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二章 爭鋒 文 / 排雲掌
對於兩廣總督吳可明顯的推脫之詞,朝廷一時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茬……
沒辦法,眼下的朝堂局勢太過緊張火暴,無論是顧命大臣派還是帝后黨和王公黨聯盟,都需要來自地方督撫的支持,起碼不能將地方督撫推到對立面去。
因為京城突如其來的謠言,歷史上帝后黨聯合王公黨突然發難,一舉拿下顧命八大臣的政變沒有成功,此時朝堂上的局勢火暴著呢。
帝后黨和王公黨倒是如同真實歷史上那般,等咸豐帝的靈柩一回到京師便突然發難,將一連串屎盆子猛往顧命八大臣頭上扣。
先是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掠、皇都百姓受驚、咸豐皇帝出巡的政治責任全扣到載垣等八大臣頭上。
後又以擅改諭旨、力阻垂簾罪,欲解載垣、瑞華、肅順、景壽任,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軍機,從根本上解決顧命八大臣的麻煩。
如果顧命八大臣之前不清楚帝后黨和王公黨暗中有牽連的話,說不定淅瀝糊塗真就中招了。可是京城突起的謠言早就讓顧命大臣起了警惕之心,因此這次帝后黨與王公黨的突然襲擊並沒有取得預料之中的成果。
在顧命大臣的極力爭取下,京營一般兵權掌握在顧命大臣派系之手,皇宮禁衛更有大半聽命於顧命大臣,這就導致帝后黨和王公黨不能肆無忌憚的使用野蠻手段,只能玩突然襲擊這等上不得檯面的手段。
這場鬧劇一直鬧騰到咸豐帝入皇陵還沒結束,朝堂上除了實力雄厚的桂良和花沙納為首的中立派能夠勉強獨善其身之外,大半個朝堂都捲入其中鬧騰得實在不像話。
可沒辦法,經過之前的突然襲擊失敗,顧命八大臣與帝后黨和王公黨聯盟徹底撕破臉皮,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展開激烈搏殺。
兩宮太后,確切的說應該是慈禧皇太后也是個狠人,見朝堂局勢如此立即升恭親王為議政王大臣,並進入軍機處成為排名靠前的軍機大臣,同時應朝堂上的帝后黨大臣所請,不顧顧命大臣的強烈反對公然開始垂簾聽政。
這亂子可真就鬧大了,不要說顧命八大臣如何強烈反對,就是一直保持中立態度的桂良一系中間派都心存不滿。
朝堂突然就被兩個女人把持,不說朝堂大臣們的自尊問題,單單就慈安和慈禧兩位皇太后的治政手段就不被大臣們認可,這兩位於後宮爭鬥上那自然是一把好手,可她們卻不是大清開國初期那位牛氣烘烘的孝莊,根本就沒法比。
朝堂上幾方勢力鬥得不可開交,自然沒啥精力顧及地方,各地督撫的日子卻是前所未有的輕鬆愜意,最起碼不用怎麼擔心朝廷突然插手他們的一畝三分地,因為他們都是朝堂幾大派系極力爭取的對象。
因此,朝廷雖然對吳可的推脫之詞有些不爽,但也沒多做計較捏著鼻子認了這茬,之前圍剿石達開部太平軍的事情就沒兩廣清軍的份了。
吳可樂得輕鬆,他正想把所以精力都放在兩廣政務上呢,哪有那閒功夫跟在在石達開屁股後頭吃灰?
兩廣清軍將領們得到消息後也沒多說什麼,除了個別想撈戰功想瘋了的傻子,其餘將領也不怎麼情願出境作戰。兩廣戰事延綿了近十年,地方秩序破壞得一塌糊塗不說一干清軍將領們也打累了,正好趁機鬆快鬆快休整調養。
只是讓人意外的是,朝廷對於兩廣的推脫搪塞都沒什麼話說,沒想到待在安慶前線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卻是不甘寂寞跳了出來,嚷嚷著兩廣戰事以歇應該為朝廷分憂解難,最好能將入桂作戰的幾支湘軍人馬派出加入兩江清軍序列。
當然,曾國藩話沒說得這麼直百,但話裡話外就是這麼個意思,吳可聽到後氣得夠戧,當著湘軍出身如今卻在廣西當任要政的記名布政使劉長佑和記名按察使蔣益澧的面爆了粗口:「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我兩廣事務還輪不到兩江總督拉指手畫腳,這還沒當上中堂呢譜擺得比中堂還大!」
幾位在廣西任職的湘軍大佬尷尬不已,曾國藩這次確實做得有些過了,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撈過界,而且兩廣總督吳可也不是好拿捏的,曾國藩想要徹底掌握兩江還需吳可的支持,這時候把吳大總督得罪了可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曾國藩和湘軍此時的困難大家心知肚明,可明白歸明白吳可還沒傻到拿兩廣利益幫人做嫁衣的蠢事。
早在咸豐十年冬季,金陵太平軍突然在皖南發動的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攻勢——祁門之戰。後李世賢部又先後進佔了東流,建德,使祁門與安慶湘軍氣脈不通聯繫一度中斷,使烷南湘軍一度有斷炊之虞。
曾國藩於此時急掉深入廣西的蔣益澧回師,要求蔣部第一時間回返援救祁門老營,確保圍攻安慶計劃的順利實施。
為了緩解淮南湘軍所受壓力,曾國藩甚至不惜截留皇帝的旨意,千里迢迢急調蔣益澧回師,顯然在他眼裡這支湘軍人馬對祁門和整個安慶戰局而言極為重要。
然而朝廷終於不准,理由便是「石逆竄遁南寧,貴縣,勾結賀縣逸賊,艇州艇匪,悉力抗拒,廣西軍務正形吃緊」,而後又以五百里加急諭令「蔣益澧一軍著即留粵剿辦。」
當然,這裡面少不了兩廣總督吳可的手筆,蔣益澧是湘軍嫡系大將不假,可那時他已經身兼廣西記名按察使一職,想要頂著這個官職回援兩江吳可又怎麼會答應,除非這廝自請將官職取消才有這個可能。
蔣益澧又不是傻子,好不容易才混到三品按察使這樣的高位,怎麼可能因著曾國藩的一紙調令便毫不猶豫將到手的好處讓
出?
