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冬天還有多遠

第1卷 第二十四章 底稿 part1 文 / 象牙塔

    稍作整頓,我披上火紅色滑雪衫(幾年前的舊款),高高豎起衣領,確保脖子免受寒氣侵肌之苦,隨後往lee牌淺色牛仔褲裡填上一條緊身棉毛褲,雙腳蹬進普拉達高幫板鞋。

    胃鬧空城計了。宵說,肚子餓了就要填滿,這是她一向堅持的原則。

    出門前,眼角餘光掃到一副藍色手套。

    上回溜冰後一直珍藏到現在,被懸掛於書櫥的把柄上。絨線縫隙間彷彿盛放著軍和霞的倒影,沉重的思緒在回憶中溺水身亡。猶豫片刻,我決定不戴手套出門。

    頂著刺骨的寒風,一路小跑到教育超市,用學生消費卡買了一罐三得利清爽啤酒、一盒好麗友派以及兩根雙匯火腿腸。對於一個普通大學生來說,這有些兒奢靡。不過,二十歲並非崇尚儲蓄的年齡。對我來說,憑借豐厚的家教費維持一番小資生活,簡直綽綽有餘。

    返回寢室,我一邊有滋有味地攝取著零食中的卡路里,一邊構思起畫的底稿。

    以前畫人物時,我總喜歡直接從最引人眼球的臉部畫起,一成不變地描出清晰的日式動漫臉頰輪廓,一筆一筆地拉出人物的縷縷髮絲……

    然而,畫至人物的脖頸部分時,活躍的大腦就會瞬間陷入一片淨白。不知從何起筆,只能姑且擱筆作罷,幾乎每次都是如此。思路彷彿從絕壁騰空而下的壺口瀑布,在空中被人剪斷了尾巴。

    繪畫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思維堵塞,很多繪畫愛好者都有類似經歷。這種現象,是忽略畫面整體感的一種懲罰。

    我並沒有接受過藝術學院的系統化熏陶,局限於此,很難預先在腦裡勾勒出畫中的每一處細節,達到一種「胸有成竹」的境界,而只能對整幅畫有一個大致的印象:我想要表達一幅怎樣的畫面?畫面的基調和風格是什麼?畫面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集中在哪一塊區域?諸如此類的自問自答。

    一面畫畫、一面思索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繪畫的人。整個繪畫過程中,往往交織著創新思維和定式思維碰撞出來的磬音,必須摒棄一些不甚和諧的預設,增添一部分戲劇化的新要素。結果,最終成品很可能與初稿有很大差異。

    儘管如此,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烹製底稿,依舊值得嘗試。因為,即使經過一個「剔除糟粕,新增妙筆」的漫長過程,底稿仍然是敦實的地基,蘊含著推進整幅畫趨於完美的最初動因。

    可以說,一張出彩的底稿,正是絕妙靈感的源泉。大刀闊斧的修改,抑或是細緻入微的雕琢,都離不開與原稿進行校對。譬如繪製機械設定稿時,保留主幹結構的定位線,一方面能使繪者在期間修整時不至於與最初設定的概念有太大偏離,另一方面又能使觀賞者的眼球更直觀地切入到構圖的亮點所在。

    思維在權衡與抉擇中不斷徘徊,驅使靈感大駕光臨。靈感被阻塞在兩扇分別名為「否定」與「肯定」的閘門之間,我們只需稍微踮一下腳尖,就能輕而易舉地逮到它。

    因此,設立「否定」之門與「肯定」之門是很有必要的。將兩者過濾成實物形態的載體,便剩下畫的底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