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天龍經

正文 第162章 秦氏將大興 文 / 元兮

    「龍朗兒送來民道殿焦總理傳訊筒,請家主查收!」那女孩在報告中,故意把龍朗後面加一個兒字,重重喊出,以示秦戰可以稱呼她朗兒。

    秦戰並沒有多想,左手一招,那特製的傳訊同一閃,就被他拿在手中後樂呵呵地讚美道:「好!軍事條例學得不錯!很有范兒,繼續保持和發揚!」

    龍朗兒聽到秦戰的表揚,眼角旋即一彎,眼珠兒晶亮亮一閃,嫣然一笑請示道:「家主還有指示嗎?」

    正在瀏覽焦旋傳來易陽要求與護**結盟信息的秦戰,聽到龍朗兒的請問,腦袋一轉,就順口吩咐道:「嗯,你把我書案上的草稿收撿整齊後,拿去用我教給你們使用的特製傳訊筒封好後,傳送給教育部部長王希,讓他校正後給分別印刷三千本。明白嗎?」

    「明白!」龍朗兒乾脆利落地嬌聲回答後走到書案前,動手整理起秦戰的文稿時卻連連驚呼道:「家主!你寫的字真漂亮!啊!《秦氏女兒經》,哇!《秦氏男兒經》,呀!《秦氏家譜及家規》!這、這……」

    「秦城的天氣始終霧霾狀況,似乎不妥啊!」秦戰收到王希傳來書已經印好的訊息,放棄修改準備與易陽結盟的盟約草案,讓珠兒把草稿傳給外交部長姬化自己處理後,閃身降臨在聖道大廈樓頂,俯瞰秦城街道稀疏的人流自語道。

    「你是過於膽小,我知道你是怕引來人族、妖族強者窺視,但你別忘了這些所謂的武神,在戰鼎眼中都是香丹丸。加上戰雲的陣法,我不知道你擔心個啥!再說,你美人兒師傅是白癡嗎?」天龍聽到秦戰的自語,就開始喋喋不休地傳音埋怨。

    「戰雲,你把掩蓋大陣的濃霧去掉吧!,秦城已經不需要遮掩了!」秦戰聽到天龍的抱怨,覺得是這個理兒,就用傳音行動來回應,傳音戰雲後又對戰鼎傳音道:「戰鼎!我現在任命你為秦城守護使,凡是來侵犯秦城的人、妖,你都可以出手把他們煉製成丹丸後交給我的新管家秦古燕,由她分給我的侍女和子女們。知道嗎?」

    戰雲回音道:「保證完成任務!」

    戰鼎回音道:「老大,你對我真是太好了,嘎嘎嘎!你放心,我一定會按照你的要求,絕對保證靈血雙丹的均衡煉製!」

    秦古燕,是一位秦城人族目前最漂亮的、修為最高的女子。她出生於黃泉宗,是天龍從西部戰場救回的黃泉宗弟子之首。秦戰以前沒有管理這件事兒,以為天龍救回來的婦孺都是不能修煉的奴隸百姓,哪知在九九潑水節後,秦戰要焦旋報告還有多少剩女剩男時,才在報來的名冊上發現居然有三十二名武王境以上的黃泉宗女弟子,修為最高就是這秦古燕。她們或許受黃泉宗的門規制約,都沒有選擇結婚。

    秦戰嚇了一跳,立馬讓天龍把這三十二名女子收入天龍戒後,才下令把剩餘近八萬單吊女子,根據考核成績和個人能力,首先安排一百八十名名在聖道大廈,替換原來做他那些義子義女的男性教官,當做秦氏家族的侍女使用。剩餘的則安排在學校、織布廠、製衣廠、街道環衛等部門。

