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陽光墓場

第2卷 第六十一章 當年風物應猶在 文 / 李左車

    物

    從柳南高速一路飛奔而來,我的心情也持續激動著:這就是首府南寧嗎?那多高聳的「朱槿花」不就是傳說中的會展中心嗎?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從琅東到西鄉塘,我的目光如鐘擺般晃動著,南寧,真是讓人目不暇接啊!當汽車駛近那雄偉得近乎巍峨的民大校門時,我頓時又換了一種心境:民大堪稱是綠城南寧中的一座綠島,相比之下,南寧市區都變得商業和浮華起來。民大不愧是一所五十載經營建設而形成的治學聖地,外表如自然公園般清爽的校園中,又處處縈繞著古樸的人文氣息。從大門沿校友路一直到四坡,我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一路上先看到不知何時修建的孔子像,其後就是一座古典與民族特色完美融合的大禮堂,走近一看,乖乖:「始建於一九五四年,梁思成設計」;再往裡走,是一塊隸書有「廣西民族學院」的巨石立在廣場中央,竟是大家郭沫若親筆所題;再一拐彎,文學院的教學樓映入眼前,只是不太引人注目,因為曾經雪白的牆壁都已變成黃灰色了,這應該是改革開放前的建築了;隨後極富現代氣息的校友樓和多媒體大樓,則體現出改革開放後我校發展之迅速;再後面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流線型的前衛設計,這應該是本世紀的產物;最後,終於看到了我們那幾棟如寫字樓般優雅的宿舍樓——我們的新家。這一路下來,似乎給人一種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錯覺,但這一路卻形象地體現出民大的滄桑與進步,是民大歷史的見證,她告訴我們,民大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風

    民大最有特色的「物」應該是相叉湖,但我覺得她更能體現民大的「風」,她承載起這所學校的靈魂與精神。儘管是枯水期,但我總喜歡沿湖畔漫步,看看那泥濘的青黑色的湖底,聞聞那淤泥和青荇蒸發出略帶腥氣的味道,還可以瞻仰郭沫若、謝覺哉等老一輩革命家、文學家留給我們的遺跡。謝老的那首「還從湖畔覓相思」不知感染了幾代民大學子!和我一樣,很多校友喜歡把這裡當成學習休閒的聖地,白天拿書本晚上持樂器,雖然沒有了煙波,依依柳影中仍然是書聲朗朗、歌聲悠揚。相叉湖之於民大,就像未名湖之於北大、康河之於劍橋般不可或缺。

    對於民大的校友,我無心去觀察美女帥哥所佔的比例,只覺得同學們雖然來自四面八方(就連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兄弟也遠道而來),但大家都友善和睦地相處著,呵呵,也許民族院校最能體現我國的民族現狀吧。進入民大,也許是壓力減輕了、伙食改善了,環境優美了,每個人都變得開朗,變得喜歡微笑,這是我在以往的求學環境中從未體會到的,久而久之,我也笑得自然了。

    和諧、和睦、團結、進取,應該就是我們民大的校風與學風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