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元春晉陞記

正文 第63章 文 / Fahrenheit

    前世,在王爺登基後,忠順王府在宗室之中不算出挑,但也不差,當然欺壓自己的娘家還是手拿把掐。就愛上網……話說從元春的曾祖父那一輩,寧國公賈演和榮國公賈源就跟那時候的忠順王不對付。

    早先許是脾氣不和,後面更是涉及了利益之爭,只是當時兩家都勢力不小,不好輕動不說,更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無奈寧榮兩府逐漸衰落,忠順王府也不復昔日風光,但還是穩壓寧榮兩府一頭,最後娘家抄家奪爵背後也定有忠順王推波助瀾。

    有這樣一位等著好時機出手的政敵窺伺,元春重生之時很為家族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不過如今姑父和哥哥全都「健在」,她就不再把忠順王當成頭號威脅了。

    不過元春也只是深信,不論忠順王如何暗算,姑父和哥哥總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本事,至於報復回去,她……今天還真看到了點兒希望,也不怪她隱隱興奮了幾分。

    於是她又補充了一句,「若是說王爺您和忠順王互相看不順眼,我也是一樣不信。」

    趙之楨笑了笑,「忠順王府雖然大不如前,在軍中也是扶持了幾個人的。可惜臣這邊再怎麼用心,門人也就止步於五品。」

    寧榮兩府與忠順王府的過節,王爺自然有所耳聞。而王爺這後面一句,也是為了安她的心。元春心裡暖洋洋的,環住趙之楨的胳膊,又問,「跟您也搶過人嗎?」

    「當然。」趙之楨認真道,「在我剛領差事那會兒,還輸多勝少呢,提起來我就傷心。」

    元春眨了眨眼睛,旋即低下了頭。

    趙之楨道:「你想笑也不用忍著。」

    元春笑嘻嘻道:「王爺最是寬宏大量。」當年比不過忠順王,如今自然就不一樣了。陳年舊事,王爺本來也不介意拿出來讓大家樂上一回。

    果不其然,趙之楨亦笑道,「也是我當年手段不成。縱然彼此留了點心結,不過算不得什麼。忠順王一系都是陰沉沉的性子,跟我也不甚合得來。」

    元春道:「可若只是看不順眼,就大動干戈,我還是不信。」

    趙之楨笑道:「你什麼時候也愛尋根問底了?」

    這句話一下子就把元春說愣了。元春也陷入了自省之中:我原來的小心翼翼呢?仔細回想了好一會兒,發覺閒事兒自己依舊管得不算多,但話卻說得越來越多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趙之楨眼見元春靠住他肩膀不再說話,本是調侃一句罷了,卻惹元春多心,他連忙往回找補,「咱們兩個說話,最是慰貼了。」

    元春幽幽道:「看出來了……」

    您跟我話多,就是在意我……這一點我還是看得出來的。

    一個家族總要經歷起伏,娘家不會像前世那樣一蹶不振,她早不再擔憂,轉而……關心起王爺的前程了。王爺似乎也挺受用這份關心的。

    不過該說的不能省,元春便小聲道,「我是不是問得太多了?若是惹您厭煩,犯了忌諱,我可要悔死了。」

    殊不知趙之楨他父皇當年跟母妃商量政事之際,甚至都沒刻意避開過他。在趙之楨看來,元春深得他信任,更是才識過人,眼光獨到,又有何事不能攤開來講?

    再說,官場上說一套做一套比比皆是,要是真拿所謂的規矩當成金科玉律來嚴格恪守,差事不用辦了,人緣就更不想了,趙之楨自知還得在父皇那兒落個「不知變通」的評價。

    於是趙之楨為安撫她,特地說起當年父皇與妃母如何相處,最後更是道,「有我在,王府裡看誰敢胡言亂語。」

    外間王府總管以及她這個院子管事可都待命呢,這一嗓子誰聽不見?元春也笑了,「知道了。」若是前世,她準是以為王爺意有所指,如今嘛……王爺也有童稚的一面呀。

    其實她心裡也不知為何,忽然忍不住患得患失了一下:感情深厚之際,說什麼都是對的;一旦情誼轉薄,怕是翻舊賬得毫不猶豫。

    這麼一想,她有些反胃。

    不過到那個時候,她的健兒大概已經長大,而哥哥也能保駕護航,她得不得寵也不那麼要緊了。再說,前世她都沒怨恨過趙之楨,這一世就更不用提了……不過元春猛然摀住自己的嘴,越發泛起噁心:不對啊,她不是已經決心信任王爺了嗎?而且王爺怎麼看都像是長情之人,至少她一點都挑不出毛病。可她為什麼又開始胡思亂想了?

