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元春晉陞記

正文 第86章 文 / Fahrenheit

    前世沒有自己這一番勸說,趙晗也一樣調用了府中親衛出門勤王,只不過沒有這輩子這麼果斷而已。

    而強撐著從外書房回來的元春,身子沾上她那個熟悉,軟硬適度又溫暖的大床時……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

    然後……傷口就有如「山崩」了,連血水帶藥膏轉瞬之間就浸透了她身下的棉墊子。

    元春的臉更白了:純是疼的。

    抱琴和傲梅眼見著女醫官欲言又止,又熟門熟路地為側妃清理傷口、敷藥,她倆的臉色壓根就是白得發青:側妃這一胎生得不順,傷口這些日子下來也總是長不好。生完二爺的時候,側妃可是沒多久就能偷著下床活動了!

    卻說藥膏上身,腰部以下又麻又涼,元春不由精神一振:畢竟她再怎麼有把握,心也沒大到這會兒還能有睡意。

    這樣彌補前世遺憾,奠定此生後半輩子是榮是辱的關鍵一夜,元春說什麼也是要強撐下來,直到得到宮裡確切的消息,或是乾脆見到王爺歸來再說。

    而眼力和頭腦雙全的兩個大丫頭以及院中管事也沒人上前胡亂勸她歇息:比起元春,他們可要心神不寧多了。

    元春對自己人向來耐心,從沒故作神秘過,這回也不例外,「王爺手裡有兵,又跟著聖上……你們擔心什麼?」

    話音剛落,她的兒子健兒身著裡衣,一陣風似地從門外衝了進來,後面跟著無可奈何的乳母和丫頭。健兒腿腳靈便,自然及時在床前剎住腳,之後更是伸著小胳膊要抱抱。

    元春如今手軟腳軟,連抱兒子的力氣都沒了。

    抱琴趕忙上前,把健兒放到元春手邊。健兒輕輕抱住母親的胳膊,小聲又關切地問道,「母親怎麼啦?」說著又用胖乎乎的小手替元春劃拉起後背。

    元春笑瞇瞇地捏了捏兒子的小臉蛋,「健兒真貼心,母親就是累啦。」這邊哄住了兒子,就聽暖閣裡另外一個小祖宗胡鬧不止。元春不用打發人去瞧,就知道伺候著小祖宗的丫頭和嬤嬤們已經滿頭是汗。

    元春摟著健兒發了話,「把她抱來吧。小姑娘如今誰都惹不起。」

    傲梅笑著應了,不一會兒便帶回了雙眼含淚的二姑娘。說來也奇怪,二姑娘剛剛落到母親懷裡,哭聲戛然而止。

    元春也無可奈何,只得讓女兒睡在自己手邊,又吩咐房中眾人道,「大家這一夜都辛苦些,也警醒些,咱們一起等著宮裡的消息,已經王爺凱旋。」

    話說王府長史親自囑咐過得用的心腹,這位信使拿了王府的令牌專門去榮府送信——寧榮兩府和王府本就離得不遠。

    信使從榮府角門進來:看守這個角門的全都是賈珠的人。

    賈珠見到王府信使,再看完妹妹的親筆信……倒還穩得住,不過他也深知事關重大,打發了信使,也準備出門:有些事也需要他親自去辦。

    李紈默默替丈夫打點好一切,她對於自家的處境和賈珠的抉擇略知一二,卻口風甚嚴,從沒跟婆母甚至公公提起過哪怕一丁點。

    這回也是一樣,她相信賈珠的眼光和手段。

    李紈的支持,讓賈珠無比慰貼。

    不過他們夫婦再怎麼小心謹慎,雖然沒驚動賈政和王夫人,但與他們住得只有一牆之隔的兩個弟弟聽到動靜,卻都身著常服,帶著心腹「摸」了過來。

    寶玉性子依舊柔和,但不缺心機。

    賈環雖然庶出卻是二房最小的男孩,大哥賈珠待他和他二哥也沒有明顯厚此薄彼,因此他更率真一些。此時他脫口問道:「大哥,莫非是大姐姐打發人來了?」

    寶玉猶豫了一下,卻不是問話,「哥哥出門小心。」

    不得不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寶玉和賈環這輩子遠離「脂粉堆兒」,常年跟著大哥讀書,兩個少年脾性和見識也都隨了賈珠——至少這兩個論起鎮定堅毅,比他們的親爹還略強上幾分。

