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哉大明

正文 第177章 一時腥風血雨2 文 / 風中枯籐

    旌旗招展,號帶飄揚。人馬橐橐,蜿蜒數里。

    內閣首輔黃立極率領著武百官,在正陽門外迎駕。然後在百官的簇擁之下,皇帝陛下的聖駕就旗幟招展著進入京城。

    到此為止,皇帝陛下才算是真正回了鑾。

    聖駕雖然迴鑾,可此前下給上直衛、京衛以及五城兵馬司全面戒備的旨意卻仍然有效。不僅如此,留守京城的錦衣衛最高長官,鎮撫使祁新維更是如臨大敵。他不僅驅使負責宿衛的錦衣衛日夜不間斷巡查,自己更是吃住都在紫禁城之內。

    皇帝陛下迴鑾的第三天,張玉親自來到信王府,找到了梁惠妹,將皇帝陛下的話帶給了她。

    「今天晚上,想著給你姐姐燒點兒紙吧。」梁惠妹聽了這句沒頭沒尾的話,一時沒有明白過來。但是,也僅僅是一會兒的工夫,她就知道了,這是皇帝陛下在兌現對她的承諾。

    幾天來,京城的緊張氣氛就這樣一直延續著。坊間雖然對大內的緊張氣氛知之甚少,但也感到了一些異樣。

    終於,緊張的氣氛一下子釋放出來。

    有一個最明顯的標誌。

    似乎只在一夜之間,一種肅殺之氣充斥了整個京城。自從頭天晚間上了門板之後,街面上的很多買賣鋪戶就再也沒有開啟過。仔細一打聽,原來是錦衣衛查到了那些商家資敵的證據。

    資敵?這是什麼罪啊?

    「大明律上的十惡之首,謀反、謀危社稷,知道嗎?」旁邊有識斷字並且看過大明律的人,馬上就告訴了大家。「資敵的意思,就是幫著別人謀害大明王朝,」

    「還有這樣的人?」

    「怎麼沒有?!」

    「該殺!真是該殺!」

    在京城倒是沒太出現流血事件,錦衣衛也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查封了他們的產業而已。

    其實,京城的人是沒有在此時到山西、河南、山東去看看,沒有到湖廣、雲貴、兩廣和四川去瞧瞧,沒有到港口碼頭以及那些貨場堆棧去轉一圈。若是與那些地方比起來,京城內所發生的這些查封店舖的事情,真的可以用「溫爾」來形容。

    此時此刻的大明王朝,只要走出京畿,只要走出北直隸,撲面而來的就是濃重血腥氣息。此時,整個大明王朝的疆域之內,可謂是風聲鶴唳、血雨腥風。一隊隊持戈荷武、全副武裝的衛所官兵,在錦衣衛的帶領下,以不可阻擋的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之勢,迅速撲向了顯然是事先早已確定好的目標。

    別說是掌櫃和夥計,就是東家請來的那些身懷絕技的鏢師護院,哪怕僅僅是表示了一絲的拂逆,一蓬蓬的羽箭,一片片的刀槍立即劈頭蓋臉地打將過去。就算你是絕頂高手,恐怕頃刻間也會變成一堆堆的血肉。

    其他省份還只是買賣鋪戶和某某會館之類的場所遭到了徹底的清洗,可在山西,全省幾乎全都變成了人間地獄,什麼這大院那莊園,什麼某某半城神馬神馬的,幾乎一個不落,全都為之色變,為之分崩離析。

    端坐在京城紫禁城內的皇帝陛下,內心也在隱隱作痛。不過他還是咬牙堅持著,因為對某些人的仁慈,就意味著對另外更多人的不仁道。

    已經嚴陣以待,準備接受沸反盈天、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對之聲。

    可令他感到有些納悶的是,朝堂之上竟然一時間表現的非常平靜,「是真的打怕了打疼了,還是尚未反應過來?」心中如此轉動念頭,神經卻一直不敢放鬆。

    說實話,皇帝陛下心下很是為這種安靜隱隱感到擔憂,他倒是希望此時有那麼幾個不開眼的窮凶極惡地跳將出來,也好讓自己暢快淋漓地過一過痛斥奸佞的癮頭。

    不過,這個念頭也只是想一想而已,皇帝陛下自不會無聊到要去主動撩撥的地步。

    何談是無聊啊,回到宮中的皇帝陛下更是猶如埋進了案堆中。

    亟待處理的軍國大事,自然在出行的途中也是不能耽擱的。而現在滿滿地碼放在御案之上、旁邊也還堆砌著的幾大摞,這些就是所謂的不急之務。

    即便是不急之務,也是需要處理的。

    皇帝陛下枯坐御案之前,時而邊翻閱邊慨歎,時而提起御筆在奏折的留白處批示幾句。就這麼著,不知不覺將近兩個時辰就過去了。

    還是王承恩有眼力價兒,看到皇帝陛下開始揉搓眼睛,開始雙臂盡力前伸舒起了懶腰,就趕忙沏了一盞新茶,雙手捧著送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皇帝陛下一邊喝著茶,一邊與王承恩說起一件事情。

