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256封賞 文 / 山雲影
藍霆借口身體不適,在皇甫太妃的宮裡躺著,曼妙回來,看見母妃這麼喜歡曼妙,他臉上也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母妃,你看兒子眼光可好?」藍霆看著曼妙,對著皇甫太妃問道。
劉太后和皇甫太妃心情極好,笑著點頭,「你這次選的比上次好多了。」
藍霆不滿的分辯道,「上次哪裡是我選的?分明是宋太妃自己巴巴的貼上來,若不是欽天監的人,我說不定就得娶她了,還好母后在欽天監有人,不然我就得戴綠帽子了。」
皇甫太妃是藍霆的母妃,而劉太后是藍霆的嫡母,所以稱之為母后,這兩個人都是看著他長大的,又是在她們倆的宮裡,藍霆說話沒有了顧忌,好一陣子抱怨。
劉太后歎了口氣,「按說宋家的家主沒有這麼短視,這麼多年,遇事宋家多半是觀望好了才開始站隊的,這次不知怎麼突然就願意支持皇帝了。」
「大概是因為皇帝開的價碼高吧。」曼妙看多了電視劇裡面的各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知道皇帝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多半是開了個讓宋家心動的高價,宋家想搏一把。」
劉太后沉吟了片刻,「宋家雖是地方諸侯,可手上兵權不多,聯合了吳家才能有兵權,地方諸侯想要據此控制朝廷,他們想的也太輕鬆了。()」
曼妙冷笑了幾聲,「不就是想著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麼!如意算盤誰都會打,想算計別人,也得看看人家能不能被他算計先。」
藍霆和兩位貴人都是陰謀堆裡打滾的,哪能不懂這些套路,曼妙的一句:挾天子以令諸侯,讓他們擊掌讚歎,皇甫太妃眼中透著欣喜,寬慰的拍著曼妙的肩膀,對著藍霆讚道,「這孩子很有悟性,我真的很喜歡。」
當下喜滋滋笑瞇瞇的拉著曼妙左看右看,只恨不能在她臉上看出一朵花來。
本想留著曼妙用飯的,但宮裡規矩大,藍霆借口說曼妙吃飯的時候要吃藥,沒想著在宮裡用飯,就沒帶來,要趕回家裡吃,為了她的身子著想,才肯放人,叮囑再三,要她經常進宮陪兩位說說話,連進宮用的腰牌都送了。藍霆拍著胸部保證,才肯放他們出宮。
曼妙和藍霆出宮之後,皇甫家留在宮外的僕人就上前稟報,說是皇甫家的長輩們請他們過去一趟。()
估計是想問清楚這次去宮裡的細節,看看有沒有受欺負之類的。
藍霆拉著曼妙就上了車。自從知道曼妙不喜歡騎馬,他都陪著曼妙坐車的。藍霆雖然是個浪蕩公子,可對女人還是比較照顧,不像是吳勇那種人渣,對女人絲毫沒有憐香惜玉之情。
到了皇甫家,一家子女人中就一個皇甫勳這個黨代表坐著,看見他們倆一起進來,還沒來得及行禮請安,她們就連聲免了,叫他們快坐下說話。
藍霆口才很好,繪聲繪色的說著自己看見的,把宋穎和皇帝的表情都學的惟妙惟肖的,這貨要是失業了完全可以去當個說書的,絕對生意興隆,賓客滿座的。
那些夫人們本來就是最愛八卦的,聽的那是聚精會神的,時不時的還要誇幾句曼妙做的好,事情講完了,時間也都過了一個時辰了。
藍霆才來得及歇口氣,喝口茶水,皇甫家的總管就滿臉笑容的走到了門口,跪著對皇甫老夫人說道,「老太太,大喜大喜呀,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給我們家小姐賜下了不少賞賜,現在都在府裡,等著小姐去領賞呢。」
這可是第一要務,所有的人都整理了下自己的衣飾,皇甫家的夫人都是有品級的朝廷命婦,還得都換上相應的鳳冠霞帔,又是好一陣子忙碌。
還好皇甫瑾這些年都不在,沒有什麼身份上的賞賜,她只用穿戴整齊就可以了,理了理頭髮,都不用換裝,藍霆也是才從宮裡回來,衣服都是現成穿著的。
又過了半個小時左右,皇甫家的夫人們才裝扮好了,出來領賞。
一群人都跪在地上,聽著太監念著懿旨,念完之後,藍霆很熟練的每個人都塞了幾個沉重的紅包,一群人笑瞇瞇的坐著喝茶。
跪在地上的時候,曼妙就聽到了一連串的賞賜物品,很多名字都沒怎麼聽懂,有的大概知道是什麼東西,只看滿地的箱籠就知道,這次的賞賜絕對不少。
那太監和皇甫家的人很熟,都是為皇甫家皇妃效力的人,這麼多年來,早有了默契,坐在一起喝茶,也都很輕鬆自在。
藍霆和皇甫勳先陪著說話,等老夫人和夫人們都換了家常衣服,才過來接著寒暄,多半也是誇讚曼妙和藍霆在宮裡表現的。
這些太監們也得站隊,和朝臣一樣,他們很少有能變換陣營,另靠山頭的,這種牆頭草在那邊都不得重視,很容易被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太監們站隊已經很長時間,牽扯的多了,不是那麼容易轉變陣營,所以和皇甫家算是一條線的,經常給他們送出一些宮裡的消息來。
宣旨的太監姓黃,看著是個喜慶的長相,圓圓的臉,一笑就跟個彌勒佛似的,看著就讓人覺得心情好了很多,他是個太監,嗓音卻不像其他太監那麼尖細,聽著不是那麼彆扭難受。
他掀開茶杯蓋,喝了口茶,先讚了一聲好茶,這才開口對著皇甫老夫人笑道,「老夫人有所不知,這次皇甫小姐讓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很開心,他們出宮,都還滿嘴的誇著,永壽和永福兩座宮裡的人都是讚不絕口,不愧是皇甫家的小姐,自家小姐就是懂事,比外面的女子要強百倍。」
那外面的女子就是說的是宋穎。
宋穎背叛了藍霆,投入了皇帝的懷抱,皇甫家看不起她是很正常的,連帶著兩個宮裡的宮裡都對她很是鄙視。
「不敢瞞著老太太,太后和太妃交代了,在來之前,咱家是先去了宋府宣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