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細胞滲透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章 知識的時效性 文 / 臭球哥哥

    霍老嘴唇顫抖,感情自己搞了一輩子科研,不如人家門外漢瞎捅咕幾下,感覺似乎自己一生的辛苦治學研究被一下子全盤顛覆和否定了。

    霍老指著另外一個奇形怪狀的生物。

    「哦,這是蝗蟲大腿被安在蜻蜓身上。」

    霍老又指這一個奇怪的生物局部組織,明顯這個局部組織現在是活性組織。

    「這個啊,這是我把跳蚤的腿部彈性膠原單獨提取出來,讓它長大1000倍之後的效果。」

    「它好像是活的。」霍老不死心的追問。

    「沒錯,它確實是活的,具備生物活性,我只是將它浸泡在營養液裡而已,它自己會和營養液進行物質交換。」

    「它存活了多長時間?」這個比較關鍵,雖然各種生物器官離體之後仍然保持活性的案例不少,比如青蛙心臟就可以在離體狀態下,持續跳動一周以上,但是因為它們都是屬於部分生物組織,是從整個系統中硬挖出來的,無法具備整個生物體系統化效果,往往都會最終失活,很難長久生存下去。

    不過總會有些個例,比如蚯蚓可以一分為二之後長成兩個蚯蚓,海星在腕足脫落之後,這個腕足有機會變成另一個海星,海參在吐掉內臟之後,再長出來。

    這些個例都出現一個共同的傾向,那就是越簡單的生物越容易實現斷肢再生、部分肢體成長為全體的現象,越是複雜的生物越難實現這一點。

    因為越複雜的生物它的器官專業化越強,很難出現替代組織。比如青蛙的心臟可以離體跳動,但是它的心臟很難同時具備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功能,注定它不可能長期生存下去。

    但是在吳輝手裡,似乎很多已經被證明的生物學理論都被顛覆了,似乎有一隻上帝之手在傍邊撥弄,讓吳輝這個實驗室裡聚集了眾多不可能。

    霍老在見證這眾多不可能,眾多顛覆性現象之後,他基本對吳輝能否治療癌症不在存疑了,比治療癌症更未被科學原理的事情都出來了,治療個癌症真不算啥。

    說他是執掌著造物主的手段在玩搭積木還差不多,從霍老的專業眼光裡,這種行為更像是小孩子遊戲,完全是在暴殄天物。

    「看你這個氣功,可做的事情很多,因何想起弄那個生物發動機?」

    「也沒什麼,我這人沒什麼錢,辦這個療養院需要花錢,花很多錢,所以需要找個掙錢快,掙錢多的招,後來一琢磨,就想到這個了,我琢磨著,生物發動機既高效又環保,肯定銷路沒問題的。」

    「對,是沒問題。」霍老心裡話,嗯,你是沒問題了,別人的問題大大滴有。

    「你那個生物發動機裡面具體結構是什麼樣的?」親自操刀解剖是肯定要做的,不過設計者就在眼前,問清楚最初的設計思想更好。

    「其實說白了很簡單,我既然能夠讓不同生物的器官共存,同樣可以將某個生物器官單獨提取出來,放大或者強化,突出其某方面功能。我就是將跳蚤的彈性膠原肌肉單獨提出來,做成動力腿,讓它們組成發動機的核心驅動器官,再加入一些生物液壓系統,加強輸出力矩。」

    「那個發動機其實整個就是個肌肉坨子,裡面有一套發達的血液循環系統,同時附帶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再就沒別的東西了。」

    「你的血液、免疫、神經三大系統是自主設計的?」

    「不是,都是從其他生物上選取的現成案例,這個生物發動機,你說它是創新吧,也算創新,你說它是改進也沒錯,它就是很多以後系統簡單搭配堆砌在一起,然後再微調一下就成了。」這話絕對是真話,是吳輝的製作感言,他當初就是這麼把生物發動機調培出來的。

    霍老特意觀察了吳輝實驗室設備,發現他選擇了很多民用、工業用設備,唯獨實驗室級的專業設備非常少。霍老明白,這就是野路子出身的研究人員的缺陷,他無法獲得一個體系和系統的支撐,只能因陋就簡,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重新摸索別人已經走過的成熟的道路。

    霍老簡單的指點吳輝一下,讓吳輝感覺獲益匪淺,很多困擾和難題迎刃而解。

    在參觀到吳輝的書房的時候,霍老看到了一個古怪的資料室,這裡多數以圖書為主,並且外文譯著居多,專業領域都集中在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等相關領域。

    霍老搖搖頭,「你這個研究成果不過分的說領先世界一百年也是有的,雖然主要手段稍微……」霍老發現真不太好措辭,他停頓半天,最後選擇了一個流行語,「……稍微玄幻了一點,但是不能否認你這個成果是足夠先進的。」

    吳輝沒想到自己瞎胡鬧的東西居然被一個中科院院士給予如此高的評價,這種來自權威的認可讓他感覺非常欣喜和自豪。

    「但是這個知識體系有問題啊,」霍老指指那一屋子的書,「你知道在科學界有一個知識傳遞的層級和時間流嗎?」

    吳輝搖搖頭,這個真不知道。

    「在科研領域,最前沿的知識是各大實驗室還停留在實驗台上正在被驗證的知識和理論,這是最新和最尖端的;其次是各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除了涉及保密要求的項目,這部分知識也算是最新的;不過一般要晚於實驗室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這就是知識傳遞和探索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時間梯度;再然後就是成書立著,有人將某個領域的知識系統總結之後,加入一些前面沒人涉及到的理論內容,著書立說出版發行,這個時間照著實驗室要晚上5年左右時間;再之後,就是中國將國外著作挑選經過足夠驗證證明的,翻譯過來,向國內推廣發行,這一般照著原著還要晚上5年左右。」

    霍老指指那一屋子書,「所以你這一屋子書,至少都是十年前的老古董了。」

    擦!還有這回事?吳輝表示,野雞大學的學生傷不起啊,這種事連聽都沒聽說過,可見當初上學時離科研二字的距離有多麼遙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