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醉回七九當農民

《》正文 第四十二章 魚歸大海 (下) 文 / 西風黑馬

    吳永成懷著十分複雜的心情,看著李琴母子倆走遠,直到看不見他們的背影了,才彎下腰,提起自己的大提包,向家裡的方向走去。

    好女人哪!自己可是這一輩子.也不能對不起他們母子倆呀!

    吳永成一路感慨著,不知不覺中就回到了自己家的院裡。

    「五兒,你怎麼就回來了?怎麼早你們就放假了嗎?」吳永成的媽媽,正在院子裡不知在忙些什麼。突然看見兒子提著個包回來了,高興得又驚又喜,急忙丟下手裡的活計,迎了上來,「你四姐呢?她怎麼沒有和你一起回來?她們還沒有放假嗎?」

    「奧,她們還沒有放假。我們也是學校讓早點回來,在當地搞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所以才早放了幾天。」吳永成按照在北京時和他的四姐一起商量好的口徑,回答他的媽媽。

    說謊話並不好,可有的時候,一些善意的謊話,也必須說一些。特別是遇到什麼令人非常難過、或是生了什麼十分悲慘的事情,一時還不合適告訴對方時,編一些善意的謊話,先應付過眼前的場面,以免突然的意外刺激,馬上就傷害到對方。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找一些適當的時機,再告訴他們事情的真相,比當時就直接了當地說給他們,效果要好得多。起碼,流逝的時間。會減弱他們地一些悲傷、難過。

    「那你趕快放下包,自己打盆水去洗一洗,坐了一路的車,累壞了吧?媽趕快給你去做飯。一會就好!」吳永成的媽媽急忙給兒子張羅飯去了。

    吳永成匆匆吃了一點飯,就和他的母親含糊地說了一聲:「媽,我瞌睡死了,先睡一會。別叫我!」就躺到炕上,幾分鐘後便呼呼入睡了。

    這幾天把他累壞了。牛存傑的那件事情。把他整得心力交瘁,好幾天也沒有好好合一眼了。

    穿越也是人啊,他不是神仙,他也是*凡胎,也知道餓了要吃;困了要睡;有了*要洩;出現麻煩要困擾。心情煩躁的時候,想打人、罵人、砸東西。

    到底是回家了。這感覺真好。吳永成的這一覺,一直香香甜甜地到了下午四點多。

    吃好、睡足,精神就是好。

    吳永成起來擦了把臉後,所有的疲憊一掃而空。頭腦清醒極了。

    他來到院子裡,只見老媽還在院子裡忙碌。

    一年四季,吳永成就沒有見他地媽媽歇息過,好像手裡總有幹不完的活計。

    「媽,我爹去哪了?怎麼我回來,也一直沒有見他?」吳永成問院子裡忙得手不停息的老媽。

    老媽見兒子起來了,趕忙跑過來:「五兒。你睡好了?媽進去了幾次,見我娃睡得那個香啊。把我娃累成個什麼樣子了!你睡著的那會。你爹從雞場回來了。他也沒叫你,坐到你旁邊。呆了一會,就拿了一張鐵走了,說要去河灘裡,去看看咱的棗樹。估計這會還在那裡。」

    棗樹,吳永成馬上就想起了自家去年在黃河灘上、種的那七百多畝地棗樹。

    因為去年栽植的那些棗樹,在他的影響中,收益還不是很大。所以吳永成也一直沒有把它當成一回事情。雖然說起來面積不少,七百多畝呀。棗樹的數量也挺多的。但畢竟是剛掛果,產量還很低。每株樹能結的棗,也只有一、半斤,要想真正大收益,還得等一、兩年以後。

    「媽,咱們去年打的棗,賣了多少錢?」吳永成隨口問到。

    「哎呀五兒,去年打的那些棗,咱還賣了不少錢哪!以前咱們還真小看那破河灘地啦。去年秋裡棗紅了的時候,請了村裡的十幾個人,幫咱們打棗。收完棗後,幫忙地每家咱又給了不少棗,酬謝人家。就是這樣,剩下的那些棗曬乾以後,今年光干棗,也賣了兩萬多塊錢,那還只是賣了一半!」老媽一提到棗,就高興得合不住嘴了。

