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山的誘惑

正文 第七章 調研歸來第二節 文 / 雨城飛雪

    「爸,我看大家都餓了,要不大家吃完飯以後再談工作,不然菜都涼了。」

    挨著劉書記坐著的劉娟,看大家都餓了,又怕有些菜涼了,所以忍不住打斷了她爸的話。

    「好我不說了,但讓我再說幾句,吳副縣長、張副鎮長還有陳光明,你們都聽到了,這一桌子菜我已經破費不少,劉娟還說我是一個小氣又寒酸的縣委書記,你們幾個可得跟我爭氣啊,特別是張小川你以後要帶著陳光明幫著鄉親們,多找些切實可行脫貧致富的門路,我給你三年的時間讓張灣鎮舊貌換新顏,到時只要今天在座的幾位領導工作沒有調動,我們同時在賓館為你們開慶功會,以招待縣級幹部的標準宴請你這位鄉鎮幹部,高高興興、痛痛快快喝你的慶功酒,你們別讓我們失望,至於吳副縣長他在縣裡還有其它的事,但只要是你張小川因為以後工作上的一些需要,我們辦得到的一定讓他不遺餘力給予幫助。現在我宣佈開始喝酒,不過在沒有喝酒之前我有個提議,從現在開始沒有行政級別之分,只有長幼之分,大家痛痛快快地吃,痛痛快快地喝,餐後我們還要商量一些事,我的話這回真的說完了,劉娟你來給幾位叔叔、哥哥倒酒,算各位今天有口福,我這兩瓶五年的茅台酒,是我的一個老戰友送的,都放了幾年了,我都捨不得喝,今天算是三層意思吧,一,我來五穀縣有幾個月了,這幾個月感謝在場的和不在場的所有同志的全心幫助和大力支持,才使我在五穀縣的工作開展比較順利,二為張鎮長、張小川和陳光明三位同志接風,三為過幾天後張小川和陳光明倆位年輕的同志,他們又要下鄉算是提前餞行,張鎮長要回張灣鎮協助新來的葉鎮長的日常工作。盡快打開張灣鎮的新局面,張小川你們要作好長期住村的打算,一門心思想方設法搞活農業經濟,任重而道遠啊,你們有信心嗎。」

    聽了縣委劉書記的話張小川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一本正經地對在坐的幾位領導說:

    「我們有信心,我們一定不負眾望和重托,爭取用兩年的時間讓張灣鎮九個行政村大多數村民脫貧致富。」

    張小川脫口而出所說的話他是有一定把握的,通過這十幾天的下鄉考察和觀察,張小川覺得吳國兵和小山他們切合實際的幾個致富方案都切實可行,只有搞特種水產養殖還是個未知數,明天跟洪胡的戰友打個電話就可以搞清楚了,電話打後再作定論和打算搞與不搞特種水產養殖。在張小川心裡他想當年就讓鄉親們增加收入,通過四個方面,第一爭取通過提高村民的農業技術,使他們在種植的農作物上提高質量、增加產量,從而增加農業收入,但這就涉及到村民農業技術培訓的事,年前最好各村能完成培訓一批村民,這樣接受培訓的村民明年就能用學到的農業知識科學管理農田之事,從而保證增產增收。第二就是明年爭取招商引資搞活張灣鎮的旅遊業,通過旅遊業帶動地方商業、服務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從這方面又可以給村民們帶來一部分收入,第三加大力度整治,科學管理各村原有的果園和茶場,管理得好也可以或多或少給村民增加一點收入,另外要作好長遠規劃,每年充分利用荒地,荒坡種植優質的經濟價值比較高的經濟作物,果實類有核桃、板栗等,樹木類有桐柏樹,漆樹、銀杏、杉樹等,這些經濟作物三到五年有的可能時間更長,它們一旦掛果,村民每年便又多了一筆穩定的收入。不過從選種苖到栽培及成熟期間一定要採取科學的管理,這樣才能保證果實和樹木的質量和產量。種植經濟作物可謂是一舉兩得,既起到退耕還林的作用,又給村民帶來了持久而又比較穩定的收入。第四是竹木大柵反季節蔬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越來越苛刻、挑剔,特別是對日常蔬菜,更是需求安全、綠色,消費者已逐步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對蔬菜產品不僅要求數量充足和週年供應,而且更關心花色品種和內在質量,包括營養成分、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無公害蔬菜越來越讓城鎮居民認可、喜歡和共識,

