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方動作 文 / 排雲掌

    「……,諸位還請早日歸還我海關!」

    儘管之前的表現可以用窩囊來形容,海關衙門官員到了談判地點依舊按照老套路提出了要求。

    「肉肉肉,我認為海關在我們的掌控下,運轉更加良好不是嗎?」

    英法兩國公使也不是好相與的,一開口就是赤落落的打臉。

    「哼,這裡是我大清的地盤,海關如何運轉用不著閣下關心吧?」

    海關衙門的談判官員怒極,加上之前吳大總督施加的壓力,顧不得會得罪洋人直言反駁,就差沒指著鼻子大罵『多管閒事』了。

    「肉肉肉,我不這樣認為!」

    清國談判官員說得隱晦,洋人公使不知道是不是聽明白了,反正臉色如常沒多少變化,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大聲反駁道:「海關事關我國商人切身利益,作為我國在清國的首席代表,自然不可能對此放任不管!」

    「哼哼,本官再重複一遍,這裡是大清國的地兒,咱們怎麼做事還輪不到外人置喙!」海關衙門的談判官員氣極,拍案而起怒道:「如果閣下有什麼不滿意的,儘管可以提出難道我等就不會擇善而改麼?」

    「肉肉肉,我信不過清國官員的職業操守!」

    見清國談判代表如此做派,參與談判的列強公使們變了臉色,說話也沒了客氣毫不猶豫的打起臉來。

    「……」

    所謂話趕話沒好話,談判雙方立場不同根本就不可能談得攏,結果好好的一剎那個地談判變成互相指責諷刺大會,最後鬧得不歡而散。

    「恩恩,你們做得不錯,對待洋人就得如此態度!」

    聽了海關衙門一行官員小心翼翼的匯報此次談判過程,吳可滿意的點了點頭難得露出一張笑臉,鼓勵道:「洋人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別看他們平日裡牛氣烘烘的,在天津不一樣吃了兩回憋?」

    嘴上說著笑,眼底的寒意卻是嚇得一行海關衙門官員心頭發冷,身子竟忍不住瑟瑟發抖,不過吳大總督接下來的話卻是讓他們安下心來。

    「談判之時就不能表現得太軟弱,你們這次做得不錯,以後的談判也按照這個調子來。一時談不攏不打緊,關鍵要讓洋人知道咱們的收回海關的決心!」

    「大人,不是談崩了麼……」

    海關衙門一干官員先是鬆了口氣,而後一聽還要繼續談下去又苦了臉色,這差事可真不怎麼讓人愉快。

    「談,怎麼不談?」

    吳可大手一揮興致勃勃道:「眼下沒法用武力收回海關大權,那自然只能先從談判桌上下手了,怎麼你們不樂意?」

    樂意樂意,當然樂意!

    面對吳大總督赤落落的威脅眼神,一干海關衙門官員悄悄吞了口唾沫,連連點頭誰還敢出頭找不自在啊。

    「這就對了嘛!」

    吳可笑瞇瞇一臉『和善』表示:「反正你們閒著也是閒著,多找找洋人聯絡聯絡『感情』,學學他們處理此類事務的方法也是不錯滴!」

    不錯個屁!

    俺們可都是飽讀四書五經的儒之士,怎麼可能學洋人那套一點都不知道含蓄為何物的說話方式?

    當然心中不爽歸不爽,在吳大總督面前卻是不敢表露分毫。

    於是有吳大總督坐鎮蘇州,海關衙門被迫迅速運轉,三不五時便趕赴上海與洋人大吵(談判)一回,並且契而不捨極有韌性。

    這一下,不要說海關衙門一干官僚心頭如何叫苦不迭,就連租界列強代表都大感吃不消,任誰三天兩頭大吵小鬧的都受不了啊。

    可問題是清國官員談判的目標是海關大權,卻是列強代表們絕對不可能放棄的,又怕清國官員有什麼讓人措不及防的險惡陰謀,所以每次都不得不打起精神投入無休止的爭論之中。

    不得不說,被逼出『戰鬥力』的海關衙門官員,還是很有些可取之處的,起碼吳可交代他們牽制洋人公使的任務,他們倒是完成得十分利索。

    ……

    就在上海租界裡的洋人高層被海關衙門官員牽制,整天『沉迷』於談判口角脫不得身時,領了秘密任務的熊光宇手下心腹,也悄然聯絡上小刀會餘孽。

    小刀會是天地會的支派之一。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動人民和部分工商業主。

    與小刀會性質相同的秘密結社,上海還有主要成員為廣東人的天地會和本地人組成的廟幫、塘橋幫、百龍黨、羅漢黨等。

    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發動抗糧鬥爭,南匯、華亭(今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

