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零一章 變化 文 / 排雲掌

    吳可沒有在河南多待……

    在開封和洛陽各住了三天之後,見過了巡撫衙門一干主官,又瞭解了河南眼下的局勢後,便在親兵督標的護衛下向安徽趕去。

    期間,河南巡撫恆福倒是過來打了幾個照面,,每每露出一副欲言又止卻又不知如何開口的苦逼樣,可惜吳可早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就是不接招,恆福也是無可奈何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吳可離開,憋在肚子裡的話始終沒有說出口。

    此時安徽北部地區的局勢穩定,沒什麼要緊事催他趕緊回去,所以吳可一行的速度不快不慢,每遇城鎮都會進去歇歇腳休息一陣。

    一路上不時接見鄉勇隊或楚勇出身,眼下已在河南各城鎮擔任軍職的手下小弟,鼓勵他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有困難或者解決不了的麻煩時,儘管去找土狗或者到安徽找他幫忙都成。

    也就在他第二次入豫驅逐捻匪之時,他和張亮基通過朝廷將不少鄉勇隊和櫥勇當中地位不上不下,卻又沒有多少上升勢頭的屬下小弟安置在河南各府縣,不是充當軍隊主官就是武兼備的守備一職。

    眼下一年多時間過去,看來這幫傢伙都混得不錯,一個個紅光滿面意氣風發,顯然當家做主的滋味讓他們很是迷戀。

    手下能混得好吳可自然高興,儘管以後的聯繫會逐漸減少,想要再像之前那般如臂指使已不太可能,但緊要關頭這些人還是可以幫襯一二的,畢竟隨著時間推移都成了地方上的地頭蛇,怎麼說都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河南走走停停一直耗費了差不多月餘時間,直到天氣更加寒冷快到咸豐八年過年之時,他才重新踏上闊別年餘的皖北土地。

    皖豫交界之處的阜陽,新任安徽巡撫翁同書正率領馴服衙門一干僚屬,滿臉熱情的迎接新任署理兩江總督吳可吳大督台。

    一番熱鬧的迎接儀式過後,自然是到阜陽縣城大吃大喝一通,而後一行浩浩蕩蕩返回安徽府城廬州。

    變化可真大啊!

    看著迎接官員中一半以上的生面孔,吳可心中不由連連感歎。

    話說在他離開安徽的這一年時間中,安徽官場的變化可不小。

    首先就是巡撫張亮基終於功德圓滿,從安徽巡撫任上高昇閩浙總督,不過眼下日子不怎麼好過,石達開正在閩南之地鬧騰得歡呢。

    隨著張亮基的御任,他手下一大幫得力干將自然也得跟著離開,使得安徽巡撫衙門下屬部門位置有了不少空缺。

    要不是吳可身在天津聯繫不暢的話,估計張亮基絕少不了向他要求精兵強將跟隨。可就是如此,他依舊動用手頭資源把原河南布政使左宗棠調到浙江擔任巡撫,以幫助他迅速掌握閩浙官場。

    至於新任安徽巡撫翁同書,在短暫的接觸中還看不出什麼,但可以感覺得到是個標準的人政客。

    他對這樣的人物其實沒多大好感,不過就是口若懸河眼高手低之輩。所幸此時他已位居兩江總督高位,倒不至於擔心這傢伙翻了天去。

    至於另一位新面孔,新任安徽布政使李孟群,作為湘軍一員硬生生擠入安徽官場,他倒也沒什麼太大反感,先看看他的表現再說其它。

    他在打量琢磨別人的時候,翁同書跟李孟群自然也不忘打量這位新鮮出路的署理兩江總督大人。

    第一印象就是年輕,實在太過年輕。就是吳可有意識的蓄須以裝成熟,可在兩位四十來歲的中老年男人看來,還是太過年輕了。

    不過年輕歸年輕,他倆可不敢小覷這位威名赫赫的新任署理兩江總督。

    在眼下的大清官場,吳可可是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

    崛起於微末,以白身先從地方團練開始,依靠實實在在的軍功一路扶搖直上,轉戰南北數省幾乎未嘗一敗。就是在江西攻打南昌之時被友軍狠狠擺了一道,依舊率領三千甲士從上萬包圍的長毛軍中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

    縱橫鄂南幾無一合之敵,大戰鄂北襄陽殲滅上萬捻匪,救援江西連戰連捷,橫掃皖北奪回廬州要城,兩戰河南大敗捻匪幾十萬人馬,危難之際救援京畿與英法聯軍糜戰於天津等等。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實打實的戰功,不要說翁同書這樣的人政客,就是一度作為湘軍水師大將的李孟群都不得不在心中道一聲佩服。

