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小小一說刺青人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黔北第一關 文 / 小小一說

    第一百二十三章:黔北第一關

    2011年12月8日,農曆十三,小雨。

    她調了鬧時,我走的時間比以往晚一些,經過新站鎮時才知道,昨天投宿的地方離的不遠,頂多也就10里的樣子,多虧沒有錯過,否則這麼多年又白等了。我想著昨晚與卦妹的事情,行路也不是專心了,由於時不時的就能看到,山上的高速路橋與自己平行,所以也不是擔心腳下的210國道會錯了方向,這路也一直在兩邊的高山夾在山下的,是一望無際的峽谷,有山擋著也更不怕自己會走出這山外,但漫不經心的總也走不快,等過了一個叫大河鎮的地方後,這山可就陡了起來。

    大概走了有一個小時的光景吧,峽谷終於到了盡頭,兩邊的高山簡直就像豎起來的牆一樣的陡,偶爾看到盤來繞去的山道,就像一團雞腸子一樣,亂糟糟的放在那山腰上。

    『怎麼就會有那麼路偏偏要在那個陡地方交匯呢』,我雖然在心中犯著嘀咕,可還得是順著這腳下的路,沿著盤道不得不上了這山,隨著路的延伸和海拔的不斷增高,我的視野也逐漸的開闊了,不再是之前的那條天,由兩山夾著8點多了還看不到太陽。

    看著高山在我的腳下,是連著串的、排成排的由近到遠的,一直到天際末邊,而且還在繼續增多,絕不止是成百上千的,統統都在我的腳下。我的心情較比之前好了挺多,停下歇腳的時候,我用dv的聚焦遠鏡頭,把遠處的高山逐個的拉了進來,找找自己自己走過的路,看看昨晚卦妹住的地方還能不能見到。

    山峰相連,高山接著高山,是連雲接天的在陽光下茫茫的一片,就連剛才走過的那條寬大的峽谷,也密密麻麻的群山擠成了一條窄窄的縫隙,在那一望無際的山雲中,還沒等出了多遠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隨著鏡頭的拉近,遠處的高山一點點的退出了屏幕,走過的峽谷寬了,之間的路和溪水也看的清見了,可是,之前看到的那團亂道卻不見了,我正在舉著dv鏡頭沿著繞來盤去的山道納悶兒呢,明明在臨上這山的時候,就是看到的有好多的路在這裡交匯,特別象解剖學中的腸子一樣,亂糟糟錯來交去的,『怎麼就會沒了呢』?

    忽聽有車帶著風的的下來,就是機器沒有發動著火,車子好像自己衝下來的那種,只有車上箱門攔板發出的光噹噹噹的,心中突有不祥感覺,似乎就是奔我來的,還沒來得及反應,身子就像被那車子的風吹了一下,沒有站住的向路邊傾去,或許是下意的身子平衡,就在往後退了一步時,卻又沒有跐住山邊站穩,一下滑坡到了半米多深水溝,身子趴依的往山根倒靠……

    呼的,說時遲那時快,車子直奔我來,似乎是從我的身上飛奔而過,就在腳被塌下的路土擠了一下時,我以為是路基塌了,眼睛一閉認為自己的腳肯定完了,車子壓倒了路邊的樁子,好險的就砸到我了,後面的輪子已經在我的腳和腿上了,看那轍子,要不是後面的雙輪還有一個在路上的話,那我……

    我呆呆的依倒在山根,沒敢挪動地方好像許久了,心臟這時才覺得開始了加速的猛跳了起來。等我想起來了要看看那車的牌號時,那車早已衝到了下一個回轉的盤道了,我看著路邊躺倒的樁子,原來是它倒下的路基水泥壓到了我的腳上,好在塊子不是很大,只是輕微的破了點皮兒,沒有壓壞我的腿腳,站起來後我用各種姿勢活動活動了身體,除了心臟的突突沒有減速外,其它沒有感覺到大礙。

    最後用dv拍下了這一場景,成為我行走之中的第742個照片,又各種方式翻看了內存卡中dsc000742

    看書網.仙俠.道要清楚的多了,我的手被燙了一下,當時只顧拍照風景和看那山下的拐子路了,沒有意識到這石碑會讓太陽曬得這麼熱,燙的快要痛的發紅了,這才收起了dv趕路。

    過了七十二道拐後又走了十多里路,才算有了住戶人家,叫什麼米鋪子,鎮子雖然不是很大,但吃的除了米粉店,還有賣店裡的餅乾飲料什麼的,都能買到。

    我吃完了飯,大約又走了有八、九公里的樣子,婁山關鎮與桐梓縣城就緊挨著了,見到有人住了,之前的擔心緊張狀態便鬆了下來,一道高大的牌樓,橫跨在g210國道上,五個大字『黔北第一關』氣派的很,還有一個大大的橫幅『弘揚新時代桐梓精神,全面加強人大自身建設』,就懸掛在這高大的牌樓上,起初剛一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遵義市到了,便把車子調了個方向停放,讓風飄展旗子,使得『尋找好律師,打敗,……』的字更加清楚明瞭。

