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革興大宋

正文 第60章 大煉鋼 文 / 啃肉兔

    朝廷四院六部制度建立起來之後,國家絕大多數事情都處理都可以直接由內閣處理,最後只要將備份轉呈給趙禎一觀即可。

    而且多達十多位的各系勢力組成的內閣,按照趙禎山寨的後世表決模式,快速處理各種事物,一旦表決相持時就交給趙禎裁定。這樣一來既加快了政事處置速度,又集思廣益,避免一個人或少數人的茹莽決定。

    在沒有大的錯誤決策之時,趙禎也樂於讓他們慢慢習慣這種模式,不加以掣肘。這樣一來,他就憑空多了許多時間,那些個繁瑣的日常事務大多轉嫁給喜歡勤於政事的官大臣們,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真是兩全其美呀!

    閒來無事,趙禎打算去自己最關心的將作監探視一番。從來到這是個時空,他就沒打算安生地當個混吃等死的君王,皇家學院和將作監是他實現目標的最重要保障,是他最關心的地方,平時無事的時候大多混在那。

    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材料科學的發展,很多設想和創新都受限於基礎材料。原始社會,材料科學基礎基本為零,人類只有就地取材,用最簡單的木棍或石頭來提升狩獵威力。到後面慢慢進入青銅器、鐵器等冷兵器時代,乃至出現火藥後的熱武器時代,隨著基礎材料的變化,人類可以創造的威力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材料科學又是一門十分複雜,或者很多時候的成果都有運氣成分在裡面。想想後世天朝在眾多領域的理論研究或不比西方國家差多少,甚至過之而猶不及,山寨能力也是聞名海外。然而作為飛機動力核心的發動機為何一直沒有重大突破,這應該不是做不出人家的造型吧!

    趙禎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後,總結了自己最大的優勢不外乎知道社會發展趨勢和強大的工業技術功底這兩點,要說在打仗幹架或是政務處理方面或許還趕不上這個時代的那些牛人。前者可以讓他只是在他這輩子少走點彎路,後者卻可以讓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水平在極短的時間內拔高到一定的水平,極有可能改變世界發展方向。

    來自後世的記憶讓趙禎發現,北宋就是一部改革派與保守派的鬥爭史,每次變法都面臨人亡政息的嚴重威脅,頻繁的變化讓老百姓無所適從,慢慢的也就變成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這一切原因大多是由於發起變法者的身份造成的,因為北宋所有的變法都是由某個大臣提出來,說服皇帝後加以實施。這樣一來,如果出現另外一個人改變了皇帝的看法,或者是皇帝變了,那麼等待的就是下一波人又來把變法復原。

    北宋的國運也就在這種變過去又變回來的來回折騰中給消磨掉了。而原本歷史上宋仁宗時代就是最關鍵的時代,它不僅是北宋變法興起之時,同樣也是太后執政的始端,對後面幾代的影響深遠。宋仁宗之後的基本模式差不多都是,皇帝親政想變法,開始沒多久皇帝嗚呼了,太后借勢執政,保守派抱大腿,大力打擊變法,等到下一個皇帝親自,又重複上演這樣的把戲。

    對於北宋原本的軌跡,趙禎絲毫不擔心,他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大宋的命運,也能夠改變我中華民族之命運!

    趙禎到將作監來呆得最多的就是冶鐵組和火器組,兩個小組的成員期初還挺畏懼皇帝的威嚴,放不開手腳,後來大家在一起久了,瞭解他的脾氣後都能跟他坐下來一起討論問題了,趙禎也時不時的給他們傳授一些後世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打開自己思維的局限。

    「微臣參見皇上,歡迎皇上前來視察!」趙禎如同往常一樣,剛走進將作監冶鐵組的作坊,被他新提拔起來的組長李鐵柱就趕忙跑過來行禮。

    「朕看你就是眼尖,每次都被你發現,你小子是不是沒有用心幹事?」趙禎佯裝嚴肅的樣子說道。

    「回皇上,微臣不敢,只是您的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了,微臣想不發現都難吶!」二十來歲的李鐵柱,比趙禎大不了多少,比較瞭解他平時喜歡幽默的個性,私下裡說話也都比較平和,沒次也就有意無意的逗樂子。

