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革興大宋

正文 第34章 班師回朝 文 / 啃肉兔

    感謝「唇爺悶」的關注與打賞,今日特地多更一章。

    公元1022年2月,大宋朝廷上熱鬧非凡,剛過完春節,大家都還沉慶在節日的氣氛中,頭一天上班,都得互相道個喜什麼的,還沒有完全融入上班的節奏。

    京城守城的士兵搓著冰冷的雙手試圖找回一些熱量,一邊打著哈欠,一般極不情願地推開同樣冰冷的城門。

    「駕駕駕……邊關八百里急報,速速散開!」一小隊身著新軍服飾的騎兵在城門打開沒多久就從官道上疾馳而來,高速呼喊著衝進了城門。

    「誒,看他們這火急火燎的,這是哪又出問題啦?」守衛甲悄悄地向旁邊的同伴問道。

    「誰知道呢!咱看好自己的們就行了。」

    「說得也是,這鬼天氣,冷死勞資了!」守衛甲說完搓了搓手,還哈了一口氣。

    「報!邊關八百里急報!五日前,太子殿下帥野戰軍抵達延安府,與黨項敵寇激戰整日,擊潰敵寇,俘虜八千餘人,活捉賊首呼延袏!」傳來兵長途奔跑,雖然異常疲憊,仍然打起精神興高采烈的的對宋真宗和滿朝武說道。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邊關大捷,太子殿下武功蓋世,天祐大宋啊!」頭號馬匹精王欽若誇張的對宋真宗一頓狂拍。

    眾位大臣這個時候也不好掃興,都紛紛附和。

    「好!好啊!皇兒果然沒讓朕失望,王相跟諸位愛卿商議一下,朕一定要好好嘉獎太子和所有的將士!」本來氣色不佳的宋真宗,聽了這個消息頓時變得滿面紅光,非常直接的向諸位大臣表達了自己此刻的激動心情。

    想想也是,宋真宗一輩子在政事方面還是很不錯的,唯一的遺憾就是武功方面。幾十年間,宋朝也與周邊國家有過摩擦,每次都是被別人欺負,這個心裡面那個氣啊,還真是不順。

    這下好了,老了老了,自己的兒子還給自己找了回面子,一戰全殲兩萬多那些個蠻夷之輩,以前還真不敢想,尤其是在雙方士兵數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

    「馬上傳令太子,讓他盡快班師回朝,朕都有些等不及了。諸位愛卿替朕前出十里迎接凱旋將士,一定要把場面搞得熱鬧些!」宋真宗發了一會呆,才想諸位大臣吩咐道。

    「臣等遵旨!」新年第一天的朝會就在歡快美好的氣氛中落下了帷幕。

    沒多久,延安大捷的告示就貼滿了全京城,同時還沿著各個驛站輻射全國各地。半個世紀來的首次大捷,還是在春節的關鍵時刻,更加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各家各戶那是張燈結綵,興高采烈。那些個憤青們也相約各大酒樓,不醉不歸,不經意間還極大的帶動了消費水平。

    延安府,趙受益接見了延州知州范雍,瞭解了這次兵災的詳細情況。雖然野戰軍反應迅速,但仍給了敵寇十天半月的時間,他們在延安府周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統計結果顯示,延安府境內百分之五十的地方遭到了洗劫,百姓死傷慘重,更是造就眾多孤兒寡母,財物也被洗劫一空。青壯年更是都被抓走準備當奴隸,幸好騎兵解救及時,絕大部分都被救了回來。

    趙受益只好讓知州范雍負責延安府善後事宜,等待朝廷任命新的缺失官員。他把追繳回來的糧食全部交給了范雍,讓他分配給受災百姓,並且嚴令他做好防寒防疫工作。

    范雍雖然打是仗七竅通了六竅,不過在處理政務和管理後勤方面還是那得出手的,他把趙受益安排給他的任務安排得井井有條,這也讓趙受益輕鬆不少。

    戰後數日,支援的邊軍也趕到了,接替了野戰軍的防守任務。各地躲兵災的百姓也陸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開始重建家園。

