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細胞滲透

《》第二卷 VIP卷 第529章 星際之門 文 / 臭球哥哥

    李暉的發現很有價值,當數據被送回大本營之後,科學院立刻集中力量研究李暉提供的數據,同時增派力量前往8712號宇宙協助唐華進行遺跡發掘。科學院希望能夠在那個遺跡裡發現更詳盡的資料,最好找到完整的科技樹。

    李暉發現的這種維度武器引起科學院的極大興趣,這是人類從未涉及到的領域,並且看打擊效果,如果沒有對等的維度防禦手段,要是人類稍不留意,被人搞上這麼一傢伙,估計也非常夠嗆。

    如果做一個比喻的話,這應該是屬於一種類似於地球時代核武器性質的東西,你可以警戒,但是一旦武器投下去,除了被動防禦,貌似沒有更好的辦法。

    科學院將李暉拿回來的數據仔細分析了一下,最終覺得這應該至少是六級巔峰科技,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是無法製造的,人類現在對維度理論理解得還不夠透徹,最多算是能夠粗淺的利用維度科技。這種武器已經強大到將維度變成一種變量,可以隨意改變的地步,如果想要製造這種維度武器,人類必須要精通維度相關理論才行。

    不過這事給科學院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既然維度是可改變的變量,那麼其中可利用的地方就太多了。比如在三維世界裡,如果將其中任何一維進行改變,這實質上都意味著空間位置的改變。

    而這種維度的改變恐怕比人類現有的空間科技更加先進,人類現在的空間科技只能用來加快曲率航行速度,用來製造蟲洞,這是人類目前最常用的三維世界的旅行方式。不緊急的就用低成本的曲率航行,緊急就用高成本的蟲洞。

    但是維度武器給科學院帶來另外一種聯想,如果人類能夠可控進行維度變化,這實際上就相當於在三維世界裡進行坐標變換。如果這一點能夠實現的話,那豈不是就意味著一種超脫常理的旅行方式?

    科學院將這種還處在假想階段的運動方式命名為『躍遷』,如果這種『躍遷』真的研發成功的話,人類就可以進行某種類似於瞬移的旅行方式。躍遷必然不僅僅用於旅行,它還有很多更關鍵的用處,比如用來突防,用於直接入侵對方戰艦,或者乾脆直接將炸彈躍遷進對方戰艦內部。

    有些手段雖然人類現在已經能夠變相實現,但那都是需要在高維宇宙操作,而一旦躍遷真的實現了,人類就不必再這麼麻煩了,不必非要先進入四維才能向三維發起攻擊,可以直接在三維攻擊三維。

    為此科學院沿著這個方向進行了專項研究,利用李暉提供的數據,沿著已經證明是正確的方向前進。在科研上如果方向已知,那麼可以省去絕大多數的工作量。並且科學院的要求並不高,科學院並不要求一步登天,直接研發出維度武器,科學院只是需要獲得初步改變維度的技術,然後利用這個技術,變相實現很多應用。

    人類現在能夠認知和利用維度,但是確實還不夠水平改變維度,但是有李暉的資料參考,並且科學院投入了時間加速的虛擬世界,這讓研究的進展一日千里。

    一百年後

    派往8712號宇宙宇宙的支援力量還沒有返回,因為距離有些遠,一百年還不夠往返的時間。科學院在維度上終於有了重大突破,科學院成功的實現了維度的有限變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在時間加速的虛擬世界度過了將近六千年,這還是有李暉的數據指明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可見隨著科技等級的提升,科技的每一點進步越來越困難,需要耗費的時間越來越多。

    如果沒有虛擬世界的幫助,人類會有無數個科技障礙一時無法突破,人類沒準還困在三級文明上無法寸進呢。

    至少找到正確的方向,並且邁出了第一步,後續的就屬於更新和迭代了,相對難度要小些,所以當維度改變技術初步掌握之後,人類在維度改變上的技術水平迅速增強。

    這種維度技術迅速被科學院引入應用研究領域,科學院開始嘗試製造能夠進行維度改變的載具。

    又過了數十年時間,支援唐華的科學家終於全員返回,8712號宇宙的那個遺跡被充分發掘了一遍,但是沒能找到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與此同時,科學院建造出第一台維度載具,這個載具在測試的時候,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因為大家都對所謂的躍遷,所謂的瞬移非常好奇。這在外行人眼裡,已經屬於傳說中的技術了。

    除了科學院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人類不少管理層也到場,還有不少其他領域的科學家都來實驗現場參觀。

    實驗場設在星系外的一個太空城裡,實驗場的佈置很有意思,在太空城的一個空曠的大廳裡擺著一台古怪的機器,這個就是實驗載具,在載具上面有一個智能機器人和一個仿生機器人,這倆機器人既是操作者又是實驗體。

