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勝利清剿的結果 文 / 碧巖
從1932年冬開始,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陸續調集近40萬兵力,組織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
此時,毛子任已被撤銷紅軍總政委的職務,所以,重任自然就全部落在了朱建德的肩上。朱建德不負眾望,以他一貫的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指揮紅軍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是歷次反圍剿戰役中取得戰果最大的一次,消滅敵人三個師,繳槍萬餘支,大炮40門,新式機槍300餘挺,這是前所沒有的。戰後,紅軍學校開辦了「機關鎗訓練班」,朱建德親自到訓練班講話,鼓勵學員。劉伯堅校長指示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兼特科大隊政治委員趙品三編寫了一本《機關鎗教程》作為訓練班學員的教材。
蔣中正哀歎「此次挫折,淒慘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
第四次「圍剿」失敗後,經過短暫休整,蔣中正開始準備第五次「圍剿」。1933年7月,蔣在江西廬山開辦陸軍軍官訓練團,分期分批訓練中級以上軍官。訓練「惟一的目的,就是要消滅赤匪,所以一切的設施,皆要以赤匪為對像」。對應其「從前剿匪剿不了,並不是我們武力不夠,而是我們精神不良」的認識,訓練團特別注重戰鬥、團結精神的教育。訓練結果,按蔣自己的說法:「因為時間過於短促,對於學術科沒有多大的進步,但是各人的精神思想,和所表現的儀容、態度、動作,比兩星期以前,完全不同了。」同時,幹部集中、朝夕相處對來自各地方、各派別的軍官「把眼前畛域派別的觀念,和頻年交相火並的宿怨前隙,不期然而然的消弭泯滅」,也發揮了一定作用。
1933年9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對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的戰役開始。從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間,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採取「堡壘主義」新戰略,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這時,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紅軍中佔據了統治地位,拒不接受毛子任的正確建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於被動地位。經過一年苦戰,終未取得反「圍剿」的勝利。最後於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紅軍先後逃離追蹤。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國勞動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193
^看書網*、首發,
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國勞動黨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然而李德等領導人一味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於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於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於連續苦戰,紅軍由8萬餘人銳減5萬餘人,剩餘3萬餘人。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子任力主軍隊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28日,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子任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
1935年1月7日,紅軍佔領遵義。1月15∼17日,勞動黨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子任為代表的勞動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之後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勞動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勞動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是中國勞動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子任為首,伍豪、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勞動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遵義會議後,鑒於川敵佈防嚴密,中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後,在川黔滇邊和貴州省內迂迴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隨後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5月初,搶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社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6月中旬,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陝根據地,為了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特立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餘人開始長征,中旬佔領了茂縣、理番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勞動黨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勞動黨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社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餘人後,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特立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後,拒絕執行勞動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勞動黨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子任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社黨軍渭河封鎖線,經固原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勞動黨中央和紅軍扎根在陝北奠定了基礎。
在國社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勞動黨中央指示,於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陝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兩次「圍剿」。次年7月過隴東,9月與陝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第十五軍團。第一、三軍團到達後,與之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轉戰湖南、貴州、雲南三省,擊潰國社黨軍的攔截,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於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張特立率領的南下受挫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為二方面軍。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10月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
蔣中正經過3年多的努力,不僅沒有殲滅勞動黨,而且將紅軍驅趕到了陝北,這為勞動黨在今後與朱啟睿的國家社會工人黨的合併提供了機會。
但紅軍一到達陝北,便被大明共和國的軍隊給團團圍住,雖然紅軍也發動了幾次進攻,但都被大明國防軍給頂了回去,連紅軍想要得到蘇聯的援助而發起的西征,都被國防軍瓦解了,而紅軍的西征軍紅五軍軍長董振堂也被擊斃,紅五軍全軍盡沒,西征軍2萬餘人損失嚴重,只餘3000餘人。朱啟睿命厚葬董振堂,並派出談判代表深入陝北,與紅軍談判。
早在1933年,日本突然增兵朝鮮,並不顧協約國的阻撓,悍然發動了平壤事變,出動軍力佔領了平壤。當時,朱啟睿正在為東北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勝利結束而高興。
當得知日本佔領平壤後,朱啟睿立刻動員在東北的大明國防軍進入東北作戰,雖然擊退了日軍,但也受到了國聯的壓迫,被逼無耐只好將明**隊撤出朝鮮,為此他還受到了熱血學生和勞動黨的抨擊,這使他的心中中一直憤恨不已。日軍在國聯的催迫下,嘴上答應著要退兵,但實際上卻一直在增添軍隊數量。見此情況,朱啟睿只得暗中命令大明東北國防軍暗中戒備,以防戰爭的突然爆發。
而蔣中正見到日軍突然入朝,卻是在一邊幸災樂禍,並在報紙上痛批大明共和國政府不抵抗,卻忽視了大明國防軍是被國際聯盟逼出朝鮮的事實。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