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 俗務 文 / 排雲掌

    「馬的,總算讓各營將士開始了正常訓練,這事可真不容易啊!」

    臨時總督衙門後院書房,吳可翻閱各部送來的監督訓練情況,他不由得連連感歎不已。

    「也就大人肯如此用心,換作其它大人哪會管他們死活,不直接要他們上戰場送死就算好的了!」

    幕僚張松悠閒的坐在一旁,聞言輕鬆笑道。

    「哼,本督哪有那閒情逸致,只不過怕這幫傢伙在戰場上拖咱們後腿而已!」

    私底下吳可說話倒沒啥顧忌,端直了身子拍了拍椅子扶手連連冷笑道:「兩江總督的位子不好坐啊,暗地裡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覬覦著呢,他們可巴不得咱們出了差池然後好撿個現成便宜!」

    「事情不會那般糟糕吧,大人還有幾位將軍可是帶了過萬人馬上任啊!」

    張松卻是很不以為然,鄉勇隊的戰鬥力如此他十分清楚,一萬鄉勇隊戰士頂十萬普通清軍都不算開玩笑,他自然不會太過擔心戰事方面的問題。

    「呵呵,本督對自家手下的戰鬥力自然十分清楚,可問題是本督需要顧及的地方實在太多,區區一萬來鄉勇隊戰士想要覆蓋整個江蘇都難,更不要說還有打得一塌糊塗的江西了!」吳可苦笑著說道。

    「這個,大人不是放棄了江西,任由湘軍自由發揮的麼?」

    張松聽得心頭一抖,有些不明所以道。

    「哼哼,說是這麼說沒錯,可事情哪那般簡單?」

    吳可輕撇嘴角一臉的不以為然和鬱悶:「以湘軍如今在江西的實力,要說橫推江西太平軍都沒啥問題!」

    對這點,張松也只能連連點頭表示附和。

    吳可畢竟之前是安徽提督,同時掌管河南軍務,張松自然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瞭解清軍在各地的佈置和戰鬥情況。

    湘軍確實是一股讓人極難忽視的力量,自從咸豐四年曾國藩帶兵出湘以來,一路氣勢如虹連戰連捷,打得太平軍退出湖北差點丟了江西重地。

    儘管之後因為驕傲大意吃了敗仗,曾國藩更是丟臉的被堵在南昌城幾近一年,可是湘軍底子還在,就是曾國藩回家丁憂期間還是與太平軍在南方作戰的主力部隊,與太平軍於安徽江西數省連番大戰也打出了響亮的名頭。

    如今曾國藩再次出山執掌大權湘軍氣勢更盛,就連石達開這樣的太平軍名將都不願與其正面相抗,太平軍留在江西的部隊也一直處於守勢,在湘軍主力部隊跟前幾無還手之力。

    也是因此,吳可吳大總督之前才說把江西戰事全部讓給湘軍施為,反正曾國藩也不會聽吳大總督的招呼,他們又何必去討人嫌。

    「大人在擔心什麼?」張松能出任吳大總督的幕僚也不是傻子,一下子便聽出了吳大總督話中的深意。

    「呵呵,江西畢竟還在兩江轄內,湘軍要是一路勝仗打下去倒也罷了,可要是像前幾年那般受阻,到時候朝廷怪則下來本督也得受掛落!」

    吳可搖了搖頭一臉苦笑。說起這事來就讓他感覺鬱悶。

    「不可能吧,江西的情況朝廷和兩江內部誰不清楚?」

    張松聽得有些瞠目結舌,一臉不可思議道:「難不成有好處湘軍便想獨佔,有責任時湘軍就要拖大人下水?」

    說著說著張松好一陣咂舌,他覺得如果真要出了這樣事的話,那湘軍和鄉勇隊就結下大仇了,想必曾國藩他們不會如此不智吧?

    「呵呵,官場之事誰說的清楚,有些事情卻是不得不防上一兩手啊!」

    吳可輕笑著搖了搖頭,心中卻是暗自歎了口氣,覺得自己身邊這位心腹幕僚還是有些太想當然了。

    張松雖然聰慧在俗務處理上絕對是一把好手,同時腦子清醒對軍務也很是熟悉,絕對是秘書的不二之選,可問題就是他以前沒有身處官場的精力,對於官場之上的默寫齷齪事兒還是不甚明瞭啊。

    不過這樣也好,他也不希望自己身邊的心腹之人是個官場老油子,被人下手坑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

