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山的誘惑

正文 第十三章 竹葉村第三節 文 / 雨城飛雪

    「你放心,村裡的事,我們兩個都不會落下,因為人多,可以分擔,倒是張副鎮長和陳幹事任務重更辛苦。」胡村支書善解人意地對張小川說。

    「是啊,讓我們各司其職,幹好自己手中的事。」張小川一本正經的對胡村支書說。張小川對胡村支書剛一說完,就聽見王村長在大門口叫他和胡村支書還有陳光明,有什麼事我們邊吃邊談,張小川和胡村支書還有陳光明三人異口同聲地答了一聲好,隨著起身,先後來到了王村長家的堂屋,張小川、胡村支書和陳光明三人進堂屋一看桌椅板凳、酒杯餐具早已擺好,飯桌上擺滿了許多菜,中間是一盤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和一些吃羊肉火鍋的配菜,還有臘肉炒竹筍,山藥木耳雞湯,清蒸臘魚,小炒臘腸,酸溜白菜,炕土豆,還有一盤油炸花生米。王村長笑著非常熱情地邀請胡村支書、張小川、陳光明三個人入席,胡村支書、張小川、陳光明三人入席後,望著豐盛的一桌菜,胡村支書、張小川、陳光明三人都有些難為情,先是張小川有點不好意思地對王村長說:

    「說了要您不要搞多了菜,先曉得這樣麻煩的話,我們就不在這吃飯了。」

    張小川剛說完,胡支書和陳光明也是覺得過意不去,這麼豐盛的一桌菜在鄉下是非常少見的。

    「這不是要過年了嘛,我這些菜是家裡現成的,要是平時你們來了只有吃小菜的份,我想好肉好酒招待你們也是有心力不足,這個道理我不說大家最熟悉不過,再說張副鎮長是我們竹葉村的外孫,我這個一村之長不好好招待以後傳出去,說我們竹葉村的人筆桿子吹火——小氣,可事實上我們竹葉村從古至今對來我們村的客人從不小氣。」王村長誠懇地笑著對大家說。

    「那我們就不客氣了!」張小川、胡支書和陳光明三人異口同聲地對王村長說,就是不要講客氣,見張小川、胡支書和陳光明三人都坐好以後,王村長對張小川、胡支書和陳光明他們三個說要不要喝點酒,張小川笑著謝絕了,說吃完飯後大家還要上後山轉一轉,看看竹子,山裡人就是這麼直接,不轉彎彎,說不喝就不喝,主人不會再勸。大約半個小時的樣子,大家吃完飯了,王村長、張小川、胡支書和陳光明四人徒步往後山方面走去,在去後山的路上,張小川笑著問王村長,李阿蘭和胡曉紅回來沒有,王村長告訴張小川李阿蘭和胡曉紅倆回來了,聽說李阿蘭和胡曉紅張小川徵求王村長和胡支書,邀請李阿蘭和胡曉紅一同前往後山,王村長和胡支書立即同意了張小川的建議,得到王村長和胡支書的同意後,張小川用手機撥通了李阿蘭和胡曉紅倆人的電話,簡單說了自己到了竹葉村和王村長、胡支書還有陳光明一起。他在王村長家等她們有事見面再說,張小川到了竹葉村,李阿蘭感到驚喜和高興,幾次同學聚會張小川都有事沒有到會,這次老同學來到竹葉村,不知有何事,帶著疑慮和好奇李阿蘭很快和胡曉紅相約來到了王村長家,聽到張小川的電話胡曉紅更是感到驚喜、開心、激動,看到李阿蘭和胡曉紅來了張小川笑著跟她們打招呼:「倆位老同學好久不見了,幾次同學聚會都有事沒去成,同學們不會怪我吧!」

    「大家都知道你事最多,也最辛苦,同學們之間怎麼可能見怪,哦,對了,你叫我們來該不是解釋沒有參加同學聚會的吧?」胡曉紅善解人意、帶著疑慮的口氣問張小川。

    「是啊,要是來解釋就沒有必要了,不過我猜想你張小川肯定有重要的事,不然不會打電話讓我們來。」李阿蘭比較肯定地對張小川說。「沒能參加同學聚會那都是小事,同學能理解不理解都無所謂,今天邀請你們確實有事,我想大家一起到後山轉一轉,到了山上我再來說事,大家一起來商量,現在我暫時不說,因為我邀請一些竹葉的其他村民。」大家帶著疑慮和好奇和張小川一起離開了王村長家向後山出發,經過村子的時候,有不少的村民向張小川笑著打招呼,張小川也非常有禮貌地笑著對他們噓寒問暖,中途還邀請了幾位村委會成員和村民同往。