    據黃泉宗的其她女修講述,秦古燕原名叫東郭燕,是黃泉宗花花太上東郭太上在五十年前,搶劫了雲霄門的一個長老之女強娶為侍妾所生的最小女兒。被東郭太上視為掌上明珠。所以,雖然與她們年歲相仿,但修為卻是三星武皇,被黃泉宗譽為西天仙子,是黃泉宗十大美人兒之首。而她們都是東郭太上從小安排在東郭燕身邊的三十六侍女之一,在與戰虎族大戰時,死去了五

    看書,網全本;

    個姐妹……

    秦戰掌握了東郭燕的情況後,直接把她從天龍戒裡攝拿道聖道殿中,向她打聽黃泉宗的情況。哪知一番交談下來,東郭燕則願意做秦戰的侍女,讓秦戰措手不及。秦戰問她原因時,才知道她那九星武尊境修為的娘親被她那花花太上的父親,以雙修《煙花訣》幫助他娘親突破為名,活活被煉成人干。她也是帶著自己的侍女偷偷跑到戰場上,想戰死在疆場一了百了。後來被妖族圍困,本以為去與娘親相會的她卻讓天龍給救了。

    秦戰心裡覺得這女孩兒也是很可憐。竟然降生到魔王般的家庭中成長起來,很是不容易。他靈機一動,問她願不願意成為他的管家時,東郭燕毫不猶豫地答應。也是因為這樣,秦戰才煞費苦心地給這群大姐安排職業,重新取名。

    首先,他決定將這三十二名身份特殊的女子,當做他那些子女的教師團來對待,讓這群在險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子,以心酸的人世博弈來教育自己那群懵懂的小孩兒。其次,把這群女子當做自己的姐姐看待,讓她們的心靈得以安慰。第三,要樹立起自己這個大家庭的輩分制,作為家規傳承。自己臨時給那些義子義女以『虛』字安排了輩份,那自己這一輩又是以什麼字來確定備份呢?他殺死了無數的腦細胞,忽然想到前世最喜歡讀古龍的武俠小說,立馬聯繫到自己是在擱置了億萬年的龍蛋裡重生,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古龍。於是,他在族譜中如此寫道:「秦古龍,東陽侯國海邊生人。出生後三歲時因父親與海妖大戰,母親又取乳名為秦戰,以彰顯秦氏勇敢。雙親亡故後被無名仙女所救,在海族之地成長……」

    秦戰編好自己的故事後,就給這三十二名新扎大姐取名。他思緒一展,就靈機一動以燕為主題,也臨時撰寫了一首七言詩,便於好記。

    詩云:燕來畫堂舞鳴喧,花開溫語問君倦;

    草簷雕樑可安巢,黃昏歸歇靜無言。

    晨戲綵蝶飛,江畔春綠帶雨銜;

    低飛呢喃無心歌,仙音頌詠樂林間。

    當他把自己寫的這首七言詩交給東郭燕時,讓東郭燕驚訝了很久才問道:「是家主所作!」秦戰略顯得瑟地點頭承認後。又把自己編撰的身世給這位絕色美女大姐大的同時,講述自己秦氏家譜的事兒。這樣一來,東郭燕就變成了秦古燕。至於他這位新扎的美女大姐,如何按這首詩的次序給她的侍女取名,就不是秦戰所參與的了。

    後來,當秦古燕將三十一位侍女的名冊交給秦戰時,秦戰一看,居然是學他的十七名侍女一般全是單名。這位很快進入大姐角色的秦古燕言明,這群侍女不入秦氏家譜,統一姓龍。至於是不是天龍作怪後的結果,秦戰也懶得多問,只把聖道宮的日常管理全部托付與她後,就做起甩手掌櫃來。

