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買只為充耳目 文 / 排雲掌

    當然,如果自家有田的話,日子會好過點但絕對好過不到哪去!

    要是遇到災年或者荒年,咳咳,那就等著剝樹披挖野菜度日吧。

    這個數據實在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不要以為哥們啥都不懂,在前世哥們小時侯也是下過田地滴!

    那時叔伯家裡的田地非常分散,而且面積不大都是幾分幾分田,並沒有以畝來計算的大田。

    別小看『畝』這個單位,當然老家不叫『畝』而是叫『旦』,一『旦』就是十分田,基本上村裡人家很少有一『旦』以上的大田,都是五分左右的田地。

    記得暑假時經常被奶奶拉去幫大伯家收割莊稼,七分田最起碼都能收割五百斤以上的稻穀,更不要說還是一年兩熟。

    當然,這裡面雜交水稻的影響巨大,但在他想來就算再大也不能大到這種程度吧,蒙誰呢?

    可是最後事實證明,他還是不瞭解這個時代的農業發展水平。

    走訪郭村的幾家佃戶,尼瑪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戶一個個誠惶誠恐表示感謝,滿臉紅光語無倫次述說心中興奮之情。

    聽到耳中最多的就是感謝鄉勇隊將田租降到四成以下,這樣他們就算只租個三五畝地一年下來家裡也能留下幾百斤糧食,除了供一家子吃喝之外還能有上百斤剩餘,放在以前這樣的好事想都不敢多想。

    吳可這才明白,之前自己太過想當然了。又通過詢問佃戶們的田地收成情況,他這才知道此時的田地收成之差,與後世根本沒法比。

    之前他還奇怪後世家鄉一代基本上是一年兩季水稻,怎麼回到清末就變成了一季水稻還有一季小麥呢?

    相同情況下,水稻的產量與小麥的產量相差可不小。

    直到走訪了好幾個村莊他才明白,在沒有化肥的時代莊稼別說產量,就連生長速度都遠遠不如後世。如果種上兩季水稻的話,晚稻的收割時間都能拖到九月末十月初,基本不用指望產量能比得上早稻。

    還不如在中間種點其它生長期短的粗糧,這樣還能多點收穫。

    也就是小麥比較能適應各種天氣環境,而且經濟價值比水稻高不少,是農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不要說這時代麵粉是暢銷貨,就算放在後世也是極為暢銷的食物種類。

    花費了三天時間,一邊接受各村村長們的熱情酒宴,大魚大肉推杯換盞滿嘴跑火車;一邊安下心來不恥下問與佃戶深入交流,沉下心仔細研究佃戶們的具體生存狀況和經濟收入的各種渠道。

    結果,看到的一幕幕讓他感覺觸目驚心,除了貧困還是貧困,日子苦得幾乎能擠出水來,那種麻木腐朽的氣息幾乎讓他窒息,根本感覺不到絲毫希望。

    來錢的門路實在太少了啊!

    走過了十幾家村子之後,這是他心頭最大的感慨。

    尼瑪除了種地之外幾乎沒有其它任何經濟收入,加上又要交納沉重的苛捐雜稅還有各種盤剝,日子要是不苦逼那就見鬼了。

    哪像他穿越過來的前世,農村多種經濟共同發展已經到了一個不錯的程度,縣城裡很多工薪家庭的生活還比不上農村滋潤。

    帶著沉重的心情返回天燈嶺駐地,招呼鄉勇隊幾位中年以上的核心成員一同商量,看有什麼法子能夠幫助那些生活貧苦的村民達到溫飽水平。

    對,他的要求就是如此簡單,只需要能在短期內達到溫飽水平就已足夠,現在說什麼小康生活純粹在開玩笑。

    雖然對太平天國這個這段歷史不是很瞭解,更不知道太平軍是怎麼路過通城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像歷史上所有農民起義軍一樣,太平軍對貧苦農民的吸引力極大。