    「你們打算怎麼做這個實驗?」吳輝問身邊的實驗負責人。

    「我們打算讓這台維度變換器直接以維度變換的方式,出現在目標區域。目標區域在太空城的另一端,和這裡相距大概有十五公里。」

    實驗室負責人說著,在吳輝面前將目標區域的全息影像調了出來,那裡同樣是一個大廳,與這邊不同的是,那個大廳裡沒有任何人,但是大廳四周佈滿了各種探測儀和感受器。吳輝注意到,那個大廳是完全密閉的,並且看結構與這邊的大廳非常相似。

    「維度變換與空間變換存在巨大不同,我們通常認為,不同空間粒子的相對位置就是維度。就是說空間是處在維度之下的一個屬性,所以空間變換,任何性質的空間變換,都是在維度之下的一種變換。它具備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它具備連續性,無論何種空間性質的位移,無論它是曲率航行還是蟲洞航行,都存在一種連續性的位移,這種位移是可以任何和無限分割的,不會出現非此即彼的狀態。」負責人一邊講解一邊給吳輝科普。

    「而維度變換不是,它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非連續性,兩個維度變換之間,可以存在明顯的非此即彼狀態,中間可以沒有任何過渡狀態。就是說一支筆通過維度變換的方式,從位置a變換到位置b,它實際上是突然的從a點消失,然後沒有任何過渡的突然出現在b點。」

    「正是因為維度變換的這個特點,它實際上具備某種穿透性,它可以無視兩點之間的任何空間上的阻礙,直接出現在目的地。所以您看到的實驗場,無論是出發地還是到達地,兩個地點都是密閉房間。甚至這兩個房間的牆壁裡都有完整的防護罩,並且我們為兩個房間裝上了所有已知類型的防護罩,甚至包括我們的近防系統。」

    「根據我們的推測,近防系統雖然等同於維度護罩,並且比維度護罩更先進,但是它應該無法阻擋變換器。」

    「為什麼?」聽到這裡吳輝不由得提出疑問。

    吳輝對近防系統多少有些瞭解,那是一種待機式的被動四維護罩,可以極大節省能量消耗。在平時它可以一直開啟,隨時處在待機狀態,但是一旦有攻擊抵達,它可以在攻擊落點上釋放一個小範圍維度護罩,將攻擊偏移走。這種近防系統比傳統的四維護罩更先進,可以極大提供戰艦的生存能力。

    既然近防系統是維度護罩,那為什麼它無法阻擋變換器呢?按理說空間護罩能夠阻擋空間攻擊,能量護罩能夠阻擋能量攻擊,維度護罩應該可以阻擋維度攻擊才對。

    「這裡主要還是在於連續性,我們已知的世界裡,絕大多數屬性都具備連續性,無論溫度、速度、時間、空間、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具備某種完美的連續性。而維度變換恰恰可以具備非連續性,正是這種非連續性導致躍遷可以無視障礙,甚至無視四維護罩,直接出現在護罩內部。」

    「那躍遷豈不是無法防禦的?」

    「也許是,如果真想要防禦躍遷,我們覺得應該是一種維度凍結科技。這種科技能夠鎖定空間與維度的關係,鎖定每一個空間粒子與維度的對應關聯,所有不符合這種關聯的因素都將被排除在外,也許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防禦躍遷的進攻,而目前這種簡陋的四維護罩肯定是做不到的。」

    「其實這不難理解,四維護罩只是六級初階的科技,而躍遷,我們估計至少應該是六級高級甚至巔峰的技術,初階的技術當然搞不定高級的技術了。按照正常的科技進步順序,我們應該距離躍遷技術很遙遠,只不過我們瞎貓碰上死耗子,湊巧掌握了這種技術而已。」

    負責人在給吳輝講解的時候,發現一切已經準備就緒,他禮貌性的請示了一下吳輝,就準備開始實驗了。

    「各單位最後一遍檢查!」

    「能量輸出正常!」

    「變換器自檢正常!」

    「防護罩正常!」

    「監控正常!」

    ……

    見一切都正常,負責人點點頭,給智能系統下達指令,進行最後的讀秒。在緊張的氣氛下,實驗時間到達,智能系統瞬間發出指令。之間變換器一陣鳴響,能量輸出瞬間增大,然後嗡的一聲消失了。幾乎於此同時,目的地的監控裡突然出現了變換器的身影。

    「變換器自檢!」負責人並沒有歡呼慶祝,而是首先進行在確認,看看變換器在躍遷中是否出現異常損壞。

    「自檢正常!」

    「智能機器人自檢!」

    「正常!」

    「重量!」

    「正常!」

    「引力!」

    「正常!」

    「粒子衰變!」

    「正常!」

    ……

    科學院從發現維度變換的方向,然後解析李暉提供的資料,到最後製造出第一台變換器,中間耗費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這只是現實世界的時間,實際上為了這個不起眼的變換器,科研組在虛擬世界中投入了將近一萬年的加速時間。