    羅漢黨人徐耀還發動了嘉定起義。這些鬥爭使各個秘密組織逐漸聯合起來。

    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上海各支秘密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準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佔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佔領縣城。

    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發,接連攻佔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

    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旋即

    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

    當時清廷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

    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而後被殺,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

    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小刀會人馬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佈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發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上海人民的擁護。

    而就在當時,英、美、法當局曾聲稱對局勢保持「中立」。但為維護在華利益和威脅朝廷,1854年4月,英美駐軍襲擊了上海城內的清軍營盤。

    7月,朝廷任吉爾杭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蘇松太道吳健彰與英、美、法當局談判,以出賣上海海關和租界主權,換取它們的支持。

    從此,上海海關開始由英、美、法三國委派的「稅務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於大清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統治機構。

    而早在小刀會起義不久,列強勢力與清軍即在上海城北建築圍牆,以隔斷城內起義軍與外界的聯繫。

    1855年1月6日,法艦隊司令辣厄爾領法軍與清軍配合,攻破縣城北門。起義軍奮勇還擊予以聯軍重創。

    英、美、法當局和朝廷遂加緊圍困,斷絕對城內的糧食火藥接濟。

    2月17日,內外交困的小刀會起義軍被迫突圍,在突圍戰鬥中劉麗川、周秀英、徐耀等戰死。部分起義軍由潘起亮率領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加入太平軍。

    而其它突圍殘部流散各地,積極聯絡各地友軍繼續參加反清鬥爭,上海小刀會起義至此即告失敗。

    因為小刀會太接地氣,加上起義當時又深得民心,因此上海附近地區著實殘留下來不少小刀會餘孽。

    熊光宇背後有鄉勇隊暗中支持,所以很輕鬆便與上海小刀會殘餘勢力接上頭。

    對於突然找上門來的熊光宇,小刀會餘孽自然不會輕易相信,雙方經過一系列互相試探與磨合中逐漸取信任。

    熊光宇的資歷雖然一般但經歷實在豐富,其精彩分呈的轉戰讓小刀會殘餘人馬津津樂道,很輕鬆的便在小刀會殘餘人馬當中取得一定威信。

    有了信任和威信之後,接下來的事兒就好辦多了。

    他沒傻到說自己是奉清廷兩江總督的密令而來,只是從眼下各自的處境入手。

    他表示因為連連戰敗,手下弟兄損失慘重,眼下已沒了給兩江官府找麻煩的實力,先斷了小刀會殘餘勢力聯合挑事的苗頭。

    果然,小刀會人馬對此深信不疑,並問眼下熊部還有多少人馬,眼下在何處隱藏等等問題。

    熊光宇在這上頭也沒隱瞞什麼,大大方方表示手下還有五六百心腹弟兄,可惜此時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要不是勉力維持只怕早就散了伙。

    而且他們都是外鄉人,想在江蘇找到活計非常困難,他們又不願意打家劫舍所有日子頗為艱辛,幸好兩江官府正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他們便扮作流民混在其中混個溫飽而已。

    小刀會欲勢力首領們好一陣唏噓,倒沒有指責熊光宇部人馬投敵叛變。

    江蘇駐紮了十來萬清軍部隊,剛剛還狠狠收拾了天京城裡的太平軍一頓,實力如何不用多言,熊部這時候想要鬧事純粹找死。

    而且小刀會人馬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也有家人需要奉養可是上海此時局勢卻不是很好,尤其洋人聯軍在大沽口戰敗以來更是如此,想找個養家餬口的活計也不那麼輕鬆。

    都是天涯淪落人,互道了各自眼下的艱難處境不由得生起同病相憐之感,關係瞬間又親近了不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