    他可不想自家老巢出現那種響應太平軍應者雲集的情況出現,到時候可就危險了。

    所以,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允許出現。

    要避免這樣的麻煩也很簡單,只要那些貧苦村民能混個溫飽就成。

    除了那些野心家或者想要出人頭地搏一把的傢伙,在餓不死還有條活路的情況下,沒誰會傻得冒抄家問斬的風險做那大逆不道之事。

    聽完吳可的想法之後,被招來開會的吳天明幾個好一陣面面相覷,可子兄弟這也管得太寬了吧,以前不都是這樣的情況麼?

    再說了,鄉勇隊大幅度下調田租就已經給佃戶們極大好處,明年的日子鐵定比往年要好過不少,這樣不就已經足夠了麼?

    而且鄉勇隊新營盤建設,可是給了周圍村民不少賺錢打小工的機會。

    「諸位的想法我明白,覺得鄉勇隊給出的好處已經足夠,沒必要再加碼是不是?」吳可倒也沒生氣,有這樣的想法本就是人之常情,他此時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看待這個麻煩,首先要做的就是說服在座心腹。

    「是啊可子,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率先開口接話的是吳老漢,難得的是他竟然也有不同意見。要知道他可是吳村著名的老好人,而且急公好義樂於助人,不然吳村第一首富就應該是他而不是靠種地收租子的吳老根了。

    「是啊可子兄弟,咱們給出的好處已經夠多,沒必要在這上面花費太大精力!」吳天明也搖頭表明了不同意見:「再說了,咱們鄉勇隊底子也不厚,拿什麼來幫助好

    幾千村人達到那什麼。對溫飽水平?」

    「……」

    其他幾位與會成員也紛紛發表意見,對吳可突然提出的想法表示不贊同。

    尼瑪鄉勇隊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自己用都還嫌不足,哪能浪費在幫助村人擺脫貧困達成那什麼『溫飽』上?

    要是吳村還好說,其它村還是算了吧……

    見弟兄們的反應如此激烈,吳可不得不費了翻口舌解釋自己的用意。

    沒錯,鄉勇隊大幅度下調田租,對於貧苦的村民們來說是個福音。

    通過這一手,鄉勇隊也算是深入人心,擁有很不錯的民眾基礎。如果鄉勇隊再次擴招的話,主動上門投靠的各村青壯真的不要太多。

    要是出了什麼意外,鄉勇隊需要實行人海戰術的話,說不定民眾們會主動出手相幫,當然前提是沒多少危險不如尋人找人之類的。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收買村民們的代價太低了。

    太平軍那種『均田畝』的口號,對於底層貧民而言實在太有誘惑了。

    說不定稍微鼓動一下,就可能鬧起民變。

    吳可將這其中擔憂簡單講述一下,結果吳天明他們卻是不以為然,認為這事應該擔心的是衙門才對,鄉勇隊已經做得夠好沒必要搶了衙門的風頭。

    吳老漢甚至『語重心長』告戒道不要胡來,搞不好會得罪人滴!

    話中意思很是直白,很不贊同吳可的做法。衙門的事情還好說,吳可現在也有八品官身,加上又不用衙門出錢出力,那些大老爺們自然不會多管閒事。

    關鍵吳可的做法極大損害了各村實力派們的利益,搞不好之前的所有成果全都付諸東流不說,還會招來所有村子的仇視。

    吳可可不這麼想,眼下他最擔心的還是太平軍的威脅,至於其它的都是小事而已,解決起來十分輕鬆。

    隨著太平軍的步步臨近,一些牛鬼蛇神肯定會紛紛冒出頭來,或為自家牟利或為太平軍服務,他想掌握這些傢伙們的第一手資料,然後做出及時應對,沒有各村村民的通風報信怎麼可能?

    想要村民們冒著不小風險通風報信,不給出足夠的好處想都不用多想,沒誰會是傻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