    好在這一切付出最終得到了回報,人類已經初步掌握變換器的製造。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讓變換器的變換距離逐步變大,讓它的運載能力增強,慢慢進步到實用級的維度變換技術。

    科學院圍繞著這個目標,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力量,進行改進和應用研發。維度變換的距離增加是比較緩慢的,經過幾年的時間,最遠的維度變換也剛剛達到一光年的水平。這個距離相對於蟲洞技術顯得非常的渺小,因為現在人類掌握的蟲洞技術,已經能夠跨過三千光年的距離。

    雖然蟲洞不是瞬發瞬達,但是也不過需要耗費幾十秒的時間,至少目前看來,蟲洞技術在長途旅行上要遠優於躍遷。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科技層次不夠,就好像小牛拉大車,雖然車足夠高級了,但是牛還沒長大,自然跑不起來。對此科學院也毫無辦法,除了一步一個腳印的增強科技水平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在這裡出現了明顯的木桶原理,最短的那根木板將決定木桶裡最多能夠裝多少水。

    不過科學院裡到處都是滿腦袋奇思妙想的科學家,既然躍遷一時無法替代蟲洞,那麼就想其他辦法,總要將躍遷科技用上才對。有科學家很快提出一個神奇的想法,既然維度變換技術已經初步成功,那麼是否能夠將蟲洞技術與維度變換技術結合起來呢?

    蟲洞是空間技術的高級應用,它利用空間彎曲原理實現空間兩點短距互通,而維度變換則是利用維度的改變,直接在更高層次上改變物體的位置。那麼兩者如果結合起來,一邊通過蟲洞技術縮短空間距離,一邊通過維度變換,讓縮短的空間距離再次倍乘。

    科技進步很多時候就是捅窗戶紙,無論蟲洞還是維度變換人類都已經掌握了,而這個想法的出現實際上就是捅窗戶紙,將本來沒有難度,可以輕易實現的事情,換個角度擺在面前,給人一種原來這樣也行的驚歎。

    這個思路被證明沒有技術障礙,馬上被科學院投入力量進行驗證,因為都算是成熟技術,所以驗證結果很快得出。兩個技術在結合起來之後,顯示出強大異常的效果。兩種技術互相疊加,獲得了一種完美的倍增效果。

    這種全新的組合技術,能夠實現跨越數萬光年的直達式旅行,它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在虛空中開了一扇門,只要跨進那座門,立刻就抵達了數萬光年外的門裡。並且這種技術的實際效果也確實像一扇門,所以科學院給這種技術起了一個形象的技術——星際之門!

    星際之門技術普一出現,立刻引起了人類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因為這種技術的價值非常客觀,如果用好這項技術,則代表著人類隨時可以進行跨河系旅行。

    管理層的態度很快被傳達給科學院,要求科學院就星際之門進行專項研發,必須保證星際之門盡快進入實用化。管理層雖然不懂科技,但是他們給出了研發目標,就是他們需要星際之門具備的性能。

    在管理層的心目中,這個實用化的星際之門主要用於人類進行跨河系遷徙用的。所以它的寬度必須保證至少能夠通過一艘泰坦艦,這是最低要求,如果能夠實現的話,星際之門能夠通過一顆星球才是理想之選。

    而星際之門的距離跨度,最好要達到十萬光年以上,當然了,距離肯定是越遠越好,如果科學院能夠在這個要求後面加幾個零,相信管理層一定會欣喜若狂的。

    管理層的殷切希望立刻讓科學院投入了龐大的力量加入到星際之門技術攻關上,最初版本的星際之門真的只是一個門,也就兩米多高,通過一部戰甲沒問題,但是如果想走機甲估計就會很費勁了。不過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門,可以讓人類直接出現在一萬光年之外,這就是說只要十個門連起來,一個人只需要連跨十步,就能夠直接走出銀河系。

    星際之門從效果上看非常牛,但是它的耗能也非常牛,它的耗能遠超過蟲洞,如果只是跨越一萬光年,開一個星際之門還不如連開四個蟲洞省能量。

    不過星際之門畢竟是初生技術,肯定有巨大的改進空間,等技術慢慢成熟了,應該就會在性價比上超過蟲洞的。

    科學院的傾斜性投入很快顯示出威力,在不計成本的支持之下,星際之門的性能獲得極大提高,已經在迅速逼近管理層的最低數據要求,並且提高的速度沒有變換,一直持續不斷的增加著。

    也許要不了多久,人類就能夠獲得一款能夠直接跨出河系的星際之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