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落神之天

正文 第126章 天驛歸墟 文 / 青絲風雷

    我不由臉色大變,破口大罵起來:「老混蛋!你老狗日的砸場子是不是!我要護送靈王忠義候靈柩回鄉,隨行的是飛虎隊和朝廷欽犯,你擾亂生事!造反哪!?」

    「你再吼!老子劈了你!」燕赤霞舉手作勢便要一巴掌扇過來了。

    「你以為我怕你啊?」我潑皮勁又上來了,挺起胸,伸著臉,等著。

    「死逼崽子!」燕赤霞覷了一聲,收手回頭大聲吟唱道:「儀式完成,奉迎——太子太保威寧大將軍靈王忠義候!入關——」

    「鏘鏘古隆冬!鏘鏘古隆冬……」鑼鼓聲忽又轟轟烈烈地敲起,一群穿著花花綠綠的戲班子敲著鼓鑼銅鈸,緩緩列隊走了出來,漸漸的便圍上了那門口的靈車,不停地跳著舞著,敲打著,賣力地表演起來。

    這鑼鼓儀仗隊一圍上靈車,其他馬車裡的王府親屬下人,便都哭叫著下了車,送葬的隊伍有四十幾人,也算是壯觀了。小月早已經換上了一身白衣,安排著眾人列隊走到靈車前面,黑壓壓的全都在匍匐跪在冰寒的雪地裡,一直延伸到了城門之內。

    遇到這種陣仗,原本暴怒異常的王達,也不好說什麼了,畢竟死者為大。只好閃在一邊,等著靈車入城。

    原來,這是一種送喪儀式,死者出殯,如果是遠行,那麼遇到的第一座城,便要「搭橋」。「搭橋」便是死者親屬跪成一條黃泉路,讓死者的棺槨從頭上抬過,好讓死者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後能找到親人留下的氣息,回魂探祖。

    震天的鑼鼓裡,那一直在一邊看熱鬧的八個守兵動了。

    只見八人都喝乾了碗裡的女兒紅,紛紛把酒碗一摔,脫下外套,穿著單衣,露出了強健異常的身軀,一眼看去,顯然都是這座關城裡精心挑選出來的強壯漢子。

    這八人此時都一反常態,一臉的悲痛,紅著眼,大踏步走來。

    「來吧,哥幾個!靈王是咱們最敬仰的大將軍,是咱們的當兵的好榜樣!如今他去了!但是他的威武和精神還在!用我們最後的力氣,送靈王一程吧!」領頭的大漢大聲說著,眼淚盈眶,爆喝一聲,抽出了大車裡安插著的一根巨棍!

    「送靈王!靈王威武!大清威武!」其餘的人大吼著,紅著眼,好一個個江山男兒本色!

    我靜靜看著這動人心弦的一幕,忍不住眼淚盈眶!

    八人都每邊四個,抽出了大車裡安插好的巨棍,這些巨棍,都有大碗粗細,上著金漆,顯然是早已經備好的抬棺木。

    「哥幾個!使起勁!別給咱們野狐嶺的將士們丟臉,就是爬,也要把靈王抬進城!」

    領頭人繼續大吼著,一鼓氣,把槓子扛在肩膀上,嘴裡便嘹亮地唱了起來:「嗨——呀!抬起來呀!嗨——呀!壯士歸去,不復還呀!」

    「嗨呀!嗨喲!」餘人齊聲應和著,把槓子支在肩膀上,喊著號子,大車上的棺槨,緩緩升起。

    這九層棺槨,非同尋常,至少幾千斤重量!這八人要是抬起,就已經應該極為吃力,還要抬著移動,那每人都得有五百斤的力道!

    但是很顯然,這八個人,都具有這樣可怕的力量!

