕新,要他選擇一塊人煙稠密可以駐紮隊伍的地方,」以便鋪派各隊置備軍需,宣講道

    理,訓練兵士。一經軍規整肅,再議進取機宜。」

    這時候,卻連續傳來兩個令人高興的好消息。一個消息是:李藍叛亂武裝這時正在敘府八角寨活動,已經派人前來聯絡,希望配合作戰。另一個消息是,南溪地方叛亂武裝隊伍首領張四皇帝正在江安,興一帶活動,也派人來歡迎太平軍的抵達。

    石達開覺得能和兩部友軍配合作戰,就有希望從敘府一帶打過長江,機不可失於是決定全軍南下,通過貴州仁懷廳(今赤水縣)的山間小道,先向永寧進軍。命部下瑞天豫傅佐廷等人為先鋒,晝夜兼程前進。

    當時敘永有東西兩座城。傅佐廷等人率領前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東城,李永和得到消息以為石達開本人已到敘永,就派人送信來表示祝賀,還說自己即將率領隊伍前來迎接。

    傅佐廷等人怕大軍往來會驚擾百姓,不敢擅自同意,只好先寫了一封回信,說明翼王還未到,雙方合作的軍機大事,要等翼王親自到來,再做答覆。可惜後來因受清軍阻隔,兩軍未能會師。

    太平軍已入敘永東城,但是西城未下。為了號召西城和附近鄉鎮的人馬歸向太平軍,傅佐廷等人又聯名出了一個安民告示。

    石達開到達敘永之時,張四皇帝又來迎接。兩部匯合後立即揮軍西進。1862年5月26日全軍離開敘永,兩天後先鋒賴裕新到達興城外,才知道此城已被張四皇帝攻佔。

    張四皇帝見太平軍到來,立即開城請太平軍進駐城中,自己卻率部下退出城外。石達開到達後,就由張四皇帝引路,合兵進取長寧。6月1日開始圍攻,至12日以火藥炸開城垣進駐長寧。

    這裡距長江只有五十里,完全可以作為渡江的根據地。為了保固這塊地方,石達開分兵四出略地,一時,興,古宋,敘永,慶符,高縣,洪縣一帶,到處都有太平軍的活動身影。

    石達開部太平軍入川四個多月,轉戰一千餘里,一直在想搶渡長江進取成都。但都因清軍嚴密封索長江未能如願。可就是如此,石部太平軍依舊在四川境內來往縱橫,牽著清軍的鼻子跟著到處亂轉。

    四川內部雖然多有反叛武裝出現,但經過清軍多方清剿,已經失了銳氣離敗亡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石部太平軍能夠得到的支援少之又少,四川總督駱秉章眼下的狀況還沒糟糕到需要外省大派援軍的地步。

    吳可一直嚴密關注四川戰事,還有身邊一幫幕僚幫忙分析局勢,自然對這一點有很清晰的瞭解,所以對於相繼進入貴州剿匪的三支湘軍人馬的入川請求,並不怎麼樂意或者說心頭很不是不爽。

    也就在這時,安徽淮北方面突然傳來急報,說是湘軍大股人馬進入淮北地界,向安徽巡撫衙門以及當地鄉紳徵集大筆糧草軍資,鄉勇隊在淮北的不少田莊已經工廠都受到湘軍官兵的騷擾。

    「曾國藩這是想幹什麼,跟鄉勇隊撕破臉皮開戰麼?」

    吳可接到急報後又驚又怒,瞪著滿臉風塵匆匆跑來廣州報信的信使怒吼出聲:「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淮北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湘軍那幫土匪又沒有用槍?」

    那信使被吳可的怒吼嚇得瑟瑟發抖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