    「什麼,去年剛栽地棗樹,結的棗就賣了兩萬多塊錢?媽,你不是日哄我吧?就是地裡種下搖錢樹,也沒有那麼快呀?更別說是栽棗樹了!」吳永成聽得一下子跳了起來,就像馬蜂蟄了他地**一樣。哪有那麼神奇呀!不就是剛栽的幾個棗樹嘛!一年就掙了兩萬多塊錢,還只是賣了一半!

    「你喊什麼?這可不敢讓外人聽見!要不,村裡的人就該眼紅死了。媽幹麼日哄你?這還是上個月,你二姐夫幫著拉到縣城裡賣的呢!每斤賣了六毛錢。把你二姐夫也日怪得不行,回來一個勁地和我們念叨,說這有了文化,就是不一樣,讓承包個破河灘栽樹,也能掙了大錢。比他的拖拉機跑上一年,也掙的多。老人們說得沒錯呀,這棗樹就是個鐵桿莊稼!有了它,一年下來,吃不愁、穿不缺!咦,這不是你去年給你三姐夫寫信、讓我們種的嘛?你怎麼就給忘了呢?我們還以為你早就知道能掙這麼多哪!」

    這棗樹是個鐵桿莊稼,吳永成他知道;棗樹早熟、高產,他也知道。可是他就壓根沒想到,一個破河灘,一年的工夫,就能收入了幾萬塊錢!

    也難怪呀!他在前生鄉里工作時,只知道一些理論東西,光會嘴上說,不會自己做;更不會到了秋後,跑去人家老百姓家裡,去給人家算帳!那些收入呀、產量呀,對他來說,就是一些事不關己地數字,涉及不到他的什麼切身利益。他也懶地去仔細算帳。哪能知道七百多畝地的棗樹,一年下來具體是個什麼概念。他光知道幾年下來,肯定收益差不了。要比地裡種莊稼強得多。沒想到才一年的工夫,就能鬧這麼多。

    現在老媽這麼一說,他就上了心啦。隨手揀了一根柴禾棍,在地上算了起來:在他的記憶裡,棗樹的株行距離應該是1為宜,那麼就能栽植四百多株,當年棗樹的產量最低,每株基本斤

    斤的產量,濕棗曬乾了,差不多就是半斤多干棗,每是六毛錢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七百多畝的爛河灘栽棗樹,一年下來就能掙四、五萬塊錢,這還只是個剛開始的第一年呀,那今年下來更不得了。能掙

    「媽,我去河灘裡看我爹去。」吳永成這帳也不算了,他興奮得一時半會的也算不清!從小他的算術,就很糟糕。反正今年肯定比去年掙得多,甚至還要翻倍。不算了,去看咱的搖錢樹去。

    從家裡跑出來,騎了個自行車,吳永成一溜煙.弛向五里外的黃河灘。

    此時天色已近黃昏,太陽正慢慢地向西邊落下。晚霞映紅了半個天空。一天的熱氣也已經散去了許多。撲面而來的微風,也有了陣陣涼意。

    「君求悅且艷.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一路上吳永成騎著車,下意識裡卻蹦出了這白居易的詠棗詩。

    其實棗這東西,古人並不陌生。

    棗樹,在我國的培育史已超經》,這一4000年前的民歌集。相傳培育的棗樹,源於野生的關品種,經過人工選擇而成。關於棗的傳說可見於中國詩歌,史書及幾乎每一個中國社會。

    棗樹喜溫、喜光、耐旱、抗澇;同時它對土壤地適應性較強。抗鹽鹼、耐瘠薄,平原、沙地、荒山均可栽培。有其獨特的精神氣象:它不畏風沙,頑強生長,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厚得載物」是棗樹的真實寫照;古人甚至稱它為「與牡丹爭輝,共霜菊鬥艷」。