    「那倒是,這點朕那是深信不疑!對了,言歸正傳,朕幾日沒來,給你看的平爐煉鋼和轉爐煉鋼可有進展?」兩人來到旁邊的休息區坐下,趙禎便問道。

    「回皇上,您給的兩本煉鋼*微臣都全部看過了,裡面有些東西微臣還太懂,就像這個氧是個什麼玩意啦?還有這個碳元素難道是咱們平時燒的木炭麼?」李鐵柱說著拿出書來指給趙禎看。

    「偏科是個**煩啊!」聽到他這樣問,趙禎心中感歎道。雖然自己能指導他們把鋼練出來,但是想讓他們搞明白其中的奧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於是趙禎只好忽悠道:「哦,你說這些啊!這都是朕對於一些大家還不知道的一些東西的稱呼,皇家學院以後會教這些的。這麼跟你說吧,這個氧其實就是我們呆的這個周圍空氣中的一種成分,當然空氣中還有許多其他成分,這都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再說這個碳元素,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木炭,而且鐵中也含有這種東西。朕還把鐵分成了生鐵、熟鐵和鋼幾種等級,這個碳元素的多少就是判定的重要標準,換句話說碳含量的多少嚴重影響鋼鐵質量,之所以冶煉鋼鐵需要高溫,其實也就是燃燒這些雜質的過程。」

    「原來如此,這門學問真是太深奧了,微臣想更多的瞭解一些,但是皇上您日理萬機的也沒空搭理微臣,不知除了陛下您可還有人懂得此道?」李鐵柱聽得七暈八素,但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是人類的天性。

    「朕曾將這門學問傳授給了皇家學院的王紳理和陳鑫華,他們對此有所涉獵,你可以持朕手諭與他們探討一二。」

    「多謝皇上!」

    「繼續說說你這的情況吧!」

    「微臣與諸位同僚已經探討過了,這個平爐煉鋼法與咱們現在使用的方法比較接近,咱們還做

    做出了一個小的平爐進行實驗,練出的鋼鐵確實比以前的要堅硬許多,而且還有了一些柔性。皇上請隨微臣來……」

    李鐵柱帶著趙禎來到房外空地上的一座小平爐旁,撿起地上的鐵塊對趙禎說:「皇上,您看看,這就是咱們初次煉出來的。」

    趙禎接過鐵塊,拿在手裡掂了掂,又找到塊石頭磕了幾下,確實有幾分後世鋼鐵的樣子,對於他們第一次就能做出這樣子,還是挺滿意的,便對他說:「辛苦你們了,幹得還不錯!」

    「為皇上盡忠!」

    「口號喊得不錯,再加個為大宋服務會更好!」趙禎笑著說道。

    「嘿嘿,微臣下次一定加上。」李鐵柱也打蛇隨棍上。

    「行了,你小子,把你那點小心思都給朕用的工作上吧!你說說看,朝廷現在大規模建造平爐煉鋼有沒有可能?」

    「回皇上,按咱們現在的技術水平,轉爐或許實現不了,但這個平爐大規模建造並不是很難,微臣認為可以試著建造大型一些的平爐。不過按照這個小平爐實驗的數據來看,一旦擴大以後需要的煤和其他礦石需求就比較大了,現在的量完全支撐不了。」

    「哦,這是必然的,你們有派出人手尋找這些礦石麼?」

    「找是找了,但是人手有限,臣等也只是在京城周圍山區進行了簡單的尋找,煉鋼的礦石還是差不多找齊了,就是這個數量問題還需要皇上您來解決……」

    「讓朕想一想,你這有地圖麼?」

    「有,還是仿製您的那份呢!這邊請!」李鐵柱帶著趙禎來到後院大堂的一張大桌旁,指著桌上的地圖對他說道:「皇上請看,這些做了標記的地方就是臣等找到礦石的地方。」

    趙禎順子李鐵柱的指示,眼觀在地圖上掃視了一番,發現這些點基本都是分佈在開封周圍山區,這與自己記憶中的礦產分佈還是大體對得上。當他把目光瞄向磁州的時候,眉頭卻深深的皺了起來。

    北宋磁州也就是後世的邯鄲市磁縣,是著名的中國磁州窯化的發祥地。這個地方之所以會成為窯化發祥地,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地方盛產煤炭,而且還是優質煤炭。可以說這個地方應該作為北宋工業基地首選,不僅原料豐富,還離京城比較近,便於朝廷控制。

    但是趙禎眼下卻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