    不過,賈珠也就輕易嚇唬不住他們。

    賈珠安撫道:「你們大姐姐身子不爽利,我要去瞧瞧。」

    賈環「哦」了一聲,旋即皺了眉頭,「前些日子大姐姐還好著呢。」言外之意,他不信。

    寶玉果然心思更為細膩,「就算大姐姐不舒坦,不好驚動老太太和太太,嫂子也該跟大哥一起收拾出門。」肯定不是大姐姐不痛快。

    臭小子們長進了!幸虧兒子最乖巧,說不讓搗亂就在房裡老實待著。

    賈珠此時也是喜憂參半,旋即凝重道,「我出趟門,你們也大了,伺候好老太太,老爺和太太。」

    兩個弟弟肅然應是。

    賈珠出門便直奔北靜王府。

    話說在父親賈政投靠太子不成,依舊篤信賈史王薛以及金陵甄家是自家牢不可破的盟友。實際上,甄家的確倒向了太子,這些年也跟寧府賈珍更是多有聯絡,給太子送了不少銀錢。賈珍獻上去的銀子多是家中積累,而甄家可都是賄賂和虧空所得了!

    王家則是悄然偏到了大皇子那邊,至於史家,史鼎史鼐那都是聖上的人!所以這些年跟賈政逐漸疏遠了起來。最後,有錢沒官位薛家卻是藉著他們兄妹搭上了七皇子,當然薛家也沒斷了給其餘幾位皇子的孝敬。

    這一路上賈珠難免思緒萬千,史王薛三家加上甄家,如今唯一靠得住就是史家,可惜這對兄弟偏偏都不在京城。而四王八公之中,又有好幾家早早「押

    了」太子:費家謀逆必定會用太子做大旗,對於這些投靠太子的人家來說,費家成事才是他們樂見其成的,還能白賺個從龍之功!

    萬幸這些人家沒誰還手握重權,因此宮中異狀他們還一無所知……但是他們遲早會知道的!

    他如今要的就是個快,賈珠思及此處,狠狠一馬鞭抽了下去,身下駿馬嘶鳴一聲,飛馳而去。

    四王八公之中真正還存有不少家底的,當屬北靜王。雖然賈珠跟水溶這位年輕王爺都沒說過幾句話,看著還遠不如跟柳桓或是石家大公子那般熟絡。

    聽說賈珠夜裡到訪,水溶竟親自把人從門外迎進外書房。二人見面,水溶頭一句便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賈珠馬術十分……一般,因此難免氣喘吁吁,他拱手致歉道,「王爺神算。」

    賈珠中進士之後常年在宮中行走,又托了姑父林海的福,有幸見過神出鬼沒的慶王數次:其中更有半數是慶王與北靜王同行……北靜王的立場自是不必懷疑。

    賈珠無意與水溶寒暄,直接遞出妹妹寫來的書信。水溶幾眼掃過,果然長歎一聲,叫過心腹準備出門。心腹快步邁出書房,水溶目視賈珠,誠懇邀請道,「一起?」

    賈珠鄭重應道:「卻之不恭。」

    去尋九門提督,本就無不可對人言之處,有賈珠這位常在御前行走的翰林在,也是好人證,另外賈珠一母同胞的親妹子更是七皇子的心頭肉,等此番亂局平息,護住聖上的七皇子……前途可是不可限量!

    作為當年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的四王八公之中的翹楚,北靜王府平素再如何超然,在這種時候終於顯露了他的「本色」:北靜王府講究一個恰到好處。

    比如他們之前從不曾在皇子之中選邊站,可一旦局勢明朗,這一家人的果決、勇敢和大方也一定會讓人印象深刻。

    北靜王自己也有驍勇的親兵,賈珠帶著的長隨也是祖父賈代善當年留下的心腹子孫——這些人手底下的功夫絕不是什麼唬人的花架子,這將近百人一同出了北靜王府直奔九門提督的府邸。

    話說九門提督如何能是等閒之輩,他知道聖上高熱不退就已經「緊繃著弦」,哪裡就真地敢安歇去了?

    這位提督大人有些春秋,覺本來就少,又存著心事,半夜裡靠在書房的榻上正一個勁兒地瞎琢磨,忽聽心腹在門邊低呼「老爺,北靜王與賈翰林前來……拜訪……」,他挺身而起,大叫一聲「快請」,自己則整了整衣衫,也不免嘀咕,「夤夜時分,正好『私~奔』嗎……」

    他也猜著了費家今夜必有大動作!

