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五章 局勢變幻 文 / 排雲掌

    「事情就是如此……」

    趁著酒興,吳可便詳細將自己這次在朝堂上掀起的風涼講述一遍,而後一攤雙手無奈道:「眼下大清內憂外患,時局之艱實在讓人堪憂!」

    此時酒桌上的氣氛確實非常沉悶,再不復剛才的歡聲笑語。張亮基等人一個個沉凝著臉一言不發,緊皺眉頭不知在思考什麼軍國大事。

    他們久久無語,被吳可所言之事給深深驚到。

    之前雖然聽吳可講解過洋人狼子野心,可真正事實擺在面前還是免不了心頭大震氣憤萬分。

    「狼子野心,當真是狼子野心!」

    「之前還對夢臣的話有些不以為然,現在才明白夢臣的話說得太輕了!」

    「哼哼,那幫洋人實在可惡,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教訓他們!」

    「……」

    回過神來後他們自然沒啥好話,一句句氣憤言語脫口而出,恨不得現在就抄起大刀砍上洋人幾刀才傑恨。

    吳可見氣氛不對急忙安撫了幾句,讓大傢伙緩緩氣不要傷了身子,洋人的事情眼下倒還不急,只要咱們做好了份內之事等以後真有機會的話,朝廷還巴不得咱多多出力呢。

    接著幾人又開始喝酒談笑,話題依舊不離洋人左右。

    「朝廷也真是的,為了對付長毛竟然不顧邊防安危!」

    「是啊,沒想到俄人如此狡詐無恥,竟然不聲不響就佔了咱大清那麼大便宜不說還嫌棄不足?」

    「俄人貪得無厭之輩,朝廷一味忍讓不是更加助漲了他們的囂張氣焰?」

    「……」

    先一口悶掉倍中美酒,吳可這才苦笑著道:「誰說不是,可惜眼下木已成舟只能找機會好好彌補!」

    ……

    回到淮北後,吳可先是好好休息了一陣,接見了手下心腹弟兄並聽取了他們的工作匯報,然後便帶著手下親兵協四下遊走檢查情況。

    重點依舊是軍隊,鄉勇隊可是吳可的立身之本馬虎不得。

    鄉勇隊經過多年發展,儘管他有意無意的壓制了擴張速度,但六七年時間依舊足夠鄉勇隊戰兵人馬過三萬,各兵種齊全不說還訓練有素,無論是冷兵器戰鬥模式還是熱兵器戰鬥模式都拿得出手。

    好在現在鄉勇隊地盤擴大了,三萬戰兵分散在各處大營倒也不怎麼顯眼,加上安徽和河南兩地雖說大戰不起可小戰連綿,就是朝廷想要弄清楚鄉勇隊具體有多少戰兵都困難,更不要說刻意針對鄉勇隊找麻煩了。

    大清從來不缺馬匹,只要負擔得起餵養軍馬的後勤供應就成,為此吳可也沒客氣,通過安徽和河南官府以及兵部的關係,花了不少銀子弄到了上萬匹優良軍馬裝備部隊,組建了一隻規模宏大的騎兵部隊。

    加上後勤方面的數量更多的馱馬,此時的鄉勇隊基本上已經完成了馱馬化,行軍速度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驚人的水準。

    當然他沒傻到將這麼一大股顯眼戰力聚在一起,上萬騎兵分散在淮北和河南各處清軍大營當中充當機動部隊。

    除了著重發展的騎兵部隊之外,火槍隊自然也跟著有巨大發展。

    此時戰兵中的火槍手已經達到一萬三千之巨,成了鄉勇隊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吳可在京期間火槍隊可沒止了擴張的勢頭,依舊源源不斷的從洋人軍火商人那裡大量採購武器裝備。

    而且值得高興的是,之前訂購的軍械設備也運抵到位,鄉勇隊開起了自家的軍工廠。雖說還沒能耐製作軍中制式火槍這樣的高端玩意,但生產生產專供前膛遂發槍使用的紙殼子彈也不成問題。

    當然,工廠他也看了以蒸汽為動力,不論是操作還是環境都簡陋得要死。在他看來說是工廠還不如說大一點作坊,只能說此時的工業化才剛剛起步。

    除了子彈工廠之外,鄉勇隊丫頭建了一些配套工廠,比如槍管之類的重要部件生產,給火槍隊減輕了不少麻煩不說,鄉勇隊的軍費開支也省下了不少銀子。

    除了騎兵和火槍隊之外,剩下的七千戰兵全都是刀盾手,專門負責近距離戰鬥跟攻堅戰鬥所用。畢竟無論是火槍隊和騎兵,在某些特殊環境下被限制得太死,還是需要用冷兵器部分幫忙做『苦力』的。

