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崔大人駕到

正文 第一章 斬夜 文 / 袖唐

    山前大火直衝夜穹,如一條即將脫困的巨龍,漫山遍野的嘶吼聲和兵刃撞擊聲混成一片。

    一名年輕的青袍道人一手攜著個六七歲的小道童,單手持劍在混亂中殺開一條血路,如鶻般隱入黑暗中。

    橫在他臂彎的小道童蒼白的臉上染了幾滴鮮紅的血,睜大的眼睛清澈如水,倒影出火光血色。

    青袍道人飛身而上,直奔半山上的一座小樓而去。

    這小樓倚山勢而建,一半是在掏空的山體中,厚重巨大的木門,此時如一張黑漆漆的獸口,在黑暗中分外肅殺。

    青袍道人推門而入,把小道童放在椅子上,飛快從桌底抽出一個包袱塞進她懷裡,「阿凝,你聽我說。」

    小道童頭上揪著一個糰子,身子很瘦,但臉上和短短的手指都是肉呼呼的樣子,眼睛黑白分明,小臉兒上染著點點血跡,眼下彷彿被剛才所見嚇住了,滿臉迷茫。

    青袍道人伸手拍拍小童的臉,「阿凝。」

    眼見被稱作阿凝的道童眼中神采漸漸凝聚,似是回過神了,青袍道人年輕的臉上浮現出一絲複雜的喜色,「我們師門遭難,所有人都在禦敵抽不開身,你要去方外尋找本門神刀才能挽救師門。」

    阿凝緊緊抿著唇,盯著青袍道人不說話。

    聽著外面廝殺聲,青袍道人急躁道,「聽清沒有!」

    「二師兄,師父呢?」阿凝終於開口。

    「師父被壞人坑了。」

    「大師兄呢?」

    「大師兄去救師父了!」

    「那……」

    青袍道人打斷她的話,「別問了,記住我說的話,你到了方外之後千萬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找到神刀就能夠回來,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壽命自然終結的時候便會歸來,記得是壽命自然終結。本門神刀名叫斬夜,你身上不是有一塊師父給你的玉珮嗎?遇到神刀時玉珮會有反應。」

    「還有,方外人的武功都很低,你萬萬不可露出端倪!」他一邊說,一邊點燃了屋裡的所有燭火,嘴裡唸唸有詞,順手扭轉了藏在書架旁的機關,旁邊慢慢閃開了一個洞口,「進去吧,這條密道通向方外。」

    阿凝一一記下,「二師兄放心,我一定會找到神刀!」

    青袍道人俊逸的面上綻開一抹微笑,在滿身鮮血和殺氣的映襯下透出一種令人心驚的氣勢,「好。」

    阿凝背著包袱走入洞口。

    青袍道人塞給她一盞燭,「拿著它,出洞口之前不要滅了,不然一切都要前功盡棄。」

    說罷,再次觸動機關,密道的門緩緩關閉。

    阿凝看著長身玉立的二師兄,眼圈一紅,「你這次沒有騙我吧?」

    他點頭。

    門外的打鬥聲越來近,二師兄廣袖一揮,打翻了滿屋子的燭台,那些書不知沾染了什麼東西,一觸到火便轟然燒了起來,空氣中湧動出濃烈的香氣。

    阿凝驚叫,「二師兄!」

    她從最後那一絲縫隙看見了那一襲青衣沒有衝出去,而是栓上了大門。

    密室的門已然緊閉,她使勁拍打冰冷厚實的牆壁尖叫,「二師兄!二師兄!」

    手裡的燭台被晃的忽明忽滅,她心中一慌,連忙停下來,小手小心翼翼的護住火光,身子卻因為忍著巨大的悲痛而不住顫抖。

    阿凝腦中嗡嗡,心裡卻只有一個念頭:不要滅,不要滅,如果燈滅了,二師兄就白死了……

    端著燭台的手一直顫抖,洞中的光線不住跳躍。

    阿凝倚靠在門上,背後分明是冰冷的石牆,她卻覺得灼燙無比。

    耳朵裡彷彿有無數只蟬在嘶鳴,眼前的火光重重疊疊。

    碰的一聲,一切陷入黑暗。

    她倒下前心想,完了……

    燈滅了。

    ……

    《莊子·大宗師》中曾提到過方外之地,在道門中,方外乃是紅塵之外仙人的世界。

    可是也有人說,方外未必指的是仙境,也有可能同樣是普通人生活的地方,因為仙人肯定不可能只管著一個地界。

    崔凝醒來有五天了,只見過一個人,是個守佛堂的老婆子,看上去比從前看守山門的劉老頭還要老,滿嘴的牙掉了一大半,癟癟的嘴巴,滿臉都是皺紋。

    老婆子不怎麼說話,但看她的眼神很溫和。

    阿凝坐在院中的老桐樹下發呆,老人則在廊下做針線活,院子裡安安靜靜,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嘩嘩作響,陽光穿過濃密的樹冠,在地上落下零星幾點光斑。

    這幾日來,崔凝腦海中遏制不住的浮現那天夜裡的一切,二師兄在葬身火海中的身影越來越清晰,彷彿要滲透到血液裡、刻進骨髓裡,令她感覺渾身都像被針扎刀刮一般疼。伴隨這記憶和疼痛而來的,是徹骨的冷與恨。這洶湧的情感是小小身軀不能承受之重,是以連日來她都是一副呆滯的模樣。