    等三位分賓主落座,賈珠開口三言兩語便把如今情況說了個清楚。

    北靜王更是拿出了個令牌……慶王的令牌。

    九門提督目光一凝——這個令牌正是聖上交給慶王,讓他能在緊要時刻節制宮中侍衛以及九門提督,他旋即恭敬地接下,扭頭吩咐守在門外的心腹,「傳令,關閉九門!到營房裡把小子們都叫起來!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水溶與賈珠對視一眼:這位提督說話向來不怎麼靠譜,但行事卻再讓人放心不過。而且他們此來手裡可沒有聖旨,能不能封閉九門,免得那群亂軍「鬧將起來」禍害整個京城,全看這位提督的眼力和勇氣。

    不過他們並不擔心這位貧苦出身,靠著聖上賞識和信任一路晉陞,並能替聖上守內城的人物會愚蠢到轉而投靠太子。

    統共不過兩刻鐘的功夫,眾人已經出了提督府,趙晗正巧領著他的人找上門來:彼此相見,卻實在笑不出來,可好歹心底都有了點底細……人多心不慌不是。

    趙晗還留了個心眼,讓一眾親兵化整為零,先找地方藏一會兒,若是他能安然無恙地送出消息,他們再出頭不遲。

    九門提督麾下只有一萬多人,守城巡城還是可以的,但說起真刀真槍地硬碰硬,戰鬥力絕對比不上趙之楨從北面帶回了的這些親兵。

    趙晗也不推脫,允諾用手中親兵前往四處「撲火救援」,而且立即就傳令下去。

    他看似鎮定,其實心裡無時無刻不想著趕緊替祖父和父親分憂,可如今宮裡尚無消息傳來,強攻宮門實在不是明智之舉……而且內城之中眼見著就要亂了。

    內城之中住著聖上的心腹重臣,若是費家破罐破摔發起瘋來,縱然宮中之事事後能平息且損失不大,但臣子,尤其是重臣的死傷,以及隨之而來的朝局動盪,無疑會讓大齊大損元氣。而且要命的是,大齊如今一南一北還有兩個勁敵在虎視眈眈!

    一時之間,他也沒辦法強攻衝進宮裡,那麼就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吧。

    這邊九門提督站上內城城牆舉目四望,果然見到有幾條路上火光點點。他連忙派人前去傳令救援,手持火把的步軍猶如一道長蛇,順著大路奔嚮往那幾處火光之地。可幾乎是同時竟有幾座宅子——緊鄰宮城的宅子,也冒起了火光,喧嘩與慌亂之聲似乎能順著寒風一起灌進城牆上幾位的耳朵。

    話說京中宮城加內城防務,十分分明,內城靠的就是九門提督這萬多人,宮中有御前侍衛,東南更有太子衛率駐紮,後宮亦有大量侍衛守護,而聖上的數萬禁衛軍則集中在宮北。

    若沒內鬼內訌,想攻破內城都得是個水磨工夫……無奈這回卻是太子反了。歷朝歷代沒能登基的太子當然下場淒慘,但這些太子之中真能狠心起兵造反的,卻沒有幾個!

    從本心來說,太子的確沒想過~謀~反登基。

    可局勢如此,無奈也好,憤怒也

    也罷,總歸箭在弦上,他此時就算想到乾清宮,跪在父皇床前請罪,都辦不到了……因為他的好七弟發覺了太子衛率動靜不對,果斷集合人手,徹底關閉了乾清門。

    此時此刻,東宮太子的書房裡,他腳邊跪著的正是他的岳父,費家族長費大老爺。

    太子臉色則始終陰晴不定:他這位岳父需要他太子的名頭鎮住前廷的侍衛們,而太子衛率的行動更是沒經過他的允許……他就像是個木偶一樣,被野心滔天的費家綁到了一起,還推到了前台。

    誠然,太子有一群出色的兄弟,不過他的天賦卻更加卓然,至少在幼年之時都把兄弟們壓制得沒什麼脾氣: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君子六藝,太子學起來都把兄弟們甩在了身後。

    聖上每每考校兒子們,提問後太子都有超出他年紀的獨到見解。直到十幾歲,開始接觸治國之道,太子亦能舉一反三。

    太子如此出類拔萃,聖上欣慰之餘,自是對這個兒子百般愛重,甚至能到了溺愛:幾年下來,太子就養出了恃才傲物的毛病,雖然成婚後有所收斂,但因為從不曾經歷挫折,總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他又喜愛享樂……自然當起了甩手東家。

    多年以來,一直都讓他「省心」的費家可不就深得他的信任。可惜太子縱然聰慧無比,卻低估了人心。

    大皇子的野心,原本從小就看不慣他這副自內而外的高人一等;而費家的野心,正是源於太子的這份「信任」。

    不管如何,太子自釀苦果,事到如今都得仰脖硬吞!

