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團亂麻 文 / 排雲掌

    吳可感覺自己的三觀都不正常了……

    雖然知道滿清官場多奇葩,但奇葩到這等程度也真真讓人無話可說。

    英法聯軍都打到城門口還不知道佈置防務,真等洋人殺來了難道還想開門納降不成?

    心中無語之極卻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是外官對於京城事務也不好插手過問。

    之後他便隨桂良拜見了留守京城地位最高的恭六王爺奕欣,也就是後世影視小說中經常出現的『鬼子六』。

    這廝也是個苦逼的,自家哥哥帶著大小老婆跑路卻把他給留了下來善後,日子之苦逼可想而知。

    成日裡提心吊膽擔心洋人殺進京城不說,更擔心他那皇帝哥哥將京城失陷的罪名栽在他頭上,到時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他正焦急著呢吳可就率軍年趕來了,雖然得知跟來的也就五千兩江騎兵有些失望,但有援軍總比沒援軍強吧,更何況如今京城上下士氣低迷,正需要吳可這樣的外來援軍提振士氣。

    這位咸豐帝的六弟能在後世歷史上留下偌大名頭,而且還作為洋務運動的扛旗手之一自然肚子裡有貨。

    可惜此時咸豐帝防他防得緊,他之前不過就是一個富貴王爺而已,還沒後來那麼老奸巨滑的手段,突然之間接手了這麼一個爛攤子也只有坐蠟的份。

    咸豐帝因為害怕被洋人堵在京城,八里橋一戰清軍慘敗的消息傳回來後,第二天便急急忙忙帶著大小老婆,還有得用心腹重臣以及一大半御林軍跑路,恭六王爺匆匆忙忙接下這個爛攤子,就算以他親王之尊連留守京城的大部分官員都使喚不利索,更別說還是缺兵少將城裡清軍人馬就那麼一點點了。

    只能說僧格林沁真是害熱不淺,將朝廷好不同意籌集到的幾萬京畿清軍一股腦都留在了八里橋,要不是有吳可和其麾下五千兩江輕騎突然出現救場,還不知道能從英法聯軍包圍圈裡逃出幾人呢。

    指揮不動京城裡的官員還有寥寥的軍隊,恭六王爺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洋人軍隊一步步逼近無可奈何。

    如果倒好,吳可這位大清名將及時趕來援救,就算他帶來的人馬少了點,可以其兩江總督以及在清軍系統中的威望,擔負起京城防務之職卻是綽綽有餘。

    就這樣,拜訪了留守的恭親王后,吳可便接手了京城防務佈置的權力。

    而此時,英法聯軍前鋒主力還被拖在半路焦頭爛額,卻是怎麼也趕不走牛皮糖似的三千兩江輕騎。

    也正因為如此,給吳可佈置京城防務擠出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京城情勢複雜,特別是眼下這個關頭,因為皇帝跑路導致底下人心惶惶,還不知道私下裡有多少人打著渾水摸魚的主意,可以說得上暗流洶湧局勢緊張。

    在這樣的時候接手京城防務真不是輕鬆活計,而且吳可一直作為外任官員,不管是當武將之時還是當了兩江總督之後,一直都沒有在京城任官的經歷,說他在京城有多大威望也不見得。

    要不是有桂良等一干交好朝臣從旁幫襯,估計他就連京城各路清軍人馬的將領召集起來都難。

    別的不說,九門提督作為京畿地區最高軍事長官,手下掌握著數千兵馬。還有京師綠營以及八旗部隊,零零總總加起來也有上萬人馬,在眼下這個緊要關頭自是能發揮極大作用。

    他請恭親王親自坐鎮,又有桂良等朝臣朋友在旁幫襯,連夜招呼京城各路清軍將領商討京師防務,按照各自職務和手下兵力不同分派下不同防守區域。

    有好幾位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大佬親自坐鎮,又有咸豐帝離開前明確指認留守人員中地位最高的恭親王在一旁看著,儘管這些被請來的京城清軍將領們很不服氣,可在一位親王還有一干朝堂大佬面前只有老實裝孫子的份。

    連夜解決了這些麻煩,使得京中各路兵馬號令統一之後,他這才有心思關注別的事情。

    他先是找到之前逃回來的僧王舊部,詢問他們被扣押的聯軍談判代表眼下情況如何?

    可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連連破口大罵混蛋。

    原來聯軍談判代表巴夏禮等人被押到北京後,很是吃了一番苦頭甚至就此喪命的也不在少數。

    不少被抓的英國人、法國人以及錫克族教徒被用水浸過的皮帶綁著,然後用刑並公開羞辱,有些人甚至雙手捆著被迫跪在圓明園裡並多日水米未進。

    而這些人之中,最近兩天因為疾病、被捆綁過久導致腫脹和傷口發炎導致的腐爛、脫水等死去好幾人,其中就包括《泰晤士報》的通訊員、額爾金的宣傳員鮑爾比。

    這廝是個倒霉蛋,是在通州購物時被捕,跟巴夏禮一樣以為打著休戰標誌的白旗可以保護自己,結果還是被捕了。

    吳可聽到這些之後大驚,尼瑪的這做法也太過了吧,兩國交戰可是不斬來使,這些洋人又不是大清子民,用這等惡劣手段對待,就不怕洋人真的攻下京城之後大肆報復?