    能不佩服麼,之前湘軍最為鼎盛之時,實力也不過如此甚至可能還有不如,估計也就水師比鄉勇隊強些。

    安徽清軍可是朝廷上下公認的強軍,駐守皖北三年時間從沒在長毛手上吃過虧,反倒逼得長毛不得不囤積重兵防禦安徽清軍有可能的攻擊。

    單這一點就比湘軍要強,湘軍每每勝得轟轟烈烈敗得也轟轟烈烈,經常在最為得意之時敗得淅瀝嘩啦莫名其妙。而安徽清軍就沒這樣的毛病,真要是發動起來長毛絕少有能抵擋得住,佔住了的地盤也有能力守護得住。

    這一點極為難的,看看眼下局勢穩定欣欣向榮的皖北,再對照屢經拉鋸已變得殘破不堪的皖南大地,想不道一聲佩服都感覺不好意思。

    要知道湘軍主帥曾國藩起兵時的條件那真叫優厚,丁憂在家的兵部右侍郎,奉旨編練民團鄉勇的湖南團練大臣,還有湖南巡撫駱秉章幫忙提供軍械物資,可以說起家的資源極其豐厚。

    可是仗打了四年,湘軍依舊還在原地起步,而吳可所帥之鄉勇隊已成大清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

    自從湘軍李續賓部在三河鎮大敗,李孟群著實消沉了一

    段時間。後來漸漸從傷心的情緒中恢復過來,便一頭扎進了安徽清軍佈置在皖北地區的各大軍營,想要弄清楚與湘軍的不同之處。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就當湘軍戰士還以冷兵器為主,戰鬥多以貼身肉搏比拚武勇之時,安徽清軍卻是已經大量裝備火槍弓弩等遠程武器,輔之以行動迅捷靈活的騎兵還有少量刀盾手,戰鬥模式已悄然發生改變。

    排槍齊射的威力讓他震驚,安徽清軍演練時表現出來的強橫戰鬥力更是讓他眩目。尤其是步騎配合那叫一個嫻熟,要是相同兵力甚至多幾倍兵力的湘軍碰上,毫無準備之下全軍覆滅都不是不可能。

    而且安徽清軍的建制也與湘軍大為不同,從伍長什長到小隊長,中隊長和大隊長,然後直接就是團長師長跟軍長,一目瞭然非常容易搞清楚,不像其它清軍跟湘軍部隊那般名目繁多的職位稱呼。

    軍營裡的一切都讓他感覺新奇,他將這份新奇寫在信中寄給身在前線的曾國藩,共同探討雙方的兵制還有武器裝備以及訓練狀況。

    他很想插手安徽清軍軍務,可惜根本就沒他胡亂插手的餘地,這是一個不同於湘軍的另一個體系,外界稱呼為鄂軍。

    就連同為湖南人左宗棠組建的楚軍,其中更有熟悉的江忠源幾位堂兄弟,可也不會讓他輕易插手楚軍軍務。

    ……

    吳可自然不知道,跟在身邊作陪的新人安徽布政使李孟群竟然有這麼多心思,不過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會太過在意。

    作為朝廷上下公認的強軍,想打安徽清軍主意的傢伙可不是一個兩個。可惜最後能夠插足安徽清軍兩大派系鄉勇隊跟楚軍的,卻是少之又少跟本沒幾個。

    而且隨著鄉勇隊和楚勇一系列勝利下來,之前那些軍中老人大多已身居高位,最差的都有個四品都司之職。要不是水牛土狗他們年紀太輕,只怕現在都已經是一聲提督之尊了。

    各級將官更是多個蘿蔔一個坑,自家人全部安排都成問題呢,哪有可能讓外人白白得了便宜?

    先將這些有的沒的放到一邊,吳可在一干安徽官員的陪同下不日即到了廬州。

    怎麼說都是他的老巢之地,皖北三年的經營可不是開玩笑的,此時的廬州城人來車來商舖林立好繁華,而且他就任兩江總督還需皖北地區大力支援呢。

    竟難地區經歷多年戰亂早已貧敝不堪,而且兩江總督衙門所在金陵還在太平軍手中呢,加上之前被破的江北大營截留當地財稅物資,不要指望兩江總督衙門府庫裡還有多少存余,

    當然這話他不會跟翁同書直說,就看這位新任安徽巡撫識不識趣了,識趣的話那就好說,你好我好大家好嘛。真要是不識趣的話,他也有的是手段整治這位明顯的人巡撫。

    回到了自家地盤,而且還是堂堂的署理兩江總督身份回來,自然少不得一番應酬往來。

    之前的老關係要好好籠絡,別以為他以後不常在安徽就生了什麼異心。新來的官員自然也要忙著巴結他這位上司的上司,露一露臉說不定什麼時候機會來了也就受到提拔重用了。

    總之吳可足足花費了三天時間,才勉強解決了官面上的應酬往來,這才有空閒時間瞭解兩江還有南方地區與太平軍的戰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