    棗是饋贈親朋的上好禮物,因為大棗營養豐富,除富含大量糖分外。每100鮮棗中,含有維生素c300克,大大超過一般水果中的含量。大棗中還含有一定的脂肪、蛋白質、纖維素、果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維生素p以及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此外,大棗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基酸,因此大棗也是優良地滋補果品。

    「五兒,五兒。你到哪裡去?」吳永成只顧低頭騎車、想事情,一聲突如其來的喊叫,把他從遐想中拉回到了現實。

    他抬起頭一看,原來自己已經來到了黃河灘上。他的父親吳有德正站在路邊、笑瞇瞇地看著他。

    「老遠我就看見個人騎著個車,越看越像你,沒想到還真是你!學校裡怎麼快就放假了?你到這來幹什麼?」

    吳永成趕忙岔開話題:「爹,今年咱們的棗樹怎麼樣?收成應該比去年強吧?」

    果然,聽到問棗樹,吳有德老漢高興的把手裡的鐵掀往地下一插,說了一聲:「來。五兒

    吳永成跟著他地老爹。來到了河灘上一大片的棗林裡。只見整個黃河灘上,都是綠油油的棗樹。

    這時花期剛過。只是偶爾有幾朵還沒有開敗的、黃綠色的小花,點綴在整個綠色的樹葉中。

    「你抬起頭,往樹上仔細看一看!你看,今年咱們的棗樹結得怎麼樣?」老爹喜悅地指點著。

    乍一看,整個棗樹上全是綠色的葉子,就根本看不見一個掛著的棗。仔細一端詳,茂密的樹葉枝間,密密麻麻地結著小豆般地綠色小果實。

    「哎呀。今年咱們這河灘的棗樹,又是個不小地豐收啊。」吳永成看著滿樹青青的小棗。彷彿看見了樹上掛著地那都是明天的希望。

    「是啊,只要國家的政策不再變,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咱農民的日子,馬上就會好起來的。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城裡的人們,還又要往咱農村跑哪!到了那時侯,五兒,你說咱們的農村,會變成什麼樣子啊?!」吳有德老漢從來不愛多說話,這個大家都知道。看見這喜悅的果實,想著這幾年生地變化,老漢激動的、實在忍不住,要把心裡地話兒說出來,和人一起分享著勤勞的喜悅。

    「爹,你放心吧!國家的政策,只會越變越好的。咱們國家近十億人口,其中就有八億人是農民。大家都知道,只有咱們農民的日子過好了,整個國家才能強大起來,中華民族的振興,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您就等著看吧,會有那麼一天,咱們的農村,要變得比城市裡還要好。到了那時,咱們農民的要求就不僅僅是能吃飽、穿暖就滿足了,而且還要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用的東西也要好!城市裡的人,也都要跑到咱農村來生活!因為咱們這裡的空氣,就比他們城市裡的要好得多!」

    「真要是有那麼一天,那可就太好了!」吳有德老漢感慨著抽出了腰間別著的旱煙袋,裝上一鍋,點燃,瞇著眼睛,美美實實地吸了一口。臉上露出了知足的笑容。

    微風吹過,棗樹葉子出了沙沙的響聲,好像也在分享著吳老漢的喜悅。

    「爹,你說,要是我這個書念不成了,回到咱農村,你說該怎麼辦?」吳永成見老爹心情正好,試探著先說了這麼一句。他知道,自己的老爹不同於他的媽媽。別看平時不吭氣,其實他的心裡,什麼也明白著呢!瞞他、估計是瞞不過去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把話說明了。讓他以後慢慢做母親的工作,這個效果要好得多。老爹是個明事理的人。

    「五兒,是不是你在學校裡出了什麼事情啦?」果然,吳老漢一聽他的兒子說出這樣的話,就覺得有些不對頭,把旱煙鍋從嘴上拿開,盯著吳永成:「沒事,你說實話,爹不怪你!實在不行,咱就回來,還再種咱的地。國家現在的政策好了,咱們農民的日子,也不比他們國家幹部們活得差。說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