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艷色殺神

《》章 節目錄 第279章 涅槃重生 文 / 落無痕

    艷色殺神-第279章涅槃重生

    「外面是怎麼回事?」衡州市市府大樓,市委正在召開年度經濟工作會議,討論下一階段的經濟工作重點,市委書記方天魁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明顯的槍聲,眉頭一皺問道。

    會議室裡坐滿了人,11位市委常委都在,還是4個非常委的副市長、5個局長、6個區長、2個省級工業園管委會主任等等一屋子處級以上領導,大家都聽到了外面的槍聲,好像過年放鞭炮一樣熱鬧。

    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兼副市長顧東方擦了擦腦門的汗說道:「大家放心,沒事的,這是我們公安系統組織的一次反恐演習!各位知道,明年首都舉辦奧運會,我市也是分賽場主辦城市,所以組織了這次反恐演習活動!呵呵!這次規模很大啊,很鬧熱呢!」

    「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讓老百姓放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方天魁細心得叮囑道,不無擔憂得說。

    「請方書記放心,都安排好了,今天的衡州新聞會向省市領導和廣大市民介紹本次演習成果,這次行動也得到了省軍分區的大力支持,確保演習萬無一失!」

    「那就好!」方天魁喝了一口水,恢復了專注的神情,他看了一眼新上任不久的市委副書記、市長白冬生道:「關於我市明後年的總體發展思路,白市長也提一提想法嘛!」

    白冬生也是省委書記楊建華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幹部,今天才三十八歲都已經是權傾一方的正廳級幹部了。作為同派系的高層幹部,他和方天魁的關係很微妙,說不上是相濡以沫的鐵哥們兒,但也不會是你死我活的政敵死對頭,有些若即若離得感覺,畢竟倆人私交尚淺,考慮到省領導的安排,頗有些讓倆人搭台唱戲又要互相制衡的味道。

    所以自白市長上任以來,某些人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市委領導班子不可能是鐵板一塊,這就涉及到站隊的問題。書記和市長都是新上任不到半年,人脈基礎旗鼓相當,所以他們之間既存在合作關係又存在競爭關係。

    無奈自從白市長到了衡州之後就很低調,從來沒有發表過什麼意見,只是讓人安排下基層視察過多次,然後就沒了動作,除了開會列席一下,平時就悶在辦公室看資料。

    自從上任省長和市委書出事之後,新的領導班子剛剛搭建起來,一切處於新舊交替時期,方天魁並沒有立刻動手清除異己,而是採取了養精蓄銳厚積薄發的戰略。他著手做了很多調研工作,南下北上考察了廣東省和遼寧省近些年的改革發展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於是才組織了這次年中經濟工作會議。

    在此期間,不少下邊的人向他示好,表示要緊密團結在方書記為中心的市委新領導班子周圍,為衡州百姓鞠躬盡瘁。但那些都是無關大局的小人物,市委幾個常委裡邊,除了自己的老戰友顧東方之外,還沒有人明確表示要站到自己這邊。

    能爬到處級以上高位的人,那個不是老油條?他們都在觀望,看省裡會安排什麼人來當新市長,才好決定站隊問題。因為包括多半的市委常委和衡州市下轄15個縣的一把手在內,基本都是原來李愛民書記提拔起來的人。

    這些人數量多關係複雜,所謂法不責眾,方天魁總不可能一次都把這些縣處級一把手清洗掉把,很多縣裡的領導都和省級甚至更高層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牽一髮而動全身,既然人家能爬到處級高位上來,就不是輕易能動的。於是現在很多人都在觀望看看誰更強勢一些,再決定自己的態度風向。

    官場就是戰場,很多時候能力並不一定能代表一切,往往是一次選擇站隊,才是決定命運前程的關鍵因素。這就是當下官場的可悲之處,往往想為百姓做事先要替領導分憂!

    這就是國內公務員委任制規則下的官場生存法則,而不像某些國家的公務員選舉制,從下往上的選舉制度,是上層為下層負責,上層都要看下層臉色辦事。

    在我國為官就是這點最難,要學會「欺上瞞下」「左右逢源」,只考慮上級不行,只考慮下級也不行!為官之道就是和諧,讓自己和上級、下級都和諧相處,這樣位置才做得住,坐得穩,才能施展抱負,造福一方!

    所以,當今的官場,官老爺們一半時間在處理組織內部問題,剩下的時間才是考慮本職工作問題。越往基層,這種現象越嚴重,鄉鎮級別的領導幹部基本都在內耗中消耗著青春。越往高層走,位置越穩健,才能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所以,為官第一個要務,就是處理好人際關係!這一點,作為新上任的衡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白冬生可謂深有感觸頗有心得!於是上任伊始並沒有參與內部紛爭,而是抓緊時間修煉內功!

    衡州的形勢很複雜,他也瞭解到了自己前任方天魁曾經的舉步維艱,那種艱辛是每個中高層領導都曾體會到的,因為國內官場實行官員考核制,三年為一個考核期,只要考核通過即可連任或者陞遷。很多城市的市長基本都是三年一換,每當換到一個新的崗位,都要重新熟悉一下人際關係工作環境!