    ,;看書,*網歷史脫貧致富了,三年時間只是我們給張小川同志訂的一個要實現的奮鬥目標,時間可長可短,其中的變數誰也無法預測,我們只要張小川同志每天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在為鄉親們做事就夠了,不過張小川同志以後要學會獨當一面,這是光有足夠的信心和膽識是不夠的,你還要多動腦子,要更多地向那些經驗豐富村幹部請教,還要依靠廣大群眾,這樣你以後工作起來就會如魚得水,來不說了,再說菜都涼了,來大家舉杯歡迎我們下鄉勝利歸來的三位同志,你們一路辛苦了。」

    「謝謝幾位領導的關心和盛情款待,我們不辛苦,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做得不好,還望幾位領導指導。」

    張大林算是作為代表感謝了幾位領導對他和張小川還是陳光明的關心和問候。

    張大林說完之後,張小川用小酒杯依次向縣委劉書記、縣委熊副書記和友縣長幾位領導敬了一杯酒,說了一些祝酒詞,席間幾位領導問了一些村裡的情況,比喻一些老村長、老支書身體如何,村民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啊,收成啊等等,張大林和張小川一一回答,這餐飯只把劉娟一個人累倒了,誰的酒杯沒酒她就得及時倒滿,酒過三巡,陳光明和友縣長不勝酒力沒喝了,開始吃飯了,張小川看到劉娟為了給各位倒酒不能安心吃飯,就笑著對她:

    「劉娟你坐下吃飯,我來替你倒酒,劉書記這樣可以嗎?」

    「可以,可以,劉娟坐下吃飯,辛苦了。」

    劉書記答應了張小川的請示,並及時夾了一塊魚給女兒劉娟,劉書記知道劉娟喜歡吃魚。「不辛苦,不就是倒了幾杯酒,謝謝老爸,還有張大哥。」「不用謝,你安心吃飯吧」

    張小川笑著對坐下吃飯的劉娟說。「你看我光知道自己喝酒,倒忘了小娟還沒吃飯。」

    吳國兵見張小川代替了劉娟倒酒的任務覺得自己真是失策。其實他早就想替劉娟給各位倒酒,就是思前顧後,他怕萬一劉書記不答應怎麼辦,如是猶豫不決,才讓沒有顧慮的張小川後來居上。

    「你眼前只有領導,我在身後你怎麼看得到。」劉娟不慌不忙地對吳國兵說了一句。這句一語雙關的話讓吳國兵有些尷尬,他為了掩蓋內心的難為情連忙站起來向劉娟笑著說:

    「今天是我考慮不周,你辛苦了,我幫你盛飯。」

    「吳副縣長你坐下,劉娟說的好玩,來張小川看酒瓶還有多少酒你跟他們幾位倒滿,我們喝完這杯酒,就到此為止,因為我們還要抓緊時間開個小會,,本來是摧工不摧食實在是年底事多。」劉書記笑著對張小川說。