    趙受益派出部分部隊奔赴各處,幫助百姓建設家園,同時監督各級官員的工作。由於有大量士兵的幫助,一周之後大部分地區都重新安定下來了,各部隊也遵從趙受益的命令把那些實在是無家可歸的孤兒和老人帶了回來。

    看著眼前這些衣衫襤褸,驚恐無助的孤兒和老人,趙受益熱淚盈眶,嗚咽道:「大家不用擔心,我是當今太子,咱們大宋的軍隊來了,我們打敗了敵寇,給你們的家人報仇了!今日,讓大家遭受慘禍,實為我大宋朝廷之責,沒有保護好自己的臣民,我大宋太子趙受益代表朝廷和皇上給諸位鞠躬了!」趙受益說完朝著驚恐的百姓深深的鞠了一躬。

    見此情形,老百姓都給跪了,大聲呼喊道:「太子殿下仁慈!草民感激不盡啊……」

    那些個小孩雖然不懂什麼事,但都明白這個太子不一般。在這個逐漸走向腐朽的宋王朝,官員們越來越漠視百姓的感受和利益,作為大宋太子能夠放下身段主動承認朝廷過失,真的讓廣大老百姓很是感動。就這麼一件小事,在不久的將來傳遍了全國,各種誇張的版本都冒了出來,大大的增加了趙受益在民間的威望。

    「諸位,快快請起!你們如果還有其他去處的就自行離去,無家可歸的就留下來,隨本王回京,本王一定會照顧你們的,不用擔心以後的生活。」趙受益說完,吩咐隨從前去統計情況。

    「多謝殿下厚愛!草民受之有愧啊!」老百姓習慣了,動不動就給跪了,趙受益只好趕緊讓他們起來。

    「眾將士,這些天想必你們也親眼看到了百姓的慘狀。我朝軍隊無能,致百姓蒙冤受辱,這是咱們軍人的恥辱!本王要你們更加努力訓練,殲滅所有敢於來犯之敵。本王要讓那些敢於侵犯我大宋的人知道,犯我大宋者,雖遠必誅!」趙受益對著站在旁邊的所有將士大聲說道。

    「犯我大宋者,雖遠必誅……」眾將士聽了

    了趙受益的鼓舞,激動高呼,久久不停。

    二月末,趙受益終於安排完善後事宜,帶著孤兒和老人,押著俘虜,拔營回京。

    聽聞野戰軍即將班師回朝,十里八鄉的村民早早的趕到了軍營外面,一個個擔著他們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或是一筐水果,或是一籃雞蛋……。他們都安安靜靜的呆著,只有那看向不遠處野戰軍軍營的眼光流露出了他們焦急的心情。

    「吱嘎……」軍營的大門慢慢的打開了。

    一隊隊士兵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的走出了軍營,走在最前面的是部分騎兵隊伍,接著才是步兵,然後是輜重部隊,載著那些老人和孩子,最後面仍是騎兵壓陣。趙受益和兩位大將在最前面,帶著眾人向前面的百姓走去。

    百姓們看到軍隊開了過來,似乎瞬間活了過來,自覺的讓開了一條路。一時間,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眾人載歌載舞歡送野戰軍離去。以前兵痞橫行,老百姓都怕了,然而野戰軍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幫忙修房、挑水、砍柴等小事,逐漸贏得了老百姓的心。

    百姓們紛紛拿著自家的東西向士兵們湊過去,見著人就往他們身上塞東西,士兵們那是一陣手忙腳亂。礙於趙受益的軍規深嚴,士兵們對老百姓得和和氣氣,還不能要東西,這就難為他們了,一邊道謝還得一邊拒絕。

