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火紛飛 文 / 排雲掌

    8月上旬,李秀成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將領於樅陽商定:先由陳玉成、李世賢等率部攻擊安徽廬州(今合肥市),將強敵安徽清軍拖住不得出城。

    然後由吳如孝率部在廬州東北一帶活動,牽制勝保所部清軍,陳玉成則率主力速進滁州東南的烏衣鎮一帶,會同李秀成部合力攻取江北大營。

    1858年8月11日,陳玉成、李世賢、吳如孝三部聯合行動,由舒城三河鎮向廬州逼進,十來萬大軍浩浩蕩蕩氣勢好不雄壯。

    當時,廬州城有安徽巡撫張亮基親自坐鎮,廬州城內有正果清軍上萬,由總兵吳圖勾督率駐守,另由新任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帶民勇萬人駐守南郊。

    8月23日晨,太平軍兩萬餘人從西、南兩個方向直逼城垣。城外鄉勇未及交鋒,即紛紛驚潰(李孟群部西逃六安)。當天中午太平軍即兵圍廬州城。

    對上過萬安徽清軍,兩萬太平軍前鋒部隊沒討到好去,藉著大勝城外鄉勇之機猛攻了一陣城防堅固的廬州,最後扔下兩千多具屍體無奈頓兵城下。

    太平軍兵圍廬州,清廷上下為之震動。

    儘管安徽清軍並沒向朝廷求援,但咸豐帝還是立即任命勝保為欽差大臣,臨時督辦安徽軍務,所有皖境各軍均歸其臨時節制。

    同時,諭令湖廣總督官從沿長江東下的鄂軍中分派勁旅,赴援廬州;諭令德興阿從江北大營中酌撥馬步官兵,前往廬州「協剿」,清廷更是嚴令勝保及各路將領務必解救廬州之圍。

    當時吳可正率軍跟英法聯軍僵持於天津,一時抽得不身只得任由朝廷這般瞎折騰,反正只要他這位主將不出岔子,安徽清也出不了事。

    「朝廷太過心急了!」

    桂良在天津一待就是大半年時間,早就明瞭鄉勇隊的戰鬥力有多強悍,知道與之同出一系的安徽清軍實力也差不多哪去,所以對朝廷如此慌慌張張的舉動很有些看不過眼。

    「是啊,廬州方面可沒向朝廷求援呢!」

    花沙納也跟著附和道,大半年時間的相處,此時三人已有並肩作戰的戰友之情,拿此事閒聊也算不得什麼事。

    「哎呀算了算了,朝廷也是一番好意,長毛的囂張氣焰也確實該壓一壓了!」

    吳可本來還打算調派身在江西的吳大牛過來幫忙,眼下既然朝廷已經出了手便棄了這個想法,正好讓這小子在江西好好經營出一番事業來。

    可惜他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知識不甚了了,根本不知道太平軍將掀起多大風浪。

    太平軍的主要進攻目標並非廬州,而是江北大營。

    因此,未等清軍援兵趕到,陳玉成早已揮軍由界牌直趨滁州,於9月中旬抵烏衣一帶,與自全椒進抵該處的李秀成部會師。

    在此之前,吳如孝按約率部自廬州北進,占店埠鎮(今肥東)及其東北之梁園,進逼定遠,以牽制勝保軍。

    安徽清軍雖然強大,但總兵力不過近三萬出頭,除了駐守廬州的一萬精銳之外,淮北各州縣都需要兵力駐守。近兩萬人馬分散在偌大的淮北平原連點浪花都掀不起,更不要說照顧到附近的鄉鎮了。

    太平軍則不然,動則便是兵力以十萬計,要比人數和見縫插針水平的話,安徽清軍真不是對手,有些照顧不過來也是沒辦法的事。

    當時,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擁有兵勇一萬五千餘人,以浦口、江浦之間的陡岡、安定橋、小店(今永寧鎮)一帶為重點,分駐於西至江浦石磧橋(今橋林)、高旺,東至瓜洲、三汊河,北至來安、施官集的廣大地區內,綿延二百餘里。

    長江內則有水師巡船往來游弋,以資接應。戰前,德興阿得意地說:「各路馬步兵勇,或多或少,擇要分佈,有警則奮勇向前,賊多則添撥援應。

    海全一軍駐紮石佛寺,無論何處緊急,皆可策應。他認為攻守都有把握,但作戰結果表明,清軍的這種分散部署,正好給了太平軍以各個擊破的極好機會。

    李秀成、陳玉成兩部太平軍會師烏衣之後,眾達數萬,與江北大營清軍相持。9月26日,德興阿派出部隊由小店進攻烏衣。太平軍奮起迎戰,大敗清軍,殲敵三四千人。

    27日,太平軍乘勝向小店發起猛攻,擊敗由江南大營來援的總兵馮子材部五千人。陳玉成部於是衝破清軍陡岡軍營,直下浦口,在從九洑洲渡水前來的太平軍配合下,再次大敗敵軍,並將浦口一帶的清軍營壘全部燒燬。

    清軍見後路被襲,陣勢大亂,紛紛奪路而逃。德興阿先逃**,後由水路逃往揚州。陳玉成部隨即於29日佔領江浦。至此,江北大營再次被摧毀,清軍前後損兵萬餘人。

    太平軍攻破江北大營之後,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聯繫,保障了對天京的物資供應,同時自然也大大鼓舞了士氣。

    朝廷可被這幾記悶棍打得不輕,要不是天津戰局焦灼,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限豐帝在某些朝臣的挑唆下甚至一度還動了調動吳可南下的心思。

    而身處前線的欽差大臣勝保雖然想要做出一番成績來,在江北大營危急時候甚至要求廬州城內守軍出城作戰,結果自然被城防總兵吳圖勾毫不客氣拒絕,他能調動的也就一路糾集的上萬烏合之眾,連太平軍負責牽制的數千人馬都拿不下。

    安徽淮北之地可是張亮基和吳可經營數年,無論軍政都猶如鐵桶一般的存在,哪是掛著欽差大臣名頭,卻啥

    啥都不是的勝保可比?

    除了一些上得不檯面,想要投機一把的地方鄉紳和團練武裝之外,在河南還有安徽等地他真很難混得開。

    勝保雖然憋了一肚子氣卻又無可奈何,不說安徽清軍駐紮州縣不好調動,想要強來的話還得看張亮基答應不答應,別忘了安徽提督吳可還奮戰於天津城,李保京師平安呢,哪裡又是那麼好動的?

    隨著江南局勢出現巨大變化,吳可所在天津戰場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朝廷不願再打下去而英法聯軍也疲憊不堪失去了銳氣,正尋求一個體面的台階好下,天津戰局僵持了差不多半年時間終於出現緩和罷戰的曙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