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四十九章 當務之急 文 / 排雲掌

    至於吳可是怎麼知道遠在歐洲的這場戰爭的,他之前一直都有搜集洋報紙的習慣,他之所以知道就是因為從一份法報紙上瞭解的情況。

    與奏折一起送到朝廷的,還有這份報道這場慘烈戰鬥的法報紙。

    之所以如此費勁心機,就是為了讓朝廷明白,大沽口損失的那點人手和軍艦,對於列強而言真的不算什麼。

    果然,朝堂上原本瀰漫著的那股驕橫自大的情緒,被他兜頭一桶冷水澆個透心良,在朝堂上引起好一番波折。

    當然,天朝上國的驕傲已經深刻國人骨子裡頭,吳可一封奏折警醒朝堂的同時,自然也免不了受些非議。

    有朝臣認為吳大總督不安好心,堂堂大清雄兵百萬,難道還怕了區區洋夷不成,吳大總督此舉未免有漲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之嫌。

    這還算客氣的,有那與吳可不對付的朝臣,更是直言吳大總督居心不良,一心誇大洋夷戰力不知所圖為何。

    而且還舉例說明吳大總督與洋人關係很好,手下核心將士更是大半裝備了從洋人那採購而來的火器。如今又這麼大肆鼓吹洋人的玩意厲害,也不知道吳大總督到底想幹什麼,?

    有貶的自然少不了褒的,剛剛在大沽口狠狠出了把風頭的桂良,就很乾脆的替吳可說了好話。

    他表示洋人火器確實犀利,之前的天津之戰和不久前的大沽口戰役都很明顯。

    不是他想漲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而是事實確實如此。大沽口戰役別看勝得輕鬆,可那是拜自己這方準備充分洋人又太過驕傲自滿所致。

    要不是洋人戰艦自尋死路成了活靶子,大沽口炮台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真不好說。不可否認的是洋人的火炮確實犀利,起碼比自家生產的實心彈銅炮要強大得多,真要對轟的話勝負實在難料。

    這時吏部尚書花沙納也跟著出例力挺吳可,他表示吳大總督只是想提醒朝廷不可大意而已。

    洋夷之間情趣一場維持不足一天的戰鬥,直接戰死者竟高達五萬之巨,這說明什麼?

    說明洋人的武器殺傷力實在不小,而且洋人的軍隊數量也不在少數。大沽口之戰明確的殺敵數量不足兩千,相比洋人軍隊的真實數字而言,可能根本算不得什麼,咱們確實要小心防備洋人的報復。

    總之,因為吳可的一封奏折,朝堂上著實折騰了好一段時間。

    最後還是咸豐帝插手才阻止了這樣無意義的討論繼續下去,雖然不爽吳可這種潑冷水的舉動,但咸豐帝更擔心洋人的報復行動。

    既然吳可對於涉洋事務如此瞭解,那就一事不煩二主給個防備條目吧。

    因此,吳可很快接到咸豐帝徵詢意見的旨意,他自然也不客氣,洋洋灑灑的回了一封字數幾達近萬的『豐滿』折子。

    他的意思很簡單,洋人都是餵不飽的白眼兒狼,在沒徹底將他們打痛之前,都得小心防備洋人的反撲。

    至於具體如何防備,不外乎加強自身防備力量削弱洋人的有生力量而已。

    上海這邊他自會想辦法給洋人找麻煩,廣東那頭他鞭長莫及就得朝廷自己想主意了。就算不能給洋人製造麻煩,也必須瞭解洋人軍隊的一舉一動,但凡有所異常立刻上報讓朝廷做到心中有數。

    大清的海岸線實在太長,想要完全防住根本就沒可能。

    不說洋人有了之前的教訓,再次殺來之時大沽口炮台還能不能佔得了便宜。

    就算大沽口炮台依舊彪焊,整得洋人水軍不敢直視,洋人依舊可以在天津上下游的山東和遼東地區登陸,朝廷根本防不勝防。

    他的這套說辭把朝堂大佬們給嚇住了,仔細想想確實有這樣的可能。

    從咸豐帝之後的舉動當中,便可明白為了京畿安全朝廷到底有多謹慎了。

    咸豐帝一道聖旨下去,立即將正在河南剿匪的蒙古郡王僧格林沁招了回去,作為京畿地區做高防禦指揮官人選。

    吳可聽到消息之後卻是很不以為然,幸好此時竄入河南的蔫匪已被清剿大半,餘下見勢不妙又逃回了混亂的山東,僧格林沁的突然撤走對局勢倒沒有多大影響。

    僧格林沁到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資歷也亮眼得很。

    這位蒙古郡王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生於哲裡木盟科爾沁左翼後旗博爾濟吉特氏四等台吉(貴族)之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馬巴圖哈薩爾的第26世謫孫。他的父親布和德力格爾是科左後旗扎薩克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簡稱「索王」)的遠方族弟。

