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1、收了總是要還的(二) 文 / 我是小蘑菇
「皇上,娘娘中的毒對其他的人無害,但是容易粘與人身上,遇水後對有孕的人有害。」蔡太醫故意仔細診斷後對著蘇禹說道。
「衛公公,三日前可有人來昭陽殿?」蘇禹將頭轉向衛公公,問道。
「回皇上,三日前,林妃來過。」
「哼,林妃,去傳林妃來。」蘇禹冷哼一聲,整個臉都拉了下來。從前的蘇禹都是笑著,即使在生氣,也是笑著說,如今整張臉都陰沉下來,著實有些可怕。
「林妃娘娘到。」
「妾見過皇上。」蘇禹看著作著揖的林妃並不打算讓她擺回姿勢。冷冷地看了她一眼。然後開口問道:「林妃,三日前,你來昭陽殿所謂何事?」
林妃一聽蘇禹的問話,立馬跪下身去,急急地說道:「皇上,妾只是來賀喜賢妃得龍裔之喜。」
蘇禹聽了轉頭就問著跪在一旁的小綠,「去將賀禮拿來。」
「諾。」
蘇禹讓蔡太醫仔細看了一遍,蔡太醫答蘇禹並無任何問題。蘇禹看向小綠再次問道:
「那日林妃可有與賢妃有過任何接觸?」小綠連忙回答並無接觸。接著蘇禹不在說話,屋內一片安靜。蘇禹皺著眉在細細的想著問題。
過了半響,蘇禹才說:「將朕送賢妃得畫拿出來。」林妃一聽蘇禹的話,臉色立刻暗了下去。她看著小綠將那副拿出來,當蘇禹展開那副畫時,林妃看到正是自己的那副百子千孫圖。深深的閉上了眼睛。這次無論如何,蘇禹都是要她死了。
蘇禹將畫遞與蔡太醫,蔡太醫看過後,說出確實有毒。蘇禹看著跪在地上的林妃,轉過頭去,歎了口氣說道:「唉關入冷宮吧。」
林妃聽到這裡,站起身來,最後深深的看了一眼蘇禹,那一刻林妃的眼前彷彿被什麼遮住,再也看不見些什麼……她不由得笑出聲來,那般淒涼。
事情處理好後,蘇禹便遣退了所有人,坐到李詩語的床邊,看著她的面容,蘇禹歎了口氣。一直說著道歉的話,內疚滿滿的充斥著他的心。
李詩語慢慢的睜開眼睛,看到一臉憔悴的蘇禹,抓住他的手問道:「皇上,我們的孩子呢?」蘇禹看著李詩語激動地喊著,馬上抓住她的手,將李詩語抱入懷中,安慰道:「孩子還會有的。我們還年輕,對不起,是朕沒有保護他。會有的。」
李詩語聽著蘇禹的安慰,眼淚一滴一滴往下掉。緊緊地抓住蘇禹,渾身不停的顫抖。蘇禹一遍一遍的拍撫著李詩語。終於將李詩語哄睡過去。
最近一段時間,蘇禹一直陪著李詩語,除了早朝時間,其餘時間全在昭陽殿,批閱奏折,跟大臣議事也都在昭陽殿,這讓李詩語聽到了不少消息。
林妃是丞相之女,如今蘇禹將林妃打入冷宮,便打擊了丞相。現在各個勢力都開始蠢蠢欲動,如今大臣中最得寵的當然是太尉了,雖然德妃不怎麼得寵,但是好歹德妃還穩穩呆在後宮。
今日,聽到蘇禹在和大臣討論災荒一事,批下去的糧草很多,但是災荒還是很嚴重。現在蘇禹要開始徹查此事。
李詩語聽了之後,立刻寫信給北青易,告訴他截下糧草,秘密將糧草掉包,然後將這些糧草以青爺的名義發放。青爺自然就是北青易了,只不過不能用北青易這名字。並告知把青爺的身份隱秘好,不要被發現了。
果然,不久,李詩語就聽見蘇禹對著大臣發著脾氣:「你們這群廢物,糧草都能被掉包,你們怎麼不被掉包掉?」
「皇上息怒,近日災荒已經得到緩解,是一位叫青爺的人在那發放了糧草。」蘇禹摘下手指的指環把玩起來,戴上後,說道:「青爺?」隨後一陣沉思。
半響後,蘇禹說道:「去查這個人。」
「諾。」
正在裡室的李詩語聽見蘇禹走進的聲音,拿起銅鏡,梳子靜靜地梳理著自己的秀髮。蘇禹走近站在李詩語身後,拿過她手裡的梳子,替李詩語細細梳理起來。
「小詩的發真美。朕真想一直這樣幫你梳理頭髮。」蘇禹看著鏡中的李詩語說道。
李詩語也看向銅鏡中的蘇禹,嘴角微微勾起,「皇上每日都給小詩梳吧。」蘇禹聽後,眼睛也都跟著嘴角一起彎了起來。一邊梳理著秀髮,一邊說道:「好,朕每日為你梳理。」
一會後,蘇禹為李詩語綰好髮髻。拉過她的手坐到床邊,「小詩,李將軍來信,說你姐姐李思韻要成親了。」李詩語聽後,立馬站起身,一邊笑,一邊在蘇禹面前打轉,嘴裡輕輕的唸唸有詞。蘇禹沒有聽見,見她如此高興,趕緊將她拉著坐下。「瞧你高興的,朕會送份賀禮過去。至於你身體還未恢復,就不要過去了。」
「可是」李詩語還想說話,被蘇禹打斷了去,「好了,你的身體要緊,等你身體恢復,我們再去道喜如何?」李詩語聽後只好點點頭。
「皇上,小韻與何人結婚?」李詩語突然想到什麼急忙問道。
「戚夜麟,聽說是一土匪,可惜了。誒。」李詩語可不覺得可惜,戚夜麟長得如此俊秀,雖說是一土匪,但是也是有才華之人,更何況喜歡了小韻這麼多年,如今終於修得正果,李詩語也為他們高興。
知道了李思韻的喜事,李詩語開始著手準備禮物,想來想去還是秀一副百年好合的刺繡送與李思韻。
就在李詩語將秀好的刺繡完成送去的第二日,整個京都都在傳那場婚禮,聽說所以的人家都在那日掛上大紅燈籠,每一家都發了喜糖……李詩語聽著小綠傳回來的消息,笑的不行。她很高興,真的很高興。
這幾日,李詩語因為李思韻的喜事,心情都極好。每日都去煲湯給蘇禹喝。
這天天氣有些陰沉,李詩語照常準備煲湯給蘇禹,讓胭脂端著湯前往宣室殿。卻不想,路上聽到了這樣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