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末世修仙

正文 14第十三章 Y市 文 / 舞凌萌竹

    y市是邊境城市,說大也算是個大城市,這邊的土地和三個國家接壤,而且這裡還是這裡的玉石礦出產的地方,所以現在的商業貿易比沿海城市也不遑多讓。

    y市以北是一座山脈,而城市正是建立在山脈以下不遠的的平原上。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y市沒建造起來時,這裡的條件極其艱苦,就是因為山太陡,水呢,確是山上的大瀑布,要不是常年生活在這種地方『老人』,外人恐怕是不能適應這裡的生活。好多人都喬遷到了水流衝擊的平緩的下游生活。留下的都是世代居住在此地老根骨。

    好巧不巧,讓一隊礦工在快與邊境接壤的山那邊找到了一條玉石脈,那裡沒人居住,確是有原因的。

    據說那條山脈以西2000米的懸崖是很邪乎的。從老祖宗那兒流傳下來的事兒,說是去過那裡的人都沒回來,有幾個年輕的小伙子不信邪,去了,可是就再也沒回來。有外人聽了這事,去了都又回來了,說是他們在懸崖邊上轉了轉,什麼都沒發現,還以為是那原居民糊弄他們,可是原著居民也沒說消失的人是下了懸崖,大多是不想擔上人命官司。

    也不怪乎,雖說那裡生活艱辛,但是這個地方確實是一方山水寶地。自挖出了玉石礦脈,漸漸地向這邊往來的人也就多了起來,商人駐紮,山上的一部分貪圖榮華富貴的,想要賺錢養家的不同目的人就下山建廠經商,倒賣玉石。

    30幾年,硬是將山下的幾個小鎮連在一起發展成了一個市的規模。也就是現在的y市。

    y市現在的規模雖然比不上大河平原的s市的6120平方公里,但足可以與內陸的a市媲美了,總面積達3886平方公里,佔據了山脈下平原地區的一大半地區。

    市內高樓林立,商業發達,卻沒有幾個高官子弟長在此地,就連y市市長家的公子,也都去了s市就讀大學。有的只是偶爾來上一兩回由一座小鎮演變而來的古城,玩一下這裡最熱衷的賭石行業罷了。

    歸根究底也算是這邊的建設沒有國際大都市b市、s市以及一些沿海城市建造的現代化城市好。y市的建造頗具「山野味」滿足不了官二代們的好奇心,加上距離遠,他們又沒那個遊玩的心和時間,再說有那些玉石商販,哪個大城市沒有個玉石街讓大家族的孩子們玩的。所以輝煌十年後的y市正在走下坡路。

    y市市郊以北新建別墅群

    本來此地的新龍房地產業已走下坡路線了,可一年前來了一個大手筆的人,買下了y市建了一半即將要罷工的一個別墅區,本來和買家簽好的合同,但是買主毀約,賠了違約金,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麼。聽說是那家中主人升了高官,要舉家搬遷,所以這遺留下來的工事就不尷不尬的,這會兒峰迴路轉,來了個新的買主。

    這個新買主要求把這附近的房子買下來,擴大建築面積,建一個別墅群。還要求了一大堆,最主要的是要求一年之內建成,按著這個新買主的要求,要完成這麼浩大的工程,時間卻是短了些,但是有錢賺誰能是傻子?聯合了y市其他幾個房地產業,按照那個唐先生的要求,在第十二個月到來之際,終於把別墅群、公寓樓建成了。

    這麼大個項目,新龍地產引薦之功,佔了2.1成利潤。其他幾個產業也沒什麼不滿。,這唐先生在他們眼力那可真是大富豪,用的都是要好東西,還說是中央的高檔別墅區的建造材料用好的,多算一倍的錢,這下5個公司是卯足了勁找了最貴的材料建造,代辦的裝修一事兒上,更是什麼貴用什麼。(貴=好)

    別墅群佔地面積達4956平方米,(原房子主人不是本地居民,出高價就搬遷了)除去中央的高檔別墅區的1400平方米,普通20座小別墅佔了2000平方米之外,其他地界兒都被要求建成了8層樓高的住宿公寓樓,總共建了4棟樓,每層都是9間房。區域外圍又圍成了一道2.3米的圍牆。

    最費時費力的高檔別墅是最先建成的,總佔地面積達1400平方米中央別墅,首先就是防禦力極為強悍,不僅僅圍著別墅建造了高大的結實的圍牆,還架起了高高的電網,買了大約百台發電機做備用;大門建造成了雙層,內門必須要虹膜掃瞄,外門用精鐵製造,須用密碼才能打開。

    還有裡面的三棟豪華住宅,呈三面合圍之勢,中間的豪華泳池,仔細一看,居然用的都是玉石鋪造,真是詮釋了奢華的真諦——低調的奢華。

    每棟別墅都是四層,中間的那棟別墅比較特別,最頂層是一整間房,只看那擺滿了女式用品的房子,就知道這棟別墅的主人是一位女的了;下面的2層,每層各有3間房,最底層只有2間房,底層的客廳就比較大了,足夠容納上百人。客廳中央掛了一盞水晶吊燈,下方擺了三座大的能夠睡人沙發和一個大茶几,其他地方也都擺上了各種價值不菲的裝飾品。(這是那些公司為了多賺錢裝修時自作主張做的)

    兩邊的別墅,都參考了中間別墅的樣子,每處的裝飾都顯現出了豪華貴族風,除了頂層的房間是2間之外,其他地方都與中間的別墅的一模一樣。

    從大門處往裡走100米,有一棟純鋼材料製造的三層大會館,橫斷了去往住宅的路。

    最底層的大間是會客廳的模式,二層是幾間書房,不過書架是都空的而已;還有一間教室都是好木頭製造的教室,大約可容納200位學員;一間專門的廚房,裡面的鍋碗瓢盆、電器之類的都是高級的廚房用品。最高層是一間空曠的大地方,四周厚厚的只能從內看外的玻璃鑲嵌在牆上,裡面暫無擺設。

