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你來我往齊混戰 文 / 排雲掌

    接下來的戰鬥,更加說明了青軍的窩囊和無能……

    擊破城外守軍之後,太平軍乘勝進駐城南妙高峰,佔領西湖橋和金雞橋,控制堅固民房和制高點,開始炮轟長沙城。

    9月12日至18日,太平軍晝夜攻城,槍炮火箭如密雨流星,轟聲如雷,震動數十里。清軍無計可施,絕望之中,從城隆廟申請出定湘王神像,抬至南城樓,由提督鮑起豹等人輪流守護,以求神靈庇佑。

    看到這兒吳可真忍不住了,尼瑪連請神都用上了,這是正規攻城戰不是戲台上唱戲啊,想學北宋亡國之君徽宗皇帝也不用這麼急切吧?

    可惜的是本平軍兵力單薄(加上沿途加入的新兵,總共也不過4000人左右),難於展開四面圍攻,使守城清軍得以集中兵力進行抵抗。主帥蕭朝貴身先士卒,執旗督戰。不幸為敵炮擊中,身負重傷犧牲。這時,清軍副將鄧紹良部從湘潭開到長沙城外,從背後向太平軍攻擊,太平軍腹背受敵,攻城受挫。

    狗屎運,絕對的狗屎運……

    長沙城突遭太平軍的襲擊,清朝當局異常震驚,急調各路兵馬增援。至10月初,城內清軍已達四五萬之眾,較蕭朝貴初攻長沙時增加了4倍。彙集城內的武大員有幫辦大臣1人、巡撫2人、提督4人、總兵8人,還有副將、道府十數人,蔚為奇觀。

    與太平軍作戰的老手廣西提督向榮也趕到了長沙。清軍防守和指揮力量都已大大加強,而太平軍的主力尚在郴州,形勢對太平軍攻城部隊而言非常嚴重。

    清軍的戰鬥力垃圾可見一斑,此時長沙城內聚集的清軍是城攻城太平軍的近乎十倍,竟然還被太平軍按著腦袋一頓狠揍,連城都敢出……

    要說這麼多大員都是無能之輩誰信?

    城中幫忙襄贊軍務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

    儘管此時左宗棠可能比不上顛峰期之十一,但與城外人數稀少的太平軍正面對抗的勇氣應該不缺吧?

    可就是如此,幾萬清軍依舊龜縮城內不出,可見這幫清軍大爺的戰鬥力低到了何等地步。要不是仗著人數優勢和城防優勢,是不是早就兵逃將散逃得差不多了?

    看到這兒吳可心中很不是滋味,並在心裡暗暗告戒自己:以後要是對上太平軍,友軍不一定靠得住!

    攻城的太平軍一面派人飛往郴州告急,一面固守城南原有陣地。清軍企圖吃掉這支太平軍攻城部隊。10月3日,向榮兵分三路向太平軍所據妙高峰、鰲山廟營壘猛撲。

    太平軍頑強抵抗,傷敵參將鄭魁士,傷斃敵150多名,使清軍終難得手,潰敗而去。

    對此吳可只能呵呵了,尼瑪才陣亡區區一百五十來人,連進攻人數的四十分之一都不到竟然還潰敗而去,真是……

    這不,一再延誤戰機的後果到了吧。

    太平軍老大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郴州聞知長沙告急,於9月24日夜率大隊人馬離開郴州,日夜兼程趕往長沙。

    10月5日,太平軍前鋒抵達長沙,與原來的攻城部隊匯合後,當天就發動猛烈攻勢。數千太平軍分路直趨蔡公墳要地,並從東面抄敵後路。

    戰鬥十分激烈,清軍守將和春、秦定三、江忠源率部反擊,被太平軍打敗,參將任大貴被擊斃,副將德安受傷,江忠源「傷腓墜馬」,險些喪命。蔡公墳清軍大敗,情急之中向榮冒險啟用舊存5000斤大炮,自天心閣上發炮轟毀近城民房,使太平軍失去掩護場所,不能近城才勉強保住局勢不至於太過危險。

