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三國的特種兵

正文 第51章 烽火南陽 文 / 寂寞夢梵

    鄧睿過年的這段時間一直心神不寧,預感由於自己和肖煥這兩隻蝴蝶的到來可能會使得『黃巾起義』會提前。因為在後世的氣候就常聽老人說過,『只有千里防賊,沒有防賊千里』,這句話的意思是將可預知的危險降低到最低。

    對於想張角這類賊可以用『此賊不如彼賊』來形容,在平時他們完全可以隱藏在百姓中,到了動亂時再聚集起來。因此鄧睿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不過,自己除夕到現在已經十多天過去了,常山郡內各縣任然風平浪靜,沒有發生什麼事情。一直心神不寧的鄧睿漸漸的有了放鬆,唯一讓其還感到深深憂慮的便是典韋未曾歸來。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月,正月十六這晚鄧睿真肚子一人在院子裡就著和美的月光沉思,突然軍士的來報聲將其打斷。鄧睿剛剛抬起頭來就看到一個軍士匆匆跑了進來,大喊道:「報…報,啟…啟稟大人。」

    鄧睿看著氣踹噓噓的軍士說道:「不要著急,先緩口氣再說不遲。」

    軍士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後對鄧睿道:「大人,有狼煙從南陽縣方向升起。」

    鄧睿接到報告,心頭一驚,自己心裡的擔憂還是來了,當即命令軍士去通知眾人道前廳議事。同時讓來報的軍士回去觀察其他各縣的情況。

    除夕那日鄧睿在巡視城防的氣候就對值守的軍士吩咐道,一旦發現郡下各縣有狼煙升起,在通知自己的同時也要同時通知郡裡的幾個主要官員。因此在鄧睿命人前去請人到前廳議事,不消片刻眾人就來到郡守府。

    鄧睿看著眾人說道:「按照規定狼牙在南陽升起,就一定是馬賊前來偷襲。年前我就擔心賊首會乘過年各地防守鬆懈之機,發動偷襲,如今各位怎麼看待南陽狼煙升起的事。」

    田豐看了看身邊的人,眾人都低著頭似在沉思,看了徐晃等人和沮授一眼。見幾人也看了自己一下,似是鼓勵自己一樣,站了起來對鄧睿行了一禮說道:「回大人,按照面前您

    ]看。書:』網下載時便明白肖煥為什麼說不知道派誰前往了,頓時笑道:「小小一個南陽縣哪用去那麼多人。這樣吧,張鴿,就由你帶領兩百騎兵前往救援吧。畢竟這些馬賊每次襲擾,都只是百八十人而已。而帶領兩百騎兵前往也差不多了。」

    張鴿也知道這個情況,上前拜了拜拳說道:「區區幾個小馬賊而已,不用勞師動眾。只要給末將百人足夠了,何況我們的騎兵本來就不多,其他的還是留在軍營訓練。」說完就快步離開大廳,去往軍營點齊人馬去了。

    沮授看著急匆匆離開的張鴿,站起來說道:「大人,在下認為如此不妥。馬賊已經好久沒在常山地界活動,如今突然深夜前來。肯定是有所準備的,如果張將軍帶領兩百人前往是不是太少了!還請大人再增發步兵前往救援。」

    鄧睿沉思片刻說道:「沮先生,此言有理。只是徐將軍傷勢剛好,切有可可能會遇到佳人。趙雲,就有你帶領一千步兵前往接應,不過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時防止被其同夥襲擊。」

    本來一臉失望的趙雲,在聽了鄧睿的安排後,答應一聲就飛也似的跑出大廳去點齊人馬接應張鴿而去。

    張鴿、趙雲走後,鄧睿也帶著眾人走上城頭,焦急的等待派往南陽打探軍士,打探的情況。

    ……

    在鄧睿等人在城頭著急的等著消息的同時,在巨鹿太平上莊裡有一人也還沒休息。正在院子裡靜靜的走著,突然一股不好的預感襲來。自從面前將各地的太平道首領召喚回來商量將起義時間商量敲定為農曆的中秋後就一直預感會發生什麼事情。

    本來很好的心情因為突然而來的不好預感,擔心有什麼意外發生,匆匆的往書房而去。

    張角剛剛來到書房,就有人從外面進來報告說:「大師兄李清,受了重傷!」李清作為張角的弟子,其武藝深得張角真傳,為人有比較謹慎。因此張角在將各地手下分為七十二部是才人任命其為常山將軍,暫居南陽。

    李清作為張角的弟子,且身手不差,因此在做了常山將軍後,並沒有將張角的叮囑給放在心上,到了南陽後,並不把鄧睿看在眼裡,認為鄧睿只不過是靠妻子的關係才坐上郡守的。而師弟唐周又是在南陽被徐晃給殺害的,當下認為帶人拿下南陽,迫使鄧睿派徐晃來南陽找殲滅自己,自己就可以趁次機會將徐晃斬殺。

    只要自己將徐晃斬殺,這樣鄧睿手下就沒有能戰之人。根據他得到的消息,鄧睿手下雖然有幾個武將,可都是不知名的小人物,趙雲雖然武藝不錯可畢竟還是個半大孩子,只有徐晃跟典韋才夠資格跟他一站。

    如今典韋回鄉未歸,徐晃受傷未癒,真是自己對付鄧睿的大好時機。雖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來回報說,常山軍隊和各地擔任警戒的民壯沒有休息,可南陽地處常山邊境,守衛不多。

    而且從多年遇官府的鬥爭而來,知道這些軍士都十分怕死,只要自己表現的凶狠一點,他們一定會屈服的。就算鄧睿的到來,有所改變。但畢竟這些人也不是短短幾個月就可以訓練好的,因此便在正月十六晚上親自帶人去攻打南陽縣城。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