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小婢

《》章 節目錄 23第二十三章 文 / 雙面人

    黛玉其實知道自己的處境,也可以預料到這府裡的人像故事中一樣露出猙獰的爪牙,但是越是明白,心裡就越是痛苦而悲愴,所以一直自欺欺人,雪雁知道她什麼都明白,以此故事來警示她,非是開導,而是讓她不要再繼續粉飾太平。

    微微歎了一口氣,黛玉苦笑,即使正視了自己的處境又能如何?

    她只是個女孩子,必須依附榮國府而活。

    離了榮國府和外祖母,縱有房舍僕從,但是她恐怕連生存二字如何書寫都不知道。

    到了除夕卻下起了大雪,撕棉扯絮一般,紛紛擾擾,迷濛了視線,不但未熄過年的興致,反而多了十分喜氣,都說瑞雪兆豐年。

    賈母早帶著闔府子弟女婦去寧國府了,黛玉因是外人,沒有跟去,只同雪雁等人看書練字取樂,然見到榮國府裡一片繁華熱鬧,心裡到底有些傷感,每逢林如海和賈敏的忌日賈母還能安排她私祭一下,可是她住在榮國府裡,怎麼祭祀林家祖先?又不能擺出自己的苦悶於眾人跟前,因此呆在房裡不出門,臨窗寫了幾首小詩,仍是難解愁緒。

    接下來七八日,王夫人和鳳姐天天請人吃年酒,府裡整日價張燈結綵,親友絡繹不絕。

    黛玉身上有孝,不去給人添晦氣,榮國府裡的規矩姑娘們一概不見客,遂同寶釵寶玉等趕圍棋抹骨牌做戲,或隨薛姨媽在賈母正房後面花廳裡看戲說話。

    榮禧堂那邊前廳後堂裡宴請貴客,薛姨媽也不得去的,故在這裡看著姐妹們。

    這一日請的乃是皇親駙馬王公諸公主郡主王妃國君太君夫人等,皆是京城中第一等人家,亦是賈家世交公侯應襲,賈母忙帶著邢王夫人等作陪,酒過三巡,忽有永昌公主問道:「前鹽課御史林大人家的千金可是住在府上?」

    賈母聞言一怔,她不曾聽過林家和永昌公主府上有什麼瓜葛,忖度再三,仍不知永昌公主的用意,遂笑道:「我那外孫女沒了父母依靠,我便接在身邊教養。」

    永昌公主笑道:「老太君教出來的孩子必然一等一的好,何不叫出來一見?」

    樂善郡王妃素與永昌公主交好,見她有此興致,亦笑道:「正是,連同府上的幾位小姐也一同叫來讓我們瞧瞧,水靈靈的姑娘家,老太君何必藏著掖著?」

    賈母只得道:「她們小的小,弱的弱,更兼身上不好,恐衝撞了。」

    永昌公主不以為然地道:「算算時間林大人已經一年多了,小孩子家家的咱們又不忌諱什麼,何必拘著?快帶出來叫我見見。」

    賈母聽了,命鳳姐去把黛玉和迎探惜三人帶來,想了想,又道:「也叫你薛妹妹過來。」

    鳳姐答應了一聲,及至到了賈母后院花廳,說了來意,唬得眾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雪雁不管別人如何避到裡間整裝,指揮汀蘭捧來梳妝匣,取出一套珍珠頭面迅速換掉黛玉頭上原先佩戴的素白銀器,又叫淡菊另拿了衣裳給黛玉換上,月白緞子銀鼠襖兒,白綾繡花灰鼠皮棉裙,外罩丁香紫的對襟褙子,領口和袖口鑲滾著白狐狸風毛,雅致卻不素淨。

    雪雁端詳一番,又取了一件鵝黃緞面的狐皮大氅給黛玉披上,以免途中迎風沾雪。

    鳳姐見須臾之間,黛玉已經收拾得妥妥帖帖,連雪帽手爐都十分齊備,而三春並寶釵身邊仍有些手忙腳亂,不覺心中一歎。

    好在三春並寶釵等人不似黛玉見客須得更換衣裳首飾,片刻間便已妥當。

    五人隨著鳳姐來到宴上,大家見了,不過都是請安問好讓座等等,除了幾家極親密的親戚或見過一二個外,餘者皆未曾見過,她們本非草木之人,見這五人個個出挑,通身說不出的好看,言談舉止又極出色,不覺滿口稱歎不已。

    永昌公主先拉著寶釵迎春兩個問話,鬆了手又問探春惜春,最後方拉著黛玉的手,著實打量了一番,極誇猛贊,道:「府上的小姐個個都好,竟叫我不知道誇哪個好了。」

    又問黛玉道:「住在你外祖母府上幾年了?帶了幾個人來?」

    黛玉不知她何出此言,忖度片刻,方答道:「自先慈去後住在外祖母家三年,先嚴去後至今又住了將及一載。先嚴憐小女年幼,留了五六房忠僕跟著服侍。」

    永昌公主聽罷,點頭感慨了半日,對賈母歎道:「人常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我原不信這話,如今我那親家太太求到我跟前,我才算是信了。林大人活著去後不知為女兒打算了多少事,真真稱得上是嘔心瀝血,叫我不得不感動非常。」

    賈母納悶道:「公主這是何意?我竟聽不懂。」

    黛玉滿心亦是不解,然而她本性極敏,心頭忽然一跳,莫不是父親又有所安排?