    他倒也果決,瞇了眼睛打量地上的費家大老爺,「說吧,你有什麼把柄落在別人手裡?」

    費大老爺臉色青白,眼底佈滿血絲,押上全家性命的破釜沉舟,讓他整個人看起來有幾分瘋狂和決絕之意。不過……還有理智在,他從懷裡摸出了個布包,雙手舉過頭頂,遞了上去。

    太子都沒用太監轉手,而是自己一把抓到手裡,展開一看:明黃色的詔書,再加上詔書下方那一枚大印……映入眼簾。

    太子竟然悠然一笑,「這東西早就沒用了。」說完,就卷吧卷吧丟在一邊了。

    費大老爺道:「這也是臣從西南那邊換來的。」

    太子冷笑道:「哦?你替孤許了他們什麼?」

    「劃江而治。」

    太子抬手就把幾上茶盞砸了過去,「好魄力!」

    費大老爺任由那碗底撞在自己的額頭上,「他胃口忒大,橫豎許了他也吃不下。」此時忽然抬頭誠懇道,「太子,大帥還在南邊!」

    這「大帥」指的便是太子的外祖父。

    眼見太子一言不發,費大老爺又道,「臣已經送了消息出去,咱們的人已經在內城裡匯合……」

    太子怒極反笑,「拿皇叔和我兄弟的家眷威脅他們?內城裡還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你倒是不怕得罪人。」

    費大老爺垂頭不言:費家要是完了,總得有人陪著他們一起走一遭黃泉路不是?

    卻說乾清宮中,聖上依舊沒醒……甚至燒得在說胡話,身邊兩個太醫愁得連鬍子都快揪光了……貴妃倒是一如既往地鎮定,只是眼下一片灰,上好的脂粉也遮掩不住。

    她親自給聖上換了塊手巾,之後徑直進了偏殿:趙之楨正帶著眾人議事。

    貴妃開門見山,「有慶王的消息沒?」

    今日慶王正好當值,趙之楨早早就察覺了異樣,慶王只會比他知道得更早。不過慶王在宮中只有若干密諜可以指揮……

    趙之楨解釋道:「神武門有太子右衛率的人守著。皇叔八成是想辦法往禁衛軍送消息去了。」

    貴妃頷首道:「天亮時分,也該一切見分曉。」

    不過此時仍是深夜,「亂軍」還沒開始攻打乾清門,內城果然……先亂了套。

    閉門養~性~多日的費大公子此時正意氣風發地騎在馬上,看著趙之楨的王府真恨不得一把火燒個透!再把他的妻兒砍個遍!

    可惜王府離他家很近……他也怕火燒王府自家也成一片焦炭。

    在他看來,若無趙之楨閒著沒事,橫插一腳,他家的買賣如何就做不下去,而他又如何會被太子厭棄,甚至父親都不肯再保他?!

    元春此時一手兒子一手女兒,閉目養神靜等喜訊……可惜門外傳來的腳步聲一聽就知道不是王爺……

    大姑娘趙暄進門在前,而她身後是亦步亦趨的王府大總管。

    趙暄向來率直,「側妃,費家那小子要攻打咱們王府!怎麼打,你且說句話!」

    元春扭過頭詫異道:「王妃呢?」

    趙暄道:「大哥臨走時就說王府都托付給你。」

    韓家畢竟曾跟太子多方往來,整個王府上下此時都覺得王妃有退路,未必肯盡心,而韓續也的確主動避嫌,始終不肯發話。

    這時候當然謙讓不得,元春立即吩咐道,「大門破了沒有?他們帶齊梯子了沒有?若都沒有,燒熱水燒熱油,站在牆上往下澆,再補上幾次~齊~射。能來堵門的都是家丁長隨,烏合之眾哪裡會打仗了?趕走他們,出工出力的全都有重賞!」

    有這番話就成了!大總管領命而去。

    就算世子趙晗帶走了府中精銳,可府中之人多是來自北面大營的~老~兵,只要有人肯做主肯擔

    責任,他們一不缺膽量更不缺戰力。

    果然元春一聲令下,沒多久慘叫呼號之聲便不絕於耳。兩位小祖宗自然也都醒了,女兒扁了扁嘴,合眼接著睡去,而向來「心大」的健兒居然眨巴著大眼睛,央求母親要去前面瞧一瞧。

    元春忙道:「少添亂!」

    王府這邊堪稱有驚無險,不過寧榮兩府卻沒這樣幸運了:這兩家都讓人圍了……

    而府外動靜也瞞不過耳聰目明的一對兒小兄弟。

    寶玉和賈環正在寶玉房裡相對而坐。賈環性子稍微急了一點,又驚又怒連說話也結巴了,「二哥,聽說大伯和父親要……要……要……投誠……咱們……怎麼攔……啊……」

    別看他才十幾歲,但看得明白極了:大哥賈珠絕不是太子這一撥的!雖然沒法明說,但比起父親,他更信他大哥!

    「咱倆鐵定攔不成,」寶玉托著下巴琢磨了一會兒,「咱們偷偷搬救兵去。」

    賈環大驚,旋即大喜,「大哥還留了救兵,在哪兒呢?」

    寶玉起身,拉住了弟弟,「咱們找老祖宗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