    他立即要求看押人員對這些被扣押的談判代表隨員和護衛好生『招待』,該治病的治病好吃好喝的先供著,至於那幾位已經死去的也好生安葬了,同時在他們的屍體上做點手段,弄成因病重不治這才掛掉的摸樣。

    有了他的插手和關注,英法兩國談判代表巴夏禮和洛奇遭遇立刻好了不少,比那些隨從的待遇可好多了,他們來到北京後就被

    關在刑部牢房,和一些朝廷的囚犯關在一起。

    跟他們同一屋裡面的都是一些小偷和殺人犯,然而這些囚犯並未去歧視和嘲諷他們,相反對其相當尊重。

    甚至巴夏禮問起,為何自己的鐐銬比他們的重,這些人還跟他說,這是因為清廷將巴夏禮當做「謀反」犯,所以鐐銬最重。

    最初幾天,巴夏禮在幾次審問中要下跪和受到了一些輕度刑法,心中自然充滿了憋屈和憤怒。

    可是9月22日英法聯軍拿下通州後,巴夏禮立即便被帶到了一個相對較乾淨的單獨牢房,

    此後巴夏禮再受到審訊時,就不再被強制要求下跪,也基本上沒有用刑了;巴夏禮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官員害怕隨時可能攻入京城的聯軍會因為虐待人質,而報復。這些官員讓巴夏禮給額爾金寫信,讓額爾金攻入北京後優惠對待自己和家人,巴夏禮答應,但要求將自己和洛奇放出牢房。

    「這傢伙倒是會找機會替自己撈好處!」

    聽了負責此時的官員如此這般匯報,吳可只是搖頭笑笑也沒做其它指示,更沒有對那些審訊巴夏禮的官員下手,只讓他們不要再做審訊和要求人家寫信這樣的無用功,有這心思還不如早早的做好迎敵準備呢。

    吳可處理這些事務是時候,桂良一直坐在旁邊沒有哼聲,直到吳可處理得差不多了這才搖頭苦笑,道:「這些傢伙做得確實過了點,不是逼著洋人攻打京城時下狠手麼?」

    因為參與了多次與列強公使的涉外談判,桂良對於列強的行事方法卻是有些瞭解,加上被扣押的巴夏禮等人又不是什麼重要角色,朝廷如此作為除了激怒對方以來基本上不會有其它作用,這又是何苦來哉?

    「算了,事已至此再多說什麼也無意義!」

    吳可輕輕搖了搖頭無奈道:「最重要的是擋住洋人對京城的攻擊,不然讓他們知道了咱們的手腳,只怕後果不堪設想!」

    「哎,國事艱難至廝,實在讓人有種心灰意冷的無力感!」

    桂良搖了搖頭一臉苦笑:「還要靠夢臣多多費心了,除了你之外其他人我都信不過!」

    「盡人事聽天命吧!」

    儘管吳可心中很有把握攔下英法聯軍的攻勢,可嘴裡卻不能這麼說,而且京城眼下的兵力實在太少,防守偌大一座城市確實有些不湊手,能不能擋住擁有不少火炮的聯軍進城還真難說得很。

    跟桂良討論了一陣子應對聯軍的舉措,一夜眨眼即過天色濛濛發亮,吳可實在不放心那些京營清軍會老老實實聽命做事,不得已之下只得強大精神匆匆洗嗽吃了點東西墊了墊肚子,而後便在三百親兵的護衛下繞著京城一路巡查,凡是發現做事不用心或者乾脆偷懶的直接處理,一點眼面都不留。

    這樣的凌厲手段手段一出,倒還真唬住了京城清軍一干將領,眼下可是關鍵時刻,就算他們心中再不爽吳可,可也不敢輕易落下把柄給人,努力整治手下將士不出差錯。

    這些京城清軍將領自以為表現還算不錯,豈知吳可匆匆巡視了京城一圈之後心都涼了半截。

    尼瑪的坑爹啊,這些被跑路皇帝留下的清軍人馬,竟然還大多手持長刀長矛這樣的冷兵器,就算鳥統和火統都不多見,難怪不受跑路皇帝看重留下來當炮灰。

    更讓他們頭疼的是,他發現自己錯誤估計了需要防守的區域,不僅僅京城城防需要派駐大軍守護,就連城外不少皇家園林也都要佈置兵力小心守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