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山的誘惑

正文 第七章 調研歸來第十節 文 / 雨城飛雪

    「你們來了,會議剛結束,張小川你不知道今天的會議有多激烈,許多鄉鎮基礎幹部還有一些局級幹部說我們五穀縣領導偏心張灣鎮,主要是修補學校的專款,和兩批學員培訓的事,還有你張小川同志。為了平息各鄉鎮幹部的意見,劉書記當時拍板各鄉鎮每村學校房屋改先按二萬元發放,我估計劉書記和友縣長就這兩天可能要到地區和省裡去籌扶貧款,而且不是個小數目,按我們五穀縣七個鄉鎮,每個鄉鎮按十個行政村計算,每村二萬就是一百四拾萬,他們在外面至少要籌到一百萬,地方財政再湊一部分,否則難以應付。張小川我跟說你這些就是要你明白劉書記、友縣長、還有熊副書記等領導有多難,要是我們五穀縣經濟發達誰願意在外籌扶貧款,好說不好聽,何況劉書記等人是何等有骨氣的人,這是十八萬現金,你在收條上簽個字,你收好盡快分發下去,劉書記的意思交錢時每村二萬至少有村長和村支書在當場,而且村長和村支書都要在收條上簽字,我個人有一個想法,你呢兩年內能否如數奉還這十八萬,當然這個要自願。還有各村的意見能否統一,你們這回下鄉發放了修補學校的專款後,要著手抓生產了,你們要加倍努力,加快致富速度,盡快帶著鄉親們實施我們訂好的幾個致富方案,可以雙管齊下。」

    「國兵你說這麼多我知道你的用心良苦,就是要我們帶著鄉親們快點動起來,搞活經濟起個帶頭的作用,為百姓多創收,為國家減負,也讓那些只知道向國家要錢的鄉鎮學會自食其力,十八萬元修補學校的專款請劉書記等領導放心,我張小川二年後如數奉還,絕不食言,另外還跟你說個事,我上午跟洪胡的戰友打了個電話,基本搞清了水產養殖行情,我的戰友力極力反對我們搞特種水產養殖,主要是特種水產養殖技術含量高,投資大、風險大,當然利潤也大,正因為利潤大搞的人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我們一無過硬的特種水產養殖技術,也沒有那多的前期資金投入,如果管理不好,隨時會造成或多或少的經濟損失,這還不算天災**等未知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我的戰友倒是建議我們搞淡水魚養殖,如草魚、鯽魚、鯉魚,它們成長快。淡水魚養殖不要很高的技術

    ,(看書網]』女生時候在學校組織人動工改造、修補房屋,還要抓緊兩批學員的招收,更重要的是細化各村品牌的事,列出制定出具體方案來。」張小川心急火燎地對吳國兵。張小川說完前面的事以後,簡明扼要地說遇到了老同學李阿蘭和胡曉紅,並說了以後舉行同學會的主要目的,少敘舊,多談工作,吳國兵聽了小川和李阿蘭和胡曉紅她們相遇非常高興,正在想小川回來了,同學們應該聚一聚,特別是他還有小川和李阿蘭和胡曉紅,因為在中學時他們幾位最要好了,當得知小川和李阿蘭還有胡曉紅提出的以後同學聚會少敘舊多談工作其實也是自己的一相情願的想法,沒想到小川和李阿蘭還有胡曉紅他們還也這個意思,真是天意,竟然不謀而合,吳國兵要張小川安心在村裡帶著鄉親們按制定好的脫貧致富的計劃和方案實施,等小川幹出一些可喜公認的成績,他再招集同學們在一起聚會,這樣安排吳國兵是為張小川著想,因為相當所有在五穀縣各個部門工作的同學們,只有張小川沒有一點成績,當然張小川才退伍回來,但雖然都是同學,可難保心思是一樣的,有了成績就沒有同學說三道四了。吳國兵對張小川的用心良苦,是想張小川在同學中樹立威信,便於他作為一個副鎮長以後好開展工作,本來張小川能力過人,可是性情耿直,沒有城府,如果沒有幹出一點成績是難以服眾的,這一點劉書記也想到了,任張小川擔任張灣鎮的代理副鎮長在縣裡還是有爭議的,所以劉書記讓張小川暫時在村裡帶著鄉親們脫貧致富幹出成績來了,讓實事說話,這樣以後就不會有對張小川同志擔任張灣鎮副鎮長有異議了,只是吳國兵考慮是同學,而劉書記則考慮到其他幹部。

    「是呀,好多事等著我們去做,這回就不留你們吃飯了,路上注意安全。」張小川在收條上簽了字,然後和陳光明把十八匝人民幣裝進了他那個大軍用包,裝好以後兩人跟吳國兵說了聲保重、再見,就上了摩托車,等陳光明坐好以後,張小川起動摩托車往出五穀縣城的方向開去。吳國兵祝他們路上一帆風順,多多保重身體,他知道農村的生活相對城鎮生活要艱苦一些。正如吳國兵所預料,過了幾天劉書記和友縣長到省裡林業廳、水利廳、農業局等部門籌了二百萬,能去的地方都去了,在外面十幾天回來後,兩位領導連同秘書、司機都瘦了一圈,可想而知籌的多麼難。同志們見了,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疼在心裡。吳國兵心裡也不是滋味,一別張小川也有十多天,也不知道他怎麼在搞。要是每個鄉鎮多幾個象張小川這樣無怨無悔,甘心扎根基層,腳踏實地帶著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實幹家就好了,我們的領導也至於在外這麼辛苦籌款。夜深人靜時吳國兵常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他覺得每個鄉鎮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致富方法並不難,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可以群策群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關鍵是要有人帶著鄉親們具體去實施、去實現這些方案。可現狀是行政幹部人浮於事,願意當開路先鋒、願挑重擔、腳踏實地工作的基層幹部寥寥無幾。吳國兵覺得只有讓能者上,庸者下,也許能使某些鄉鎮經濟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劉書記,劉書記覺得可以,他也曾想到讓那些有能力的人在第一線擔當一定的職務,讓他們去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當地百姓造福,為這事他和其他幾位領導深談過,但大家覺得劉書記剛來不久頻繁人事調動會搞得人心惶惶,不利於內面安定團結,只能慢慢來,再說了有些基層幹部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只是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盡量多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許多領導幹部都知道人才是推動生產力發展主力軍,可就是動起真的又有了一些顧慮。國家幹部人事調動是比較棘手和敏感的事,吳國兵也只好望洋興歎,其實劉書記來這幾個月已作了不少人事調動,調急是可能對他產生不好的影響,還是想其它辦法挖掘人才。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