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穩坐釣魚台 文 / 排雲掌

    「馬的,這幫傢伙以為咱是傻子呢,還大勝?」

    捷報傳回京師的同時,預示著吳可將遭受更尷尬的局面和更不客氣的冷嘲熱諷,處境從之前的不冷不熱一下子變得惡劣起來。

    那些不爽吳可的朝臣,這下可有得說了!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話,放在朝臣身上一點也不適用。

    他們可是逮著機會便落井下石,藉著三省清軍於河南『大捷』的風頭,好好的損了一把『明目張膽』要好處的安徽提督吳可。

    甚至有敵對派系的朝臣動起了歪腦筋,想要把吳可從安徽提督的位置上整下來,然後換上己方派系重將接手上馬。

    當然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以吳可的赫赫戰功咸豐帝也沒糊塗到這黨風地步,真要是這麼幹了以後誰還敢為大青效力?

    自己派系的朝臣很是維護吳可這位『名將』,儘管目的可能也不怎麼單純,但在此關鍵時刻肯拉一把就是莫大恩情,這個他還是明白的。

    當然了,與外人想像中的『失意』不同,吳可根本就沒將這點小事放在心上。十來萬捻匪是那麼好剿的麼,何況這份『捷報』中的大水分他這位老行伍怎麼看不出來?

    他現在正憋著勁準備看笑話呢,之前的冷嘲熱諷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結結實實的大巴掌,讓那些眼下蹦達得歡的朝臣們好好感受一番打臉的滋味。

    不是說他認定了三省援軍必敗,而是以朝廷眼下糟糕到了極點的財政狀況,根本就拖不起長時間的消耗戰。

    之前安徽清軍主力橫掃河南,將幾萬剛剛冒頭準備興風作浪的捻匪趕去山東,用時不過一月有餘。

    就這麼點時間,朝廷的錢糧都還沒劃撥到位,入豫安徽清軍消耗的都是從淮北帶來的糧草輜重,還有河南官府士紳勉強籌出的一點錢糧,等朝廷那點可憐的錢糧經過層層剋扣達到安徽清軍手中的時候,戰鬥早已經結束也用不著朝廷再劃撥錢糧物資,只需給足符合戰功的官帽子就成。

    估計朝廷還是打著速戰速決的盤算,可這盤算又豈是那麼好打的?

    三省援軍不同安徽清軍,一切開支用度都得朝廷劃撥,短時間還能支撐,可是時間一長朝廷可不樂意

    如果是豐年還好說,河南官府自會備上足夠錢糧好處,加上清軍過境慣有的吃拿卡要,怎麼都不會吃虧就是。

    可是現在河南滿目瘡痍,自己人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閒糧給三省援軍禍害?

    想在短時間內干翻十幾萬捻匪,就連吳可本人都覺得夠戧,更不要說互不統屬互別苗頭的三省援軍了。

    不是他狂傲看不起人,此時的鄉勇隊絕對稱得上大清強軍,無論訓練強度還是戰鬥素質都是一等一的強悍。

    而且此時鄉勇隊經過兩年在安徽安穩日子的積累,實力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不說別的,火槍隊人數便擴充到了五千人,後勤處的倉庫裡還儲存著兩千來桿新式前膛遂發火槍以及二十個基數左右的彈藥儲備。

    發展最迅速的當屬騎兵部隊,人馬足足又近七千,要不是鄉勇隊實在負擔不起,他真想弄出個萬騎來玩玩。

    就這實力,完全能在皖,豫,魯,甘等平原地區橫行無忌了,而且鄉勇隊接受的完全是現代軍事理論,雖然吳可對此也是一知半解,但架不住百多年的超前眼光擺在這,就是想弄差都不容易。

    如今拼盡全力的話,安徽清軍在短時間內橫掃捻匪不成問題,可問題是根本就不可能使全力對付太平軍以外的敵人,而且這樣做也太過招搖容易引起朝廷的猜忌跟防備。

    就連吳可都沒把握帶著兩萬弟兄,能在短時間內橫掃河南匪患,依他估計起碼也得三個月靠上才成。更不要說指揮不統一,而且戰鬥力也與鄉勇隊根本沒法比的三省聯軍了,所需時間只會更長。

    吳可便打算坐等河南打得一塌糊塗,到那時那幫冷嘲熱諷的傢伙就知道他吳可可不是還欺的軟柿子!

    可是他沉得住氣,手下跟來的小弟卻是壓不住這麼的窩囊氣。

    這不,又一位本派系朝臣過來安慰『失意』的吳可,跟著來到京城的二狗再也忍不住了,不顧外人在場張嘴便噴。

    「你小子那是什麼態度?」

    吳可牛眼一瞪,不滿怒喝道:「還不快給我閉嘴,想丟人顯眼就給我滾回安徽去!」

    「軍門你這……」

    二狗也知道有外人在場,沒有喊叔而是喊起吳可的真正職務,一臉委屈的望了過來不明所以。他明明在替可子叔打抱不平好吧,怎麼搞得自己好像很丟人似的?

