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七十八章 悍然發動 文 / 排雲掌
吳可承認,因為自己的重生以及一系列變故,歷史可能出現了巨大偏差。
他前世對這段時期的歷史一知半解,但也知道清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國內這才被迫大開開始逐漸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距此已差不多快二十年時間,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現在還沒個影子呢,總不能說之前的天津之戰和大沽口炮戰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吧,那也太過惡搞了一點,傻子都不會相信。
反到是眼下,因為種種原因清廷跟洋人之間的關係越發惡劣,不管桂良跟租界高層許諾了什麼好處,這關係一時半會絕對好不起來。一旦局勢繼續下去的話,以列強的秉性開啟大戰的可能性卻是不小。
等等,讓他想想第二次鴉,片爆發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從之前英法等列強國家的舉動來看,似乎是因為朝廷遲遲不肯修約?
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朝廷與法、美分別簽定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先後期滿,英、法、美為了進一步擴大在大清的權益,曾多次向朝廷提出「修約」要求,欲將之前所獲利益繼續延續下去。
而朝廷與英國訂立的《南京條約》裡,根本沒有修約之說,但英政府也蠻橫地提出了修約的要求。
其要點是:(1)大清全境開放通商,長江自由通航;(2)鴉,片貿易合法化;(3)廢除進出口貨的內地稅;(4)外國使節常駐北京。
顯然,它們要求的所謂「修約」,實質上是要簽定一個比《南京條約》更具有掠奪性和奴役性的條約。
此時朝廷可不是任由洋人拿捏的軟柿子,這些無理要求統統遭到了朝廷的拒絕。列強們看到修約陰謀沒有得逞,立即凶相畢露地叫嚷:「除非有一個武力示威和強迫,是得不到條約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貿易情況的改善的。」
為了訴諸武力,強迫朝廷就範,英國蓄意製造了一起所謂「亞羅」號事件。
一八五六年十月,廣東水師檢查了停泊在黃埔港附近的一艘名叫「亞羅」號的大清走私船,逮捕了船上的兩名海盜和十名大清水手。
這條船的船主是大清人,為了便於走私,曾向香港當局領取了一張為期一年的執照,但在檢查時已經過期。因此,廣東水師搜捕一事,完全是朝廷的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
可是,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硬說「亞羅」號是英國船,並捏造說大清水師曾扯下了英國的國旗。
十月二十三日,英軍突襲廣州,悍然挑起了第厚顏無恥的侵略戰爭。
英國遠東駐軍攻佔了珠江沿岸的一系列炮台,並一度攻入廣州城。
廣州城內的大清軍民奮起反擊。十二月,廣州人民憤怒地燒燬了英國遠東駐軍盤踞的十三洋行,迫使英軍狼狽退出廣州。
而「亞羅」號事件傳到倫敦以後,英國資產階級喉舌《泰晤士報》立即赤落落地叫囂:「要用暴力對付中國」。
又一八五七年,英國政府派遣老殖民主義者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領侵略軍到大清進行戰爭訛詐。並且照會法、美、俄三國,提議聯合出兵。
法國為了參加侵清戰爭,也製造了一起所謂「馬神甫事件」。
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廣西西林縣行兇作惡三年多,一八五六年被當地官廳處死。
法國打起「保護聖教」的旗號,派遣葛羅為全權專使,率領一支法軍部隊,繼英軍之後來到大清。美國和俄國為達到共同分贓的目的,也分別派遣公使列衛廉和普提廷到大清,與英、法策劃「聯合行動」。
英國遠東駐軍在一八五六年入侵廣州被擊退後,於第二年底,英、法兩國又糾集了五、六千人,再次進犯廣州。
兩廣總督葉銘琛,昏憒自矜,玩忽輕敵,既不做應敵的準備,也不准廣州軍民抵抗,並自欺欺人的斷言「必無事,日暮自必走」,結果廣州被佔。
英法聯軍入城後,燒殺搶掠,僅從布政使衙門搶走白銀一項,就達二十二萬七千兩。葉銘琛也成了俘虜,是為鼎鼎有名的「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總督,一時成為官場笑談。
之後便是天津之戰,聯軍從廣東撤走,還有之前的大沽口之戰,也不知道這些算不算得上第二次鴉,片戰爭?
