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二十六章 治理淮北 文 / 排雲掌

    廬州克復,殲滅太平軍近萬,朝廷驚喜天京震動……

    還沒等太平軍高層做出應對,湖北又傳噩耗,入鄂太平軍與湘軍大戰田家鎮,慘敗退走江西,湘軍趁勢追擊兵逼九江。

    形勢似乎一下子對太平軍變得十分不利!

    清廷興奮,急忙下令張亮基對不遠處的金陵進逼,配合金陵城下的江南大營跟揚州的江北大營實施合圍。

    張亮基被突然的幸福一時砸暈了頭,從襄陽急匆匆趕到了廬州,立即把安徽巡撫衙門的攤子撲開,得到朝廷命令之後便熱血沸騰的想大幹一場。

    吳可不想在這等開心時刻給張大巡撫潑冷水,乾脆找了個由頭出外收復失地去也。

    蚌埠,宿州,淮北等等廬州以北地區被輕鬆收復,當地太平軍人馬毫無戰心幾乎拱手相讓,吳可自然不可能放過這等大好良機。

    安徽這地兒很古怪,淮河以南地區是出了名的物產豐富財富之地,可換做淮河以北地區那也是著名的窮苦之鄉。

    等吳可真正掌握淮北地區這才反應過來,雖說因為之前太平軍佔據原因,朝廷瘋狂鑄造的當十,當五十,當一百,甚至當一千大錢根本沒法流通,這淮北地區依舊貧民遍野刁民無數。

    而且基本每年淮河都得肆虐一回,造成大量流民治安環境可想而知。/

    收復整個淮北沒費多少功夫,可為了彈壓匪寇穩定地方,他花費的時間跟精力都要多上不少。

    好不容易將淮北動盪的局勢勉強壓制下來,使用『以工代賑』的手段收攏絕大部分流民和赤貧家庭青壯,不管不顧的大修城牆整理道路,修建水渠整理田地,一時間淮北大地成了熱火朝天的大工地,要不是張亮基緊急召喚吳可都差點沒法從繁忙的事務當中抽身。

    率領一部人馬急匆匆趕回廬州,這才知道張大巡撫因為急工冒進,催促左宗棠手下人馬對金陵實施戰略性圍逼,結果卻被太平軍優勢人馬輕鬆擊敗,損失近千人馬不說差點讓太平軍順手拿下剛剛收復的廬州。

    幸好左宗棠不是一般人物,雖因經驗不足遠不如歷史上的左大帥老辣凌厲,但先有吳可暗中提醒後來自己也發現不對,儘管被催促得厲害但一直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猛然遇到太平軍主力一部吃了大虧,但手下大部依舊完好無損撤了回來。

    這一下可把老張嚇得不輕,發暈的頭腦徹底清醒過來。因為擔心太平軍主力人馬的全力反撲,這才將手下最能打的吳可緊急召回。

    吳可哭笑不得,先好好安慰一番受驚的張大巡撫,而後又將收復淮北地區的情況解說一番,之後在張大巡撫的強力挽留下也不再胡亂動作,坐鎮廬州防備金陵太平軍反撲坐看天下風雲變幻。

    此時已到了咸豐五年初,太平軍高層雖然對近在咫尺的廬州清軍忌憚不已,可惜之前戰線拉得太長一時難以收回,加上太平軍西路主力掀起的湖北攻勢再起,一時之間很難調撥足夠人馬對付廬州清軍。

    加上張亮基在吳可的建議下並沒對廬州以難地區州縣採取行動,讓太平軍與江西等地的連接暢通無阻,明顯對淮北地區重視不夠的太平軍高層並沒有派遣守衛金陵的主力人馬冒險反撲廬州。

    別忘了,金陵城外的江南大營還駐紮著近十萬清軍,揚州之地的江北大營虎視耽耽,沒解決這兩個超級麻煩之前,金陵城不可能派遣大股人馬冒險。

    1855年1月下旬,太平天國西征軍從鄂東向西反攻。燕王秦日綱、冬官正丞相羅大綱督軍進攻駐廣濟的湖廣總督楊霈軍。

    2月16日,太平軍乘楊霈軍營除夕灑宴之時,攻其不備,突然襲擊,楊霈領兵勇5000餘人向武漢潰逃,太平軍跟蹤追擊。

    1855年2月18日(正月初二)佔領蘄州,21日佔領黃州,楊霈率殘軍逃往德安府(安陸縣)。23日太平軍克漢口、漢陽。西征軍中另一支由國宗韋俊帶領,25日由田家鎮渡江,佔領興國州(今陽新縣)。

    這戰況讓吳可好一番詫異,尼瑪湘軍不是剛剛在田家鎮大敗太平軍西路主力麼,怎麼轉眼又被人家反撲成功來著?

