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三國的特種兵

正文 第47章 有人優有人愁 文 / 寂寞夢梵

    話說徐晃離開以後,有一個人也做不住了,吵著鄧睿說自己也要回家長一趟。鄧睿看著面前的一張黑臉,一點也想不通,典韋如此凶神惡煞般的漢子居然會有思鄉情結?

    典韋確不依不饒的鄧睿道:「大人,憑什麼他公明(徐晃的字)可以回來,俺典韋就不能回家?」

    鄧睿看著面前的典韋,知道如果不給個所以然是不會善罷甘休了,只得勸道:「公明那是有差事,說道回家將其家人接來。而且你不是說你家中沒有什麼親人了嗎?還回去做什麼?」

    典韋一副大義凜然的莫樣道:「當年俺在家時,爹娘和村裡人都說我只會到處惹是生非,沒有什麼出息。後來爹娘死後,我又為了幫朋友報仇殺了貪官,才過上亡命天涯的日子。如今好了,俺也算是當官了,俺得回去到爹娘墳前上柱香,磕幾個響頭,告訴二老,他們的兒子現在也出息了,當官了,好讓他們在九泉之下能夠安心!」

    鄧睿聽典韋如此,頓時隊他刮目相看:「真看不出來,惡來還是個大孝子!」

    典韋聽了鄧睿的話,憨厚的笑了笑!

    鄧睿也笑著說道:「回去可以,不過必須得帶上五十名′狼牙′中的軍士同行,而且還有一路上不許喝酒。"

    典韋大喜,上前行了一禮道:「多謝大人成全,末將一定速去速回。」說完,轉身便一溜煙的朝府外跑去。鄧睿見典韋如此心急,怕他路上惹事趕緊大聲喊到:「還有,路上不准惹事!」也不知道典韋是否又聽見他的話。

    轉眼已就已經進入到臘月了,天氣也漸漸的轉涼,常山郡下各縣的小河。水面上都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就連土地受到天氣的影響也變得堅硬起來。這個時候興修水利全靠人工,由於沒有大型機械的配合,各縣水利的興修進展也慢了下來。

    不過好在田豐、沮授二人的調度得當,目前各地的主體工程都已經基本完工了,只等過完春節,天氣轉暖後,再繼續施工應該是可以在

    看書[?。網目錄來之前的世代,遇上這樣的大旱也只能通過人工利用直升機在高空噴灑乾冰、碘化銀以及鹽粉等催化劑,來促使雲層降下雨水。可這種人工的方式不經不能很好的控制旱情,而且其降雨的成本也是十分高昂的。

    鄧睿雖然知道這個方法,可也沒有乾冰、碘化銀以及鹽粉之類的催化劑,更沒有可以將是送去雲層的飛機。因此只能盡力來降低其大旱帶來的災情。

    有人閒,自然也就有人忙。鄧睿有了難得的清閒,可巨鹿的張角卻很忙。因為通過他的觀察,這大旱持續到明春,是已成定居的事情。這場大旱自然會滋生大量的流民,只要運作得當,那麼這些流民將是他舉世的生力軍。如次大號的機會,他怎麼能讓其從身邊擦肩而過呢?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將各地的太平道首領都召集到巨鹿來共商大計,同時決定出何時舉世,包括進攻的重點放在哪裡。等等很多事情都需要商榷,而春節前夕各地人口的流動較為頻繁,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將所有首領都召集到巨鹿的太平山莊,才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在太平山莊個人都緊密鑼鼓的時候,張媚娘也從常山帶回了消息。由於鄧睿的命令,徐晃對張媚娘沒有絲毫隱瞞,而是帶著她在常山各縣巡查,因此她想看到的,和想聽到的消息都已經獲得了。不僅如次,就連常山各地的軍事城防情況,由於徐晃的帶領,她都已經瞭然於心了,

    鄧睿能放心讓徐晃帶著張媚娘到處,巡查。甚至連駐軍和城防都讓她這樣,其實是由於他知道歷史上的黃金起義是要到後年(184年)才會發生的。而自己還有一年的時間進行調整。

    張媚娘帶著失落的心情回到巨鹿以後,看著似乎又蒼老了幾分的張角,有些心疼的說道:「爹,您又搜了。你如次的操勞,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張角確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道:「為了天下蒼生,讓百姓們都能夠生活的好點。我累點苦點又能算得了什麼呢!媚娘,你此次去常山,事情辦的如何?」

    張媚娘略微思考了片刻,說道:「爹,我在常山各縣看到的景象和其他各地完全不同。那裡的人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郡守鄧睿也深得民心,軍民關係也十分融洽,士兵訓練有素。而且鄧睿手下還有幾員猛將,各各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對於肖喚、趙雲、張鴿幾人我雖然不甚瞭解,但對於徐晃和典韋的身手我相信,父親手下就沒有一個人能是他們的對手。」

    張角在聽了女兒張媚娘的話後,臉色明顯的凝重了起來,心道:「這個鄧睿看來還真不簡單,為了成就自己的大事,看來不得不在舉世之前想辦法將此人除掉,以免到時候被此人壞了自己的大計!」

    張媚娘見父親張角連上慢慢呈現的凶狠神色,突然感覺面前的父親好像很陌生,心頭不由一驚。在想到自己在常山時徐晃對自己說的話,害怕自己的父親做這麼多真的只是為了謀反。越想越後怕,對張角說道:「聽徐晃說鄧睿在來常山的路上,曾經徒手力戰孤狼,不過一個回合就將孤狼打死。說明此人的武藝萬萬不可小瞧。」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