    於是,能一路走到正廳級高位的白冬生,自然也經歷過數次的磨礪,他完全理解此時此刻方天魁的心情。好不容易揚眉吐氣了,還不利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政治生命大干一翻,否則等到臨近退休到了清水衙門,那麼人生就再無精彩的機會了!

    剛才會議一開始,方天魁就對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作了簡單的分析,國內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第三位的德國,接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未來兩年,按照百分之八的經濟增長率,我國就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

    在這種形勢之下,作為華北重要的沿海省份的省會城市,衡州市在國內300多個大中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僅僅為98位,甚至比不上青島、無錫等一些地級市。

    坊間流傳一句話,說衡州市是佔著沿海城市的地理位置,擺著中部地區城市的架子,拿著西部地區城市的工資!這讓為政一方的父母官們情何以堪啊!

    白冬生不是沒有考慮,他這些天到基層考察,看到很多國企下崗職工拿著微薄的工資艱難度日,市區人均收入水平遠比統計局出具的數字少得多!市政設施老化嚴重,環境污染嚴重,晴天滿大街塵土飛揚,雨天到處積水氾濫!衡州個雨季都會淹死人!

    另外,作為省會城市,市內有35所高校,但優質人才流失嚴重,普通應屆本科生的月平均工資水平才一千兩百塊錢,甚至還不如民工掙得多!

    恰好方天魁問到自己,白冬生覺得,是時候該表態了!為了四百萬衡州市民,一千萬橫州地區的父老鄉親,他毅然得抬起頭,目光掃視了一周,最後很鄭重得說道:

    「剛才方書記的話,說道了我的心裡!我們處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處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大環境中,可謂天時地利!就差我們齊心合力,團結一千萬衡州父老鄉親,讓這片燕趙大地煥發新的生機了!」

    白冬生頓了一下,看了看方天魁,方天魁衝他點頭致意,兩個人可謂惺惺相惜,此時的衡州,也只有他們倆個黨政一把手齊心協力才能開創新的局面!

    「各位!我們衡州市地處華北中心,我們h省環繞首都經濟圈,又是國家環渤海經濟帶的前沿陣地!十一五計劃開展已經將近兩年了,我們衡州市如何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為十一五戰略做貢獻,這應該是在座的各位當務之急必須考慮的問題!」

    白市長慷慨陳詞,大有指點江山的味道,他又看了一眼方天魁,發現方天魁正滿眼期待得等著他說下去,於是他頓時拿出了壯士扼腕的勇氣道:

    「所以!我們衡州市需要制定一個大戰略,只有向前大踏一步,我們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大潮,才能讓一千萬衡州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美滿的生活!才能讓衡州市煥發出一座省會級大中型城市應有的生機與活力!才能讓我們衡州市朝著具有地區性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邁進!

    改革的路上千難萬險,前進的征程中荊棘遍佈!同志們,我們必須高舉改革創新的的偉大旗幟,不畏艱險,勇於突破,只有如此,才能加快我們衡州市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白冬生又和方天魁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鏗鏘有力得說道:「我建議,成立,全面負責實施推進監督下一階段的城市整體經濟發展工作!我這裡有一份方案,請大家看一下!」

    說著,白冬生身後的秘書拿出打印好的一沓資料,分發給在場的每位領導。會議室裡鴉雀無聲,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位白市長居然一下子跳進市委書記的懷裡,倆人穿一條褲子,一個鼻孔出氣!一唱一和,顯然已經私下達成共識了!

    「嗯!這份方案很好!我完全同意白市長的建議!」五分鐘之後,方天魁放下了手裡的資料,按照常理,市委書記是很少第一個表態的,一般都書記先徵求幾個常委的意見,最後才是老大一錘定音。

    不過,今天的會議非同尋常,在座絕大多數都是原來李愛民書記的老部下,如果他們一半人出來反對或者出難題,那麼事情就很難辦了!於是方天魁才先發制人,先把確定基調,再讓他們選擇!這樣強勢的表態,恐怕沒人敢明目張膽得反對!剩下的事慢慢操作,所謂來日方長,市委書記和市長聯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事不宜遲,我建議先選出主任,然後由主任牽頭,市委市政府全力配合,盡快確定具體實施戰略和方案,提交市委常委審議執行!」方天魁看了一眼旁邊的副市長兼公安局局長顧東方道:「經濟工作離不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我建議,這個辦公室主任由我們東方副市長擔任,再設常務副主任一名,由市發改委趙春陽主任兼任吧!」

    方天魁看了看白冬生道:「白市長意下如何?」

    「我完全同意方書記的建議!」

    「好!現在開始舉手表決!正好各位常委都在,大家表個態吧?」說完,方天魁第一個舉起了手,然後白冬生也舉起了手,顧東方也跟著舉起了手。

    這還有得選嗎?誰不舉手就是跟市長市委書記作對啊!於是縱然心裡不高興,但剩下幾個常委看大勢已去,都不敢反對,紛紛舉手表示同意!

    「好!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方天魁一錘定音,責成市委秘書處盡快形成文件,報省委組織部備案!「三年大變樣工作辦公室」就這樣正式成立!

    方天魁終於有一種涅槃重生般的感覺!彷彿自己正站在高山之巔,俯視著衡州大地,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