    『黔北第一關』,頭刻刺青『法官凌弱,又是第一人,這第一人來到了第一關,或許會是個特殊的意義,刺青把自己和車子、旗子都dv了視頻和照片後,才進了這城,提起遵義這個名子,刺青同很多的國人一樣,並不陌生,上學時的中國近代史,就講了『遵義會議』的事情,和遵義會址的圖片。

    今天走進了這遵義城市,刺青就像是溫習了學校的歷史課程,回放了老師講課的歷史故事,重大轉折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那應該是第一城或轉折城,怎麼會叫第一關呢,『黔北第一關』應該是有天險呀、關口的意思呀,刺青著實有些沒有明白:『這遵義城市怎麼會這樣小呢?』刺青問了。

    這才不好意思自己的冒失,剛剛的條幅上寫著『弘揚新時代桐梓精神……』那不寫著的桐梓麼,地圖上也標著婁山關鎮與桐梓縣城是緊挨著的,或許這黔北的第一關,說的是這婁山關鎮呢,這下不管說得通還是說不通,都不可以再問了,還是自己走著看著體會吧。

    210國道兩邊有了浮雕,由紅旗組成的背景場面,紅軍戰士手據有鋼槍、大刀衝鋒,下方施號員的角聲與指揮員的望遠鏡……。刺青琢磨,一定是某個重要的大仗、重大的戰役什麼的留址,不然的話,決不會是這樣的隆重,連這公路都鋪成了膠泥道面,就是體育場和跑道上鋪的那種膠泥,紅鮮艷的色調與這浮雕的紅色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紅色的膠泥路面是越來越陡了起來,二十度、三十度、四十度,看樣子至少要有四十五度的爬坡角度。

    「婁山關」,近百米高的崖壁上「婁山關」三個刻字,讓我一下子想到了這黔北的第一關,指的是婁山關,一定離這不會有太遠了。這也是這一個月騎車走出來的經驗,你像「棋盤關」、「劍門關」、「雷鳴谷」等,好多的類似都是這樣的,總有一個牌子,或有一個刻字什麼的事先提個醒兒。

    我看著山崖上的「婁山關」三個大字,想著這個婁山關應該是個隘口,還是一個斷崖峭壁,眼睛都有點痛有些花了,刻字也由開始的紅色,變成了綠色、黃色交替,關口沒有找到,這路卻快沒了。就剛才刻著「婁山關」的山崖,一下子橫在了道路的前邊,這路也是緊緊的貼在了崖壁邊上,就像是懸吊在懸崖峭壁上一樣。看上去真的讓人以為『疑無路』了。

    我沿著崖邊慢慢的推車,眼睛時不時的就盯著橫在前邊的山崖,總覺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話是有道理的,一定會有一條隧道、或者是崖縫什麼的,會讓這路通過便是了。最後,橫在前邊的山崖,到底讓我盯出來一個小的缺口,而且還在一點點的深了下來,逐漸的把那高山崖壁折斷出了一道縫隙,縫隙的最底處有了一個窄窄的門洞。

    我這才看清,多虧是由這個門洞的擠著,要不然的話,這兩個懸崖峭壁非靠到一塊不可,門洞上又一次寫有「黔北第一關」的五個字,「第一關」是天險的意思,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又從這門洞瞅向了高崖峭壁夾著的縫隙,僅多也就幾十米寬的一線天,可謂一夫擋關,第一關果然名不虛傳。

    一過婁山關口,眼前呈現的景況完全與之前不同了,不再是整座整座大山的漫延,而是一座一座的拔地而起,高山與高山夾著的縫隙空地,便是漂亮的村莊,遠遠的望去,青青的的高山下是一片的綠色背景,白色的樓牆是紅色的瓦頂,腳下的公路與高速都是黑亮的路面,夾著被陽光反的亮帶河水,環繞著村莊,那真是高山流水,高速橋邊、村莊人家,就是一幅山水畫卷。

    雖然風景特美,可我卻有些打不起精神,總覺得有些疲憊的犯困,就好像好多天沒有睡覺的樣子。我只好dv了照片,繼續騎車趕路,以為走起路來也就不會再犯困了,經過了板橋鎮、泗渡鎮,最後在接近高坪鎮的時候實在困的不行了,是哈欠一個接著一個的眼皮睜不開,人在車上就有打盹的現象。

    我用手擦了一下哈欠出來的眼濕,問著路邊的人:「老鄉,能住宿的地方,還得走多遠?」

    「去高坪,再走7里。那裡有住宿的地方」。

    「唉,去那家問問,看能不能住,」一個大姨手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小樓說,「他家以前是做過旅店食宿的」。

    又是一座二層小樓,就連想起昨晚與卦妹的艷遇快悅,也沒有能打起我的精神來,困的就差倒地就睡了,離高坪還得走7里,一里也不願意再走了,什麼卦妹還是怪老頭的,統統的沒有了興致去想……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