    太平軍在湖北的攻勢太過迅猛,拿下漢陽漢口之後3月上、中旬連克通山、崇陽、通城、咸寧、蒲圻等地,兵鋒直趨武昌。

    老家再次被佔,吳可除了哀歎還能說些什麼,幸好之前太平軍攻勢如潮之時,留守新兵大營弟兄已經跟吳村大部分族人秘密遷往九江修水,不用擔心族人受到戰火波及或者他吳可的波及。

    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太平軍西路人馬也沒找吳村族人麻煩的意思,除了再次於通城等鄂南地區建立臨時地方政權之外,倒沒有做出什麼過分之舉。

    而此時武昌城內守兵只有2000餘人,居民大多遷徙,形成空城,新任巡撫陶恩培面對危局束手無策。

    4月3日,太平軍南北夾擊,進攻武昌。南路韋俊軍從青山撲塘角,直接攻到武昌城下。

    而殺到漢陽、漢口的太平軍167只水師戰船,從襄河衝出,打敗了清軍李孟群所率之水師,猛攻武昌城南白沙洲一帶,清軍見黃旗就紛紛棄城逃散。傍晚太平軍攻進武昌城,巡撫陶恩培、武昌府知府多山自殺。

    這戰鬥打得真讓遠在安徽的吳可無話可說,他真不明白曾剃頭是如何想法,收復武昌卻又不留下重兵防守,結果短短不足半年時間武昌再次易手於人。

    當然,他就是心中不爽也無可奈何,距離太遠鞭長莫及,再說

    了沒得朝廷調令手下上萬大軍也不好擅自行動。

    一邊靜觀湖北烽煙四起戰火紛飛,一邊下狠手處理淮北事務,等到太平軍第三次攻佔武昌之時,淮北局勢在吳可的幫助下已穩定得差不多。

    因此收服淮北還有安徽臨時省城廬州的巨大戰功,儘管年齡問題一直惹人詬病,但在張亮基的極力幫襯下,吳可倒是混了個雲騎尉的爵位,又賞了個雙眼花翎,同時還以總兵身份領了安徽提督官銜,暫時統領安徽一應軍務。

    朝廷到是想不給了,可惜有塔齊部的例子在前,這廝作為曾剃頭手下悍將,因為在湖南的幾次戰功還有收復武昌的功勞,一連從參將直升湖北提督。

    雖然吳可功勞看似沒塔齊部亮眼,但明眼人都知道孰強孰弱。

    塔齊布跟著湘軍發達,一直都在曾剃頭上下效力,而吳可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是獨立作戰,最重要的一點是吳可坐鎮之地,無論太平軍有多猖獗都沒討到好去,這就是本事這就是能耐!

    雖然旗人陞官一向飛速,但無論戰功積累還是殺敵數量,又或者轉戰距離塔齊布都比不上吳可,此時吳可率部有一舉拿下廬州掃清淮北,這樣的有功只辰都不大賞以後還要不要人效力辦事了?

    近半年時間的用心治理,此時淮北局勢比之吳可剛來之時要好得太多。

    當地會匪還有教門武裝被他帶人剿了一遍又一遍,殺的人可不在少數,而以工代賑的手段效果十分明顯,最起碼有條活路的情況下一般百姓也很少有願意主動為賊的,土匪山寇的日子不好過啊,沒見淮北各城鎮城頭懸掛的那些乾枯猙獰的頭顱麼?

    當然一味的強硬並不是啥好事,待淮北各地新任官員基本到位之後,張亮基經不住吳可跟左宗棠的勸說,雖覺不妥但為了淮北局勢安定,還是分別根據實際情況給這些新上任官員下達必須完成的具體任務。

    在狠狠處理了幾位自覺背,景強硬,不把張亮基的話放在心上,又或者太過昏聵無能,對政務幾乎毫無建樹的官員之後,淮北官場氣氛緊張的同時也為之一清。

    倒不是張亮基太過剛正不阿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只要能及時完成巡撫交代下去的各項政務,貪點撈點無所謂,但如果不想做事卻一心撲在撈錢上的話,那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想要對付一幫在地方上幾乎沒有任何勢力的新任官員,手段真的不要太過豐富,隨便拿出來一兩手都足夠某些人丟官罷職甚至性命難保。

    無論哪個朝代,只要官員肯用點心辦事,那治下的治理情況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尤其還是有兩萬大軍彈壓的情況下。

    經過吳可強烈建議,加上看上去效果確實不錯,張亮基不姑府庫空虛的現狀,一邊想辦法自籌一邊向朝廷緊急求援,將以工代賑的辦法全面鋪開,一時間整個淮北成了真正的大工地。

    幸好之前在河南狠狠幹了幾票,又在駐守襄陽的時候收集了不少糧食,加上臨時購買的數量倒也足夠張亮基支撐個小半年的。

    加上朝廷見淮北治理確實不錯,張亮基一系大臣的極力要求,也撥下大筆錢糧幫助張亮基將這項看起來屬於無絲洞的政策繼續維持下去,讓淮北之地幾乎一天一變的餓發生劇烈變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