吳可想不出個頭緒也沒多想,只恨當初讀書不用功,此時到了用時方恨少。
不過心中再擔憂也沒用,只能暗中防備讓朝堂上自己一系朝臣對注意著點,順便加大對廣東等列強軍隊聚集之處嚴加監視。
正月裡他都在各種酒宴上度過,他整天奮戰欲酒池肉林之中,腦袋昏沉沉的又哪有閒功夫管其它事情?
在吃酒的時候他倒是聽到了個消息,說是杭州有個叫胡雪巖的安徽人開了家阜康錢莊,當時他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翻騰開了。
紅頂商人胡雪巖啊,這是上過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的牛人啊。
這可是個傳奇人物,左宗棠能那麼牛鱉的後勤大總管。
回去之後他稍微查了查,以他在安徽的勢力和左宗棠之間的關係,想要查清楚一個商人的過往不要太簡單。
胡雪巖生於1823年,安徽省績溪縣湖裡村人,幼年時候,家境十分貧困,以幫
人放牛為生。
但胡雪巖貧不夭志,少年時即表現出誠信不貪的品德。小時候有一次給東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裡面儘是白花花的銀子。他把牛拴在路邊吃草,將包袱藏起來,然後坐在路邊等待失主。
幾個時辰後,失主才慌慌張張地找了來,胡雪巖問清情況後,從路邊草叢中,將包袱取出交還給失主。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來到績溪,把胡雪巖帶到杭州學生意去了。
胡雪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謀私利,加上他膽大心細,自信誠實,很快從一個小夥計一躍而成為阜康錢莊的老闆,再躍而成為徽商巨頭。
而且這傢伙眼光毒辣,還肯捨得下血本。
其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正是在這一時期,胡雪巖靠患難知交王有齡的幫助,一躍而成為杭州一富,而與王有齡的結交更是充滿義氣色彩。
王有齡,字英九,號雪軒,福建侯官人。
在道光年間,王有齡就己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後胡雪巖慧眼識珠,認定其前途不凡,便資助了王五百兩銀子,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
後王有齡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經其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台總辦。王有齡發跡後並未忘記當年胡雪巖知遇之恩,於是資助胡雪巖自開錢莊,號為阜康。
果然是稱雄一個時代的牛人,就算再落魄也依舊難掩其身上光彩。
剛剛過了正月,吳可正打算再來一次巡視,結果就被南邊傳來的不好消息給打斷了計劃。
1860年3月8日(二月十六日),英公使普魯斯、法公使布爾布隆照會大學士桂良:要求大清為大沽口事件道歉,交還聯軍當時放棄的全部槍炮和船艦;並允諸進京換約,賠償兵費,長駐京師,限30天內答覆。
這簡直就是風雲突變,不等吳可從這樣突然的消息中回神,上海租界列強高層照會兩江總督衙門,要求與吳可當面商談各國在華事宜。
「馬的,這幫傢伙吃錯藥了嗎,去年還被整得那麼慘,剛過年就來找事?」
吳可直接無視了租界高層的要求,不過還是將租界動態第一時間報之朝廷。
不幾日便有四百里加急,書傳來,朝廷讓他拒絕租界方面的照會要求。
感受到氣氛很不對勁,吳可一邊按照朝廷要求回復租界高層,一邊暗自下令手下清軍進入二級戒備狀態,小心列強軍隊可能的攻擊。
果然,沒過多久他便得到消息,英、法兩國政府分別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領英軍一萬五千餘人,法軍約七千人,還有海軍艦船兩百多艘,悍然發動對清戰爭。
「好好好,洋人以為自己做好準備了麼?」
吳可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召集手下高級將領,毫不猶豫命令道:「蘇州清軍立即向上海租界發動進攻,逼迫洋人投降或者直接將他們趕下海!」
將領們一陣騷動,除了鄉勇隊出身的堅決應命之外,其餘人等臉上或多或少露出一絲遲疑之色。
「怎麼,都到這時候了,你們還以為朝廷依舊不會大動干戈?」
吳可冷笑出聲也不理會將領們臉色變化,又命手下清軍全部行動起來,封鎖長江水道加強對蘇州等城洋人的監視力度,而後又上了一封奏折給朝廷闡明兩江態度。
他一聲令下兩江的戰爭機器轟隆隆開動,吳可心中又是放鬆又是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