    想到這裡,黛玉忙看向永昌公主,果然聽她笑道:「還不是我那老親家做的好事兒!一二年前老親家應承了林大人為女請教習嬤嬤的事兒,當時親家太太原想問我要個教習嬤嬤送去,不想林大人病了,不久又去了,此事只得耽擱下來。然君子重諾,一言九鼎,我那老親家既然應了林大人的請求,縱林大人已去,卻也得將這件事體體面面地辦好,聞得林姑娘住在府上,故遣親家太太來求我挑兩個教習嬤嬤好送給林姑娘使喚。」

    黛玉聽了,心中酸楚無限,然面對眾客,雖眼眶微紅,卻不能失禮,向著永昌公主深深拜下,道:「小女多謝公主費心,張世伯同伯母之心意,小女亦感激涕零。」因為有節禮往來,所以她知道永昌公主的親家是張璇,因為永昌公主只有長子娶婦,女兒卻沒嫁人。

    而張璇身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不說位高權重,單是在清流中的名聲也是極好。

    雪雁隨著黛玉過來見客,聞聽此事當真是大喜過望。

    她就說,林如海既知榮國府門風不正,怎能不為愛女籌措,沒想到他竟然有本事給黛玉請到宮裡出來的教習嬤嬤,而且在自己和黛玉跟前一絲兒口風都沒露。有了這樣的教習嬤嬤在身邊指點黛玉,既加重了黛玉婚事的籌碼,也沒人再拿黛玉的規矩來說事。

    有這麼一次安排,想必林如海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安排在後頭。

    太明白黛玉處境艱難的雪雁心神頓時為之一鬆。

    迎春不理事,惜春不知事,釵探二人聽得林如海竟為黛玉費心請兩個教習嬤嬤,看向黛玉的眼神不禁十分羨慕,府裡雖有教引嬤嬤,可怎麼能比得上宮裡出來的體面?

    永昌公主拍了拍黛玉手背,對賈母笑道:「我聽了這麼件事,立時便挑了兩個常伴我左右的嬤嬤給我那親家太太送去了,不知可送到府上了?」

    雪雁聽到這裡,隱隱約約覺得永昌公主似乎是故意這麼說的。

    永昌公主府裡的教習嬤嬤有沒有送到黛玉身邊,精明如她怎能不知道?張夫人若送了人來,必然也要告訴她一聲的,畢竟是她府上出來的。偏她在賈母跟前說出如此言語,莫不是因為張學士夫人沒有借口送人,所以她過來做個先鋒?

    賈母雖覺得這事太過突然,倒也為黛玉歡喜,道:「若不是公主說,我還不知道這事呢!並沒有見張學士夫人送教習嬤嬤過來,倒是每逢年節常送些東西給我這外孫女。」

    永昌公主想了想,笑道:「是了,我那親家太太不好意思上門呢!畢竟老太君教養出來的姑娘規矩都是極好,她送了兩個教習嬤嬤來班門弄斧,豈不是笑掉了大牙?我也笑話她多事,偏她說到底是林大人所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賈母聽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懂的,含笑道:「公主過譽了,我這一點子小見識哪能比得公主府上的尊貴,這樣的嬤嬤我求都求不來呢。我正嫌我那外孫女身邊的教引嬤嬤上了年紀,張學士夫人若送了兩位教習嬤嬤來,我只有歡喜的,萬萬不會拒之門外。」

    永昌公主撫掌一笑,道:「等我見了她,就告訴她,是她多想了,誰不知道老太君最疼愛外孫女兒,又是林大人為了愛女特特求來的嬤嬤,怎能不要?偏她還在乎這點子名聲,真真是迂腐之極!只可惜現今是正月,出了正月,她才能將人送來呢!」

    等宴席散後,諸客盡去,賈母方緩過神來,叫黛玉到跟前。

    黛玉心裡微微有些忐忑不安,父親忽然給自己請教習嬤嬤,會不會惹得外祖母不高興?她現在經歷世事,對於面子和名聲的要緊再明白不過了。

    她有些明白為什麼是永昌公主先開口了,因為張學士夫人送教習嬤嬤名不正言不順。

    賈母見狀一歎,知道黛玉恐她難過,故如此小心謹慎,溫言道:「張學士夫人既有這樣的好意,你只管受著,一會子回去叫人先收拾兩間房間出來,等教習嬤嬤到了,你好生相待,宮裡的嬤嬤不比咱們家裡的,千萬不能怠慢了。」

    黛玉一一應是。

    回到房裡,黛玉立即叫紫鵑帶人收拾房間,一應陳設都是賈母叫琥珀送來的。

    雪雁道:「姑娘很不必忙,沒聽永昌公主說得出了正月才能來呢!」

    黛玉正看著人擺花,聞言道:「先打掃安置好了,嬤嬤們幾時入住都使得,這方能顯出咱們的誠心誠意。」

    雪雁一頓,十分贊同。

    想當初黛玉初次進榮國府時,明明賈母早就打發人去接她,還執意務必接來,偏偏她抵達府邸時,卻沒有安置之所,直到晚飯後才草草住在碧紗櫥內。

    還沒收拾完,就見三春並寶釵過來,黛玉只得先過去。

    雪雁不禁有些好笑,平常除了寶玉會過來探望黛玉一二外,只有寶釵偶爾會隨著寶玉後腳過來,三春姐妹可從來沒過來一次,今兒不知是誰提議的,三人竟然都來了。

    想到這裡,她忍不住歎氣,難怪原著上黛玉滿心滿肺只有一個寶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