    她看著眼前的光不是光,是那日書樓裡炙人的烈火,她看著樹也不是樹,是她與師兄們在樹下歡笑的昔日。

    「姑娘。」

    蒼老的聲音響在

    耳畔,把她從回憶裡拉扯回來。

    一陣風吹過,她發覺自己不知何時竟已滿臉都是淚。

    「姑娘不必傷心,再過幾日夫人必會接你回去。」老人溫聲安慰道。

    不知怎的,她忽然崩潰了,彷彿那些在體內肆虐的情緒找到了發洩口,她抱著老人的腿嚎啕大哭,一直哭到頭腦發懵失去意識。

    再醒來的時候,已是傍晚。

    空蕩蕩的屋裡只有她一個人,她起身,赤足踩在冰涼的地板上,漸漸開始清醒起來,這幾日似乎被冰凍的腦子也能夠轉動了。

    她怔怔站著,摸摸自己纖細的手腕,還是原來瘦巴巴的樣子。

    「姑娘。」老人端著飯走進來,見她穿著中衣光腳站在地上便連忙放下手裡東西,拉著她坐到榻上,扯了薄披在她身上。

    粗糲溫暖的手握著她的腳丫子,嘴裡念叨,「姑娘也不知道疼惜自己,將將熬過一場大風寒,身子正虛著呢,怎能受得住這般折騰。老奴已經稟明夫人,夫人明日便會接姑娘回去。」

    夫人?是母親?阿凝覺得親娘肯定不能把閨女養的跟瘦猴似的!八成是後娘。在二師兄荼毒下成長的阿凝,小小的腦袋瓜裡開始浮現出各種段子,什麼親娘死了、爹娶了後娘之後小姑娘就變成小白菜地裡黃了。

    阿凝邊想邊胡亂抹抹臉,「我、我不記得家裡的事兒了。」

    說罷,她屏息,小心翼翼的瞧著老人的表情,生怕自己被拆穿,讓人拿繩子一捆當妖精燒了。

    老人歎了口氣,語氣憐憫,「老奴姓林,姑娘喚老奴林嬤嬤罷。」

    「嬤嬤。」崔凝見林嬤嬤沒有懷疑,不禁鬆了口氣,乖巧嘴甜的喚了一聲,又起身道,「我扶您坐下吧?」

    阿凝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被丟棄在山門,她聽二師兄說,自己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知道咯咯笑討人歡心,略大一點之後拍馬溜須什麼的更不在話下!

    林嬤嬤任由她扶著坐下,看著她的眼神彷彿也越發慈悲,「這也難怪,姑娘前些天燒的厲害,三天才堪堪退熱,好生生的人哪裡就能受得住?」

    「姑娘是有些淘氣,把越氏公子的婢女給推進池塘裡去了。一個婢女沒什麼要緊,只是在客人面前有失體統。在鄉間也就罷了,可托生到咱們清河崔氏家的女兒規矩就多了……」

    林嬤嬤絮絮叨叨,說話漏風,咬字不太清晰,不過阿凝聽得很認真,大致也明白了自己現在的處境。

    原來這家的姑娘名字也是一個「凝」字,想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機緣了。

    她覺著自己很幸運,在洞裡的時候燈分明滅了,可是她成功的到了方外,成了某戶人家的女兒。

    從林嬤嬤口中得知,這崔凝是崔氏大房嫡出次女,與自己本來的年紀一樣,也是八歲,上面有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三人均是一母所出。崔凝如今犯錯被關在佛堂裡思過,前些日子高燒不退……於是被她鑽了空子。

    原本那姑娘不知道魂歸何處,阿凝一念過去也就沒再多想,很平靜接受了這個新的身份。

    親身經歷此等離奇之事,她深覺自己淡定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

    崔凝,崔凝……她在心裡反覆的念叨,一不留神就說出口了,「我也有姓了呢。」

    「姑娘當然有姓,這普天之下除皇族、後族之外最高貴的姓氏。」好在林嬤嬤沒有生疑,她說著又道,「姑娘失憶之事,老奴得稟報夫人。」

    崔凝一身冷汗,忙點頭,「要的要的,還是嬤嬤想的周到。」

    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她自己處處解釋了,以前二師兄就說過,年歲大的人見識可多了,能一眼就看穿小孩子撒謊,雖然也曾有幾次連師父都被她糊弄過去,但二師兄又說是師父疼她,故意沒有拆穿。

    她不禁黯然,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問問師父到底有沒有看穿她的謊言。

    「有的。」崔凝握緊拳頭,只要找到神刀……

    想到神刀,她忙問林嬤嬤,「嬤嬤可曾看到我身上的玉珮?」

    「姑娘說的是太夫人給的那塊?」林嬤嬤從床頭摸出一塊帶著紅纓的玉珮遞給她。

    以前那塊玉珮用青線繫著,並不是這番模樣,可她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又好像確實是那塊玉。

    崔凝一時有很多疑惑,但她謹記二師兄的叮囑,輕易不敢透出心中所想,所有一切都只歸於那兩個她覺得很神秘的字——機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