    從左邊繞道而行,過了會館,才能看到豪華住宅的面貌。在住宅中心的泳池到會館的短短300米,是一個訓練場地,其上羅列了各種體育器材、大型玩具,只要你能見到的就沒有這裡沒有的,甚至誇張到連幼兒園的滑滑梯都在其中。

    這個地方

    正是唐哲選的地方,別墅群距離玉石礦脈不遠,既靠近師父的青雲居,又不遠離人群,還背靠一座山脈,進可攻退可守,是個好地方。

    顏傾也挺滿意那個地方,說起來自從全國跑路,她就再沒回過y市的大本營。

    這次從d省回來,才算第一次見到這座建築。

    唐哲接到電話從別墅一出來,就看見顏傾站在大門口發呆,從那帶點驚訝和欣賞的目光裡,他就知道他這事兒辦的還是不錯的。

    見唐哲走過來,顏傾扯起一抹淡淡的深及眼底的笑容,揶揄道「還挺厲害啊!唐師弟,你這是花了多少錢,才在這麼短的時間弄成這樣兒的啊?」

    「還不是按你的要求來的,我只是出了一次面,提了幾個不大的要求而已,花錢什麼的,誰知道呢,你給我的那個空間戒指裡放了那麼多黃燦燦的石頭,沒啥用處,也就這樣了。無所謂的聲音響起。

    「走吧,進去看看那幾個熊孩子」

    「那是我徒兒,還有你要叫我師姐」顏傾維護著她的徒弟,和她大師姐的威嚴。

    上下打量了一下她,「你比我小,叫我師兄才對」說完轉頭就走,這一年雖然不太見面,但唐哲還是蠻瞭解這個在他面前從不掩飾的女孩的,她是不會為了這一點事就生氣的。在親近的人面前霸道,對自己人護短,不計較那麼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有著天生一股貴氣,是真正的大家千金作風啊!

    「唉,是我先入門的,我是師姐才對」緊跟上唐哲的步伐,嘴裡斤斤計較,但一直以來也沒真的非要讓他叫師姐。盯著前面帶路的,心裡暗道,唐哲這傢伙越來越腹黑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天辰心法的問題,他的變化好大,第一次見面那個會臉紅的羞澀少年那裡去了啊?現在又黑又討厭的腹黑包兒絕壁不是原版啊。

    一路走進別墅區,唐哲負責當導遊,介紹了他才熟悉不久的地方。

    走到那座看起來就不同的別墅區,驗證了密碼和虹膜,才真正到了他們為末世準備的家。帶著顏傾走近別墅區的豪華住宅,就聽見2個熊孩子叫著「師父」撲了過來,後面還跟著明顯很激動但又維持著禮貌不敢撲過來的3個孩子。

    這些就是顏傾跑遍各大孤兒院領養的孩子,磨合了半年多,這幾個孩子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抱住兩個5歲大的小孩,看向其他三個孩子。

    大徒弟16歲了,叫顏鈺,是個冷冰冰的小正太,還是頂級的單系風靈根,這麼大了沒人領養,就是因為他太孤僻,而且脾氣古怪,小時候被領養了三次,都被送了回來,這小子性格就更孤僻,不近人情了。寶寶說他有陰陽眼,說是能在特定的情況下看見鬼魂,這陰陽眼要是使用好了,就能是溝通陰陽的人,這種人一般更接天地輪迴,是個修仙的好苗子啊——寶寶的判斷。

    二徒弟芳子13歲,但她卻不是孤兒院的,而是一個貧窮人家的小姑娘,去鄉下找人收購糧食時遇到她,那時她相依為命的奶奶剛剛去世不久,見這姑娘眼底透露出的倔強不屈,一時善心幫了她一把。卻發現她一幫親戚只分了財產,而不想養一個『賠錢貨』,她的堂叔本來想接收,但被她堂嬸兒哭天喊地的拉了回去,威脅他說要養這個掃把星,他們娘倆了就走。本來她心想這下遇了個麻煩事,但好不容易發了一次善心,總不能半途而廢啊,就把她帶回w市。可一測靈根,卻發現這是個火木雙靈根滴娃,就收了她為弟子。

    三徒弟劉海利13歲,火木土三系靈根,他所在的那家希望孤兒院面臨倒閉,好心的院長已經年滿60歲,無力再撫養孤兒院中剩下的8個孩子,想找好心人領養這些孩子,卻由於地方偏小,沒能找到。測出他有靈根時本想領養他一個就算了,可是這娃卻說捨不得這裡,他要留下和他的家人一起,沒辦法,她就只能為了好苗子將這些孩子一起收養了。不過裡面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她比較看好這幾個娃的品行,互相謙讓,這個老院長也是個厲害人,把孩子教的那麼好。

    兩個最小的徒弟是雙胞胎,哥哥大寶是火系單靈根,弟弟小寶是水系單靈根,是在一家較大的孤兒院領養的,孩子還小,也沒人想領養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就被她遇上了。

    跑遍整個國家幾乎大大小小的孤兒院,才有四個有靈根的孩子?那是不可能的,倒是還有3個,但是那幾個就是從根上學壞了的孩子,她沒興趣去管教,她收養的孩子出了兩個小的還小之外,都是心靈純淨之人。雖說顏鈺孤僻,可那不是個壞小孩啊;芳子受過磨難,也見過不少腌臢之事,但眼裡乾淨,卻是值得她看好的;劉海利性格溫和,人也被那老頭教的不錯,心性堅韌,受過累,吃過苦,也是個好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