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齊天逆聖

《》章 節目錄 第十六章 :佛道之爭 文 / 悟空道人

    悟空此番煉化帝俊羽毛,可謂盡得帝俊真傳,他生前的神通法術、戰鬥經驗無一不印入腦海當中。於是,悟空便尋了一處山脈,打出一個山洞,然後進入其中,以巨石將洞口封堵,開始閉關。

    帝俊曾經乃是天帝,何等人物?他留給悟空的這些真傳卻也不好消化。

    悟空以「鴻蒙三千變」這等法門與帝俊的神通一一印證,得益匪淺。

    也不知時日過了多久,悟空彷彿已化為了化石的身軀才微微顫抖。

    甫一睜眼,精氣狼煙便從天靈蓋上衝起,若非悟空及時壓制,怕是連這條山脈都會爆開。

    「太乙金仙凝練金丹。我煉化了帝俊羽毛,直接跨越上仙境界,凝結金丹,成就太乙金仙。不過,這其中過程倒是要去細細回味,以免以後領悟大道會遇到阻礙。」悟空心中明瞭通透,自己成就太乙金仙值得高興,但卻也不能忘了根本。

    仙人九品,而後有太乙金仙,修到上仙,要跨過這重門檻的話,便需要凝結金丹,而至於葉孤城幾個劍者則需要凝練的是劍丹。

    修者的法力都是在元神當中的,這凝練金丹何用?金丹渾圓,與道相似,凝練金丹,便是用來領悟大道的!悟空得到帝俊的大道傳承,從而直接凝練了金丹,成就太乙金仙。雖然快捷,但卻有些不妥,這畢竟是從別人身上得到的,並非自己所悟,感觸自然也沒有自己悟出來的深。

    悟空這七年閉關便是潛心領悟這些大道,凝練金丹,使得金丹更加渾圓無暇。

    修行無日月,眨眼便是七年了。

    悟空抖落身上灰塵,雙眸開闔間有一股光彩,覺得渾身充滿力量。

    「七年已過,不知而今佛道之爭到底如何了?」悟空心中暗道。

    打開須彌芥子空間,將那人參果取出一枚,嚼了兩口便嚥下肚子,渾身毛孔皆張,吞吐精氣,舒服得彷彿登仙。藉著這枚人參果的精華,悟空又閉眸神遊了一日這才作罷。

    他發現,須彌芥子空間那一株七彩菩提樹已然長大,散發七彩光芒,倒是頗為好看。

    悟空心知觀音道場中的東西沒有一件是凡俗之物,菩提代表佛家智慧,想來這七彩菩提寶樹絕對非同尋常。於是一把將這七彩菩提樹從須彌芥子空間當中拽出,往地上一扔,它便自行扎根其中。

    「准提道人那七寶妙樹無物不刷,這七彩菩提樹與他那七寶妙樹有什麼瓜葛麼?」他想得的確沒錯,這七彩菩提樹便是准提道人那七寶妙樹上掉下來的一顆種子。

    悟空心道:「且用真火煉上幾個時辰!」

    想罷,便催動元神,張口吐出真火熔煉這七彩菩提樹。

    這菩提樹於真火中巍峨不動,甚至連樹幹都沒有一點發黑的跡象。

    悟空無奈,只得將元神出竅,附到這樹上,要以元神來將此樹煉化!

    悟空心中想著把這寶樹煉成一柄拂塵好了,正好用來刷人!還未等元神催動法力,這寶樹便是一個變化,化為一柄七彩拂塵落入了悟空手中。

    悟空大喜,將拂塵拿在手中把玩一番,然後就著山洞口的萬斤大石一揮,一道七色神光頓時自拂塵當中刷出,刷得那大石飛起百丈,然後才重重落地,險些弄得週遭山脈雪崩。

    「那帝俊羽毛當中的神識雖然被我煉化,但這羽毛卻還在,何不把這羽毛煉入這拂塵當中!帝俊,那可是連聖人都需要聯手才能對付的大人物。」悟空心道,將那枚帝俊羽毛取出,然後開始熔煉。

    不得片刻,羽毛便與拂塵熔煉一塊兒,這柄拂塵的柄部多出一道刻畫,乃是一隻三足金烏。

    悟空而今實在是窮得叮噹響,手中只有兩件法寶。

    一便是那由八戒手中九齒釘耙和唐僧手中法杖一起熔煉得來的打佛棍,二便是這柄由七彩菩提樹和帝俊羽毛一同熔煉而成的拂塵。想想那些神仙層出不窮的法寶,悟空便不由得默然哀歎一聲。