    這就是清軍的一慣作風,尼瑪真是丟人丟到姥姥家拉。也不知道那幫清軍將咯是真傷還是假傷,總之吳可像是在看戲曲評書一般,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接著10月l1日,太平軍洪秀全、楊秀清部抵達長沙城外南門,又分兵3路發起猛攻,清軍亦兵分3路抵抗,戰鬥至為激烈。後因清軍得到增援,太平軍不敵,敗退回營。

    這樣的表現才算有點正常,尼瑪要都是之前那樣的『神仙戰』,長沙城還真不一定能堅持得下來。

    15日,郴州追兵趕來長沙,紮營於城外的桃花、洞井鋪等地。太平軍洪秀全決定趁敵初至予以殲滅,乃光於中途設伏,然後詐敗誘敵,退至井灣子。不料井灣子已苯扎清軍一營,太平軍腹背受敵,傷亡很大,只得退回營壘。

    看到這兒,吳可忍不住笑了,這不就是他剿匪時慣用的伎倆麼?

    看來太平軍此時的指揮作戰水平不怎麼樣嘛,尼瑪連情況都沒搞清楚就亂來,不失敗豈有天理?

    想想他每次剿匪之前,哪次不是把情況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摸清了土匪底細還使出各種手段讓優勢進一步擴大。能突襲的時候絕不硬攻,能埋伏的時候絕不逞強!

    這不,太平軍洪天王便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再說太平軍主力抵達長沙後,兩次大的進攻均不利,而清軍又加強了城外東南的佈防,自天心閣至新開舖一帶紮營結壘,背後又有張國梁部相威脅,正前面向榮會同各營深掘大壕,以困太平軍;太平軍數萬人馬屯紮城南,背水為營,三面受敵情況顯然十分不利。

    清軍總算不是一無是處,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打成這樣,只能說清軍綠營的底子已經爛得差不多了。

    在攻守易勢的情況下,太平軍洪秀全、楊秀清遂改變戰略,急忙分兵西渡佔領河西地區,作為進攻長沙和繼續轉進

    的陣地。

    10月17日,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奉命率領數干太平軍自朱張渡、南靖港、猴子石一帶西渡湘江,佔領水陸洲並留兵把守,然後進佔河西靳江、市鋪尾、象鼻壩、龍回潭、陽湖、岳麓山和灣鎮一帶,並在猴子石搭造浮橋,使東西兩岸連成一體進退自如。

    看到這裡,吳可感覺牙花子疼,太平軍前期的猛人一一亮相,他不由自主思量要是自己碰上了這幫猛男該如何應對?

    想來想去,除了依仗優勢兵力慢慢消磨之外沒太多其它辦法,主要是清軍戰鬥力太差根本指望不上,手下那幫剿過幾次匪的小弟在這樣的大規模戰鬥中能夠發揮的作用,說實話有限得很!

    接著閱讀戰報,太平軍的形勢一下子扭轉……

    要知道河西為長沙西通常德、北入洞庭的要道,太平軍佔領河西這個戰略要地,使整個戰局又活躍起來,再次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權。

    顯然,清軍將領裡也不全是窩囊廢,太平軍西渡清軍十分驚恐,急忙派兵渡江增援,但遭到石達開部的全力阻擊除了損兵折將還是損兵折將,一連10多次進攻均被打退。

    眼前情況不妙,向榮急憤之餘於10月30日親率3000清兵殺氣騰騰地直奔太平軍水陸洲要地,妄圖截斷東西兩岸太平軍的聯絡,以便各個擊破。

    太平軍則趁機埋伏洲南樹林之中,先出輕騎誘敵然後猛然殺出。

    結果向榮中伏大敗僅以身免,所部三千餘眾丟盔棄甲,狼狽逃遁。經此一戰,河西清軍再也不敢妄動,城中敵軍也驚駭不敢出戰。

    看到這兒吳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便是:記吃不記打!

    向某人可是滿清朝廷吹噓的『名將』,就這水平也太辱沒『名將』這樣的稱謂了吧?

    也不知道他急個啥勁,又沒誰催著他跟太平軍拚命,難不成想在長沙城外全殲太平軍主力,真是讓人無語之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