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抵達 文 / 排雲掌

    「吳老弟你可終於來了,老哥可是盼望得緊!」

    武昌城外,左宗棠一把抓住吳可的手臂,滿臉激動道。

    「我說左老哥你不至於吧,咱不就分開沒半月麼?」

    吳可心生警惕,滿心疑惑問道。

    「哎,說來話長說來話長啊……」

    左宗海嘴唇蠕動了一下,但最終啥也沒說只是拍著吳可的肩膀一臉感歎:「走走走,我先幫你安置好手下弟兄再說!」

    「那就多謝老哥了!」

    吳可自是求之不得,初來武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遇上個不認識的接待官員,就是被陰了還得傻乎乎感謝人家幫忙呢。

    「哈哈,你我兄弟哪用得著這般客氣?」左宗棠擺了擺手一臉豪氣。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武昌可是個好地方……

    武昌最早有城,始於三國時期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吳主孫權在江夏山(今蛇山)東北築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該城方圓僅二、三里,實為地形險要的軍事堡壘。

    武昌自古而今都是縣、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歷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幾經變遷。漢代設有沙羨(音夷)縣,治塗口(今江夏區金口)。

    至晉武帝以後,沙羨縣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稱為沙羨縣。後來因轄區擴大又改稱汝南縣。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設置郢州,並在夏口城的基礎上進行城垣的修葺和擴建,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古城遺址尚存。武昌在那時又稱為郢城。

    齊梁時期,梁將曹景宗(後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與小龜山北築土石城堡,此堡北臨沙湖,南距郢城約二里,後世稱為「曹公城」[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帝改郢州稱鄂州,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州、縣治所均設於城內。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縣之稱。

    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為武昌軍節度使,改建鄂州城,原來的夯土結構改甓磚結構。

    武昌城第二次大規模的改建並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時任江夏侯的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周圍二十餘里,牆體為陶磚砌就,牆高二至三丈餘不等。

    據《湖廣圖經志書》載,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廟等化建築遍佈,人學士薈聚,儼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觀,為當時南方的重要城垣。

    在清代武昌城又有不小發展,無論經濟政治還是軍事地位在華中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當然這些吳可都是聽左宗棠白話的,看著老左上下嘴皮子不住開合,當時他心中就一個想法:真乃牛人也!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新任湖廣總督張亮基,還是作為張大總督最重要心腹幕僚的左宗棠,對這次湖北履歷都極為重視。

    不然的話,左宗棠一個湖南人,怎麼可能會對武昌城這麼瞭解?顯然來之前是做過充分準備的!

    想到這兒吳可忍不住精神一振,張大總督和左大幕僚想要有番作為就好,他眼巴巴跑帶武昌這湖北第一深潭來,為的不就是想要好好奮鬥一番?

    可以看出,張大總督對鄉勇隊還是非常看重的,不僅派來心腹幕僚左宗棠親自迎接,還將鄉勇隊安置在武昌城南要地洪山,倚重之意不言自明。

    「不知老弟是否滿意?」

    洪山山頂平緩處,左宗棠指著山腰處的簡陋營地輕笑著問道。

    「只需小小增補一些設施就成,能在短時間內搞成這樣很不錯了!」

    看著山腰處的簡陋營地,明顯是最近新搭起來的,營中各項設施都是這時代清軍標配,吳可好意思說不螞蟻麼?

    「哈哈,老弟你滿意就成!」

    左宗棠臉上露出高興笑容,伸手拉住吳可的胳膊道:「走走走,咱們也不用在城吹風,回城去老哥為你接風洗塵!」

    「弟兄們的吃飯問題還沒解決呢……」

    吳可順著老左一通向山下走去,臉上露出幾分為難之色。

    「放心吧老弟,老哥早就安排好了,等會就有人送來米糧肉食!」

    左宗棠呵呵一笑眼中滿是讚賞,揮了揮手輕描淡寫道。

    「那真得感謝老哥了,要是咱自己來的話還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吳可立刻露出感激神色,再不遲疑隨著左宗棠大步流星向山下走去。

    果然,兩人下山之後在喧囂的簡陋營地裡沒待多久,從武昌城中便駛出一列車隊,滿載各米糧食物緩緩向洪山方向趕來。

    「快快快,過來幾個弟兄搭把手,把這些米糧食物送去倉庫!」

    等運送食物的車隊停在洪山腳下,早就等候多時的鄉勇隊後勤小隊人馬,便在吳天志的吆喝下一窩蜂迎了上去。

    吳天志性格過於老實,吳可可不放心讓他留守後方,只得將他當作後勤主管帶在身邊,也不知是福還是

    是禍。

    後勤小隊一個個精壯的棒小伙肩抗手提,硬是將十幾車食物在短短一刻鐘時間內搬運一空。邀請運糧車隊夥計不成,給了他們足夠的小費打發他們離去後,山腰簡陋營地的伙房頓時忙碌開了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好了好了,吳老弟咱們趕緊走吧,要不有些朋友可要等急了!」

    等必要的糧食物資到位後,左宗棠便拉著吳可急匆匆向武昌城趕去。

    「還有其他朋友?」

    吳可腳下動作不停,臉上卻是有一個明顯的愣怔,有些好奇問道:「不知小弟認不認識?」

    「其中有兩位當初跟隨行轅一起行動的同僚你倒也認識,其餘都是老哥到了武昌後認識的新同僚,放心就是他們的脾性不錯都是有本事的人!」

    見吳可面帶遲疑,左宗棠稍一思忖便明白他擔心什麼,急忙開口寬慰道。

    老大,俺怕的就是這些有本事的傢伙啊!

    吳可聞言嘴角一陣抽搐,心中忍不住翻了個大白眼。

    當初護送總督行轅時,那些隨行官員一個個傲氣沖天的,根本就沒把他這個小地方出身的土鱉放在眼裡。更重要的是,能跟左宗棠聊到一起的,大多都是人而且還是有功名的人……

    他們要是待見他這個粗鄙丘八就減鬼了!

    吳可此時真不想去,去了也是個鬱悶的結果,可惜左宗棠的熱情難卻,又擺明了要給他接風洗塵,這時候甩手離去不是太不給面子了麼?

    「咦,老弟你帶這麼多弟兄幹什麼?」

    就在吳可內心糾結萬分之時,突然聽到左宗棠驚咦出聲。

    「怎麼了怎麼了,老哥出什麼事了?」

    心中小吃一驚,急忙將飄飛的思緒收回,吳可順著左宗棠驚訝的目光忘了過去。

    一切正常啊?

    「我說老弟啊,進城你帶這麼多弟兄幹什麼?」

    左宗海依舊滿臉吃驚,指著跟著左右兩邊還有身後的一個小隊鄉勇隊親兵,語氣中毫不掩飾好奇問道。

    吳可恍然,有些不好意思道:「這沒問題吧?」

    左宗棠輕捻頜下三柳輕須,搖了搖頭不確定道:「問題倒是沒有,只是你如此做有些過於招搖了!」

    心裡話:你一個區區從四品武將,擺的譜比武昌府裡的糧台大人和知府大人都不差,這是想幹啥呢?

    就知道會這樣!

    吳可苦笑,一邊收緊韁繩放緩馬速,一邊無奈說道:「小弟我這也是沒辦法,誰願意無故遭人恨呢?」

    「那是為什麼?」左宗棠來了好奇心。

    吳可揉了揉臉連連苦笑:「我這是有苦衷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