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飄渺空間

正文 第十八章 佈陣的前提 文 / 昔日不可追

    在修道界中,各門各派都有其側重的方面,人力有窮時,面面俱到的天才固然有,卻不能以之來冠以常情,就算被稱為天才遍地的蘇家也有側重的方面。

    蘇家以陣法立世,橫行蒼穹,同境界基本無敵。陣法林林總總上千,從最低級的除塵法陣,到最高級的「乾坤無極滅神大陣」,從低到高共分九級,籠統劃分攻擊防禦輔助三大類。蘇家的護山大陣就是一座八級的防禦陣法,有一個很樸實的名字叫玄武陣,當初能死死地拖住那些聯合勢力中真人級的老怪物,它功不可沒,否則蘇想也未必能有機會逃出來。

    現在,蘇想就打算佈置一個小聚元法陣。

    聚元法陣在陣法中算是比較獨特的一個陣法,它的作用是能加快天地元氣的聚集,而且不像其他的很多陣法,是什麼等級已經限定,它從最低級一級到最高八級都有。

    通常一到四級的稱為小聚元法陣,五到八級稱為大聚元法陣,五級以上的佈置起來就要繁雜得多,而且所需的材料也激增十數倍,當然功效也是大幅度的提升。蒼穹各大門派勢力的山門所在都會有一個或者多個等級不一的大聚元法陣,至於是五級還是八級那就跟山門的材料儲備有關了。

    小聚元法陣每高一個等級的效果能加快元氣吐納量的三成,大聚元法陣每提升一個等級效果則提高六成,也就是說在最高級的八級聚元法陣中修煉時,天地元氣濃度是正常情況下的三倍半。

    蒼穹大陸的修者,無論修為高低基本上都隨身帶著一個刻印著小聚元法陣的法器,這也是他們為何不重視那些藥材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一般來說四級以下的聚元法陣都可以在諸如玉珮手鐲等隨身物件上刻畫穩定的陣法,但是四級也已經是極限了,一般這種小型的法器都雋刻的一二級法陣,三級的東西就算貴重了,四級的便難得一見,刻印著四級聚元法陣的法器蘇想在蒼穹大陸遊歷多年見過的也不過屈指可數。

    比如蘇想

    看書^網全本」人就只能達到一成的效果,這就是手法的區別了,這是其一。

    其二,陣法是依靠陣旗或者說刻畫在物品上的,都是以物質本身材料為基礎的載體,材料的好壞決定著法陣的持久性與穩定性,比如蘇想的乾坤旗,也是佈陣的陣旗,可以隨時從天地間吐納元氣自我修復,除了沒有神智沒有修煉功法與一個修者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沒有同等級的法寶來破壞的話,那麼只要天地不滅,它就可以永生不滅。

    其三,法陣佈置好之後,還得激發陣法運轉,修為達不到那也只有徒然無助,根本不可能使得陣法發揮效果,不過是個擺設。

    蘇想現在除了佈置陣法的手法經驗還在,修為不說了,佈陣的材料同樣沒有,當然了,乾坤旗中高級材料不少,但是他現在修為還駕馭不了。

    因此,以他目前的狀態,也就勉強能佈置一個一級的小聚元法陣了,而且還做不到像以前一樣將法陣刻畫在玉珮之類的物件上隨身攜帶。

    其實加快元氣吸納的方法還可以依靠符菉,也就是聚元法陣的簡化——聚元符,但是這是消耗性的東西,一張符不過維持一刻鐘,這種一般都只是在應急的時候實用,並不適合用來修煉。

    聚元法陣聚納天地元氣,須要應著天地人三才,三才又各有陰陽,互相牽引,所以陣基至少得要六隻。

    當初修為還在的時候,蘇想佈陣對敵都是以家傳乾坤旗為主,身邊帶著各種輔助旗子,從無缺少陣基之虞,不過穿過封元石之時,一應雜物消耗殆盡不說,乾坤旗也差點毀壞,現在便也不免捉襟見肘。

    乾坤旗是蘇家家傳之寶,認主之後,除非主人身隕,否則便伴隨一生。陣旗取乾坤之名,妙用無窮,這本是蘇家祖上為佈陣而專門打造,不同於一般放置於丹田溫養的法寶,乾坤旗卻是藏身於識海,須得以神識溫養。

    這件法寶威力的大小與主人的修為息息相關,主人每提升一個大境界,乾坤旗也提升一級,相應便幻化出等級相疊之數,一直到九九之數,最後歸於本源,是為九九歸一,便可變幻萬千,世間陣法皆可從心所欲,因此共有十個等級。

    不過低級的時候晉級容易,到了越高級則越是困難,蘇家萬年來歷代主人從未有人能將其進化到十級。

    這是蘇家的記載,蘇想多少覺得有些誇大。因為如果按照這記載的話,哪怕到了聖者境乾坤旗也不過才八級,怎麼能圓滿,難道還有超越聖者兩級的存在?而且當時以他大賢者的修為,這桿旗子也才不過四四之數,但是如果按等級算的話,也該是五五之數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漏洞記載,蘇想也不知道,甚至蘇家也沒人知道原因,只是一代代的相傳。

    不過當日在封元石前他將乾坤旗以秘法激發,才讓一十六桿主體幻化出三才虛影,達到八八之數,逃過一劫,之後乾坤旗也被打落識海,受損嚴重,沉寂好幾年之久。

    如今乾坤旗不過由一而二,不久之前才二化為三,還達不到佈置一級聚元法陣的要求,而且,蘇想現在就一桿旗子護身,需要隨身帶著,自然不能拿出來放於固定的地方作為陣基。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