    這次因為在外呆的時間有些長,因此皇帝陛下回宮之後,就想與後宮的眾女一起吃個團圓飯,也敘一敘家常。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就是因為皇帝陛下感覺很有這個必要。

    但是,時間真的不好定。別看都是同在紫禁城中,想找這麼個機會也不是那麼容易。

    起碼最近兩三天是不行,因為累積的牘過多,因此心態無法輕鬆,天倫之樂也就會大打折扣。

    「就三天之後吧,」皇帝陛下說道,拖得時間也不宜太多,否則味道就沒有那麼濃厚了,「這兩天呢,你抽空就去問問她們,讓她們每人都點三兩樣自己喜歡的菜品,然後給御膳房說一聲,也不要過分的鋪張,總以清淡些為主,」

    王承恩一一記下。然後看皇帝陛下似乎又陷入了沉思,他也就立即悄聲地退了出去。

    &n

    bsp;皇帝陛下陷入沉思,是因為想起了前幾天孫傳庭在巡撫了延安府安塞縣之後所上的折子。

    在奏折中,孫傳庭首先向皇帝陛下匯報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對以後流民的安置問題,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表了他自己的一些見解。

    其中的「抽調青壯,編練成軍」,與皇帝陛下心中的打算可謂是不謀而合。

    而駱養性的行動告一段落之後,這八個字就要從紙面上變為現實了。這一方面的事情,看來交給孫傳庭是可以放心了。

    而皇帝陛下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組建一支小規模的特種部隊的可能性。

    在那一世的戰爭中,特種部隊的作用毋庸置疑。他們都是具有著編製靈活、人員精幹、裝備精良、機動快速、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的特點。執行的任務更是五花八門兼且凶險異常,什麼襲擾破壞、暗殺綁架、敵後偵察、竊取情報、心戰宣傳、特種警衛,以及反顛覆、反特工、反偷襲和反劫持等。

    若是大明王朝有了這樣一支短小精悍的部隊,在當下這個時代,可謂是王牌中的王牌。至於如何訓練這麼一支具有超強能力的部隊,說實話皇帝陛下因為那一世沒有實踐過,因此並沒有多少經驗。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緊緊圍繞著組成原則和任務性質,應該可以慢慢總結出來一套辦法。

    在陝西的時候,皇帝陛下曾經讓劉敏政研製打造一種小巧的多用途工具,其實就是為了裝備這樣一支部隊準備的。而且這支部隊的名字,皇帝陛下心裡也有了初步的設想——大明狂飆。

    開始不能貪多,第一期先招五百名好了。然後就對他們進行嚴格、甚至殘酷的訓練,不合格或堅持不下來的,要堅決予以淘汰。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終能有兩百名留下,就應該令人感到滿意了。

    「萬歲爺還沒有歇息嗎?」

    「曹公公來了,是,萬歲爺還在看奏折,還沒有歇息,」

    皇帝陛下正在心中合計著特種部隊的事情,外面傳來低聲說話的聲音。

    他知道,這是曹化淳來了。

    曹化淳現在是集提督太監和掌印太監於一身,在紫禁城內,除了萬歲爺,就是他說了算了,風頭可謂一時無兩,身份尊崇無比,權勢也煊赫無比,自然也是忙碌無比。皇帝陛下回宮,各處宿衛由錦衣衛負責,而內庭卻都是要曹化淳親自安排。

    在皇帝陛下的記憶中,曹化淳是第二個對得起大明王朝的太監。因為王承恩隨著君上殉難,因此沒有人能夠撼動其第一人的位置。

    即便是甲申之變、天徹底變了之後,曹化淳也是對得起大明王朝的。對如此衷心之人,皇帝陛下沒有理由不放心委以重任。

    更有甚者,皇帝陛下還將曹化淳曹公公隱隱倚為柱石。因此,皇帝陛下曾經對曹公公明言過,後宮之務他能管就管,實在不願意費那個心了,完全可以找幾個提手代其操勞。而另一件事情,曹公公卻是絕對不能假手他人的。

    當皇帝陛下不知京城、不知紫禁城的時候,曹化淳曹公公就是皇帝陛下的代言人,他有著臨機處置的權利。朝廷中若是出現一支獨大的狀況時,曹化淳也是有著採取必要的「均衡」措施的權利。

    說實話,皇帝陛下如此委以重任,幾乎是將大明王朝的命運賭在一個人的身上。尤其是那個曾經權勢熏天的九千九百歲的魏公公剛剛殷鑒不遠。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陛下採用這種辦法,實在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其實,一個人,不論是太監還是非太監,一朝權利在手,心理肯定要隨之發生變化。

    在那一世,曹化淳確實對得起大明王朝。可如今有很多事情都已發生了變化,那誰又敢保證曹化淳不會成為魏忠賢第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