而且兩廣總督吳可的態度十分堅決,根本就不鳥曾某人的招呼,只一個勁的以勢壓迫蔣益澧,加上朝廷的一再嚴令,蔣部湘軍終究沒能在最關鍵的時候回援兩江,吳可與曾國藩的梁子也算是結下了。
隨著石達開部殺出廣西進入湖南,兵鋒直指四川兩廣的壓力算是一輕,可奮戰於兩湖兩江之地的湘軍就苦逼了。
朝堂上現在雖然爭鬥不朽局勢混亂,但針對太平軍的部署從未有過鬆懈。
眼見石達開部太平軍兵鋒直指四川,朝廷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石部太平軍得意,要知道天府之國可是朝廷最重要的糧食供應來源之一,可不敢輕易拱手讓於太平軍掌握。
於是,湘軍一干大佬紛紛受到朝廷騷擾,不是要求曾國藩親自率軍支援四川,就是命令官和胡林翼入川督辦軍務防備石部太平軍。
曾國藩的目標可是太平軍老巢金陵,自然不會傻呼呼的跑去四川部署防務。而官和胡林翼都是湘軍不可或缺的大佬,他們手上軍隊都是湘軍重要戰力之一,這要是突然調往四川那兩江的湘軍數量將大為縮水,這對於曾國藩的金陵戰略極度不利,自然要想方設法的從其它地區掏摸分散的湘軍部隊。
於是,他根本顧不得狠狠得罪兩廣總督吳可,再一次將主意打到蔣益澧和其所部湘軍身上,怎麼說數千人馬也是不小的補益不是?
曾國藩打的小算盤,不要說入桂湘軍將領心知肚明,就是兩廣總督衙門一干官僚也是清楚得很,根本不等蔣益澧找上門來有所表示,吳可氣憤過後直接以總督衙門名義下令,調蔣部人馬駐防與貴州比鄰的河池,並隨時做好入黔幫助貴州清軍彈壓苗民叛亂的準備。
吳大總督快刀斬亂麻,直接堵住了曾國藩『借兵借將』的打算,同時也免去了蔣益澧的尷尬和麻煩,沒見這廝接到命令後二話不說當即拔營就跑麼,顯然不想在兩大總督的爭鋒裡當了炮灰。
「馬馬的想占老子便宜,姓曾的也想得太好了吧?」
接到蔣部人馬拔營起駕的消息,吳可忍不住衝著身邊信服嘿嘿冷笑起來。
「估計曾督台這次又要難受一陣子了!」
心腹幕僚張松很配合的跟著落井下石道。
「理會他做甚,這廝野心太大就知道佔別人便宜,世上哪有這麼多好事等著他?」
吳可不屑的撇了撇嘴,擺了擺手輕鬆轉移了話題:「咱們還是好好商量一下,要是貴州苗民鬧得太厲害,咱們進黔幫忙圍剿的事兒吧!」
兩廣侗族衙門掉蔣部駐防河池,可不是為了敷衍兩江那位曾大總督,而是真的接到雲貴總督張亮基的求援信件,準備入黔幫助貴州清軍圍剿那些山林苗民呢。
貴州那幫苗民確實鬧騰得夠久了,自從廣西這邊有了個大成國之後,貴州那邊的苗民便遙相呼應跟著鬧騰起來,到了現在五六年時間過去,大成國都成了過去式了,可是貴州那幫苗民卻是越鬧聲勢越大,到了眼下貴州清軍都有些束手無策的感覺。
吳可可不想讓這幫苗民人出的亂子波及臨近的廣西,加上又有張亮基的面子擺在那兒,所以這兵是一定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