    這可真不對勁兒,元春有點迷茫。

    而這幅樣子落在趙之楨眼裡,他連忙抬手摸了摸元春的額頭,「不燒啊。」又連忙給元春順起氣來,「月信來了?」

    元春撫著胸口順口答道:「沒啊,冬天日子不准。」

    趙之楨轉頭吩咐門口值守的內侍,「請大夫來。」

    常出入王府的這位太醫住得本就不遠,見到王爺帖子,他用了不到一刻鐘人就趕到了。

    話說元春前世身為宮妃,每隔三天自有太醫前來給她請平安脈,現如今十天半月才能見一回大夫,她反而更是受用。

    而前世趙之楨絕無可能像現在這樣,守著她陪著她還時不時地哄她說話,更目光灼灼地盯著給她診脈的大夫。

    元春已經暈乎上了:呆呆看著趙之楨面帶微笑地送走道喜的大夫,又呆呆地讓趙之楨橫抱起來,顛了下接著轉了好幾圈兒……她摟著趙之楨的脖子,驚呼了一聲,「呀,要暈了。」

    br/>難怪剛剛又胡思亂想了!又是肚裡的孩子鬧得。

    元春自己找到了理由,等興奮至極的趙之楨把她放回榻上,她才又好奇道,「王爺這回怎麼這麼高興?我懷健兒那會兒您可沒這樣。」

    粉面桃腮再配上這嬌嗔的語氣,讓趙之楨如何發得了脾氣?

    話說,趙之楨前些日子從貴妃那兒聽說,父皇曾經隱晦地抱怨過他子嗣太少——聖上兒子多,他自然也喜歡自己的兒子多子多福。

    這也就是貴妃,看得出兒子對女~色~平平,就算聖上提醒了一回,都沒胡亂插手往兒子後院塞人。

    如今已經成親的皇子們,的確是趙之楨膝下最為荒涼:他三十好幾的人了,不過兩子一女。

    趙之楨顯然不是不能生,他只是相較於其他兄弟是個異類,更願意讓自己喜歡的女人為自己生兒育女。

    而他放在心上的元春……也不是不能生,卻似乎沒有能「多子多福」的好身子。

    天下為生子而喪命的女人數不勝數,趙之楨怎麼捨得讓元春胎次太過頻繁,以至於損了元氣?偏偏可就在剛才,大管家悄悄告訴他:給王府請平安脈的太醫說了,王妃有喜了,足足有兩個月。

    順便一提,王妃韓緒與側妃元春太醫用得都不是一個人。

    不知韓緒是不是要來個驚喜,總之直到今天元春也有了喜訊的時候,趙之楨都沒從韓緒那兒聽到消息,簡直韓大公子來京不親近他這個正經姻親,而是去尋門路投靠太子……韓家的印象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地消磨了下去。

    這回趙之楨更是覺得:有話不說,八成是所謀者大!

    不過不管怎麼樣,元春再次有喜,趙之楨還是覺得整個身子都輕了幾分。

    元春問了一句,等了一會兒王爺都沒回答,她自是難免好奇,「可是勾起王爺什麼心事了?」

    趙之楨無奈低聲道:「父皇嫌我子嗣少……」

    元春一怔,旋即輕撫小腹,「哎呀,我覺著這一胎是姑娘……」萬一真不是男孩兒,她也有說辭不是?

    趙之楨笑道:「四五個足夠交代了。」頓了頓,更是貼在元春耳邊道,「妃母說了,父皇其實是對韓家不滿意。」

    其實當時在貴妃的承乾宮中,聖上的原話是,「老七娶的三個媳婦,哪個肚皮都不爭氣。」

    聖上他老人家分明是對韓家藉著老七搭好的晉身之梯前去投靠太子,不怎麼舒坦:韓家哪是什麼有底氣「挑三揀四」的人家?

