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山的誘惑

正文 第六章 下鄉調研第八節 文 / 雨城飛雪

    十八天的下鄉考察張小川著實做了個有心人,除了配合張大林完成了預定的計劃和劉書記安排的任務,他發現每村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現象,村裡有許多老人帶看著年幼的孫子,在進竹葉村的當天下午就遇到了一次小事故,一個近七十歲的老大爺牽著一個幾歲的小孫子下台階的時不慎摔倒在地,小孫子也跟著摔倒了,所幸的是摔的不是很歷害,兩祖孫只是一點皮外傷,要是摔狠了,摔骨折了或者摔得更歷害那就是搞得不好釀成悲劇,一路走來,張大林和張小川作了一些瞭解,許多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年輕的父母雙雙在外打工,沒人托管只好交給年邁的父母照顧。要是真出了什麼大事,那就後悔莫及了,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現在很有一種可能家裡沒活可干的話,中青年出去打工的會更多,從而導致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會增加,誰能保證以後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沒有過三長二短,針對這種情況張小川心裡突然有個奇妙的想法,他想要是這些孩子們和城裡的孩子一樣能上幼兒園那多好,既能接受早期教育,開發智力,老人和孩子們也安全多了。

    出來十八天後的中午,張大林、張小川、竹葉村支書胡定軍還有光明在王村長家吃完午飯後,大家坐在院子裡喝茶,張大林決定喝完茶下午就趕回縣城,因為有好多事要辦,張小川也是這個意思,因為所有工作已完成,只是他趁大家喝茶的功夫說出了想在各村裡辦幼兒園一事,此言一出,語驚四座,首先敬佩張小川異想天開的是陳光明和王雄的一對年輕的兒女,三個年輕人齊聲贊成,拍手叫好,接著是張大林、村支書和王雄也是佩服張小川的超人膽識和獨特的眼光和思路,在全國好像還沒有人在農村辦幼兒園、托兒所,也許是信息不靈,還是的確沒有,或者很少,大家都覺得在農村辦幼兒園、托兒所是個新鮮事有創意而且很有可行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析、討論說每村幼兒少說也有大幾十個,而且他們這一代的父母多多少少在外打過一些工,長了一些見識,思想比他們的父輩開放、有眼光,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捨得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用錢,投資,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兒一樣,早點接受教育,開發智力,將來有出息。聯想竹葉村前天出現的小事故,就應該考慮和

    「這十幾天我在每個村都發現村裡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子有不少,她們的文化程度起碼也是初中生吧,只要進行幾天短期幼師培訓就可以提鍋上灶了,我們縣不是有師範院校嗎,到時讓副吳縣長跟學校院長打聲招呼,讓他派幾名優秀的講師跟她們上幾天課,培訓完後她們就可以辦幼兒園或者是托兒所了,這樣既解決了留守在家帶孩子老人的困難,又沒有耽誤孩子們的早期啟蒙教育,老人和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也同時解決了,而且又利用了閒置在家裡的勞動力,一舉幾得。至於辦幼兒園的場所現在家家的院子堂屋都不小,誰打算辦幼兒園只要略為加以改選,再制一些諸如小木馬,蹺蹺板,再買一些小玩具,要打一些小板凳、吃飯的小桌椅,和小孩睡覺的小床,有這些也就差不多了,以後缺什麼再慢慢制,關鍵是村裡的女孩子願不願意在村裡當幼師,每天教孩子們識字,唱兒歌。我們今天下午就返回縣城,一是快點向上級領導匯報這次下鄉考察的工作情況,二是徵求領導們的意見能否在村裡辦幼兒園,如若縣裡的領導經研究可以辦的話,同意了,我就請吳副縣長安排各村願意當幼師的姑娘們進行短期幼師培訓。」張小川話才說完,王村長十九歲的女兒王曉已經有點躍躍欲試,她有點激動地大對家說:

    「我第一報名,我願意在我們竹葉村辦一所幼兒園,當一名幼師。」

    王村長見女兒要在村裡辦幼兒園連忙用言語阻止了:

    「曉兒你別瞎胡鬧,你什麼也不懂,你以為幼師蠻好當呀。」

    見王村長說王曉張大林當時就批評了王雄:

    「你作為一村之長不但不支持女兒辦幼兒園,你還責怪她,這就是你不對,她現在閒在家也是沒事可幹,既然她喜歡當幼兒園的教師就讓她好了,資金有問題我們大家大幫小湊,資金實在是有困難還可找合夥人創辦。」

    張大林說完後張小川接著勸說王村長:

    「是啊,既然您女兒喜歡當幼師就讓她當,您不用擔心她什麼都不會,我們還會對她們進行短期幼師培訓,我看她聰明伶俐肯定一學就會。」

    胡定軍也是看著王曉長大的,孩子從小聰明,他也在旁邊幫她說情:

    「王村長我相信王曉一定會把村幼兒園辦得有聲有色。」

    見這麼多有人替自己說話王曉又來勁了:

    「就是,就是,我肯定一學就會,不會比別的女孩差。」

    見大家意見一致,王村長笑著對在坐的各位說出他心中的顧慮:

    「我自己的女兒我當然知道,從小聰明、乖巧,但你們包括王曉都誤解我的意思,資金不成問題,這點錢還拿得出來,我是怕王曉一時頭腦發熱,再說在村裡能不能辦幼兒園還要等你們徵求上級領導指示,可行不可行還是未知數。」

    王村長的話剛說完張大林笑著對大伙說:

    「王村長說的有道理,在農村辦幼兒園在我們這個地區還沒有先例,其它地方有沒有不知道,看來這個事有點敏感、棘手還是回縣城向上級領導匯報,讓上級領導研究決定可行不可行。能行我們就在縣城臨時通知各村村長,不行這事就算了。」

    大家聽了張大林的建議後都表示同意,在村裡辦幼兒園一事還是緩一緩。因為要急著趕路,張大林、張小川、小陳分別向村支書和王村長一家告辭。臨上摩托車之前,張大林向劉書記打了個電話,說他們三個下午要趕回縣城,劉書記在電話裡聽說他們要回縣城非常高興,並說就在辦公室等他們的凱旋歸來。

    十幾天的下鄉考察,張大林和張小川就向一台播種機把希望和憧憬撤向鄉親和孩子們,鄉親們覺得天下的好事都被他們佔到了,國家不但出錢幫他們修了路,架了橋,通了電,現在政府還要免費培訓他們學習一些農業種植技術,那些附合條件的男人和婦女個個都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學好農業種植技術,學好了以後一定要好好地大幹一場為家鄉脫貧致富盡自己一份力。特別是那些適齡女孩子高興得像過年似的,因為可以和男孩們一起上學了,在山區重男輕女的事情還很嚴重。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