    安徽河南來回跑了一趟,情況都很不錯讓他十分滿意。而且因為之前河南的大肆封賞,此時手下小弟只要有雄心的一個個士氣高昂,巴不得天天有戰鬥好立功受賞。

    淮北方面經過吳可等人多年經營,不說境內土匪絕跡但局勢穩定治安良好,而且經濟發展迅速百姓生活水平有顯著提高。

    除了在廬州和滁州一線需要防備太平軍突然發難,還有接收山東方面源源不斷的難民潮之外,安徽清軍控制下的淮北地界可謂一片太平。

    而剛剛將軍事力量蔓延而去的河南,經過長時間的不斷掃蕩和清剿,各地小捻匪和土匪武裝被清剿得差不多,要麼乖乖向官軍投降要麼直接被滅,要不然就好命的逃到周圍省份躲過一劫,總之經過大半年戰亂河南境內匪患已基本剿清。

    當然了被趕去山東艱難求存的捻匪主力不會輕易認輸,時不時的派出小股人馬過界襲擾一番,可惜每次不是碰得頭破血流就是無功而返,由於戰鬥次數多但規模不大,當安徽清軍

    徹底控制河南局勢後乾脆成了實戰練兵之所,替鄉勇隊跟楚勇源源不斷『培養』有戰鬥經驗的老兵。

    也就在吳可視察領地軍營之時,時間匆匆而過外界局勢不斷發生變化,首先是東北那邊終於發生讓朝廷萬分不願發生的事情。

    1858年5月13日,穆拉維約夫親率數百名俄軍,在兩艘炮艇的護送下,抵達璦琿,他親自帶數十名軍官,進城談判,奕山當即同意。

    穆拉維約夫提出「兩國界址,自沙畢奈嶺以東,額爾古訥河入黑龍江、烏蘇裡河、松花江至海,沿河各岸,半屬俄國,半屬大清的提議。」

    奕山答稱:「兩國分界,即以格爾畢齊河、興安嶺為限,議定遵行,從無更改,今若照伊等所議,斷難遷就允准。」

    雙方爭議不決,至暮而散。四月十一日(5月23日),俄方首先將單方面擬就的條約草案,交給中方,要求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只是「今將黑龍江左岸,北自精奇裡河、南至霍勒木爾錦屯,其中舊居屯戶,仍令照常永遠安居,其餘空曠地方,均與俄國為界。」

    可惜這樣談判毫無結果,俄方代表回船,清方派佐領愛紳阿攜前往俄船協商,穆拉維約夫囂張表示:「以河為界字樣,斷不能刪改。」

    四月十二日、十三日(5月24、25日),穆拉維約夫稱病未來,四月十四日(5月26日),穆拉維約夫來後「勃然大怒,舉止猖狂。」提出最後通蝶,然後憤然離去,夜間俄船」火光明亮,槍炮聲不斷」,顯系武裝示威。

    在俄軍的武力恫嚇下,奕山只得屈服。「為暫安夷人豺狼之心,允其所請,換給畫押字」。於四月十六日(5月28日),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內容如下:「黑龍江、松花江左岸,由額爾古訥河至松花江海口,作為俄羅斯國所屬之地;右岸順江流至烏蘇裡河,作為大清國所屬之地;由烏蘇裡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連兩國交界明定之間地方,作為兩國共管之地。

    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河,此後只准中國、俄國行船,各別外國船隻不准由此江河行走。

    黑龍江左岸,由精奇裡河以南至豁爾莫勒津屯,原居滿洲人等,照舊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著滿洲大臣官員管理,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消息通過京城傳到吳可耳中之時,他只氣得大罵一句混蛋,便沒心情繼續理會東北發生的憋屈事兒,因為他此時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英法聯軍侵入廣州後仍未能迫使朝廷屈服,乃於1858年4月20日率艦船20餘艘,官兵2600餘人抵天津大沽口外,要求與朝廷全權代表談判,朝廷則堅持談判到廣東進行。

    5月20日,聯軍出動炮艇、陸戰隊,向大沽南北炮台進攻。守台官兵奮起還擊,重創敵船多艘,斃傷敵近百人。因後路援兵潰逃,炮台相繼失守。26日,聯軍炮艇溯海河駛抵天津城下。

    一時間京師震動,朝廷立即向周圍省份調動兵馬進京救援,安徽清軍自然也接到了朝廷的調動公,吳可急匆匆趕到河南開封,二話沒說調動臨近上萬將士,氣勢洶洶向京畿重地直撲而去。

    同時他還緊急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夠咬牙堅持,不要答應洋人的一切無理要求,眼下各路援軍已紛紛啟程,加上京城前段時間便早有準備加強了防禦力量,洋人就算一時得勝也沒能力直接威脅京城安全。

    上了折子他只希望朝廷能給力一點,不要被洋鬼子輕輕一嚇便手腳發軟使了方寸,不然以後將洋人的胃口養大了可是個災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