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的天空下

正文 第31章 盛大閱兵式 文 / 碧巖

    1907年5月22日,清晨,由21輛被漆成明皇色的汽車組成的一個車隊正緩緩駛出午門,沿著御道一直出了**,直線駛向正陽門。在出了正陽門後,向西一拐,直向宣武區而去。

    這個車隊是大明皇帝維統皇帝的御用車隊,其中前後各有5輛裝甲汽車,然後是前後再有3輛的軍用卡車,上面各有一個班的禁衛駐守,中間是5輛防彈轎車,分別座著大明帝國皇帝陛下、帝國總參謀長、帝國陸軍總司令、帝國海軍總司令、帝國總理大臣,還有一輛是通信車。

    車隊開的很平穩,一路上京城人士一看到車隊,便知道這是皇帝陛下出行了,忙紛紛在道邊站下,脫帽敬禮,以示對皇帝的尊敬。京城百姓都知道,皇帝陛下這是要去校場檢閱就要開赴東北戰場的部隊,因為,大明反擊的時刻終於來臨了。

    車隊一路徐行,經過了1個半小時的車程,開到宣武區校場口,停了下來。

    6輛軍用貨車上的禁軍士兵紛紛跳下汽車,來到道邊面向外而立,將校場入口警戒了起來。

    帶路的裝甲車直接駛入校場門,停在路邊空地上。從裝甲車內也跳出數十禁軍士兵,來到校場便道旁,每隔數米便站立一人,面向道中而立,擔任警戒。

    維統皇帝等人的汽車,直駛到校場閱操台下。汽車停穩後,大明維統皇帝、大明帝國部參謀部總長毛士英大將、大明帝國陸軍總司令袁士輝上將、大明帝國海軍總司令劉步蟾大將、大明帝國內閣總理大臣袁世愷(前面就不改了)伯爵走下了汽車。

    這時,等在閱操台前的空軍中將秦國庸、參謀總部次長袁文龍中將、海軍陸戰隊司令靳雲鵬中將等二三十個將軍紛紛走上前來,舉手向維統帝等人敬禮問候。同時,駐京的各報記者並外國記者紛紛上前拍照,一時閃光一片,快門聲連成了一片。明帝國京城電視台也在一邊架起了攝像機,在拍攝著。

    維統帝身穿一件沒有軍銜的大明陸軍將官服,也向秦國庸等人回了個大明軍禮。然後,一行人簇擁著維統帝來到了閱操台上。維統帝來到了閱操台中央,站在一個話筒前面。這時,受閱軍總指揮張劭迪中將來到閱操台上,他立正向維統帝報告高聲道:「啟奏陛下,受閱軍已準備完畢,請陛下檢閱。」

    「開始。」維統帝說道。

    「是。」張劭迪大聲答道。

    張劭迪大步來到比閱操台下稍矮一些的的指揮台前,快步走上指揮台,對著放在台上的話筒大聲喊道:「閱兵儀式正式開始!」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只聽遠方有一個聲音跟著喊道:「禁衛軍第一軍閱兵方陣,齊步走。」

    隨著一陣雄壯的音樂聲響起,只聽一陣整齊的腳步聲響起,順著閱操台往北看去,只有一個紅色的步兵方陣隨著腳步聲向著閱操台前而來。這個步兵方陣漸行漸近,在來至與閱操台平行的位置時,只聽一聲大吼:「正步……走。」只見步兵方陣統一的一變,士兵將原先扛在肩上的步槍,已飛快的動作取下,「唰、唰」幾個變式,步槍已擎在士兵的手中,步槍筆直的指向前方,槍尖上的雪亮的刺刀一片雪白。槍與人呈45°角,整個隊伍顯的是威風凜凜,殺氣森然。

    「正步」居說是大明聖帝崇禎皇帝發明的,在國外又譯為閱兵步。大明的閱兵式迥異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因為明人這幾百年的南征北戰而揚名於世界,由於明軍的善戰而被西方視之為獨裁和軍國主義的象徵。

    在明軍第一個步兵方陣通過閱操台時,台上只見閃光一片。卻是記者們的照相機在拍照。

    明軍的方陣是50人x50人,所以顯得很龐大。隨著「嚓、嚓」的腳步聲,隊伍很快便通過了操閱台。隨著陸軍方陣的通過,緊接著是海軍方陣走了過來。再下來是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安徽各省的步兵方陣,其中還有由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組成的方陣,只是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方陣是30人x40人組成的。

    就這樣一個方陣一

    看書!網^下載』通過,一陣轟鳴聲由遠及近,只見天邊飛來一隊飛機,卻是大明空軍派出參加檢閱的飛機飛來了。只見10架戰鬥機「鷞鳩」式、5架輕型轟炸機「梟」式、5架重型轟炸機「鵯鶋」式以超低空的飛行姿勢徐徐飛過閱操台。

    隨著各步行方陣的士兵在校場中就們,只見一行行,一列列,各部士兵排的整整齊齊。

    大明皇帝維統帝站在閱操台上,看著眼前威武的軍陣,張口說道:「將士們,我大明本是酷愛和平的,朝廷的外交政策,向來主張對內求自存,對外求共存。由其是近些年來,我們希望把過去各種的亂態,統統納入外交的正軌,去謀正當解決,這種苦心與事實,國內大都可共見。我們要應付國難,首先要認識自己國家的地位。全國國民最要認清,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搏得最後的勝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這次俄清入侵事件的發生,或有人以為是偶然突發的,但自這半年以來對方輿論,或外交上直接間接的表示,都使我們覺到事變發生的徵兆。可想見這一次事件,並不是偶然。從這次事變的經過,知道人家處心積慮的謀我之亟,和平已非輕易可以求得。換言之,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已快要臨到這極人世悲慘之境地。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無法忍受的。我們的黑龍江已是半省失陷,現在俄清聯軍已被我大明忠勇將士吸引在哈爾濱。這次的閱兵,便是我大明的回答,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但我們的態度只是應戰,而不是求戰。我們全國國民必能信任朝廷已在整個的準備中,我們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時,我們不能不應戰。」