    執掌一地兵權的封疆大吏明晃晃地親近太子,不怪聖上心裡彆扭了。貴妃最是瞭解聖上的心意,她一撇嘴,「這一個過門都一年多了,也沒動靜。」

    好在聖上也只是暫且抱怨一下,並無真地處置韓家之心,他思量了一會兒,又道,「老七孩子也少了些。」

    貴妃道:「還不是您害得老七常年不著家?再說了,我瞧著晗兒極好,生一群敗家子也比不過有一個人中龍鳳。」

    聖上也笑了,「瞧瞧,我才說了一句。」

    貴妃也撐不住樂了,「回頭我跟老七和他媳婦都說說。」告訴老七對韓家不用太客氣才是正經呢。

    這邊貴妃剛跟兒子說完體己話,還沒來得及召見兒媳婦,韓緒這邊就懷上了:韓緒和元春有喜的消息是一起送進宮來的。

    貴妃心中自有計較,只是面兒上哪個都沒虧欠,打發人去王府賞了東西。

    卻說韓緒懷胎比元春早上將近一個多,可消息卻是一併傳出來:說實話她真沒有搶元春風頭的心思,第一胎她只是求個穩妥罷了。

    作為王爺明媒正娶的王妃,韓緒可不會像她娘家嫂子建議的那樣,親自下場跟側妃鬥個高下。

    她要的是尊貴和體面,這些東西只要她不惹怒趙之楨,自然不缺。如今又要有兒女傍身,韓緒就更不在意王爺歇在誰的屋裡了。

    反正一個月裡,王爺縱然在京城,也不過來看她兩三回,而後院裡那幾位姨娘每月也能見上王爺一面,剩下的……不用問,晚上只要去側妃院子自能尋到王爺。

    曾經韓緒也胸悶過,可只要想起她的心上人表哥——這位表哥跟王爺無論外表氣勢還是秉性,就沒有一處相似的,韓緒也是心緒漸平。

    顯而易見,她不喜歡王爺,王爺也不喜歡她,不過是夫妻湊合著過日子,各自留點餘地自是平安無事。

    她萬沒料到,這麼快就有了孩子!而有了孩子,孩子的爹可不就……在她心裡更不要緊了?

    因此趙之楨來探望韓緒時,韓緒一臉喜色,微微垂頭,雙手搭在腰間,雖說對話如流,可心思愣是一點都沒放在王爺身上。

    趙之楨只覺得自己在這屋裡竟是「外人」……他有些不快,可旋即又暗自鬆了口氣:韓緒不比劉娡,這樣也好。

    從韓緒這兒「點過卯」,他抬腳便去了元春的院子。進門之後,趙之楨發覺兒女三個居然都在,難得「人來的齊」,他便吩咐廚房,做些大家都喜歡的小菜。

    元春這邊煞是熱鬧,韓緒……卻也不寂寞就是:她娘家嫂子來了。

    因為幾番手段拙劣至極,韓緒的嫂子在家閉門思過了良久,終於有機會再來王府……送信。

    韓緒嫂子娘家雖不如何出挑,卻也有人做官,這樣的人家總有個把聰明人。至少韓緒這位嫂子讓娘家人好生教

    教導過後,再來面見韓緒,舉止言行就挺像樣子了:尊卑親疏遠近,拿捏得都算妥當。最起碼不再把韓緒當成小姑子,而是高高在上的王妃。

    韓緒嫂子十分恭敬,「恭喜您啦。」說著,便把禮單奉上,「老爺當年便說過,您是有大造化的。」

    韓緒和嫂子閒聊了一會兒,便露了乏,嫂子此番極有眼色,當即告辭而去。

    送走嫂子,韓緒換過衣裳,拿著厚實的禮單,冷笑道,「無事獻慇勤……」

    她猜得一點不錯,翌日趙之楨便在書房迎來了韓緒之兄韓家大公子。

    韓家大公子自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他比他媳婦更為恭敬,神情語氣也更是真誠,「還請王爺示下!大恩大德,必不敢忘。」

    而趙之楨看著眼前薄薄的箋紙,陷入了深思:太子讓韓家幫他抓個人,還是出關抓人,不僅不要驚動他七弟,更不能讓這個人落到父皇手中。

    若是他沒料錯:他的好二哥太子殿下最大的麻煩應在南方,而不是北面大關之外……這裡蹊蹺太多,太子如何不知韓家與他的關係?若是逼得過了,韓家如何不向他求援?

    因此趙之楨沉聲道:「此時你若是還有僥倖之心,誰都救不得你。」

    卻說趙之楨的書房裡氣氛凝重,元春這邊也沒好到哪裡去:鳳姐兒來告狀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回是個長得像男主,性子像元春的女娃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