    不過他這一鬧,到是引起那位朝臣的興趣,直接開口詢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能是怎麼回事?」

    吳可撇了撇嘴一臉不屑:「還不是那份捷報水分太大……」

    接著,他便將其中的彎彎繞詳細的解釋了一通。

    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傷亡是很難說得清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打擊潰戰的話俘虜肯定比傷亡大。

    至於殲滅戰,如果不是雙方實力差距太過懸殊,又有極大地利優勢的話,這樣的戰鬥卻是極為罕見。

    而這次三省聯軍明顯打的是擊潰戰,尼瑪的竟然殲敵五千俘虜一千,這不明擺著糊弄人麼?

    別

    的不說,殲滅數字中有多少無辜平民百姓不好說,那些青壯俘虜當中鐵定也少不了胡亂抓住的無辜百姓。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的青壯俘虜是很值錢的,無論是官府還是那些擁有礦山的大地主大商人們都很需要,因此三省聯軍在俘虜數字上可不敢打什麼鬼主意,也不敢做得太過分的。

    那朝臣聽了自然氣得直罵娘,揚言要參上一本彈劾三省聯軍欺君犯上,卻被吳可好言好語勸了心頭火氣。

    儘管那三省聯軍在捷報上動了手腳,但怎麼說都是旗開得勝值得慶祝,這時候掃興的給朝廷上下潑冷水,惹人厭煩不說還討不到啥好處,何必呢何苦呢?

    而且吳可也很隱晦的點了一下,說自己不是很看好這次三省聯軍入豫作戰的結果,很可能延綿日久……

    響鼓不用重錘!

    那位身處朝堂,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的本派系朝臣頓時心領神會,又隨意說了幾句沒營養的話後便匆匆告辭離開,顯然要準備在朝堂上大幹一場。

    果然不出所料,吳可又在京城受了差不多半月時間的冷遇,耳邊的冷嘲熱諷從來就沒停止過。

    它到是心平氣和穩坐釣魚台,別人要說就讓他們說去,等到最後結果出來才知誰是最後贏家。

    反正安徽那邊的事務都安排妥當,只需防備金陵城裡的太平軍突起發難,再就是接收河南和山東兩地流民比較麻煩,其它事務不是還有張亮基和左宗棠處理麼?

    而且洋人看樣子還在準備當中,並沒有出兵廣東跟天津的跡象,無論是私底下的傳聞還是官面上的信息,都沒有這方面的緊急報告。

    既然如此,吳可也就暫時放下心來安心在京城住著,一邊迎來送往結交朝臣,一邊靜候河南剿匪戰事的最新變化。

    尼瑪的被人奚落了這麼長時間,沒看到那幫混蛋被打臉他又怎麼肯輕易離開?

    戰事的進展與吳可猜測相差不大,剛開始三省聯軍氣勢如虹一連小勝幾場,從安陽,鶴壁,新鄉一直打到開封洛陽都順風順水,可再想向南推進卻是遇到了麻煩。

    捻匪五旗主力散佈於三門峽,平頂山,南陽還有商丘一帶廣闊區域,先試探性與三省聯軍大打了幾仗結果不分勝負還略微處於下風,捻匪立即轉變作戰方式,利用熟悉地形跟機動靈活的戰法,堅決不跟三省聯軍直面戰鬥,只旁敲側擊零敲碎打慢慢消耗清軍有生力量。

    果然這一招成效顯著,原本氣勢洶洶平推而來的三省聯軍好似陷入泥沼當中,雖然每每『擊潰』捻匪大部人馬可卻總是追之不及不能給予捻匪重大殺傷。

    而且他們跟著潰逃捻匪在廣闊的豫中平原繞圈圈,由精神熠熠拖到疲憊不堪,再由疲憊不堪拖到搖搖欲墜,就這麼輕而易舉差點把三省聯軍拖垮拖死。

    等到三省聯軍指揮官發現不對,急忙進入附近雄關大城休整恢復只時,這才鬱悶發現自家損失也極其慘重。

    那些零敲細打的戰鬥雖然每次傷亡都不大,但架不住戰鬥頻繁場次也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下總數卻是十分驚人。

    這時候清軍內部指揮一不的毛病突顯,之前戰鬥順利一里平推之時倒還沒啥,可是現在戰鬥陷入僵局各部人馬都損失不小的時候,三省清軍支援將領的心思便有些不一樣了。

    他們開始扯皮,不願意跟著捻匪屁股後頭吃奎又損耗實力,希望友軍出面頂缸他們在後頭撿那玉翁之利。

    誰都不是傻子,吃了一兩次虧之後都學乖了,一個個變得油滑無比不願意出力。

    三省聯軍在河南前線鬧騰不打緊,朝廷這邊可就有些支撐不住了。錢糧源源不斷送往前線,可是三省聯軍再也沒有之前的『輝煌』戰果傳來,好似戰鬥陷入僵持階段不知何時能夠終結?終結?

    這可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結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