    好不容易將兩江總督衙門轄下近十萬清軍的軍務處理個頭緒出來,吳可又陷入了無休止了兩江政務之中。

    兩江的政務,卻是比軍務要麻煩上十倍不止。

    經濟,民生,教育等等等等都得顧及,尤其此時還是戰爭期間,兩江之地又是主要交戰區域,好好的一個膏腴之地被打得破爛不堪。

    可就是如此,兩江依舊是朝廷最重要的財稅之地,每年給朝廷提供的財政收入數以千萬計,可見兩江之地對朝廷的干係之大。

    放在往年兩江之地百姓的擔子雖重但生活還算可以,起碼混個溫飽不成問題。只要肯努力加上腦子又不笨的話,就是過上小康生活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是自從太平軍佔據了金陵後,兩江之地連年戰亂民眾苦不堪言,不僅要負擔朝廷沉重的稅收,還得勒緊褲腰帶供應駐紮在兩江地區的十來萬清軍已及江南江北兩座大營,幾乎被刮盡了最後一滴油水。

    當然這麼說兩江之地不是沒錢了,而是底層百姓的生活已大不如前,大部分油水和利益基本上都落入地方權勢人物之手。怎麼說兩江包括了上海蘇州等沿江沿海大港茂城,因

    為戰爭的緣故經濟總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依托戰爭物資的吞吐輸送得到進一步開發增長。

    可惜的是朝廷不給力,讓洋人在上海租界胡作非為,不僅搶去了碼頭管理權而且還將最重要的關稅大權都沒能保住。

    這可都是巨大的利益啊,每年起碼能提供上千萬兩銀子的巨大利益,更不用說隨著上海海關的陷落,使得英美列強對大清傾銷商品再無阻礙,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販,賣新奇的工業產品。

    可笑大清上海海關那幫老爺們一點進取心都無,地盤被洋人搶去了卻是不做抵抗,竟然還把官衙從上海撤到蘇州,基本上完全喪失了海關衙門應有的作用和功能,還猶自挺立以為掛了個牌子就行,真真可笑之極。

    其實想要收回海關大權簡單得很,這裡畢竟是大清的地盤,海關衙門的官員真能狠下心與洋人作對的話,那些與洋人關係密切的買辦商人們還是很好拿捏的。

    沒了那些熟悉國內情況的買辦商人幫忙,洋人就算運來再多的廉價新奇工業產品都不頂用,因為這些東西根本就賣不進內陸地區,只在沿海幾處租界流通的話根本就不符合洋人的利益。

    人家萬里遙遙將廉價新奇的工業產品運來遠東之地,可不是小打小鬧做小買賣的,而是想徹底打開大清國內地市場,而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海關和內地的官員們都得大力配合才成。

    可是看看移駕蘇州的海關衙門一幫老爺們,每日依舊悠閒度日跟上海洋人掌握的海關井水不犯喝河水,一點都沒有想要主動爭取收回上海海關的跡象。

    吳可之前不知道也就罷了,這段時間閒暇之餘翻閱兩江公,時明瞭這些,自然氣得夠戧心中對蘇州海關衙門那幫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有了不少意見。

    只是眼下暫時還沒功夫和精力處理這些麻煩事,等以後騰出手來再好好料理海關衙門那幫傢伙,還有上海租界裡的那幫驕橫洋人們。

    話說過年之時,上海租界裡的英美領事巴巴找上門,希望能和新任兩江總督商討通商事宜。儘管吳可之前帶兵跟英法聯軍打得不相上下,可是這兩位領事大人卻依舊態度高傲沒怎麼把吳大總督放在眼裡,語氣很有那麼點不恭敬。

    吳可當時正著急處理兩江糜爛的軍務,哪有時間和功夫跟這幫洋人磨嘴皮子,再說了通商事宜這樣的大事也不是他可以輕易決定的,所以隨便招待了一下便將洋人領事們糊弄過去,怎麼也得等到他徹底騰出手來才好慢慢跟他們耗不是?

    洋人的事情可以先放到一邊,眼下他們的勢力還沒通過長江覆蓋整個南方地區,現在擺在吳可案頭最麻煩的民政事務,就是如何安撫治沸騰的民怨還有四下流竄的流民。

    沒錯,兩江魚米之鄉既沒遭災又沒出現什麼意外變故,只因著戰亂頻繁的緣故便搞得民不聊生流民四起,治安環境更是惡化嚴重。

    這可不是啥好事,搞不好又會出現幾起規模浩大的民變。先不說真出了問題吳可將要承擔的責任,就是要他帶著手下人馬把槍口對準手無寸鐵的饑荒百姓就很是為難。

    可問題事兩江總督衙門府庫當中根本就沒多少銀子,他從安徽帶來的私庫也因為整頓軍務消耗得七七八八,沒有銀子說什麼都是廢話。

    不過好在依靠魚米之鄉膏腴之地的優勢,兩江糧庫中倒是不缺糧食,只要運用得好這也是一筆不小助力,不過首先得將江蘇本省境內的那些土匪武裝全部剿滅,免得破壞了他之前的惠民行動。

    心中有了想法他也沒藏著掩著,而是直接招呼兩江總督衙門的一干官吏,先開了個碰頭會將心中想法道出,而後也不理會手下是何心思直接分派任務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