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山的誘惑

正文 第六章 下鄉調研第二節 文 / 雨城飛雪

    張小川在出發之前用辦公室的座機打了兩個電話第一個是跟家裡,在電話裡他跟小花說,他剛當上了張灣鎮代理副鎮長,要和鎮長張大林叔到各個村瞭解情況,可能十天半月不能回去,讓小花在家好好照顧好父母親。第二個是跟清泉打的,他在電話裡說一回來劉書記就委任他當了張灣鎮代理副鎮長,說馬上和老鎮長到各個村瞭解基本情況,還說等工作有了一些頭緒後,就接她過來檢察工作。清泉在電話替張小川感到高興,她要他在實際工作中要謹慎一些,與人打交道時要謙虛一些。並且決定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張小川在寧陽的戰友們,張小川在電話裡一邊聽清泉說一邊笑著不停說是、是、是。惹得清泉在電話裡咯、咯、咯笑著說他不誠懇、不老實。

    張小川和清泉打完電話後笑著對張大林說:

    「老鎮長我們出發以前要不要跟劉書記說一聲,我們下鄉考察的事。」

    張大林說應該向劉書記匯報請示。針求了老鎮長的意見後,張小川用座機向劉書記打了一個電話。劉書記聽說他們準備下鄉考察,為張小川雷厲風行、大刀闊斧的幹勁感到非常高興,劉書記在電話裡說年底會特別多,人事要作些適當調動,說等你們考察回來後好好的招待你們,劉書記還特別提到一些年齡偏大的村長要考慮更換了,但要通過村民民主選舉,走正規程序這樣才更有說服力。劉書記還說在選村長過程中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實際困難一時解決不了可以直接打辦公室電話找他。最後劉書記說要不要派了輛吉普車。

    張小川聽了劉書記要派車連忙謝絕了,說騎摩托車靈活機動,又省汽油,又省了一個司機。還說考察完就到縣裡去匯報工作。

    劉書記聽了豪爽地在電話裡笑著說到時靜候佳音。說完就掛了電話。為了使張大林和張小川下鄉沒有後顧之憂,劉書記和張小川通完電話後就安排陳書記回去主持張灣鎮鄉政府日常工作。

    張小川跟劉書記打過完電話後接著對張大林說:

    「老鎮長我們出發之前是不是要準備一些東西,到時我們要統計資料需要一些辦公用品。」

    「那是這個好辦。」

    張大林笑著對張小川說完後大聲把小陳叫進來了。

    見推門進來的小陳,張大林要他去準備一輛邊斗摩托車,還有筆和筆計本等東西,準備好後隨他們下鄉。

    小陳聽後急忙去準備了。

    小陳走後,張小川對張大林說:

    「劉書記要我們這次下鄉考察年齡偏大的村長要考慮更換,劉書記態度很堅決,您意見是。」

    張大林聽了心思沉重地對張小川說:

    「有些村長是要換了,一當就是幾十年,說起張灣鎮,張小川我跟你簡單介紹一下基本情況,張灣鎮大大小小一共有九個行政村,方圓一百多公里,最南邊是小龍溪,村長是張富林,今年都快六十歲了,只怕當了三十多年的村長,這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社會關係多,年輕時就好交朋結友,幾十年下來五湖四海都有他的朋友,可謂是三教九流都有。以往山裡村民一年四季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不會想心思科學種點什麼,養點什麼,不過那時誰家裡還有閒錢,日子都過的緊巴巴,再說那時全國還沒有改革開放政策不允許單干,交通閉塞,信息匱乏。所以大家都指望伐木砍竹,再就是打獵,賣點飛禽走獸和零星的乾果、中藥材換些活錢。那些年外地人進山要木材和竹子還有山貨非找張富林才能辦得成,甚至於附近的鄰村也拜託張富林牽線,這些年他在小龍溪村是一少半為公多半為私,沒少發財,有的鄉親們窮狠了只好夜裡去偷樹,有的不小心還把腿子摔殘了。張富林還算有點人性,把摔殘的治好了。現在不行了國家要退耕還林,自從國家有了退耕還林的政策,現在村民們都自覺不去瞎砍亂伐樹木和竹子了,除非到了非伐不可的時候,還有以前的獵戶也停止了打獵,現在想起來以前打獵、瞎砍亂伐全是破壞生態環境的蠢事。另外八個村長只怕有一半超過五十歲了,最西北的是竹葉村,村長叫胡雄,

    >看書』:*網玄幻子有官運,劉書記才來三個多月就把吳國兵破格調到當管文教和農業的副縣長,在當時還有些爭議,雖然吳國兵能力過人,精力充沛,但是太年輕了,但劉書記力排眾議還是把吳國兵調到縣裡當副縣長,吳國兵不負眾望,把文教這一塊搞得有聲有色,農業這一塊他的精力有點跟不上來,就是缺少你這樣的人與他分擔一些。估計這次把你從一個平民老百姓直接任命為張灣鎮代理副鎮長,劉書記只怕費了不少口舌,劉書記這個人幹工作有魄力,像你和吳國兵這樣破格提拔是要有超人的膽識,特別是提拔你。張小川呀你千萬別辜負了劉書記以及那些真正想為老百姓做點實事的人。至於吳國兵,熊書記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就被別人輕而易舉地挖走了,其實熊書記失策就在於他為官心術不正。」

    張大林一番話使張小川感到事情的複雜性,嚴重性,遠沒有他當初想像的那麼簡單,以為憑著一腔熱血就可以去幹一番事業,許多事情使他始料不及,有點倉促應戰。但他又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只好背水一戰。而且還要首戰必勝,否則的話以後的工作將很難展開。這些主意拿定以後,張小川堅定地張大林說:

    「老鎮長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迎難而上,其實我們還是有優勢的,我來分析一下,這麼多年都說更換村長,都沒換成,可想而知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為什麼劉書記這次一來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態度非常堅決肯定,一定都是上面研究商量好了的,他張富林神通廣大,還有熊書記只怕這個更換村長的事他比我們早知道了,他要是聰明的話來個急流勇退。第二,你想這次大換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對張富林我們來個單刀直入、先聲奪人壓壓他的囂張氣焰,讓他感覺我們這次來勢洶洶。只要我們態度堅決給老百姓一個定心丸,他們心裡才踏實敢說心裡話,到時民主選舉更能體現民主精神,更有說服力,您說呢?」

    聽張小川這麼一分析張大林一下子底氣十足,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對張小川說:

    「那就等小陳把摩托車準備好了,我們就去會會張富林,通通氣,爭取明天上午能夠在小龍溪村,召開全村村民民主選舉村長大會,隨便回家去看看老頭子。」

    「老頭子,那個老頭子。」

    張小川有些納悶地問張大林?

    「哦,忘了告訴你,我也是小龍溪村的,其實我和張富林還蠻親,我們的曾祖父是倆親兄弟。」

    「哦,您也是小龍溪村的,是啊是應該看看老人了,那我還要買的東西看老人家。」張小川笑著對張大林說。「不用了,心意領了。」

    張大林話剛說完,小陳回來說一切已辦好。除了張大林吩咐的所有東西以外,小陳還準備了一些乾糧、飲用水等東西三人下樓後,張小川發動了摩托車,張大林坐在邊斗裡,小陳坐在張小川背後,待大家都坐好以後,張小川在張大林的指引下把摩托車往小龍溪村方向開去。如今的山路好走多了,全是水泥路,一路上不斷有許多車輛往來。張小川一邊開摩托車,一邊問坐在旁邊的張大林「老鎮長,我記得去小龍溪村好像要經過甘河,以前過河要擺渡,現在還要擺渡嗎。」以前是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自從前年在小龍溪村東頭建了一座公路橋,就沒有人擺渡了。」張大林笑著對張小川說。

    「現在山區變化好大,交通發達了,山裡卻沒好貨。哎。」

    張小川看到公路旁邊山坡上零星的果樹心裡發一陣感歎。

    「是啊,這次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系統地培訓年輕的村民一些農業技術,要他們靠科學致富,大家再不努力只怕山都要荒廢了不說,鄉親們還要繼續貧窮下去,何日才能脫貧致富。」

    望著山坡上不成氣候的果樹、茶場張大林心裡也是一陣陣酸楚。

    「小川看到前面那座大橋了嗎,過了它就是小龍溪村了,村東頭過去幾家就是張富林家。」張大林提醒張小川。

    「我看到了,這座大橋還夠氣派的,只怕用了不少錢啊。」

    張小川問大林。

    「我不知道,不過我猜肯定用了不少錢。」

    張大林笑著對張小川說。

    「哦,這大橋橋頭還有這麼多人在做生意,不錯啊。」

    過橋時張小川好奇地問張大林。

    「現在是比以前強多了,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買得到,可總體

    來說不夠理想,大部分村民還是很貧窮。」

    過了甘河大橋後,張小川在張大林的指引下把車開到了張富林家門口,張小川把摩托車停靠在張富林前院牆角邊。下車後他看到張富林家真是夠氣派豪華的,三層磚瓦樓房,還有前庭後院,前庭種了兩棵很高大的白玉蘭樹,真是有錢啊,這在農村可是首屈一指,大城市只怕也算中等以上了。

    聽見摩托車聲音,一個年輕女子從堂屋走了出來,此女上穿著一件粉紅色羽絨服,下穿著一件深藍色牛仔褲,腳穿一雙黑皮高筒皮靴,身材修長,面似桃花。這身打扮只怕比城裡的有些姑娘還要時髦、新潮。她就是張富林的小女兒張修竹。

    看到這個女子出來張大林笑著對她說:

    「在家呢,你爸在家嗎?」

    「哦,是張鎮長,快請進,小陳你也來了,爸,我家來客了,這

    位好像不認識。」

    張修竹一邊好奇地詢問張大林,一邊笑容可掬地歡迎張大林他們進堂屋。

    「我跟你介紹一下,他叫張小川,是我們鎮新當上的代理副鎮長,主管我們整個張灣鎮的農業。」

    張大林微笑著對張修竹介紹張小川。

    聽了張大林的介紹以後,張修竹連忙向張小川道喜。

    「年輕有為,恭喜恭喜。」

    到底是張富林的女兒能說會道。

    面對張修竹的祝賀張小川禮貌地回了一句說:

    「不敢當、不敢當。」

    聽見小女在外叫喊有客,張富林從堂屋大步流星走出來相迎。張小川一看這那象六十歲的老人,氣色紅潤,肥頭大耳,可想而知平時保養的多麼好。

    看到張富林走過來,張大林連忙向他把張小川介紹給張富林。

    「老村長,這是我們新當上的代理副鎮長,主管我們整個張灣鎮的農業,是柳山村張海林的大兒子叫張小川,前不久從部隊退伍了,回來後被劉書記看上了,經縣常委集體研究討論後,由組織部任命張小川為張灣鎮代理副鎮長,主管我們張灣鎮的農業。」

    張富林一邊邀請大家進屋,一邊誇獎張小川。

    「後生可畏,能被劉書記看中那你還真不錯,這真是我們張家的榮耀和驕傲,好好幹。」

    對於張富林的誇獎張小川非常謙虛地回了一句:

    「我知道,張大伯。」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