    竹葉村真是名不虛傳,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映入視野的大部份是大片大片的青竹。張小川為什麼要選村裡後面那個小山,因為這個小山地勢比較平緩,上山下山容易,還有一個目的,他是想召集大家商量,能不能在這座山上利用豐富的竹林資源,開發旅遊業。這個想法和方案前面雖然胡村支書和陳光明知道了,但王村長和同往的村民、李阿蘭胡曉紅還有

    ,看書(網txt。水從凹凸不平、奇形怪狀的小岩石間見縫插針向下山下歡快、隨心所欲、恣意地流動著,清亮的、冰涼的泉水底下則是一覽無餘、清晰可見的數不勝數、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鵝卵石,聽著泉水嘩嘩的流水聲,張小川一想到脫貧致富還沒有步入正軌,還不能帶著鄉親們脫貧致富,心如刀絞,憂心如焚,內心也像這流動的泉水一樣內心一刻不曾平靜,他請大家各自在溪流邊找好地方坐下以後,笑著對大家說:

    「今天把你們召集來這裡,是因為我有一個想法,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利用自然資源搞旅遊,搞旅遊我們有地理優勢,針對我們缺乏資金的貧困地區這是一本萬利的好事,見效快,投資小,又持久,所以我建議利用這座山上數不清的竹子開發搞旅遊業,反正山空著也是空著,為何不利用起來,我建議先在竹林間建一些竹屋和一些建竹樓,建竹屋,建竹樓對我們對山裡人是最簡單不過的事,竹屋和竹樓建好以後,我們就可以對外開放了,只等著城裡人來遊玩、休閒了,當然要想讓城裡人知道有這麼個地方可以休閒和遊玩還有一個認識的過程,我就要我們作一些宣傳,我看竹屋和竹樓建起來以後就叫秀竹休閒山莊。」

    張小川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在坐的所有人對秀竹休閒山莊產生了好奇和一些疑慮,還是擔憂和殷切的期盼。首先是竹林村一位老黨員饒有興趣地對張小川說:

    「建秀竹休閒山莊這的確是件好事,可謂是一本萬利,正如張副鎮長所說我們的竹山空著也空著,如果能利用起來搞旅遊開發多多少少可以給我們村裡帶來一些經濟收入,但建秀竹休閒山莊多多少少要投資一些錢吧,錢從那裡來。」

    「是啊,開發竹林建造秀林休閒山莊前期要總要用一些錢吧,錢從哪裡來?」

    王村長憂心忡忡、悲喜交集地對張小川說。其他的村民和竹林村的村委會的部分同志也是各抒己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他們就是擔心一旦秀林休閒山莊建起來了,最怕、最擔心沒有人來秀林休閒山莊遊玩、休閒,帶著疑慮、帶著期盼的複雜心情,他們渴望秀林休閒山莊早點建起來,這樣就能給村裡帶來經濟收入。看到鄉親們群情振奮、又憂心忡忡的樣子,張小川感到非常高興和心酸,高興是大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自信和憧憬,心酸的是鄉親們的日子普遍過得太艱難了,所以特別想早點過是好日子的,也難怪鄉親們有如此高的積極性,確實是村裡太不富裕了,窮則思變,他們太盼望早日致富啊。為了激起鄉親們對秀林休閒山莊更加積極的參與和投入,張小川一鼓作氣而且語氣急切的向到場的村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他也借鑒了一些建柳葉休閒山莊的思路和辦法。