    僧格林沁的家庭人口多,雖為貴族世家生活卻顯得拮据。他和孿生哥哥9歲時便手執羊鞭為家裡放羊,讓父親騰出時間種田。貧寒的家境,使他從小過著平民生活。

    也就是他對平民生活的體驗,是將來成為一名將軍,而有別於從小享受榮華富貴的貴族子弟的一個重要因素。身為索王的遠方侄兒僧格林沁從小聰慧,頑皮好動。7歲那年不小心掉入井裡而安然無恙,可謂造化大矣。12歲時父親送他到昌圖(今遼寧昌圖縣)城的「昌宮書院」讀書。

    僧格林沁家族世代與清皇室有聯姻關係。索王是嘉慶皇帝的額駙。娶的是嘉慶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索王無子,膝下只有兩個女兒,為承襲王位,選嗣成了王府引人關注的大事。

    />

    僧格林沁15歲時,索王的愛妾韓氏、管旗章京、皇太后的老太監,一致舉薦他入圍選嗣,但未奏效。

    道光五年(1825年),科左後旗第九代扎薩克索王病故,選嗣成了當務之急。一天道光帝向皇太后請安後,太后對道光說:「為索王選嗣是為你選外甥,入選面要寬,才能選出好人才。」

    隨後將科爾沁選嗣入圍增加至16人。選嗣在勤政殿舉行,道光親坐殿堂,對候選人一一目測問話。僧格林沁是最後一位,皇帝看到他雖年紀小,但儀表不凡,用漢語回答問話:「15歲,屬羊,讀過三年多古書。」道光當場拍板將他定為索王嗣子。

    這樣,僧格林沁便承襲了科左後旗第十代扎薩克多羅郡王,與道光皇帝形成甥舅關係。

    僧格林沁步入政壇後,備受朝廷的重用。進京後,道光賞頂戴三眼花翎、御前行走。九年(1829年)又賞穿黃馬褂,管理兵器和八騎兵營。

    在以後的20多年裡,這位蒙古郡王先後任御前大臣、正白旗領侍內衛大臣、鑲紅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滿洲都統、正藍旗滿洲都統、鑲黃旗蒙古都統、鑲黃旗領侍內衛大臣等重要軍政職務。道光駕崩時(1850年),受命為顧命大臣。

    而至咸豐元年(1851年),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三年,受命任督辦京城巡防兼參贊大臣。四年,僧格林沁受命統領滿洲八旗兩翼及哲裡木、卓索圖、昭烏達蒙古騎兵,並為主帥打敗太平天國北伐軍。

    五年,咸豐加封他為博多勒噶台親王,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頒詔親王世襲罔替。

    這樣的資歷不要太亮眼,這廝可以說得上咸豐朝武將位上的頭把交椅。

    可問題是這位親王手下多是八旗和蒙古騎兵,善於野戰而不利於防禦作戰。

    當年的蒙古鐵騎縱橫歐亞,除了嫻熟的騎射本事之外,讓人琢磨不透的高機動力也是其縱橫無敵的法寶之一。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為何能成陸戰之王,靠的就是一個速度。

    眼下時代不同了,聚集大量騎兵與有洋槍火炮之威的洋人軍隊打陣地戰,真的是個好選擇麼?

    吳可不知道,這得要事實來證明。

    ……

    放開朝堂上的那些糊糊事不提,列強聯軍在大沽口慘敗一陣,以他們在遠東地區的兵力部署,想要再啟戰端不是短時間內可行。

    而且廣東方面也沒傳來洋人異動的情報,估計列強聯軍還在舔抵傷口暗暗蓄勢。

    對此,吳可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兩廣不是他的地盤所在,能夠及時探得消息已是僥倖,想要插手兩廣軍政卻是為難得很。

    再說了,他眼下的當務之急也不是猜測列強的心思,而是想方設法搞到大筆銀子以解燃眉之急。

    之前因為軍費空額巨大,他在鹽政上動了些手腳,到現在已過去差不多近兩月時間,收效還是十分明顯的。

    放開了鹽田供應,一級代,銷商不在限定那麼幾位官商,願意花大價錢插足其中的富商大賈真的不要太多。

    兩江清軍後兩個來月的軍費,幾乎就是從這些商人手中弄得。

    別的不說,他將食鹽銷售區域明確劃分,再根據該地區的經濟狀況明碼標價,出手五六次便弄到銀子上百萬兩,著實給兩江總督衙門解決了不小的財政壓力。

    眼下兩江總督衙門還有好幾處地區的代,理權沒有賣出,只要操作得當又使幾十萬兩銀子入帳。

    當然,吃相不能太難看,總得給利益損失嚴重的鹽政衙門補貼一些,再說了一次性將各地今後幾年的食鹽代,銷權賣出,總得找些其它開源的路子不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