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六章 承德面聖(給書友們拜年拉) 文 / 排雲掌

    列強聯軍瘋狂的縱火焚燒了小半個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均被受到波及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

    洋人這樣凶殘的手段真真令人髮指,就是不想太過插手其間的吳可,都忍不住動了無名之火。

    雖不明白僧王為何防備自己和兩江清軍,但他還是在第一時間提出了要和列強聯軍大戰一場的想法,此戰由兩江清軍打頭陣!

    隨著京畿周圍幾省援軍趕來,兩江清軍後續主力部分終於也姍姍來遲,吳可眼下手頭掌握兩江清軍近兩萬,其戰鬥力卻是極為可觀。

    只是讓人感覺古怪的是,僧王似乎對吳可和兩江清軍頗為不喜,之前來援清軍合攻天津之時便被壓下不許同往,眼下吳可主動求戰更是被直接拒絕。

    吳可怎麼說,也是天下九督中排名第二的兩江總督,自然不會幹那熱臉貼冷屁股的無稽之事,既然僧王如此不給面子他也不好太過強求。

    本來他作為京城保衛戰的首功之臣,並不想參合朝廷與洋人的後續談判,免得礙了別人的眼自找沒趣。

    單單這點,他就在一干京中大佬眼中落了個『謙虛』的好印象,此時主動求戰又被僧王毫不猶豫拒絕,自然又獲得一干京中的支持和維護。

    怎麼說,大家都是曾在一個戰壕共事過的戰友,吳可的能耐以及兩江清軍的戰鬥力,都極受一干京中大佬的看重。

    當下的大清局勢如此,這幫京中大佬無不心知肚明,朝廷雖有大義名分不假,可想吳可這樣的封疆大吏逐漸做大也是事實。

    外有洋人虎視耽耽,內有太平軍以及捻匪到處肆虐,大清的形勢真可用『風雨飄搖』來形容,能和手握重兵的一方封疆搞好關係自是最好,就算搞不好關係但也不能直接把關係搞崩不是?

    一干京中大佬本就與僧王不睦,如今又有了吳可的關係,之前努力維持的一點面子功夫都懶得維護了,直接就是水火不容的架勢。

    京中大佬與僧王鬧了矛盾怎麼解決?

    自然是要求跑路皇帝咸豐出面裁決了,於是各種彈劾折子如潮水般送往承德行宮,基本上都是拿僧王『辦事不力』作靶子一擁而上。

    一干京中大佬油滑的很,在述說京城這邊情勢的時候,不著痕跡的將列強聯軍火燒圓明園,以及在談判桌上態度囂張預言惡劣的黑鍋,一股腦全部扣在僧王頭上,既表示了他們的無辜又同時狠狠給了僧王一擊。

    當然了,僧王也不是吃素長大的,作為跑路皇帝咸豐的心腹大將,加上又有一幫同樣擁有跑路『經歷』的朝中重臣幫襯,自然不會讓一干留守京中大佬的『陰謀』輕易得逞。

    於是吳可躺槍了,他啥動作都沒有卻是第一個被跑路皇帝咸豐,一封聖旨第一個叫去承德行宮問話的重臣。

    跑路皇帝咸豐竟然在這等重要關口,直接調走京師保衛戰的頭號功臣吳可,這樣的做法實在讓以恭親王為首的京中大佬們震驚又氣憤。

    有沒有搞錯,咸豐帝這一手簡直就是在動搖京城軍心士氣。

    吳可在京城保衛戰中的表現,京營清軍和京中留守大佬哪個不心中有數,可以說京城保衛戰能取得成功,吳可居功甚偉。

    兩江清軍的戰鬥力也是讓人乍舌不已,但那是在吳可的親自指揮下才能發揮如此威力。要是吳可在此關鍵時刻一離開京城,兩江清軍的戰鬥力能不能維持住真真讓人擔心不已。

    恭親王,桂良以及花沙納等等留守京城的朝堂大佬,紛紛第一時間趕來與吳可相見密談,想知道吳可心中到底作何想法?

    「我還能有什麼想法,皇帝下旨相召我自然得第一時間趕去承德!」

    「京畿局勢?不是還有諸位大人坐鎮麼,洋人已不能直接威脅京師安危,加上周圍諸省清軍已增援抵達,洋人軍隊雖強也大勢已去,沒辦法再像之前那般猖狂,諸位大人也用不著擔心什麼!」

    「圓明園?圓明園雖被洋人喪心病狂的一把大火毀了小半,但這事有僧王處理還輪不到我一外臣過多置喙!」

    「諸位大人放心就是,我雖然離開了但兩江清軍還在,護住京師等地安全還是沒啥問題了,當然最好不要盲目行動免得出了什麼出乎意料的變故!」

    「……」

    吳可一番侃侃而談打消了恭親王等人的不少憂慮,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也不是他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經由此事,與僧王的關係算是徹底弄僵,既然他好心好意的提議被否決了,他也懶得在爭取什麼免得被人誤會,拜別了一干京中大佬後,他便直接帶著自己的總督衛隊三千鐵騎急匆匆趕赴承德行宮。