    「名位鄉親你們都別急,我慢慢來說出我的想法和建議,在說到建秀林休閒山莊之前,我先說幾句關於柳山村的事,就在前二天我和柳山村的村長和村支書初步制定了一個計劃,在柳山村後面有一座小山,柳山村的人歷年叫它為桃花山,我和柳山村的村長和地支書初步制定的一個計劃就是在桃花山建了一座天然公園,沿著桃花山上的溪流邊地勢高一個點的山坡建一些亭子和幾座吊腳樓,吊腳樓可以餐飲、住宿別外種一些花草和彩色樹木,目的是一邊搞旅遊,一邊可以作宣傳,可謂是一舉兩得,對於建造亭子和建吊腳樓,柳葉村採取自力更生的辦法,竹木就地取材,另外集體自籌資金買了一些必需要用的建築材料,花草是自願把自家小院裡的花草移植在亭子周圍,當然這些花草到時是要折價還給你鄉親們的,不過是要等到旅遊賺到錢了才折價退還給鄉親們,竹葉村建休閒山莊沒有柳葉村那麼麻煩,不需要再種什麼了,可以依照柳葉山莊的一些做法,在離溪流不遠處,選地勢高處相隔半公里左右建一些亭子,在溪流旁邊挨著建幾座吊腳樓,一則用水方便,便於來秀林山莊餐飲和住宿旅遊的一些客人,二則來我們秀林山莊旅遊的一些客人可以邊吃邊聽溪流的水聲,在竹林間可以相隔一定的距離搭建一些小竹屋的竹樓,建竹屋和竹樓前面我已經說了,在這不重複的,竹屋和竹樓也可以餐飲和住宿,只是我強調一點,建的竹屋和竹樓不要距離溪流太遠了,也是考慮用水的問題,做亭子、竹屋和吊腳樓所用竹子和木材可以就地取材,其它的我建議和柳山村一樣,盡量自力更生,採取個人入股的形式自籌資金,旅遊賺了錢再慢慢退還本金,至於大家擔心沒人來遊玩,什麼事都有個開頭,你想一口氣吃成個胖子是不可能,我們現在不但要把旅遊搞活,同時還要在你們竹葉村、林山村辦一個竹器加工廠、一個竹子地板廠和一個夾板廠,到時幾個工廠辦起來了,你們二個村以前在外面的鄉親們再不也用在外打工了,青壯年不分男女都可以進廠當工人,要是工廠越辦越紅火,人數不夠也要向其它村招人,當然要把這幾個廠辦起來有相當的難度,既要向國家貸款,更重要是在從外面招商引資,同時還要自籌資金入股,我說了這麼多,大家對建廠和搞旅遊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和想法,或者有什麼好的建議。」

    因為搞旅遊能給村裡和鄉親們帶來經濟收入,大家群情振奮、期盼早日建成秀林休閒山莊,關於在竹葉村後山上建一個秀林休閒山莊張小川提到的建議、想法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大家都贊同,所以大家的意見大同小異,暫時沒有別的什麼想法和建議。至於搭建亭子、竹屋和吊腳樓都不在話下,木工、泥工很快可以要村裡組織起來,小額資金在村裡做做鄉親們的工作也可以籌備得到。對於在村裡辦廠大家一直以來是聞所未聞,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聽說要在村裡辦工廠,大家興奮、激動,都期盼著工廠早點辦起來,這樣就可在村裡打工了,既掙了錢,又可以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娃,同時地裡的活也沒耽誤,農民就是這樣實誠,直接,只要能給村裡和他們帶來實惠的事,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樂於接受,也願意積極參與,對於建議和想法他們心裡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是如果有的話他們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特別是在幹部面前更是寡言少語、不善言辭。

    為了打破僵局,張小川菜笑著對李阿蘭和我胡曉紅說:

    「倆位老同學你們怎麼一言不發,對在竹葉村辦廠和建秀林山莊有什麼想法和好的建議。」

    「你們說得都很全面了,我跟曉紅在培訓鄉村教師方面還可以提點意見和建議,對於對在竹葉村辦廠和建秀林山莊思路和想法都是對的,資金來源是一個問題,其次工廠和秀林山莊建起來就要有一些能幹人來管理,管理不好別說賺錢,連保本就不錯了。」李阿蘭若有所思而且有些憂慮地對張小川說。

    「阿蘭這個提醒很重要,沒得好的管理說得不好聽的話,說不定還要血本全無,要是那樣的話就慘了,前功盡棄,得不償失,曉紅你也說說對在竹葉村辦廠和建秀林山莊的想法。」張小川在肯定了李阿蘭的建議和提醒後又笑著徵求胡曉紅的意見。聽到張小川徵求自己意見胡曉紅一本正經的對張小川說:

    「對於管理的事我跟阿蘭一樣意思,很重要,建廠我們沒有經驗就不發表意見,但在旅遊這方面我有個建議和想法,全國都在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開發旅遊業,開發旅遊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我想我們竹葉村要想開發旅遊就得搞出一些民族特色出來,比如以後秀林山莊有了來遊玩的客人,我們就要招服務員了,服務員統一著具有地方民族的服裝來招待客人,這就顯出了一種特色,我這只說了服裝,還有其他一時想不起來。」胡曉紅說完之後王村長笑著對胡曉紅她們說:「到底是讀書人,思路和想法就是比我們想得深,想得遠。」聽到王村長誇獎倆位老同學張小川感到高興和自豪。他激動對王村長說:「那當然,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所以說你們在抓好生產的同時還要鼓勵村裡的孩子們上學,阿蘭和曉紅這是多好的例子,要是她們倆沒上個大學,那有這樣深遠的想法和建議。」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