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真道傳

正文 第十三章 厚土載德 文 / 泥裡蓮

    這一日早間,日頭還未升起,蔣家老嫗還在睡覺。溯源獨自一人站在那口水井邊,用心感應天地間的靈氣,突然一伸手,沖井中水一招,就見那水井之中噴湧出一股細細的泉水,遵循著一個神秘的軌跡,從石桌上一個茶壺的壺嘴中流入,不大一會兒,就見到有一股較粗的泉水沖開壺蓋,直達空中三尺方才懸空而立;又一會後,只見那股較粗的泉水又緩緩落下,那壺蓋自自然然的蓋上茶壺,扭頭看去,壺嘴中有一股細細的泉水遵循著剛才的軌跡回流至水井之中。至此溯源對法力的運用已達至存乎一心,玄而又玄的境界。經過這九年的靜養,那週身功力已進無可進,至此,先天境界大圓滿,接下來只需要一個機緣或感悟,自能鑄得道基。

    另外,這幾年每年的三月三、四月五、七月半、十月一(希望大家牢記傳統)這幾個陰間假日,那蔣生都攜帶蔣小妹回來,除了偷偷看望下老母,就是同溯源徹夜長談。在談話中,溯源也瞭解到為什麼蔣生當年明明修行沒多少時日,但是那幾手法術的運用卻如此玄妙。原來一是那蔣生生前酷愛茶道,對此頗有研究;二來成為鬼後,對陰寒之水天生親近,相當與那本命法術,施展起來自然輕鬆愜意,與溯源這苦苦修煉而來的自然又是不同。

    閒話休提,轉回話頭。溯源看著壺中之水反流入水井,隨即收功。看天還未明,剛想打掃打掃院子,突然感到一股陰寒之氣吹過。發覺不妙,趕緊打開天眼,當即就看到有一個鬼差鬼鬼祟祟的偷摸入那老嫗房中,溯源剛欲要上前阻止,可想了一想,又停下了腳步,只是上前幾步,站在了那房間門口。

    不大一會,就見那鬼差領著那老嫗出來,執禮甚恭。「娘,您這是就要走了嗎?」溯源問道。「好孩子,這些年難為你了,代那生兒照看老身。」「娘,這麼說你早就知道我不是蔣兄。」那老嫗聽得溯源如此問,不由伸出手,摸了摸溯源的臉:「傻孩子,有那個當娘的能不瞭解自己的

    看書網」免費您願意,我就同廣王說一聲,在陰府購置一處宅院,咱們母子連同小妹一起生活。」「好好好,娘當然樂意。對了,這些年多虧了溯源這孩子照顧,娘我才能頤養天年,你可要好好謝謝他呀。」「那是當然。娘,你且稍待片刻,我同溯源賢弟說幾句話就陪您一同上路。」「嗯,你們兄弟多說會,娘不著急。」「那娘,我先同蔣兄說兩句話,待會在來同你道別。」溯源接口說道。「去吧去吧,你們兄弟好好聊會。」老嫗揮手說道。

    說罷,兩人就來到一旁。那蔣生看了溯源一會,說道:「大恩不言謝,賢弟這幾年對家母的照顧,實非一句感謝所能表。」「蔣兄說哪裡話,老夫人待我如親子,我視老夫人為生母,孩子照顧母親,又哪裡需用人謝了。」「賢弟呀,我們之間就不要互相客套了。」那蔣生說道。「對了,我把你的事告知廣王,廣王聽了大為讚賞,說賢弟有大德,助生就猶如助地府,陰府自當感謝賢弟。然賢弟已是修士,將來必然能夠位列仙班,一般俗物自然不入賢弟法眼,廣王特准我入那陰府深處,取了土石之精一塊,聊表對賢弟的謝意。」說著取出一段黃玉出來遞給溯源。「既是廣王所贈送,溯源不敢推辭,必將好生利用此寶物。」「不知賢弟打算如何用此物。」「溯源欲用此玉煉製一髮簪小劍。」「既如此,我為此劍取一名,不知賢弟可願。」「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此物來自地府深處,又是廣王因賢弟大德所賜,不如就叫厚土載德劍如何。」「厚土載德劍,好名字,就叫它厚土載德劍。」說著那寶玉似乎有靈,只見上面黃光一閃,已變為一髮簪大小的黃玉寶劍,上寫厚土載德四個蠅頭小字。「這」溯源一驚。「忘了告知賢弟,因此物頗堅硬,廣王特意留下了一道法力在上面,待賢弟心中有所想,自然幻化成行。」「原來如此,廣王厚愛。」「如今法寶已成,還望賢弟以後多多用心神祭煉,善加利用。此物不光甚是堅硬,且因是地府深處土石之精所化,自能溝通地府,連接陰陽。」「原來此物還有如此好處,我原以為此生恐不能如受祿道人般超度冤魂,此物可算償了我的心願。」聽到溯源如此說道,那蔣生不禁一愣,言道:「不想賢弟還有如此志向,我這還有一本冥府經,裡面大多對陽人無用,然其中有一篇法訣,自可使生魂出七竅後入得冥府,不知賢弟可有興趣。」聽得蔣生如此說道,溯源大喜,言道:「有此奇技,焉能不學,還請兄長快些教我。」見溯源高興,那蔣生也不多話,伸一手指放於溯源額頭,一股信息隨之傳出。「陽間事情已了,我也該與家母上路了。」「兄長請稍待,且讓我與母親道別。」說著兩人又來到蔣家老嫗處。「母親,孩兒在此祝您一路走好。」「好孩子,你也要多照顧自已呀。」接著就見蔣生同陰府差人領著蔣家老嫗身影漸沒入土中。

    待蔣家老嫗走後,溯源突然覺得心裡一輕,似乎有什麼被化去一般。打開老嫗的房門,見其靜靜的躺在**上,衣冠整潔。以手試鼻,果已無呼吸。蔣家老嫗壽終正寢,時年九十,喜喪。

    是該找個機緣鑄就道基了,溯源心中默念,又開始了新的路途。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