    趙受益見此情形,異常激動,彷彿看到解放軍進城的情形,也深信自己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狀態。見到士兵們的窘態,他不由得笑了笑,高聲說道:「鄉親們啦!大家無需如此,當兵保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眾將士聽我口令,『大宋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預備,唱!」

    眾士兵齊聲唱著趙受益篡改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踏上了回家的路。百姓們的化水平雖然低,但這些直白的歌詞還是難不倒他們,都被這支特別的隊伍的精神感動得淚流滿面。

    「有此太子殿下,有此神勇軍隊,我大宋有望,百姓有福啊!」不知哪個百姓帶了頭,眾人跟著高呼道。看著遠去的軍隊,那歌聲似乎還迴盪在耳旁,一眾百姓不自覺的跪在地上,朝中軍隊的背影狠狠的磕了幾個頭,才慢慢散去……

    一路上,眾士兵都秋毫不犯,嚴守軍紀。原本也有一些個刺頭的,不過都被監軍收復得妥妥的,其實他們也就一招,也是趙受益傳授的我天朝絕技,關丫禁閉。不要小看這個禁閉,時間久了就得崩潰,現在這些個士兵是寧願被體罰都不想蹲黑屋子。那些個犯過事的傢伙,看到監軍就乖得跟個貓似得。

    這一路上,趙受益也沒忘了收買人心,凡是看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就讓大家把他篡改的各個軍歌喉兩嗓子。士兵們也很享受百姓詫異的眼神,一個個是樂此不彼,一些中隊之間甚至玩起了拼歌的遊戲,也適當緩解行軍的疲勞。

    回去的速度可就不像來時那麼快了,押運俘虜還是比較耽誤時間的,大家磨磨蹭蹭花了將近一個月才回到開封地界。

    京城百姓驚聞野戰軍凱旋,全城沸騰,朝中大臣也忙著準備迎接事宜,禮部官員更是忙得腳不沾地。為了維持秩序,部分禁軍也奉命進駐京城,參加巡邏任務。

    此時的宋真宗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歷史上此刻已經駕崩的他為了能夠親自見到兒子凱旋,彌補自己心中的遺憾,硬是撐著一口氣強挺著。

    蒼老的吳誠伏在宋真宗的龍榻旁,輕輕的敲打著他的腿,劉妃扶著宋真宗輕聲說道:「官家,咱們的皇兒這就要回來了,您可一定要撐住啊!皇兒這回可能幹了,抓了那麼多蠻夷,真給咱們長臉啊!」(官家是宋朝特有的皇上的私下叫法,一般親近之人可以在私下這樣稱呼,也是大宋皇上親民的一種體現。)

    「愛妃說得是啊!可惜朕老了,看不到皇兒長大那天了!」宋真宗摸著劉妃的手緩緩的說道。

    「官家,您不許胡說!您要長命百歲,還要寵臣妾的……」劉娥其實也明白他的情況,不過就是心裡面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有宋真宗在,就有人為自己遮風擋雨。

    「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朕就是放心不下愛妃和皇兒啊,他還小,怕他駕馭不住那些個大臣,咱們大宋江山就危險了。」宋真宗看著劉妃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官家,求您了,不要再操心這些了,好好休息休息吧!皇兒這麼聰明能幹,您就放心吧!」劉妃好言勸慰道。

    「愛妃說得也是,皇兒這些年來表現真不錯,有時候朕都覺得他不是個小孩了。朕做了一個決定,升愛妃為皇后,朕走之後要好好輔助咱們的皇兒,保我大宋江山永固,拜託愛妃了!」

    「官家,臣妾不准您這麼說,您一定要好好的……嗚嗚」劉妃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愛妃啊,別哭了,天命難違啊!咱們還是開開心心等著皇兒凱旋吧!」宋真宗深深的歎了口氣,溫柔的哄著劉妃。

    劉妃收拾了眼淚,笑著面對宋真宗說道:「臣妾聽官家的,咱們都開開心心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