    他沒望吳國兵,他覺得劉娟說的沒錯,只是劉娟話說得太重了,不分場合,有點讓人一時下不了台階,但他相信吳國兵心胸開闊度量大不會生劉娟的氣,否則就不是吳國兵了,如果吳國兵小肚雞腸光再有才能也不會被歷任領導都喜歡而且被重用。其實劉書記早就看出吳國兵想替劉娟給各位倒酒,幾次蠢蠢欲動就是沒有行動,他在察顏觀色,本來替不替劉娟倒酒都是小事,沒有必要如此揣摩領導意思。劉書記在想吳國兵何時變得如此老成。還是張小川想做就做,因為他沒有顧慮,內心沒有患得患失的意識,這就是張小川可愛、可取、可貴的之處,同時也顯出了張小川社會經驗不足的一面,在有些場面可以直率,在有些場面又要含蓄,這是初入社會和仕途的張小川無法把握的度,如果遇到心機重,城府深的上司和同事,張小川可能就應對不了,這正是縣委劉書記讓張小川和陳光明先在村裡搞農業的緣故,在下面多鍛煉、鍛煉,一則在農村打交道的主要是鄉親們和村幹部,鄉親們和村幹部不比機關行政人員和機關幹部,機關行政人員和機關幹部思想複雜、關係盤根錯節,可鄉親們和村幹部他們大都是性情豪爽、直率,說話做事沒有彎彎繞繞、直來直去,這樣張小川跟鄉親們和村幹部交流思想和工作起來就容易多了,更利於工作的開展,二則劉書記想發揮張小川熟悉農業生產又有一定管理才能的特長,如果把無任何政府機關工作經驗的張小川放在政府機關裡工作,就發揮不出張小川熟悉農業生產又有管理才能的特長了,為了揚長避短,更合理的利用人才,還有因為農業生產一線更需要象張小川和陳光明他們既熟悉農業生產又有管理才能的幹將。機關幹部已經人浮於事了,劉書記在心裡早有計劃進行從事改革,徹底杜絕人浮於事的現狀,只是在他心中寢食難安放在第一位的事情是想早日讓鄉親們脫貧致富才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所以劉書記安排身上具有幹勁沖天開拓精神、吃苦耐勞的張小川,扎根基層,身先士卒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還有張小川敢想敢幹,當然張小川敢想敢干都是行之有效,切實可行的通過實地考察再制定的脫貧致富的計劃和方案,想到早上脫貧致富,就需要有張小川這樣心無旁騖、沒有患得患失的具有開拓精神和闖勁的開路先鋒在前面衝鋒陷陣,早日打出一片新天地,為五穀縣落後的經濟起到以點帶面,以局部帶動全局的推動作用。而在待人接物,處理、協調人際關係、同事們之間的工作關係和上下級關係這方面吳國兵就顯得成熟多了,應付起來老成持重,吳國兵有統籌兼顧的領導才能,張小川思想活躍,思路寬廣,有開拓精神。要是把吳國兵和張小川倆人揉合在一起來,互相搭配,取長補短,肯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可惜象吳國兵和張小川這樣的人才手中太少了,不得不一個當作二個用,充當多面手。

    大家酒足飯飽後,吳國兵、張小川、陳光明幫著把碗筷、酒杯收到廚房,客廳打掃完畢,桌椅、沙發歸回原位。陳光明還留在廚房幫劉娟。劉娟一邊收拾鍋、碗筷,一邊問陳光明他們這次下鄉考察的事,特別是問了關於張小川的一些事,陳光明一五一十全講給劉娟聽了,陳光明說這次下鄉考察是張鎮長帶著張副鎮長和我,我們除遵照了上級指示,按有關政策通過村民民主選舉,更換了一批年齡偏大的村長和村支書以外,就是調查、統計失學的學生和在校師生的現狀,通知想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村民,並統計想參加培訓的村民,其餘的事就是如何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如何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的方案和規劃,大部分是張副鎮長跟吳副縣長還有其他幾個大學生以前制定的,像搞旅遊業開發,種植大柵反季節蔬菜,種植優質經濟作物。還有搞特種水產養殖和在村裡辦幼兒園是張副鎮長提出來的,搞特種水產養殖張副鎮長還要跟他洪胡的戰友打電話咨詢再作決定,還有在村裡辦幼兒園不知行不行。劉娟聽的津津有味,當陳光明講完整個下鄉考察的大概經過以後,劉娟問陳光明與張小川共事這十幾天對他是個什麼評價,陳光明稍稍遲疑一下若有所思地對劉娟說: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