    只見棺槨平穩地抬起,離開了車座,馬車伕連忙小心地驅趕著馬車,騰出了一片空

    >^看書網『』同人?眼中淚光閃現,靜靜地目視著那巨大的棺槨緩緩地移動著入城,不由一臉的哀傷,仰頭看了一眼飄零的雪花,喃喃道:「六月飛雪,哀聲悲涼,靈王,你難道真是冤死的麼?」

    此時,城外幾聲馬嘶,茫茫的雪地裡,跑回了幾匹馬,還有七八個丟盔棄甲狼狽的飛虎隊官兵,倉惶地跑到城門前,朝王達稟告道:「報告大人,被驚跑的戰馬……戰馬丟了五匹,實在……實在找不到了。」

    「廢物!蠢貨!」王達沉聲斥責著:「誰把馬丟了,給我走著去雲南!」

    「大人,小的們冤啊!要不是這城內的人使壞,放炮故意驚咱們的戰馬,哪會出這樣的亂子……」

    王達歎了一聲:「那又怎樣。這關城的守將于飛,是靈王的舊部,如今迎喪放炮,也是人之常情,自認倒霉吧。」

    我在一旁連忙抱拳說道:「大人體諒,仁厚之心令人敬佩。」

    王達擺擺手:「算了吧,這點小氣,本官還不放在心上。只要這後面不要再使什麼ど蛾子,讓我等好生休養一夜,我就謝天謝地了。」

    我朝著燕赤霞一瞪眼:「你不會再使什麼ど蛾子吧?」

    燕赤霞卻不搭理我,看了王達一眼:「你是王通的兄弟?」

    王達見提及自己的兄長,哪敢怠慢,雖然這臭道士傷了自己的臉面,但是卻態度馬上謙恭起來,抱拳道:「道長識得下官兄長?」

    燕赤霞大量著他,微微點頭道:「你資質不夠,差令兄太遠,不過心性還算不壞。你那哥哥沒死,時機成熟,你兄弟二人自會相見的。」

    王達神情一震:「道長可否告知我兄長去處?」

    燕赤霞扭頭朝城內走去,搖頭晃腦地說道:「不可說,不可說,你王家三代,不用擔心福蔭,如今出了一個王通,便是你王家大貴之時,好自為之。」

    王達一臉疑惑地指著他的背影,問我道:「師爺,此人是誰?」

    我哼了一聲:「就一個不吃素的臭道士,不過他說的沒錯,王通因禍得福,如今已經不會回到官場了。你記住了,這天底下有的人是千萬不能得罪的,這臭道士,你千萬要小心,別惹他不高興。」

    王達半信半疑地點點頭,方回過神來,轉頭朝手下的官兵和王府的人大聲招呼道:「進城!今天晚上,就下榻此處驛站,補充一些物資,明天早上趕路。」

    我和王達走在最前面,進城之後,見裡面是個街面,兩邊林立著很多店舖客棧,顯然是個小集鎮。這條街沒有任何岔道,就是一條街直通深谷,兩邊全是懸崖峭壁,沒有別的出路。

    抬頭望去,便只看見一線天,形成一個高高的夾縫,這個夾縫足有三里長,擠著兩排店舖樓房,有上百戶商家居民,三百多人,其中段稍微寬敞一些,有幾幢官邸,正是此處的驛館。

    驛館也叫驛站,開初是中國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3000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

    唐代詩人杜牧曾作過「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歌。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諷刺唐玄宗為了愛吃鮮荔枝的楊貴妃,動用國家驛站運輸系統,不惜國家財政的血本,從南方運送荔枝到長安。

    驛站是國家出現以後,政府專門為傳遞公文和軍情所設置的通信機構,至今已有3000年(也有人認為驛站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歷史,其建設和營運費用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支出。早期的公文和軍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遞,故在春秋時期,人們把邊境內外傳遞文書的機構叫做「郵」。郵距為25公里,是一個成年人當天能往返的距離。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所設置的「十里一亭」,是鄉以下以維持治安為主體的行政架構,用於實現國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職能,而在交通幹線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時人稱為「郵亭」。這種「郵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遞送的通信機構。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