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觀察者

正文 第176章 遠征 文 / 秋梨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四日,除夕。

    先遣軍在這一天召開了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在代表大會上,杜成總結了先遣軍自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也嚴厲批評了軍隊內存在的各種歪風邪氣,並對情節嚴重的十餘名團級軍官作出了解除軍職的處分。

    杜成還同時宣佈了先遣軍司令部做出的三個決定:先遣第二軍軍長陳濤因傷退役,將在近期返回南洋養傷,晏正德接任二軍軍長兼機械師師長;駐紮在中戈壁省的先遣第一軍將在月底進軍內蒙;鄭永年的第六師將在近期代表先遣軍遠征緬甸。

    處理完軍內事務,杜成在當天晚上悄然飛到重慶,和梅嵐一起在嘉陵江畔的別墅內度過了一個歡愉的春節。

    「小最近在忙什麼?過年了也沒來看你?」杜成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化身為家庭主婦般忙忙碌碌沒個消停的梅嵐問。

    梅嵐笑著答道:「她呀,跟著委員長夫婦出訪印度去了,這個月底才能回來。」

    出訪印度?杜成一下子想起來委員長在這年的四月在緬甸的兩次遇險,一次差點讓日軍的飛機給炸死,歸國途中又差點讓日軍飛機給打了下來。現在這個時空多了個自己,委員長很能像上一次那樣幸運嗎?

    看來還是要事先準備一下,要是委員長真的出了意外,這個時空的歷史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呢。正在他感歎自己天生就是個勞碌命的時候,帶在身上的電話響了。

    白雲生在電話裡告訴他說,委員長自國外急電長治,命令杜成和他的部隊立即趕赴滇緬公路集結,二月十六日正月初二隨同第六軍第200師先期進入緬甸作。二月十六日也就是明天,委員長這個最高統帥不是在玩我吧?氣得杜成很想在委員長面前豎個中指。

    二月十五日夜裡,昆明機場就不斷有先遣軍的運輸機起降,十六日早晨,先遣軍第六師已經在滇緬公路整裝待發。在大軍雲集的滇緬公路,先遣軍第六師猶如鶴立雞群一般的顯眼,迷彩軍服、戰術背心、雙槍配置;再看200師戴安瀾部,雖然是一水的美械裝備,但在軍容軍紀上卻明顯輸了一頭。

    「國民軍200師長戴安瀾,向杜副總致敬。」一身小翻領軍服的戴安瀾跑步到杜成面前敬禮報告。

    杜成急忙回了一禮,笑著說道:「戴將軍,我這個副總有多少水分想必你比我還知道得清楚。要是戴將軍看得起兄弟我,咱就換個稱呼如何?」

    戴安瀾早就聽說過杜成,對杜成擔任遠征軍副總指揮一職還是非常服氣的。今天一見之下更覺得杜成氣度不凡,完全沒有那種飛揚跋扈的小人行徑,反而是平易近人,談笑自若,不覺得心中好感大增。

    「卑職不敢在軍前冒犯將軍,出了這裡,少不得要敬將軍三杯。」

    兩個人雖然是初次見面,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奇妙,有些人千方百計想要接近某人而不得,有的人卻是一見如故。

    兩人拉手大笑,杜成解下身上佩戴的455韋伯利vi型軍用左輪手槍,笑著說道:「看得起兄弟我,就請收下,來日有暇定當叨擾幾杯。」

    戴安瀾毫不客氣地接在手裡,說道:「好槍!可惜我身上的這把槍實在不配將軍,不過還請將軍收下。」

    「全體立正,敬禮。」

    正當兩個人惺惺相惜說得熱鬧,忽然傳來一陣陣敬禮之聲,原來是遠征軍代總指揮羅卓英和副總參謀長溫鳴劍到了。杜成雖然很不願意向羅卓英敬禮,可作為下屬卻不能在軍前失了禮儀。

    羅卓英笑容可掬的和杜成客套幾句,轉過臉來就厲聲命令到:「先遣軍第六師併入第五軍作戰序列,師長鄭永年即刻前去第五軍報道。戴安瀾師長立刻率部進入戰場,目標同古,出發。」

    羅卓英發佈完命令,忽然看見鄭永年師紋絲不動,不由大怒,「鄭永年,還不執行命令。」

    「誰要指揮我的部隊?」

    一旁的杜成慢悠悠地說道:「代總指揮,請出示總司令的命令。」

    羅卓英臉色一變冷笑說道:「杜將軍,這是遠征軍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命令,你要抗命嗎?」

    杜成笑了。「代總指揮,我是中**人,只服從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命令。」

    「杜將軍,大戰在即,前線抗命,你應該知道這是什麼後果。我會把你的事情上報司令部,你就等著上面裁決吧。」

    「代總指揮,請你轉告史迪威參謀長,由於他的命令違背了我和米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從即刻起,本人不再擔任遠征軍副總指揮一職。另外請你記住,羅卓英,不要在我面前耀武揚威,因為你不夠資格。」

    他淡淡說完,轉過身來命令道:「全體聽令,目標緬甸,出發。」

    杜成在得知委員長只給了他一個副總指揮的職務後,他就沒打算和國民軍攪在一起。遠征軍在緬甸被英美當作了炮灰,十萬大軍出國卻只回來四萬餘人,他才不想上這個當。不過,既然和米國人達成了協議,緬甸還是要走一趟的,況且自己也需要緬甸這個跳板。至於以後如何,走著瞧好了。他太清楚英國人的目的了,怎麼可能被他們利用?

    英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希望的是遠征軍在緬甸為他們拖住日軍,而不是快速取得決定性勝利。因此駐緬甸的英軍只想著保存實力,與日軍稍一接觸便向後退,為的就是讓遠征軍遲滯日軍進攻印度支那的腳步,盡可能地保護他們在遠東最大的殖民地——印度。這才是英國政府一再要求國府軍隊出國作戰的真實目的

    所以英軍在後勤支

    援以及戰略物資的配給上百般刁難遠征部隊,致使遠征軍大部留在滇緬公路上不知所措,只有三個軍十萬餘人進入了緬甸協同英軍作戰。而此時日軍在緬甸的兵力已多大20餘萬,還有三個中隊的航空部隊做戰場支援。這樣的力量對比再加上英軍的無恥,也就注定了第一次遠征失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