    北京到承德距離真的不遠,加上又是快馬加鞭一路急趕,不過短短兩天時間他和手下三千總督衛隊便已趕到。

    不得不說,吳可在京城保衛戰中的表現確實不錯,跑路皇帝咸豐還是非常認可的,給予了他和手下三千總督衛隊非常高規格的接待。

    匆匆休整了半天時間,吳可便跟隨傳旨太監拜見了咸豐帝。

    咸豐帝的身子真不咋樣,在吳可拜見之時,連端正坐姿都有些困難,更不要說那張沒有血色的麻子臉,以及泛青的嘴唇一臉的病容看著都感覺不靠譜。

    &

    nbsp;讓他哭笑不得的是,跑路皇帝咸豐帝身體都弱成這德性了,竟然還不改他那『風流』性子每日無女不歡。

    他才來承德行宮不過短短半日時間,跑路皇帝咸豐的『風流韻事』已經聽了一耳朵,內容之荒唐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丫的難道不要命了麼,是不是龍椅坐久了磕著屁股閒煩?

    當然,心中腹誹歸心中腹誹,臉上卻是絕不肯露出分毫。

    咸豐帝先是好好的誇讚了吳可一番,再次肯定了吳可在這次京城保衛戰中的首要功勞,並聽取吳可詳細解說了近一個月大戰的經過。

    雖然在戰鬥期間京城從沒斷了送往冊的的折子,咸豐帝也瞭解了此戰的一些大概,但總比不上吳可這樣的親身經歷者述說來得詳細,很多細節上的東西也能從吳可的話中得到詳細瞭解。

    這一天咸豐帝顯得興致很高,一連在行宮御書房聽了吳可小半天的『講古』,要不是後世那位慈禧太后頻繁派宮人過來問安,氣氛融洽的談話才草草結束,不然只怕吳可還能在行宮蹭上一頓御膳。

    眼見吳可在皇帝面前如此得臉,那些跟隨皇帝一起跑路來到承德的官員怎麼會放過這樣的結交機會,之後兩天吳可的臨時駐地那真是賓客盈門好不熱鬧,要不是吳可擔心太過惹眼及時閉門謝客,只怕該有都察院的御史來找麻煩了。

    之後幾天時間,跑路皇帝咸豐又頻繁召見了吳可,向他詢問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有京城保衛戰的也有兩江地區的經濟民生以及戰事的,聖眷之隆一時無兩實在讓人羨慕嫉妒恨。

    只有吳可自己心中明白,別看跑路皇帝咸豐在他面前笑吟吟的摸樣,好像很得意他似的其實不然。

    他都來承德五六天時間,受跑路皇帝咸豐相召覲見也有三四次,雖然每次看著咸豐帝都一副興致勃勃樂此不疲的摸樣,可卻是一次都沒提及眼下大清最重要的事務——與列強聯軍高層談判!

    吳可又不是聾子瞎子,還有近兩萬兩江清軍囤駐在京城周圍呢,京城方面的消息可是源源不斷動到他手中。

    更不要說,承德行宮的保密措施實在太渣,各種流言信息滿天飛,其中就包括僧王與列強聯軍高層談判很不順利的消息。

    是的,談判依舊沒有取得任何結果不說,反而還有越談越糟糕的架勢。

    對此,吳可除了冷笑還是冷笑,只要跑路皇帝咸豐不提,他就裝做啥都不知道根本就不提這茬。

    作為外臣又是天下九之排名第二的兩江總督,加上又是依靠實打實的戰功一步步爬上來的狠人,吳可十分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初,才不願意主動投身京城那讓人琢磨不透的政局爭鬥之中。

    而且他作為京城保衛戰的首功之臣,本來就已經很是打眼了,要是還表現得朝堂政局太過關注的話,那真就是自找麻煩了。

    不過好在列強聯軍已從京外撤離,加上如今清軍兵力優勢實在太多,不用擔心列強聯軍再打京師屬意,住需好好處理圓明園,以及通州和天津兩處的麻煩,倒不用擔心其它的什麼問題,吳可就業就懶得理會談判進程如何緩慢又是如何的僵持。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天頻繁的被召進承德行宮面聖,吳可竟然無意間撞上了那位後世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此時的懿貴妃兩面。

    這廝真不愧是個權利慾極強的女人,兩次撞見都是在咸豐帝的御書房,而且還跟咸豐上相著朝廷大事幫忙批閱奏折什麼的,吳可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可等他反應過來後便突然想起一件大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