    悟空打量手中拂塵半晌,沉吟道:「便叫你淨世拂塵!我等生來自由,但那些神佛卻高高在上,我欲以此拂塵掃淨世間。」

    「看來,咱家得多掀幾個菩薩的道場,如此一來,才能富有起來了。」悟空心道。

    將拂塵往腰帶上一插,抬手捏了個法決,變化成另外一副模樣,便一個觔斗翻了起來。

    到了東土神州,他發現佛門與道門時常鬥法。

    但那也僅限於年輕一輩弟子之間,高仙以上修為的前輩都不參與,不過他們卻也在暗中援手,不時送些他們自己煉出來的法寶,以相助自己的弟子獲勝。佛道之爭已然愈演愈烈,在東土神州這方大地之上,但凡道士與和尚相遇,必是一番口舌爭辯,如若說不過去,那便又大打出手。

    東土神州之中畢竟道教文化源遠流長,佛教乃是後來者,由多寶道人化為如來後才得以發揚光大,所以諸多百姓還是更多傾向於道教。皇族,那更是不用說了,當今大唐皇帝李治在位時有佛門中人欲蠱惑於他,卻遭那尉遲恭與秦叔寶幾下打出了皇宮。至於李世民,而今已拜入了袁天罡門下,潛心修道。

    連曾經的大唐天子都去修道了,百姓對於道教自然是更加推崇備至,是以,道觀之中香火不絕,而佛門佛寺卻日益冷清起來。

    如若悟空沒有打殺唐僧,讓那西行之事完成的話,而今,諸多佛典怕是已傳入東土,佛教也將興起,再由那行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得道高僧唐三藏在四處遊走一番,講些佛經,怕是會有佛徒無數了。

    至於觀音菩薩,南海道場被掀翻,惹得無數修者看了笑話,她自問也沒臉見人,躲入文殊菩薩的五台山中,一去便是整整五年。直到佛祖派來迦葉、阿難兩名徒弟,將普陀山賜予她當作道場,觀音這才從五台山上出來。

    而談及那個打殺了唐僧,毀了金山寺,挑起佛道爭端,又掀了觀音道場的道士,而今卻不見蹤影了,道門眾人大感可惜,只覺得莫非是佛門哪個大能出手將之擒拿了。

    由於觀音道場被人掀翻,佛門大怒,派出孔雀大明王菩薩、金翅大鵬王護法、四大金剛等佛門當中赫赫有名的高手坐鎮東土神州的邊陲,一旦其中有什麼變化,金翅大鵬王一扇翅膀,頃刻便到,而孔雀大明王的神通法術也是極為厲害,四大金剛布下陣法,縱是太乙金仙怕也跑之不掉!

    孔雀大明王菩薩何許人也?

    當年因為多寶道人轉世如來,成佛作祖,名頭上竟與幾位聖人齊頭並進,孔雀大明王孔宣看不過去,這比他還小上半輩的多寶道人竟然站到了他的頭上,於是便一口將這佛祖吞了。佛教大是惱怒,但礙於准提道人面子,也不敢打殺,最後封了個大明王菩薩,兩家便也皆大歡喜了。

    金翅大鵬王護法何許人也?

    當年與悟空結拜的妖族大聖之一,號稱世間極速,後來幾人分崩離析,自己建立了一處國度,阻撓西行幾人,後被佛教收服,封為佛祖護法。

    至於那四大金剛護法,卻是法力一般,不過四人結成大陣,卻極為厲害。

    佛道兩脈鬧得甚是厲害,屍王將臣便連分身也不敢再出來,萬一被人察覺,惹來那些巨頭出手,他必然化為劫灰了。不過,這些年來,少說也吃了十來萬人,法力已然恢復大半,再修養些時日,怕是便可以破關而出了。

    至於天庭之上,自然表面和諧,由於佛道之爭,天庭當中的官員也在明爭暗鬥。

    南嶺妖山依舊寂靜,北域魔淵尚且無事。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便匯聚到了這東土神州與西天佛土的博弈之上。

    佛道之爭,已愈演愈烈,佛門菩薩,道門金仙,怕是不久便會大打一場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