    「……孩子們!今天我給你們發了三本書,你們拿到了嗎?」秦戰站在聖道大廈底層的主席台上,開始了他今天的發言。

    台下以連為單位整齊盤坐的兩千多名小孩兒,用稚嫩的童聲齊聲回答:「拿到了!」

    「好!這是你們的父親親手編寫的《秦氏男兒歌》、《秦氏女兒經》、《秦氏族譜及族規》。先打開第一本書《秦氏族譜及族規》,看到沒,你們義父的真實名字叫『秦古龍』,我身旁站著的這位大美女就是你們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大姐。叫秦古燕。你們都是『虛』字輩,請你們看著這首五言詩,就是我們及我們後代取名的字輩排序。我念一遍,你們用心聽。秦氏字輩詩云:『古虛神仙世,炎尚昌藝明;希志立義詩,華國守同仁……』共一百個字輩,也是表明我秦氏之家,要興百世隆昌之志。我的字輩是『古』,你們的字輩是『虛』。今後,你們的下一代就是以『神』為字輩取名,下下一代就是以『仙』為字輩取名,任何人不得違背,否則會受到家族的制裁,明白嗎?」

    「明白!」台下齊聲叫道。

    「當然,我們的後代分散各地後會有同名產生,因此,族譜上也給你們做了說明,那就是同名不要急,以『字』來區分。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的後代長大後,可以自己取字。比如你們的義父我——姓秦名古龍,而字『戰』如果遇到與我同姓同名的人,就以稱呼『秦戰』原來區別。今後,你們也按我今天所講的執行。聽懂了嗎?」

    「聽懂了!」台下齊聲喊道。

    「……前面,我已經把《秦氏族規與族譜》、《秦氏男兒歌》、《秦氏女兒經》都給你們講了一遍,希望你們做一個明道理、守規則,有愛心、有血性的秦氏兒女!你們做得到嗎?」

    「做得到!」台下齊聲吼道……

    秦古燕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齊刷刷的兩千多名都是武將境的十歲以下兒童,心裡不由自主地對秦戰這位新扎小弟弟家主另眼相看,更是難以理解!

    「孩子們!請你們一齊參見你們的姑姑!今後,我沒有在家之時,就是你們姑姑來管理你們。明白嗎?」

    「起立!」台下的孩同門在一個清亮的同音吆喝下,「唰」地一下,站起身來,抬頭挺胸。「敬禮!」又是同一個聲音高喊。兩千多對賊亮亮的眼睛,齊刷刷地看著秦古燕後,左腳一齊向右腳跟一靠,發出『轟』的一聲巨響,兩千多個右手手臂又是齊刷刷地抬起,向秦古燕行了一個標標準准地軍禮後,齊聲喊道:「參見姑姑!」

    秦古燕第一次見到兩千多名兒童齊刷刷的,以另類的方式拜見她。臉上立馬出現一朵紅雲。她心裡『砰砰』直跳著不停地問道:「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我居然瞬間成了兩千多個都是武將境修為的姑姑!並且都是訓練有素的十歲以下兒童,這些兒童成長起來,會是怎樣一個隊伍!無法估量,無法估量啊。秦氏必將大興!」她得出這個結論後,不由自主地對秦戰這位新扎小弟弟家主,另眼相看,更多是難以理解!

    秦戰吩咐秦古燕先與這些小孩熟悉熟悉,安排身邊的新扎龍氏侍女,到這裡來一起與一百八十名保姆帶領隊伍,照顧起居,教授生活規則,並定時給這群小孩兒講述外面殘酷的世界後,就閃身離開。

    九月的陽光第一次灑遍秦城。秦戰獨自一人行走在寬敞的街道上,與前世車水馬龍的擁擠街道不同的是很難見到一個人。

    「這也太清冷了!」秦戰不由自主地嘀咕道。

    「要不要你美人兒師傅出馬,給你運回來個千兒八百萬的?」天龍躍躍欲試地傳音問道。

    「還是不要了,就這樣將就吧,好歹也有四五十萬了。再多了,生活物資上的供給那真是亞歷山大噢!」秦戰冷靜地回應道。

    「嘁!只要你美人兒師傅出馬,要嘛有嘛,擔心這些!難道你不知道你美人兒師傅的本事大!」天龍又得瑟著傳音道。

    秦戰笑了笑,毅然拒絕了天龍的蠱惑,找個理由回應道:「而今眼目下的要事是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等他們都上道了再說。呵呵呵!」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