    「總之,朝廷對於俄清入侵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常我們希望和平,準備應戰。」維統帝吸了一口氣說道。

    「大明萬勝!「一聲大吼從禁衛軍方陣中傳來,緊接著此起彼伏的「大明萬勝」的呼喊聲從校場上傳來。「軍心可用。」維統帝見了,心中不禁說道。

    「出發!」維統帝一揮手,大聲喊道。

    「向左轉,齊步走。」隨著維統帝的喊聲,一聲聲口令聲傳來,只見明軍各方陣一個個的退出了校場場地,走出了校場大門。

    維統帝目視著檢閱部隊一個一個走出校場大門,敬著大明軍禮的手一直舉在額前,一動不動。直到最後的裝甲車輛開出校場大門,他才放下手來,轉過身來向著閱操台下走去。

    下了閱操台,他看到毛士英總參謀長剛接過一個參謀部派來傳送文件的在參謀遞過來的文件在看。他停了一下,便向毛士英走去。

    毛士英低著頭看完文件後,眉頭不由的皺了起來。他一抬頭,看見維統帝向他走來,忙緊走兩步,迎上的維統帝。「陛下,帝國情報局報告,俄軍增兵支援我大明境內的俄清聯軍了。現俄軍命遠東總督阿列克塞耶夫率領13.5萬人,組成四個軍從滿州里入境,支援哈爾濱的俄清聯軍。」

    「噢?你們總參謀部的意見呢?」維統帝問。

    「陛下,臣還得與總參謀部的同仁商量一下。」毛士英回答道。

    「好,你現在就回總參謀部,商討一個好的應對辦法。」維統帝說。

    「是,臣這就去。」毛士英說。毛士英轉身便向著他的座車走去。

    「哎∼你先等一下。」維統帝突然說道。

    「朕看裝甲兵怎麼也參加閱兵了。」維統帝問。

    「陛下勿怪。自從我軍在哈爾濱保衛戰開始,新式武器層出不窮,而且俄人也從歐洲購得裝甲戰車參加戰鬥,所以參謀部認為,帝國的裝甲力量也應該展示一下了,所以特批准他們參加閱兵的。」毛士英答道。

    「嗯,這次參戰,讓朱啟睿帶領裝甲旅也參戰吧。」維統帝說。

    「臣尊旨。」毛士英答道。

    毛士英回身叫過一個參謀,讓他去通知朱啟睿到參謀部去一趟,然後回身走向汽車。他坐上汽車後,直到維統帝的坐駕出了校場門,才吩咐司機開車。「直接回參謀總部。」他說。

    毛士英的車剛一進參謀總部大院,便看到朱啟睿駕駛著一輛吉普衝進了參謀部大院。「吱」的一聲,朱啟睿將吉普車停在了毛士英的汽車旁邊,跳下車來,跑到毛士英的車旁打開車門,向著下車毛士英喊道:「敬禮,參謀長,帝國裝甲旅旅長朱啟睿報告。」

    毛士英點了點頭,「跟我來。」說著便領著朱啟睿向著參謀總部大樓走去。

    毛士英領著朱啟睿來到參謀總部作戰室,這時張劭迪和其它的幾個參謀次長也紛紛趕了過來。

    「朱旅長也不是外人,而且陛下剛才跟我說讓你的裝甲旅也開上戰場見見血。所以這次的總參會議就不必迴避了。」毛士英對著其他幾位看著朱啟睿而感到奇怪的參謀次長說道。

    「剛才接到帝國情報部報告,俄派遠東總督阿列克塞耶夫率領約14萬人,組成四個軍從滿州里入境,增援哈爾濱圍城之敵。」毛士英脫下軍帽,放在桌上說道。

    「噢?俄國人這是急了呀。」張劭迪說。

    「是啊,俄國人急了,現在我們在哈爾濱牽制住俄清聯軍約30萬人,而且現在歐洲的空氣很緊張,而俄國人也不想被我們牽住繩子啊!」毛士英說。

    「現在,我們來看看派哪些部隊去截擊。」張劭迪笑著說。

    「報告,請允許發言。」突然朱啟睿在旁邊說道。

    「可以發言。」毛士英說,他也想看看這個年輕的帝國將軍有什麼想法。

    「我裝甲旅可抽調一個團到哈爾濱支援哈爾濱守軍防禦,剩下的兩個團可由我帶領,前往滿州里一線攔截俄軍。」朱啟睿說。

    「好,我建議,由朱旅長擔任阻擊軍指揮,抽調禁衛軍第一師、遼寧第四師、吉林第一師、河北軍第二師計10萬人,組成遠東第二集團軍,攔擊俄軍。」張劭迪說道。

    「各位看怎麼樣。」毛士英問道。

    其他幾位次長一看,忙都點頭同意。

    「好,就這麼定了。朱旅長,你回去準備一下,將抽調的那個團先派出去,你回部隊駐地等待河北第二師與你匯合。我會命蒙古第一、第二騎兵師先期趕往滿州里一線阻擊俄軍,到時統一歸你指揮,你的軍銜也調一下,先帶個戰時少將銜吧。」毛士英拍板道。

    「是,保證完成任務。」朱啟睿立正答到。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